樓蘭古國到底是什麼人種?現在還有後裔嗎?

哇牛大叔叔


樓蘭為西域諸國之一,位於新疆塔里木盆地邊緣,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做為歷史上曾真實存在過的國度,而今已找不到國的任何印記,哪怕是殘垣斷壁,只有位於沙漠腹地的太陽墓揭示,樓蘭曾創造過燦爛的文化,手工織品精湛,但其傳承在公元4世紀戛然而止,關於其消亡之因,眾說紛紜,有戰爭說,融合說,但筆者認為,樓蘭的消亡緣於惡劣的生態。

眾所周之,南疆生態惡劣,但有一條大河亙古長注,這條河的名字叫塔里木河,正是塔里木河的存在,養育了南疆眾多的民族及生物,樓蘭位於塔河下游,依河而生,可是,當地人的過度樵採,最終導致河流乾涸,而這裡的人也只能背鄉離鄉,最終導致樓蘭消亡在歷史長河中。





北國有四季


樓蘭古國是古代西域的一個小國。其實,在歷史的長河中,很多古代的小國都消亡了。但樓蘭古國卻因發現的樓蘭姑娘(樓蘭古國遺址發掘出的一具樓蘭女屍),而引人注目。那麼,這樓蘭姑娘究竟屬於什麼人種,她還有後裔生活嗎?別走開,下面就為你一一介紹。

(樓蘭古城遺址 現代模擬的古城生活)

樓蘭古城千年後重現

樓蘭古國處在我國古代絲綢之路上,是前往西域的必經之地。在2000多年前,這座古城曾經非常繁盛。來往於絲綢之路的商隊,在沙漠中行走時,看到這座古城上空飄揚的旗幟,都會欣喜如狂,因為,這意味著美食、美酒和快樂的消遣。

然而,這座美麗的古城卻在古代史籍中消失了1500多年。直到1900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帶領一支探險隊在新疆探險時才又發現了她的遺址。這一發現,讓這個消失了千年的古城又再次回到了人們的視線中。

發現這個古城遺址,也是偶然的。當時,探險隊由中國嚮導,維吾爾族的愛克迪引領。途中,愛克迪丟失了一把鐵斧,就原路回去尋找。沒曾想遇到了風沙,等風沙散盡後,他居然在沙子下面意外地發現了一座古代的城堡。

後來,經過斯文·赫定等的發掘,出土了不少文物,經專家研究後認定,這就是那座消失了千年的古城:樓蘭古城。

“樓蘭美女”

而樓蘭古城真正轟動世界,還是在“樓蘭美女”被發現之後。在樓蘭古城的研究發掘過程中。考古學家在鐵板河區域發現了一具保存非常完好的古代女屍。經專家檢查,表面她已經去世3800年了。

這具女屍為中年女性,發現時,其身體皮膚指甲均保存完好。她有一張非常符合東方審美的面孔:瘦削的臉、尖鼻子,深凹的眼眶、褐色的頭髮披肩。

她身上裹一塊羊皮,毛織的毯子,胸前毯邊用削尖的樹枝別住,下身裹一塊羊皮,腳上穿一雙翻皮毛制的鞋子,頭上戴氈帽,帽上還插了兩枝雁翎。

經過現代人用電腦技術還原,這具樓蘭女屍生前是一個標準的美人。

人們對美女的興趣總是很大的,而對於誕生如此美女的古城文明的消亡,自然引起了人們莫大的興趣。古城人是不是也隨著城市的消亡而消亡了呢?

我們其實會發現這樣一個殘酷的事實。在亂世或者自然災害之下,一個醜陋的人或事物消亡我們並不會大多的留意,但如果我們發現一個美麗的女子或事物消亡,總會引起我們無盡的感嘆。

對有著“樓蘭美女”的樓蘭古國的消亡,人們多少都會有些傷感。

不過,好消息是,樓蘭古國的人並沒有隨著古城的被風沙埋滅而消亡,而是在搬遷到了其他地方,在今天,“樓蘭美女”的後人依然快樂的生活在世上。

樓蘭國人種屬於印歐人種,其語言歸屬於印歐語系的吐火羅語,樓蘭古城是她的國都。公元前77年,漢昭帝元鳳四年,漢朝廷派遣的傅介子殺死國王安歸,改立其弟尉屠耆為王,並將國名改為鄯善。

後來,隨著孔雀河的改道,羅布泊水日漸減少,迫於嚴重的乾旱,公元422年之後,樓蘭國(鄯善)遺棄樓蘭城,逐漸南移。

公元448年,鄯善國被北魏所滅。隨著南北朝時期,民族的大遷移和大融合。鄯善國(樓蘭)人也逐漸融入到了當地的各民族中。

據相關資料記載,鄯善國被滅後,國王帶領一部分人逃到且末,後消失在沙漠中。王子則帶領另一部分國人投降了沮渠安周,並跟隨沮渠安週一起遷到高昌(今鄯善縣)和伊吾(今哈密納職縣)。

還有一部分王族則隨國王的兄長歸附於中原王朝,遷居到洛陽,最終融入了中原民族之中。

遷到高昌和伊吾的族人也漸漸融入了當地人中,現在主要分佈在鄯善、哈密、且末、尉犁、若羌、洛陽、洛浦等地。

(今天的鄯善縣城)

當然,隨著對樓蘭古城的研究,我們會發現更多的關於樓蘭古城的秘密,一定會有更多美好展現在世人面前。


摯守靜篤


從目前樓蘭古城和羅布泊地區出土的乾屍檢測情況來看,樓蘭古國的人是屬於歐羅巴人種下的吐火羅人,是原始印歐人的一支。樓蘭古國神秘消失於公元630年左右,樓蘭人在之前有部分民眾南移,其餘皆不知去向。

據史料記載,樓蘭古國西域三十六國之一,位於羅布泊西部,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樞紐,現在僅有一片廢墟遺址。樓蘭古國始建於公元前176年,八百多年後神秘消失。一直在漢匈之間充當搖擺不定的角色。

漢武帝時期,樓蘭曾被漢朝降服,後又投靠攻擊與漢朝作對。漢昭帝時期,樓蘭將國名改為鄯善,並遷都扜泥城(新疆若羌)。魏晉時期,樓蘭成為西域長史治所。東晉法顯西行取經時,樓蘭古國已經荒無人煙。

北魏滅鄯善國三百年後,樓蘭古國神秘消失。樓蘭早期受月氏統治,在匈奴打敗月氏之後,樓蘭又為匈奴所管轄。之後樓蘭因缺水而陷入困境,樓蘭古城最終因缺水而被廢棄了,大部分民眾南移,樓蘭城只留遺蹟。

(樓蘭美女)

一百二十三年前,瑞典人赫定在羅布泊北岸發現樓蘭古城遺蹟,他從遺址中找出了幾件木雕。兩年後,赫定對樓蘭古城進行了發掘,發現了大量的木簡、紙文書和一些精美毛織品,赫定從木簡上確定這就是樓蘭古城。

1980年,考古學家穆舜英在羅布泊地區發掘出一具女性乾屍。乾屍出土時皮膚呈紅褐色且富有彈性,眼窩很深,鼻樑高挺,身高不足一米六,容貌具有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的特徵。這具乾屍後來被人們稱為“樓蘭美女”。

經過基因檢測,乾屍的父系DNA遺傳來自歐羅巴人種,而母系線粒體遺傳卻來自於東方女性。在此出土的其它女性乾屍中,有些是黑頭髮,容貌更趨近備黃河人特徵。樓蘭美女的墓地有不少數字出土,還發現她有唇紋。

據此專家推斷,樓蘭美女可能屬於古提人。從樓蘭人使用的吐火羅語來推斷,樓蘭人與古提人肯定有某種聯繫。古提人曾征服過巴比倫,在四千年前建立過古提王朝,他們曾襲擊巴比倫並統治美索不達米亞達百年之久。

古提人在之後不斷向東遷移,最終在我國西北地區定居下來,逐漸發展成月氏部落。大月氏人與樓蘭人都使用吐火羅語,除此之外,在貴霜王朝被推翻後,一部分大月氏人帶著佉盧文字東遷,最終被樓蘭古國所接納。

而且樓蘭古國的國王安歸、尉屠耆,公主曼頭陁林的取名方式與大月氏人一樣。在文獻記載中,在四千年前的青銅器時代,已有歐羅巴人到達樓蘭所在之地,而東方人種是在西漢時期才到達,乾屍中具有明顯的東方譜系。

(小河墓地)

2000年,考古學家對位於羅布泊孔雀河下游小河墓地進行全面發掘。小河墓地東距樓蘭古城遺址約兩百公里,小河墓地是由數層疊壓的墓葬及其它遺存構成。早在1934年,瑞典人貝格曼就已發現完整的印歐人種木乃伊。

後來的研究發現,小河墓地發掘的古屍中,有三分之二左右有東方譜系特徵。進行基因鑑定的樣本大約有八十例,這些基因大多從骨骼和牙齒中提取。最後認為這一東方譜系發源地,是在中國北方到貝加爾湖的範圍內。

在這些古屍中,還發現了南亞譜系。這說明,樓蘭古國地區的人在從最早的印歐人,通過不斷的通婚,原先的俄印歐基因慢慢被稀釋,亞洲譜系也在下降。由此可見,若干年後的樓蘭人種已經是具有多種基因的複雜人種。

(吐火羅人)

樓蘭古城附近發現八角形土坯佛塔,此處出土過不少佉盧文文書及簡牘等,這些文書和簡牘被稱為“羅布泊文書”。考古發現已經確認,早在四千年前,印歐人已經分佈在新疆的天山一帶,甚至已到達羅布泊孔雀河流域。

這些印歐人的文化,就是吐火羅人祖先的文化。吐火羅人起源於阿爾泰山與天山之間的克爾木齊文化,此文化源於黑海北岸的顏那亞文化,他們中一支東遷到阿爾泰山形成克爾木齊文化,之後分化出一支南下到達樓蘭。

綜上所述,樓蘭古國的祖先是吐火羅人,而吐火羅人的祖先是印歐人種。經過四千多年的漫長髮展演變,樓蘭古國地區從最先的印歐人逐漸發展成後來的具有多種基因的複合人種。他們的後裔大部分南遷融入華夏民族當中。


野史也是史


從考古發現的“樓蘭美女”木乃伊可知,樓蘭古國是歐羅巴人種下的吐火羅人。

樓蘭古國官方語言是中亞盧文,而他們的民族語言卻是“吐火羅語”,這也間接證明了樓蘭人應該屬於吐火羅人。

樓蘭古國在現今還存有後裔,只是他們被北魏滅國後,絕大多數樓蘭人融入了其他民族,生活在新疆地區。

1、輝煌的樓蘭古國

班固在統計西域國家時,統計出西域三十六國,樓蘭便是其中的七大強國之一。

在司馬遷的時代,按《史記》記載,樓蘭國的規模為: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一萬四千一百。

樓蘭國在羅布泊西部,位於絲綢之路的補給線上,所以無論是中亞的商人往來漢朝,還是漢朝的商人要走出去,都需要通過樓蘭國。

由此,我們可以想象到,在一片荒漠之中,出現了樓蘭這樣的綠洲王國,來玩的商隊帶著各自的商品在此銷售、補給給養。

久而久之,樓蘭國便成了絲路上,一個國際交易市場,樓蘭國也因此富裕起來。

2、樓蘭古國消亡的原因

一、政治上的劣勢

樓蘭古國既是絲綢之路的中轉站,又是西漢和匈奴爭奪西域管理權的重要的助力,獨特的地理位置,加上政治上的戰略意義,樓蘭成了匈奴和漢王朝之間搖擺不定的牆頭草。

進不是,退不得。

《資治通鑑·卷第二十一》:王對曰:“小國在大國間,不兩屬無以自安,願徙國入居當地。”上直其言,遣歸國,亦因使候司匈奴,匈奴自是不甚親信樓蘭。

樓蘭在這種搖擺的處境中,還面臨著來自中亞遊牧民族的入侵。

除了政治上的劣勢,樓蘭的滅亡,還和氣候、地質環境相關。

二、環境的影響

樓蘭,原本是沙漠中的一個綠洲國家,其水源主要來自地下水和塔里木河的補給。

樓蘭所處的羅布泊,屬於塔克拉瑪干沙漠乾旱氣候,常年乾旱少雨,加上地質運動時期,河床運動留下了大量的泥沙,使得樓蘭“地沙滷少田”。

缺少耕地影響的還是糧食問題,塔里木河河道的變遷,就是擊垮樓蘭的最後一根稻草。

三、人為對環境的破壞

《漢書》中的樓蘭,很美:“國出玉,多葭葦、枝柳(紅柳、胡桐家胡楊)、白草。民隨畜牧,逐水草。有驢馬,多駱駝。能作兵,與婼羌同。”

對於沙漠中的國家,能夠達到這樣的標準,誇上一句草木茂盛、山清水秀,也無不可。

但沒有節制的放牧、開墾土地,加上樓蘭人喜歡採集大樹做太陽墓的習俗,最終使得這幅美麗的畫面成為了歷史長河中令人遺憾的【傳說】。

結局

到了公元448年,北魏進攻樓蘭,樓蘭結束了自己在夾縫中艱難生存的命運,只給後人留下一個蕭瑟的背影,其名——樓蘭的消亡。


劍驚禪丶


現在主流的觀點認為生活在樓蘭地區的屬於一支印歐人種居民,當然也有觀點認為樓蘭人屬於古代阿富汗人種,乃至於說雅利安人種。


來說說這個印歐人種

印歐人種屬於白色人種,其距今6000年前生活在東歐平原(烏克蘭東部、俄羅斯南部)的一支原始部落,主要聚集在伏爾加河與頓河周邊生活。算是東歐地區歐洲人和南部印度人的祖先之一。

在2000年前左右,這支印歐人種中的雅利安人在遷徙中一支南下進入印度北部的旁遮普平原,一支向西進入伊朗,還有一支翻越烏拉爾山,進入了阿富汗高原。而這一支繼而翻越阿富汗高原,進入了新疆地區,甚至抵達了今天甘肅的祁連山地區。

並在那裡建立起自己的國家,這就是我們在古書中被稱為“大月氏人”的西域民族。另外再來說一說這個雅利安人,很多小夥伴提到雅利安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希特勒,主要是他在二戰期間搞了一個人種改良計劃。

其實,這個雅利安人和北歐地區的日耳曼人種根本沒有任何關係,雅利安人主要指的是印歐語系中進入印度-伊朗這一地區的雅利安人。從東歐平原出發南下遷徙到印度的這支雅利安人成功擊敗了印度次大陸地區的本地民族。

這支雅利安人在印度建立起吠陀文明,並在印度境內實施瓦爾那制度(即種姓制度),印度地區的本地土著被視為賤民,而雅利安人(即高貴的人)成為統治階級。在印度的是個種姓中,雅利安人主要居於中上地位,所以活動在今天印度境內的白種人基本上都屬於雅利安人的後裔,而且由於實施嚴格的種族隔離制度,這些雅利安人的後裔在血統上相對保持了純正。

但只能說相對,因為古代雅利安人和印度地區的達羅毗荼人產生了融合,雖然高層雅利安人不會達羅毗荼人通婚,但普通的雅利安人為了娶老婆,肯定不會像雅利安貴族一樣執行嚴格的隔離制度。而《仙劍奇俠傳》中的拜火教就是雅利安人創立的。

而“卍”即來源於原始雅利安人對太陽的崇拜,所以也從另一方面可以斷定釋迦牟尼是雅利安人種。而希特勒希望攀上雅利安人這支所謂高貴的民族,其實完全就是曲解了雅利安人的範疇,算是給自己貼金吧。

再來說一說那支翻越阿富汗高原,進入新疆地區的雅利安人在抵達祁連山地區後,建立起了我們古籍中稱之為“大月氏”的國家,不過樓蘭人儘管和大月氏人儘管同屬於古印歐人,但樓蘭人並不一定就是雅利安人的後裔。

他們可能是印歐語系中的其它部落,在遷徙到羅布泊地區後,這支部落還同蒙古人、以及其它高加索人種產生了融合,譬如那具著名的“樓蘭美女”古屍就具有明顯的高加索人種特徵。至於樓蘭人的後裔,由於連它的起源都商還沒有研究清楚,也就談不上說它的後裔屬於那些人了。

如果有的話,也與新疆地區的當地民族融合了吧。


圍爐談史


樓蘭,西域古國名,國都樓蘭城(遺址在今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西南通且末、精絕、拘彌、于闐,北通車師,西北通焉耆,東當白龍堆,通敦煌,扼絲綢之路的要衝。國人屬印歐人種,即白色人種。

1980年,穆舜英在樓蘭發掘出一具女性乾屍,史稱“樓蘭美女”(又稱“小河古屍”),生存時間距今約3800年。剛剛出土是“樓蘭美人”仰臥在一座典型風蝕沙質土臺中,身穿粗質毛織物和羊皮,腳穿粗線縫製的毛皮靴。其頭髮一尺有餘,呈黃棕色,眼大窩深,鼻樑高而窄,下巴尖翹,具有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特徵。

唐代高僧玄奘西行求法經過此地時, 樓蘭已湮沒在一片荒漠中了,只留下處古城遺蹟。考古工作者發現古城時,覆沙已經褪去,露出了真跡:街道整齊,屋宇完好,樹木環繞的澇壩痕跡清晰可見。屋內各種農具,甚至儲糧的甕、罐內還有籽實。樓蘭古城位於東徑89°22′22〃,北緯40°29′55〃,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的7公里處。

樓蘭古國的消失,並未有確切的說法,一般有六種說法:

說法一:消失於戰爭。

公元五世紀後,樓蘭王國開始衰弱,北方強國入侵,樓蘭城破,後被遺棄。

說法二:衰敗於乾旱、缺水,生態惡化。

上游河水被截斷後改道,人們不得不離開樓蘭。樓蘭曾頒佈過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環境保護法律。

說法三: 與羅布泊的南北遊移有關。

斯文·赫定認為,羅布泊南北遊移的週期是1500年左右。3000多年前有一支歐洲人種部落生活在樓蘭地區,1500多年前樓蘭再次進入繁榮時代,這都和羅布泊遊移有直接關係。

說法四:與絲綢之路北道的開闢有關。

經過哈密(伊吾)、吐魯番的絲綢之路北道開通後,經過樓蘭的絲綢之路沙漠古道被廢棄,樓蘭也隨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輝。

說法五:被瘟疫疾病毀滅。

一場從外地傳來的瘟疫,奪去了樓蘭城內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僥倖存活的人紛紛逃離樓蘭,遠避他鄉。

說法六:被生物入侵打敗。

一種從兩河流域傳入的螻蛄昆蟲,在樓蘭沒有天敵,生活在土中,能以樓蘭地區的白膏泥土為生,成群結隊地進入居民屋中,人們無法消滅它們,只得棄城而去。

事實上,樓蘭古國的消失成了未解之謎,是否仍存在後裔更是難以判斷。


谷大粒


樓蘭本來就是一個只有幾萬人的小國,古樓蘭王朝淹沒後,剩餘的族人,流落至新疆其它地區,與烏孫人,塞人,月氏人,回紇人互相融合,今天主要為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人。

樓蘭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鄰接,《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法顯謂:“其地崎嶇薄瘠。俗人衣服粗與漢地同,但以毯褐為異,”

據史料記載,早在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一個著名的“城廓之國”。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


然而這個神秘的西域古國,在公元415年左右突然消失,普遍認為,給樓蘭古國最後一擊的是疾病和瘟疫。而引發疾病的原因無從考證,當然,環境惡化應該是最直接的誘因。


伴隨著樓蘭古國的消亡之謎,由於“樓蘭美女”的考古發現,樓蘭人的族群、基因又成千古之謎。這個高鼻深目、古銅色皮膚的樓蘭美女到底來自何方,又去往那裡!

最初,考古學家們從當時的體質人體學研究初步認為“樓蘭美女”歐羅巴特徵比較明顯。但最近一些年,中外科學家通過複雜的DNA分析,判斷“樓蘭美女”其實是黃種人和白種人的混合體,其基因上兼具東亞、中亞和歐洲人的特徵。北大考古系教授林海村進一步認為樓蘭人就是一支漂泊在東方的印歐人古部落。


對於樓蘭人的最終去向,考古學家也沒有精確的結論,但業內普遍認為,在經歷了國家消亡之後,餘下的樓蘭人遷徙到其他的西域鄰國,有的沒入鮮卑、吐谷渾等其他民族,有的逃入塔里木河邊緣的荒僻地帶,最終在中原文獻中銷聲匿跡。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專家郭物認為,樓蘭人後裔的遷徙,是一條由樓蘭、羅布泊、辛地、辛格爾、迪坎爾組成的漸進線路。

已故的西域文化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楊鐮經過實地考察後,曾發表文章指出,廢棄於20世紀20年代的阿不旦漁村便是古“樓蘭遺民”的最後聚集地。楊鐮認為,在羅布泊湖畔始終生活著一支以漁獵為生的民族,他們是隨著羅布泊的不斷“飄移”而轉到這裡定居的,他們在此至少生活了200年,是“樓蘭古國”的最後遺民。


行者七王


樓蘭古城曾經是人們生息繁衍的樂園。它在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國、公元630年消亡外遷,有800多年曆史。樓蘭是漢代西域一個強悍的部族,他們居住在新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東部,羅布泊的西北緣。樓蘭人的首都就是著名的樓蘭古城。據記載,那時的樓蘭國政通人和,經濟繁榮,物產豐富,周圍建有雄偉城牆、是邊境重鎮、“絲綢之路”上的一個繁華之邦。我國內地的絲綢、茶葉、西域馬、葡萄、珠寶,最早都通過樓蘭交易。許多商隊經過時,都要停下休息。公元前108年,樓蘭國臣服了漢朝,年年歲歲進貢來朝,以後幾降幾反,成為當時漢朝的心腹之患。唐代詩人王昌齡在《從軍行之四》中借用傅介子斬樓蘭王典故,這樣表明征戰將士誓平邊患的決心: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樓蘭古國因水而生,也因水而滅。古時候的羅布泊煙波浩淼,碧水盪漾,樓蘭國當時四周環繞著清澈的河流,人們在碧波上泛舟捕魚,在茂密的胡楊林裡狩獵,人們沐浴著大自然的恩賜。據酈道元《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由於當時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緩解了樓蘭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後,儘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嘗試,但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了。

現在樓蘭遺址景點門票是我們國家最貴的,原因是它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裡,想進去實在是不容易,也不允許過多的人進去,目前從發現到現在也只有五萬人來過。在這樣艱苦的地方,人類是生存不了的,所以據記載,公元630年(唐初)時,樓蘭人都“跑”光了,而且消失的無影無蹤,到現在成了歷史謎團。

    樓蘭人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後裔現在在哪裡,因為他們沒有像土爾扈特人那樣有組織的集體撤離,因而以後就沒有形成單獨的國家或民族。其實在古代中國把西域散在內地的人們統稱為“色目人”,現在叫回民,或回族,在他們中間也許就有樓蘭國人的後裔。

但可以肯定,我們知道樓蘭人是什麼人種。從漢代開始對樓蘭只是文獻記載,唐宋詩人筆下的樓蘭也只是發思古之幽情,並沒有真正是遺存。1899年,把發現樓蘭古城稱為“第二個龐貝古城”的瑞典的冒險家斯文·赫定,在當地發掘了大量的文物和墓葬,但墓葬的骸骨並沒有做人種鑑定。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學者才進入羅布泊地區,進行科學的調查和發掘。1979年12月22日,新疆考古學家王炳華帶領的考古隊,在通向樓蘭的孔雀河下游發現了大批古墓。這批古慕的墓葬形制特殊,它們用7圈木擺成7個巨大的同心圓,用一排排6米長的木樁排成一道道的放射線,在大地上組成一個光芒四射的太陽形,所以考古專家們]稱這批古墓為“大陽墓”,太陽墓的中心葬的全是男性。

後來,考古學家們還在此發現了著名的“樓蘭美女”(也叫“小河古屍”)。這是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屍,臉面清秀、鼻樑高尖、眼睛深凹、毛髮、皮膚、指甲都保存完好,甚至連長長的睫毛都清晰可見,深棕色的頭髮蓬散披在肩上。經鑑定,女屍系3800年前遺存,典型的“白種人”。





小蜀山123


“樓蘭”一詞,最早見於公元前176年,匈奴王冒頓單于寫給漢文帝的書信,主要起到耀武揚威,震懾漢朝的作用。這封信記載在《史記 匈奴列傳》之中:

以天之福,吏卒良,馬彊力,以夷滅月氏,盡斬殺降下之。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

說的是匈奴大軍橫掃大月氏,併兼並了樓蘭、烏孫、呼揭等26個小國。

冒頓單于說起洋洋得意之時,漢朝一方可能壓根就不清楚樓蘭在哪。直到公元前139年,張騫奉命出使西域,開闢著名的絲綢之路,其向朝廷發回的見聞,才明確了樓蘭的具體位置,記載在《史記 大宛列傳》:

鹽澤潛行地下,其南則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國。而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鹽澤去長安可五千裡。匈奴右方居鹽澤以東,至隴西長城,南接羌,鬲漢道焉。

說的是樓蘭、姑師兩國都有城郭,靠近羅布泊(鹽澤)。又因樓蘭在絲綢之路上,成了漢朝與匈奴爭奪的對象,樓蘭“不兩屬,無以自安”,兩頭都得罪不起。在公元前77年,漢朝採取了主動,派兵進駐改地區,取得該地區的控制權,是時樓蘭改名為鄯善。


至於人種,在相距樓蘭不遠的羅布泊小河墓地,因出土了包括著名的“小河公主”在內的數十具乾屍,聞名於世。墓葬共分五層:“小河公主”所在的第三層,擁有較為突出的歐羅巴人種特徵:高鼻樑、長睫毛、眼大窩深、下巴尖翹,亞麻色頭髮,但最下面的第五層,出土的“老祖母”擁有更多的蒙古人種特徵。總體上:越往上,歐羅巴人種的數量越多。

“小河公主”DNA檢測結果顯示,雖然特徵上是歐羅巴人種,但線粒體顯示是蒙古人種,線粒體是遺傳於母親的。說明了“小河公主”是混血兒,其陪葬品中包含的六倍體小麥與歐洲品系的牛也更進一步佐證了,小河地區這幫居民是有來自歐洲的元素,從其墓葬出土的絲織品來看,可能來自於南西伯利亞。如此說明了,早在絲綢之路開通之前,不同地域的人種便在此地融合,定居生活。此時的羅布泊也不是現在的無人區,是水草豐美,一片欣欣向榮,另外出土的六倍體小麥,相較於四倍體小麥,對於水的要求更高,間接說明了羅布泊的生態環境。

之後,有人說小河墓地這些人的後裔成了樓蘭古國的居民。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小河墓葬的年代只持續了500餘年,即公元前4000年-3500年,便戛然而止;而樓蘭古國通常指的是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5世紀的那個古國。那中間相差的將近兩千年呢?並且從遺傳學上來說,也不是小河居民直接發展成了樓蘭國的。根據中科院所對羅布泊湖心的湖底沉積物,所做出的的研究表明:羅布泊不是近現代才幹涸的,過去一萬年從溼潤—半溼潤—乾旱,分為8個週期,恰恰在小河區域與樓蘭古國,中間也乾涸過一次。即是說小河區域乾涸後,該地區已經不具備人類的生存條件,居民遷徙到別處;直到將近2000年後,羅布泊再次恢復生機,人們又開始在靠近羅布泊的地方定居,建立樓蘭古國。其人種有別於小河居民,是地中海東枝類型的歐羅巴人,可能是來自帕米爾高原。至於說後裔,隨著民族融合,漸漸融於“地球村”的大家庭了。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麼看?


公子霜塵


樓蘭古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突然間就消失的國家,在很多的故事中都曾經出現過“樓蘭”一詞,它一直是被看作一個是需要被收服的地方,這當中涉及到非常多的歷史典故,在古代的軍事作戰中,這個地方屬於是兵家必爭之地,但是他自己政權又屬於那種牆頭草類型。西漢時期如果能夠攻破樓蘭,那麼對於漢朝掌握整個西地區是有非常好的幫助的無論是駐軍還是發展民生對於,漢朝或者是樓蘭來說都是非常好的,只不過後來他就突然間消失了,那麼有些人可能就會好奇樓蘭人是什麼樣的人種,在現代是否還有保留下來後裔呢?

近些年來,在原來的樓蘭古城遺址和羅布泊地區都陸續出土過一些乾屍,從這些乾屍的科學檢測程度來看,古樓蘭人應該屬於是歐羅巴人種下的吐火羅人,屬於原始的印歐人的一支分支,神秘消失於公元630年左右。根據部分史料顯示,樓蘭人在神秘消失之前,有大部分人口向南遷移,其餘不知去向。

根據史料記載,樓蘭古國曾經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地理位置剛好處在羅布泊的西部,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樞紐。曾經在漢武帝時期被降服,後來又投靠匈奴與漢朝作對。漢昭帝時期,樓蘭又將自己的國名改為鄯善,到了東晉法顯西行取經時,發現樓蘭古國早已荒無人煙。樓蘭國曾經受月氏統治,後來月氏被匈奴打敗之後,匈奴接管了樓蘭的管轄,之後樓蘭因缺水被廢棄,大多數民眾南移,樓蘭只留下了城牆的遺蹟。

100多年前瑞典人在羅布泊北岸發現了樓蘭古城的遺址在對古城進行發掘時發現出了大量的目檢指紋書和部分文物,進而確定了這就是樓蘭古城,到了1980年時,我國的考古學家在羅布泊地區又發掘出了一具女性乾屍,根據這個女性乾屍的特點,發現她具備非常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特徵,這具乾屍後來被人們稱之為樓蘭美女。

根據科學手段進行檢測之後,發現這具乾屍的負性DNA來自於歐羅巴人種,但是母性的線粒體遺傳卻是來自於東方女性,具備黃河人的特徵。根據專家推測,樓蘭美女非常有可能是屬於古提人,從樓蘭能使用的土火羅語來進行推測,樓蘭能與古田人有著某種聯繫,在歷史上,古提人曾經征服過巴比倫,並在4000年前建立了古提王朝,統治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長達數百年之久。後來古提人不斷的向東遷移,最終在我國的西北地區定居,逐漸發展出了月氏部落。

月氏人和樓蘭人都一樣使用吐火羅語,在桂雙王朝被推翻之後,大部分的嶽之仁帶著佉盧文字東遷,最終在樓蘭古國定居下來。根據當時樓蘭古國的國王的取名方式與大月氏人一樣,包括在已知的樓蘭古國的部分文獻中有記載,在4000多年前的青銅器時代,已經有歐羅巴人到達了現在古樓蘭遺址的所在地。那麼根據這些情況可以推測,樓蘭人屬於歐羅巴人種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斷定樓蘭古國的祖先是吐火羅人,而吐火羅人的祖先是印歐人種,在經過了漫長的歲月流逝後,樓蘭古國的人們已經從最先的印歐人,逐步發展成為了具備多種基因的複合人種,而他們的這些後裔,在樓蘭古國因缺水被廢棄後,已經向南遷移,逐漸融入到整個華夏民族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