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老年人總喜歡過分干預年輕人的生活?該怎麼辦?

李村蚊


很高興和大家分享這個問題,我60後,也可以說個年輕點的老年人,我們的經歷,時代,消費,品味,生活不同,用現在的話叫代溝,我兒子是00後,我們那時候常聽老人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你聽他們怎麼說,新三天舊三天不穿把它扔外邊。想想也是,長時間不經常穿的衣服,在櫃子裡翻來覆去佔地方,我們不捨他們不留問題出來了,經常看到路邊放著一袋一袋整整齊齊的衣服,鞋子,再穿三年也穿不壞,有誰需要就撿回去,我們說的輕不聽,說的多了煩,說我們生活沒品質,品味。這會還沒有娶媳婦,如果,娶了媳婦我要儘量學會閉嘴,少說多做,爭取當一個好婆婆。這真是老不歇心少沒良心,唉😔,不說了。


楊姐的所見所聞


提問者,用詞不當吧。還是不知味的指責呀?這樣老人,是在不多的晚年餘生,想多為子女們做點事,教育子女們傳承美德,把家中的小事,煩事經營好,使家風,家規,家教,家德延續下去,只不過是有些方式方法不當或太過於舊了而已,本意不歪哦


夕陽園夢507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經驗和夢想裡。自己經過的事情,可以獲得直接經驗,書本和他人的思想、原則可以獲得間接經驗。所以,通過實踐和學習,我們每個人獲得了自己的經驗集。老年人經過的事多,可能學的深度和廣度超過了年輕人,所以,他們有權利也有義務指點年輕人做什麼不做什麼。

老年人的思想,既有對生活的哲學思考,又有應對災難的細小原則,家訓類就是其中的集大成者。每個人都渴望成功,那我們的國學孔孟老莊思想就是一個人成功的基本功和必修課。不做惡事讓我們不惹眾怒,與人為善讓我們有朋友,不做出頭椽子讓我們不惹人忌恨,等等。孔孟思想是讓我們奮鬥不息,追求人生的高峰。老莊思想告訴我們,不成功可能時機不對,不是我們不努力,也不是敵人太狡猾。釋家告訴我們,不成功也沒有關係,我們還愛你。儒釋道三家組成了中國社會,解決了整個社會面臨的所有問題,既鼓勵個人對社會做貢獻,提倡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和責任感,又提供了成功方法論,還為失敗者進行了心裡按摩。

俗話說,夏蟲不可語冰。年輕人不服管教,我還能說什麼呢。


紅飄帶股事


趕預,是一種不放心的現實存。不放心的現實,是需要老人與年輕人共同理解對方,互相放下更為有利有益。老人首先放下過於操心,子女更應正悟父母的關愛,放下年輕人自以為是的執念,把心思和力量施於自己人生的上進現實上,讓日益的現狀變好實實讓老人放心,放手。其實,老人們對孩女沒什麼太多希望和要求。無非是穩妥,踏實的正進,就足以讓父母安心。養兒不為報,只求不憂安。是絕大多父母對孩子的希望,更是祝福。人生一世,弗心勞神對你生活趕預的人,世間能找出兒個?想明白了這個人數關係,想必,在被趕預中也許會悟成福氣。


平安幸福148194761


兒女自有兒女福。年輕人只要遵紀守法,讓他們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過分干涉適得其反。


Diver552


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倣的事情老人沒辦法接受被免不了老人要說,象這樣的話不用生活在一起,兒媳婦一家過,父母兩人過,有什麼事才在一起商量就可以了,不必長期住在一起。


往事隨風1381386374110


走路走的對,說服讓老人放心,老年人,束縛慣了,和社會有點脫軌


水木格


怕年輕人走他們的老路啊!


北洛天伊


干預也沒用。老啦,沒有用啦。


吳振革


個人覺得這個問題應該這樣考慮,如果是過分干預自己的兒女(年輕人),其實體現的是父母的愛,如果是過分干預年輕人(非自己的兒女),其實體現的是年老了。有句話說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