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思考:請問人為什麼要有敬畏之心?

生命燈塔


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如果我們不能善待自然總有一天會遭受自然的懲罰。

想一想我們還有多少病毒沒有被發現,一個病毒就讓全球恐慌,要是南北極凍土層解封,那些遠古病毒出現,將是巨大的災難。

請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聲之漢武


敬畏之心是約束人的道德和行為的“緊箍咒”,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歷經歷朝歷代勞動人民生活實踐,用血淚甚至生命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如果不聽諄諄教誨,非要丟掉“敬畏之心”,就是自行解了箍子,“不聽老人言、不聽聖賢言,吃虧在眼前,災禍在眼前。”這次疫情就告誠我們“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吃不得的東西,千萬別再捉、再賣、再烹、再吃了。



漢江庸叟


所謂敬畏之心,就是指人類在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面前所懷有的一種敬重與畏懼心理。敬畏是什麼?敬畏是人類對待事物的一種態度,這裡的“敬”:除了“彬彬有禮”、“恭恭敬敬”外,還指做事嚴肅認真,免犯錯誤;“畏”:除了“擔心、憂慮”外,還形容“戰戰兢兢”,既敬重又畏懼。敬畏就是對一切神聖事物的態度。懷有這種態度,它能讓人懂得自警與自省,它還有助於人規範與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不僅如此,它還具有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形成和諧關係的作用。

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意思是說,君子有三種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居於高位的人,敬畏聖人的言語。有了敬畏心,我們在做事情的態度上才能有張有弛,敬畏天命,我們才不會做一些傷天害理之事,心會有一份信仰。敬畏神靈,我們才會祈求神靈庇佑我們,心會有一份希望。凡是我們敬畏的,我們才可能很恭敬的對待,凡是我們不敬畏的,我們就會隨意踐踏汙衊。

有憂才無憂,有懼才無懼。





北漂山東小肖


答:經過這次疫情,我們深深的感受到生命的脆弱,疫情面前真的不堪一擊。疫情就是戰爭,面臨生存、滅亡。

疫情好比猛虎下山來勢兇猛;疫情好比傾盆大雨,瞬間瀰漫湖北。毒性大、傳播快、範圍廣。由於防疫措施有限,治癒率低。所以我們能做的,只有迴避,不出門、或戴口罩,生活環境嚴格消毒;還有鍾老先生等醫學專家加班加點研究醫學新項目,對抗疫情。生命重於泰山,疫情是命令,抗疫是責任 。 生命只有一次,為了更好的生活我們要堅持到底努力奮鬥💪




失智866


敬天,敬地,敬科學



筎凌


人是萬物之長,做什麼事都應該有敬畏之心,不至於出錯,或者錯上加錯。





遠方西沙


敬畏之心是人本性的釋然,人之所以區分於動物,是因為人具有人性有敬畏之心。敬畏之心可以讓我們在患難時,認識到人類與自然本可以和諧相處,人類與人類本可以互相取暖。


志明zhiming


每個人對待生命都有不同的詮釋,是心裡充滿愛,懂得珍惜與善待,心存善念之人,有信仰與敬畏。


捍衛小崔使者


你好,從非典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疫情在告訴我們,要有敬畏之心,要懂得在生產、生活中的行為,要學會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常懷敬畏之心,體現在尊重生命、遵循自然規律。只有順從自然,才能實現天人合一,實現以人與自然的平衡,反對逆天而行,主張天人一體,是基本宗旨。

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人在尋求疫情根源的同時,也在思考人生、思考世界!古話:“靜生智,定生慧”。只有靜下來,才會生出智慧、靈感、思想,深刻反思反省自己的行為和思想。亂吃野生動物,一時滿足了自己的貪吃和虛榮心,卻給社會、國家甚至世界帶來了災難性的影響,是一種無知、無畏、無底線、無原則的貪慾行為造成的,是對大自然、動物沒有敬畏之心的表現,是由於人類因貪婪而釀造的禍患,我們每一個人警醒、反思。非典已經提示過我們,要善待動物,學會與自然和平相處。今天,在經濟建設和生態文明發展下,由於自己的貪婪,又一次面臨病毒、疫情的懲罰,為了抗擊,我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要反思這種過度貪慾的根本原因是由於丟掉了我們的根和本。千百年來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我們:人類必須順從自然,不可違逆自然。反對逆天而行,主張天人一體!


春天裡bzbr


面對2020年眾多的事件,疫情的發生,澳大利亞大火,成群的蝙蝠,煌災,南北極冰川等,如此的不安全因素讓人類感覺自己是多麼的弱小,我們要學會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