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紙錢”起源於一場“商業行為”?變異才是民間故事最美所在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這是來自唐代詩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中的詩句。轉眼又到一年清明時節,對於每一位中國人來說,清明時節祭祀先祖掃墓之時,燒紙錢都是司空見慣的場景。這樣的活動,充滿著中國人對於死亡、未知世界的探索,甚至是慰藉。

事實上,在目前民間流傳較廣的傳說中,“燒紙錢”起源於一場“商業行為”!

1/燒紙錢是因為“造紙產量過剩“?

傳說中,燒紙錢的行為,發明於一位名叫尤文一的秀才。這位秀才寒窗十年,卻依舊考不上秀才,一怒之下決定投筆從商,便跟在大發明家蔡倫門下學習造紙。

這位尤秀才也確實十分有才幹,很受蔡倫器重,便將自己的技術全部傳給了他。在蔡倫仙逝之後,尤秀才就繼承了蔡倫的造紙事業。

“燒紙錢”起源於一場“商業行為”?變異才是民間故事最美所在

尤秀才造的紙又多又好,但畢竟當時用紙的人還算少數,銷量趕不上產量啊!這可愁壞尤秀才了,漸漸地茶飯不思,甚至臥床不起,三天沒過,竟然閉上眼睛死去了。

這一天,家人正在為他舉辦喪事,尤秀才的妻子悲慼著對前來幫忙的左鄰右舍說:“我們家家境清寒,也實在拿不出什麼好的陪葬品了,就把這些他生前最看重的紙,燒了給他陪葬吧!”

“燒紙錢”起源於一場“商業行為”?變異才是民間故事最美所在

於是,便專門安排了一個人在尤秀才靈前燒紙。停靈7天,可神奇的事在第三天發生了!這一天夜裡,眾人都已經累得不行,靜靜休息。尤秀才卻忽然坐了起來,嘴裡還不停地喊著:“快燒紙!快燒紙!”

眾人以為尤秀才起屍,嚇成一團。這時卻見尤秀才下了地,跟眾人解釋道:“不要害怕,我是閻王老爺放我回來的,我是真的活過來了!是你們燒的這些紙救了我!”

原來,這些紙燒化之後,在陰曹地府變成了錢。尤秀才正是用這些錢買通了關係,被放了回來了!家人知道後,自然是歡喜,又燒了許多紙答謝。

“燒紙錢”起源於一場“商業行為”?變異才是民間故事最美所在

這件事傳開之後,一位有錢有勢的老員外把尤秀才找去,對他說:“我家用金錢陪葬,難道不比紙更值錢?”尤秀才道:“員外不知,金銀是人間所用,是帶不到地府去的,不信的話,您可以掘開祖墳,保證那些金銀分毫未動”。

這個故事傳開之後,買紙的人一下子多了起來,尤秀才的紙終於實現了逆風翻盤。

要說這其中機巧,究竟是一場“死而復生”,還是一次“商業行為”,相信各位自有判斷了。也許這只是“商業奇才”尤秀才與妻子商議好的一個計策,但給逝者燒紙的風俗,卻一直流傳了下來。

2/為什麼是“燒”,而不是隨葬的“埋”?

上面是民間傳說中的版本。接下來我們探究一下,歷史典籍中的記載。

一般認為,紙錢是在魏晉之時出現,唐宋之時盛行,明清之時穩定,成為中原祭祀風俗只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關紙錢起源最早的考證見於唐代的《封氏聞見記·紙錢》:

今代送葬為鑿紙錢,積錢為山,盛加雕飾,舁以引柩。按,古者享祀鬼神有圭璧幣帛,事畢則埋之,後代既寶錢貨,遂以錢送死。《漢書》稱‘盜發孝文園瘞錢’是也。率易 從簡,更用紙錢。 紙乃後漢蔡倫所造,其紙錢魏晉以來始有其事。今自王公逮於匹庶,通行之矣。凡鬼神之物,取其象似,亦猶塗車芻靈之類。古埋帛,今紙錢則皆燒之,所 以示不知神之所為也。”

“燒紙錢”起源於一場“商業行為”?變異才是民間故事最美所在

意思就是說,紙錢是從漢代的瘞錢發展演變而來的,上古祭祀,通常使用圭璧幣帛等物品,漢代時期,則開始使用流通貨幣祭祀,直到紙張發明以後,為了節約,就開始以紙張代替錢幣。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之前起於魏晉,在這之前,也有祭祀習俗,不過時金銀器物或當時的流通貨幣。但在魏晉之後,紙錢的使用就已經成為了朝堂、民間喪葬祭祀時的風俗習慣 。

“燒紙錢”起源於一場“商業行為”?變異才是民間故事最美所在

另外,在這段記載中,我們還發現了一個特點,在紙錢之前,都是用“埋”的形式,來進行祭祀,直到“紙錢”出現之後,才開始“焚燒”。

也許,從一開始,紙錢也並非“燒”,而是懸掛、撒 、埋等,但由於紙錢燃燒時能夠產生煙霧,營造一種神遊太虛的感覺,更符合民眾的臆想。故而焚燒漸漸成了紙錢的常用處理方式。

3/民間傳說的變異性

看過了“民間流傳”的版本與“官方記載”的版本,我們大約可以判斷,紙錢的誕生,與“蔡倫造紙”有著必然的聯繫。

“燒紙錢”起源於一場“商業行為”?變異才是民間故事最美所在

事實上,中國乃至世界絕大部分的民間故事的流傳,都依靠說/唱進行傳播。由於口頭語言的不準確,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會產生變異。即使在現代社會,高度發展的科技,早就可以實現民間文學原汁原味地在民眾之間傳播,但由於傳播者主觀意願的影響,傳播者會對故事進行修改補充,以滿足自己的審美偏好,導致民間文學部論古今都在傳播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改變。

“燒紙錢”起源於一場“商業行為”?變異才是民間故事最美所在

民間文學的變異,是由於地域、文化、時代的差異而產生的,常言道,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不同地區,由於環境生活習慣的差異,風俗習慣也千差萬別,民間文學的傳播者只有對故事中的人物、背景、故事本身等做出適應的調整,才能滿足各地區不同人群的需求。

這也是民間文學、故事的魅力所在:多元、多樣,滿足人們自由發散思維、施展創造空間的需求,滿足不同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

可以說,變異性,是民間文學最美的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