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身說法:基金定投是我的“理財鬧鐘”

我是財密學堂的王老師,今天的故事主角不是我,而是我們的一位優秀畢業學員。

在財密學堂,我見證了30萬+學員學成畢業。我們的學員畢業後,其中很多還繼續與我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在他們眼裡,我亦師亦友,無話不談;這也是我對學員最大的期望。

其中一位畢業學員叫小梅,她畢業後就學以致用,積極做理財,而且取得了很好的理財成績。可貴的是,她願意把自己理財的經驗分享出來。她經常給我們財密學堂的新學員,也就是她的學弟學妹們分享理財心得,令大家受益匪淺。這次,小梅要分享的是自己親身的基金定投實操經驗。下面,讓我們把舞臺交給小梅吧!

大家好,我是小梅,我今天要給各位同學分享的是:基金定投是我的“理財鬧鐘”。

現身說法:基金定投是我的“理財鬧鐘”

我花錢向來不太計算,平時雖然不至於大手大腳,但是一旦出現逛街、朋友婚禮等事情,自己就立馬變成了“月光族”,所以幾年下來並沒有多少積蓄。

雖然身邊不少朋友都在炒股票,但是就我個人而言,由於本金較少,如果花大量的時間去研究股票,就算收益能翻倍,這種理財方式的“性價比”也不高。

想來想去,我還是覺得基金定投比較適合我。於是,去年年初,我在網上銀行選擇了兩隻基金進行定投。打這以後,每個月1日,銀行都會從我的賬戶自動扣款2000元去定投。

現身說法:基金定投是我的“理財鬧鐘”

因為要定投2000元,所以每個月可被我隨意支配的錢好像突然少了許多,而且基金需要T+4日才能贖回到賬,有些衝動消費,因為賬面暫時沒錢而作罷。

有了這樣一個經濟的“緊箍咒”,我每個月“血拼”的次數驟然減少,而且對於商家的打折、促銷活動也逐漸有了免疫力,不再經常衝動買一大堆並不需要的東西。

漸漸地,理財的樂趣取代了購物的樂趣。

現身說法:基金定投是我的“理財鬧鐘”

幾個月下來,我發現自己不再是一個“月光族”,反而除去生活必需及每月定投外,賬面還能有不少盈餘。這一進步實在讓我自己欣喜不已!

這樣堅持了一年,到了年底,我一查賬,賬戶總值竟然有30841.64元。其中,24000元是本金投入;6841.64元是收益,看到自己攢起來的錢,雖然並沒有什麼大錢進賬,但無形之中開銷減少了不少,所以總共累積起來的數目也比較可觀。

現身說法:基金定投是我的“理財鬧鐘”

總的來說,通過這一年來的親身實踐,我覺得,基金定投就如同每月響起的“理財鬧鐘”,可以通過“強制性儲蓄”投資來克服人們與生俱來的惰性,對於平時花費沒譜、等同於“窮忙族”的我來說,的確可以起到儲蓄加升值的奇妙效果。

另外,對我來說,基金定投是一件輕鬆的活,一點不影響生活。我的分享就這些啦。

最後,希望大家多學習、少踩坑、多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