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風麗日滿芳洲,柳色春筵祓錦流。詩詞裡浪漫的三月三日上巳節

上巳(sì)節

俗稱三月三,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節又稱女兒節,同時也是最古老的情人節。

《韓詩章句》說:“鄭俗,上巳,溱洧兩水之上,秉蘭祓除。”

《周禮》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據記載,春秋時期上巳節已在流行。

晴風麗日滿芳洲,柳色春筵祓錦流。詩詞裡浪漫的三月三日上巳節


《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絜”(《後漢書·禮儀志上》)。

漢以前,以農曆三月上旬之巳日為“上巳”。魏晉以後,不再用巳日,定為三月初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宋代以後,理學盛行,禮教漸趨森嚴,上巳節風俗在中國文化中漸漸衰微。

另外,三月三上巳節與九月九重陽節相對應,正如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

一個在暮春,一個在暮秋,踏青和辭青也隨之進入高潮。

節日習俗

晴風麗日滿芳洲,柳色春筵祓錦流。詩詞裡浪漫的三月三日上巳節

祓禊

祓禊( fú xì):古時人們去河邊沐浴,用蘭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點頭身的儀式。

所謂“禊”,即“潔”,故“祓禊”就是通過自潔而去災病的儀式。

《風俗通義·祀典·禊》中說:

“巳者,祉也”。

意為既除病,又祈求福祉降臨。

在周朝時,“祓除釁浴”之禮已成為一種制度,並有專門的女巫掌管此事。

每年這一天,上至天子諸侯,下至庶民百姓,都穿上新縫製的春裝,傾城邀約而出,或到江河之濱嬉戲沐浴,或至深山幽谷採摘蘭草,或去郊野陌上宴飲行樂,認為這樣可以祓除不祥。

上巳日憶江南禊事

唐代:張志和

黃河西繞郡城流,上巳應無祓禊遊。

為憶淥江春水色,更隨宵夢向吳洲。

上巳日祓禊渭濱應制

唐代:徐彥伯

晴風麗日滿芳洲,柳色春筵祓錦流。

皆言侍蹕橫汾宴,暫似乘槎天漢遊。

上巳日祓禊渭濱應制

唐·劉憲

桃花欲落柳條長,沙頭水上足風光。

此時御蹕來遊處,願奉年年祓禊觴。

和滑州李尚書上巳憶江南禊事

唐 劉禹錫

白馬津頭春日遲,沙州歸雁拂旌旗。

柳營唯有軍中戲,不似江南三月時。

晴風麗日滿芳洲,柳色春筵祓錦流。詩詞裡浪漫的三月三日上巳節

芍藥定情

上巳節還是中國三大傳統情人節之一。農曆三月初三,春暖花開,草長鶯飛,柳綠花繁。

在《詩經·鄭風·溱洧》中描寫了鄭國三月上巳日,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邊遊春的情景。男女青年藉此機會互訴心曲,表達愛情。

古人用芍藥中的“藥”(通“約”)字代表相約,芍藥也是男女間定情的象徵。是最古老、真正意義上的情人節。

三千年前,那些手搖木鐸的采詩官奔走於阡陌之上,聆聽著大自然和人類的聲音,記錄下了我們最早的愛情故事。

詩經·鄭風·溱洧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

洧之外,洵籲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

洧之外,洵籲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士與女在“三月三”這春情盎然的日子裡,踏青幽會,互訂終身。

青山碧水,紅桃綠柳,陽光明媚,雖然已過千年,我們分明可以看到他們嬉戲追逐的身影,聽到他們的呢喃私語,俏皮調笑。

從此,在這山水間流淌開來的自由戀愛之日成為中國最古老的的情人節。

晴風麗日滿芳洲,柳色春筵祓錦流。詩詞裡浪漫的三月三日上巳節

曲水流觴

也叫臨水浮卵(臨水浮卵最為古老,它是將煮熟的雞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誰拾到誰食之。)(曲水流觴稱之為"流杯曲水之飲"。所謂"流杯",也稱"流觴",就是投杯於水的上游,聽其隨波而下,止於某處,則其人取而飲之。水一般則要彎曲才行)《荊楚歲時記》

"士民並出江渚池沼間,為流杯曲水之飲。"眾人坐於環曲的水邊,把盛著酒的觴置於流水之上,任其順流漂下,停在誰面前,誰就要將杯中酒一飲而下,並賦詩一首,否則罰酒三杯。魏明帝曾專門建了一個流杯亭。

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觴”是王羲之與謝安等名士友人在會稽舉行蘭亭之會。大家飲酒賦詩,論文賞景。

王羲之揮毫作序,乘興而書,成就了書文俱佳、舉世聞名、被後人讚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晴風麗日滿芳洲,柳色春筵祓錦流。詩詞裡浪漫的三月三日上巳節

蘭亭集序(節選)

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上巳日恩賜曲江宴會即事

唐·白居易

賜歡仍許醉,此會興如何。

翰苑主恩重,曲江春意多。

花低羞豔妓,鶯散讓清歌。

共道昇平樂,元和勝永和。

上巳日曲江有感

唐·司馬紮

萬花明曲水,車馬動秦川。

此日不得意,青春徒少年。

晴沙下鷗鷺,幽沚生蘭荃。

向晚積歸念,江湖心渺然。

晴風麗日滿芳洲,柳色春筵祓錦流。詩詞裡浪漫的三月三日上巳節

踏春遊春

上巳不僅是祛邪求吉的節日,正值草長鶯飛,柳綠花繁的好時節,更是自由快活的春遊。

採桑子

宋·歐陽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

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譁。

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水調歌頭·上巳日

明·王世貞

三月又三日,上巳復清明。

問君幾許,高興兒女隊中行。

數點洗塵芳雨,一脈養花天氣,

信馬出郊坰。年少五陵子,金彈惹流鶯。

過油璧,低粉面,按銀箏。

管絃絲竹,何限應自勝蘭亭。

共酌幾杯春醑,也插一枝楊柳,

歸袖任縱橫。聽取九門鑰,隱隱下西清。

晴風麗日滿芳洲,柳色春筵祓錦流。詩詞裡浪漫的三月三日上巳節

互贈香草

古人認為,香草有驅邪之功,於身體大有裨益。蘭草香氣襲人,被用作靈物。古人在重大祭神儀式前,須先期進行蘭湯沐浴。

上巳執蘭

明·鄧雲霄

水際叢蘭碧,香風兩岸聞。

褰芳修褉罷,欲薦雲中君。

上巳泛江採蘭

明·陳迪祥

鑑江江上望,莫擬是山陰。

元巳風光滿,春流煙翠深。

芳辰娛褉事,蘭氣見同心。

共約乘槎去,天香若可尋。

晴風麗日滿芳洲,柳色春筵祓錦流。詩詞裡浪漫的三月三日上巳節


三月三,上巳節,這一古老而詩意的節日,應為我們所記憶與復興。

三月三,上巳節,願祛除病災與不祥,一切都將回歸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