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山東地級市名字大多帶三點水?

劉Free


與水有關。

有濟水時,黃河、濟水均流經山東,只是後來濟水併入黃河了。

我濱州鄒平人,居黃河之南。

現居河南三門峽,亦在黃河之南。


手機用戶10259783902


說山東地級市名字大多帶三點水,好像不成立。所以就沒有為什麼了。


運河明月


濟南,濟寧,威海,淄博,濱州,臨沂,濰坊,菏澤,是帶三點水的地市,共八個,

德州,青島,東營,日照,棗莊,聊城,泰安,煙臺,是不帶三點水的,也是八個,

山東省目前16地市(原17地市,萊蕪已經劃歸濟南市),帶三點水的地市名佔一半,但不帶三點水的地名中卻有與水有關係的,比如德州和聊城,德州的名字取至德水(黃河),秦朝時黃河叫德水,聊城因古有聊河才有此名。另外帶三點水的地名大多與水有關:濟南在濟水之南而得名,濟寧因濟水安寧而得名,威海取威震東海之意,濱州因頻臨渤海而得名,臨沂因沂河在境內而得名,菏澤因是天然古澤而得名,另外兩個淄博是因淄川和博山得名,濰坊是因濰縣和坊子區得名,這兩個不是因水,但深究臨淄和濰縣也是因水而得名的,分別是淄河和濰河。這讓我想起一個笑話,說一名老師講課“凡是帶三點水的字,皆與水有關”,話音剛落,從角落裡傳來一聲“沙漠”……


和敬2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河流多地方帶三點當然就多。山東是華東地區的最北端省份,以其位於太行山東部的住所而得名。西部為黃淮海平原,連接中原、西北與河北、西南與河南,南部與東南部分別與安徽、江蘇兩省相對。中部是山東省的中部,泰山是全國的最高點。東部是山東半島,東南部是黃海。河流比較多,幹流長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條,其中在山東入海的有300多條,較重要的有黃河、徒駭河、馬頰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膠萊河、濰河、大沽河、五龍河、大沽夾河、泗河、萬福河、朱趙新河、孝婦河等。地級市名字帶三點水的,濟南、淄博、濰坊、濟寧、威海、濱州、德州、臨沂、菏澤。


小辮子強哥


水,不僅是人類的生命之源,對於山東來講,還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象徵元素和地理名片。在有關地域文化、科技、經濟等相關成果的展示中,山東總會以黛海水的形象標誌,出現在大眾眼前。而在山東境內,像“藍色經濟區”這樣的綜合性區域城市群的劃分,也都與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更何況是這裡的城市了。

題中,山東16地市中,帶三點水的城市名字,有八個:濟南、淄博、濰坊、濟寧、威海、濱州、臨沂、菏澤(按城市代碼順序)。瀏覽一下便知,這些城市,除了臨海而建,便是有河、湖穿過和分佈了。

濟南:取自“濟水之南”之意。濟水,天下四瀆之一,俗稱大清河,與濟南境內的小清河相對應。發源於河南濟源,流域相當於今天的黃河山東段。後因黃河改道,成為其下游的幹流河道。淄博:系淄川、博山兩地的簡稱。而淄川正是因淄河流經境內而得名。濰坊:前身是濰縣、濰州,二者均源於“濰水”。濰水是濰坊境內第一大河,隋代曾設立濰水縣,後逐漸改為“濰州、濰縣”,直至境內出現“坊子店”而名聲大揚後,改名“濰坊”。濟寧:同“濟南”,源於濟水,又祈求濟水能夠帶來安寧,因此取名“濟寧”。威海:明代時為加強海防,抵禦外侵,設立威海衛,取“威震東海”之義,“威海”便由此而來。濱州:因瀕臨渤海而得名。臨沂:古稱琅琊、沂州,因臨近沂河而得名。菏澤:原是先秦時期的一個著名澤藪,為濟水所匯的天然湖泊,傳說中堯在此養過龍。唐朝更名龍池,又名九卿波,清代稱夏月湖,後乾涸湮沒。

然而,除此之外,另八個城市名,雖無明顯的水字旁,卻也始終與水脈脈相通。青島、煙臺、日照:皆是著名的海濱城市。青島是四季常青的海島,滔滔海水就是這裡最顯著的符號,與煙臺又分別是中國啤“酒”和葡萄“酒”的故鄉。棗莊:有微山湖溼地。德州:所處之地,更是黃河衝擊出來的平原和流域。東營:位居黃河入海口,更有儲量如水般的石“油”。泰安:不僅瀕臨黃河,同時又有“泰山安則四海皆安”之說,不靠海卻有四海的博大廣闊。聊城:著名的“江北水城”“中國北方的威尼斯” ,古運河、東昌湖等,處處皆水景。

其實,中國有太多的地名,來自與水有關的歷史淵源。江河湖海,遍佈神州。所取之意,更源於水對人類連綿不絕的滋養與精神灌溉。

Jumine樂銘文藝


山東靠近大海


JH朕當時就慌了


或許,和72泉有關...


大浪淘沙144693093


青島煙臺日照東營聊城棗莊臨沂萊蕪泰安均不帶三點水


劉修波2


山東十六地市名字帶三點水佔一半,不大多是。山東水源豐富。


有緣相聚5226


因為“山東大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