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職稱十五年,仍然十級崗位合理嗎?

用戶8316208325276


現在是職稱時代,與年代沒關係,貢獻大小是職稱決定的,與工作年限關係不大。


源清本正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有一個老教師,以前中專沒畢業出來教書。近50歲時可以評職稱了,因為沒有畢業證書評不了。校長叫他去原學校補一張,他不去,結果到退休也是中教二級。他的同學全補了,職稱也全上了。

有一個96年畢業工作的老師,一直也不敢教他學的專業(語文),沒有教案,沒有班主任工作,沒有論文,也不參加有關培訓與考試,至今中教二級,估計到老也是如此。

要想評職稱,在網上罵娘是沒用的,必須對照參評條件老實積極地去努力。全部條件具備了,你評不上就可以向上反映了。

社會有不公平的地方,但社會也很公平!


拈花微笑90736436


我中級12年了,目前9級崗位,明年有四個8級崗位空缺,五個人競聘,我排第四,排第五上不了8級了,打分是按照學歷,職稱獲得年限,工齡來算,人社局和教育局規定的打分辦法,所以能不能升級主要還是看有沒有空崗位了[靈光一閃]


老酒0910


如果從合理性角度來看,這種情況肯定不是很合理,但目前在我國職稱制度下,這種情形是普遍存在的。

職稱的作用主要是體現在事業單位中。我國的事業單位分為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和工勤崗,其中的專業技術崗分為十三個等級,一到七級對應的是高級職稱,八到十級對應的是中級職稱,十一到十三級對應的是初級職稱。因為職稱是直接和工資掛鉤的,所以專技人員都很在意這個,高級職稱的工資待遇和處級領導差不多,中級職稱的工資待遇和科級領導差不多,初級職稱的待遇和普通科員差不多。



雖然職稱的分級很明確,但是在現實中想要取得相應的職稱收入並不容易,不管是評聘分離還是評聘結合,職稱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聘用”。取得職稱後,如果單位沒有相應的職數進行聘用,是無法享受到職稱工資的。

而現在大多數事業單位,特別是基層單位,都處於僧多肉少的境況,符合條件的人大把,但位置就那麼幾個,除非佔著位置的人調離或退休把位置騰出來,否則後面的人是沒有希望的。這點特別是體現在大級別的職稱跨越中,如初級職稱晉升中級職稱(十一級到十級),中級職稱晉升到高級職稱(八級到七級)。

而同個大級別內的晉升會相對容易一些,比如中級職稱的十級晉升到九級,主要條件是要年限要夠,但正常也會有比例的控制,比如單位有6箇中級的職數,那麼可能就是八級一個,九級兩個,十級三個,如果八級和九級被佔用了,那十級的人就沒辦法晉升到九級,這可能就是題主碰到的情況。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雖然事業單位崗位管理制度已經出臺多年,但還是有些地方沒有完全落實,大級別內沒有細分小級別,導致高級職稱只能聘用在七級,中級只能聘用在十級,初級只能聘用在十二級,這種情況就只能等當地政府出臺新文件了。



所以,出現了很多人長期處於同一個職稱等級無法晉升的情況,這也就是為什麼不少人呼籲職稱能夠出臺類似公務員職級並行的辦法,通過年限來實現等級的提升。


流雷電


中級職稱十五年了,怎麼說你應該至少有二十年以上教齡了,仍然十級崗位,有點低了。說實話,按正常情況,你至少應該拿九級或八級崗位工資。如果運氣再好點,有可能評上高級職稱,拿七級崗位工資也正常。

一、中小學教師的崗位工資體系。中小學老師的職稱分為初級職稱(二、三級教師)、中級職稱(一級教師)、副高職稱(高級教師)和正高職稱(正高級教師)。初級職稱對應的工資級別是十一、十二、十三三檔,中級職稱對應八、九、十三檔,副高職稱對應五、六、七三檔,正高職稱對應一、二、三、四等四檔。而且各級學校的高級、中級和初級職稱有一定比例限制。比如高中,高級職稱不超過33%,其中正高不超過3%,五級、六級和七級按6:12:12分配。二、你中級職稱十五年,一直拿十級崗位工資的原因分析。按理,中級職稱對應有八級、九級和十級崗,比例分配基本按1:2:1來分配。那麼你15年來一直拿十級崗工資,是什麼原因呢?

1、單位崗位管理制度還沒完全落實。雖然事業單位崗位管理制度已經出臺多年,但還是有些地方沒有完全落實。在一個職稱類別裡沒有再細分小級別,導致高級職稱只能聘用在七級,中級職稱全部聘用在十級,初級職稱全部聘用在十二級。如果是這種情況,有可能是當地政府還沒具體落實政策,應該不是學校的原因,只能等政策落實後才能晉級了。

2、單位職級沒有空名額,或者你的排位還較低。按政策,你評聘上中級職稱後就是十級崗,三年一個聘期,滿期將進行考核,合格之後可以續聘或者提高聘任崗位。也就是三年就有可能提高崗位等級的,但如果在你之前的老師沒有退休或調走,那就沒有空出高一級的崗位來,你肯定不能動。關鍵是十五年是不可能沒有人退休或調動的,所以有可能是在同一崗位等級裡進行考核打分,你的分數也許比別人低,因此有可能是別人提上去了,而你還呆在原地。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本來比你後評上中級職稱的,反而比你先晉級。有一個年輕非常優秀的年輕教師,雖說比你晚兩年評中級職稱,但是他不管是參加比賽、還是指導學生比賽經常獲是名次,同時論文、課題不斷。本來他也是十級崗的,但他參加了高級職稱的評審,並且順利通過,這時,他就可以直接聘為七級崗了,而你卻還在十級崗繼續排隊晉級。

總體來說,中級職稱十五年還是十級崗是有些說不過去的,這一方面可能是政策落實不到位,另一方面是職數的限制。但不得不說你自己是否努力爭取過?如果是因為職數問題,那麼十五年不可能前面沒有空出職位來,要麼你可以參評高級職稱直接晉升到七級崗,要麼憑考核打分也應該有提升。

大家覺得中級職稱十五年,現仍然還是十級崗合理嗎?到底是自己的原因還是其他原因?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良心老師


中級五年後,可以參加副高評騁,十五年,代表你每年遞交副高評審資料(除非你沒有遞交)副高評審至少十次,你都沒有評審通過,你是耿直人,沒有關係,沒有人在省專(磚)家面前給你打招呼,所以,你和我一樣,2011年就通過國家執業獸醫師資格考試,結果,國家級資格考試只視同為助理獸醫師,悲,嘆,哀!國家級考試含金量只視同為助理級!多話不多說!悲嘆哀!


鳳舞靈山


高級職稱也拿畢業生一樣的基本工資多了去了!


攔瘦香孤


很正常啊,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這樣


麥田與守望


根據政工工作經驗,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利用專業技術知識為社會提供服務的事業單位可以設置職稱,根據單位人員數及管理崗、專業技術崗人員數設置不同等次的職稱名額。有的專業,比如經濟系列,職工可以考;有的專業,職工可以評,享受職稱待遇。一般情況下,三年一個聘期,聘期滿後可以晉升一個等次。

中級職稱有三個崗位,八級、九級、十級。正常情況下:評上十級三年滿,考核合格就可以晉升九級,工資隨之上升。這個前提是單位要有九級名額,否則自然是不動。

中級職稱十級崗位十五年,如果沒有名額,無法晉升,屬於正常情況,這種現象不少見,也是無奈。因為名額多少要根據單位人員數量和專業技術崗人員比例設置,不是自己單位設置,而是編制部門設置。

最後說一句,很多人,有資格,當時沒有評上,一等到退休也無望。所以,職稱這個事兒,評上了就已經很幸運了,必經僧多粥太少。


靜談心聲


這種情況,不僅合理,而且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我們單位大量這樣的存在。

有些人甚至高級評了十餘年仍然是十級,每次晉升職稱,上級部門各種設限,底層老師被迫窩裡鬥,有部分人退休前也實現不了進七級的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