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敗後,有多慘?

極品娛樂


話說日軍在丟掉沖繩後,大日本帝國已是氣數將盡,奄奄一息了。

1945年 3 月 9 日深夜,在關島航空基地司令部裡,頭髮烏黑,面容粗獷,嘴裡叼著一支粗大的哈瓦那雪茄的美軍第 20 航空隊的第 21 轟炸機隊司令李梅將軍,正在室裡踱來踱去,不時仰望著漆黑的夜空,眉宇間流露出憂慮和焦躁不安的神情。就在幾個小時前,他做出了一次重大的決定,派出 334 架 B—29 式“空中堡壘”,攜帶燃燒彈低空夜襲東京市。夜深人靜,已是凌晨 1 點多,還沒有收到夜襲機群的電報。

此時此刻,他心急如焚,坐臥不寧,轉身對聚集在屋子裡的作戰軍官說:“這個決定是我做出的,當然由我承擔一切責任,我要向五角大樓報告⋯⋯”正在這時,司令長官室門砰的一聲響,報務參謀送來急電。“已投彈,目標地區一片大火,高射炮火由密到疏,極少戰鬥機。”李梅抑制住內心的激動,平靜地念道。屋子裡的氣氛頓時熱烈起來。確實,這次近似於賭博的軍事冒險行動給了日本人致命的一擊,美機在東京投下 2000 多噸燃燒彈。整個東京變成了一座混亂、恐怖、令人無法想象的火的地獄。火借風勢,風助火威,東京的心臟地區烈焰熊熊,大火映紅了夜空。美機的轟炸夜以繼日,其他幾個城市如大阪、橫濱等,也陸續化為灰燼。

1945 年 7 月 26 日,中、美、英 3 國發布促令日本投降的 《波茨坦公告》,勒令日本政府:“立即宣佈所有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並對此種行動誠意實行予以適當及充分之保證。”指出:“除此一途,日本即將迅速完全毀滅。”

日本軍部困獸猶鬥。豐田海軍大將捶桌亂嚷:“即使日本國民厭戰,我們也要打到最後一兵一卒!”陸相阿南將軍也緊握戰刀大叫:“如果我們不能盡輔佐天皇之職,我們就應該切腹,真誠謝罪!”一番密謀策劃,軍部完成了保衛本土的最後計劃——“決號行動”。他們集中了 1 萬多架飛機——大部分是匆忙改裝的教練機,計劃用 53 個步兵師團和 25 個旅團的兵力,共計 235 萬人,準備在海灘上擊潰美軍。

支持這些部隊的還有 400 萬海陸兩軍的文職人員,25 萬人的特種衛戍部隊和 2500 萬民兵。軍部在國會的最後一次會議上,強制通過了國民總動員法。規定 15 至 60 歲的男人及 17 至 45 歲的女人,都得參加義勇兵。步槍、竹矛及封建時期沿用下來的弓箭,便是義勇軍的武器。軍部不惜“一億玉碎”,進行全然徒勞的垂死掙扎。

卻說太平洋彼岸, 五角大樓里正在討論對日本使用原子彈問題。 “諸位, ”陸軍部長史汀生說, “我們的責任是建議採取某種可能改變文明方向的行動。我們已有了一種新式武器,其破壞力是空前未有的。今天,首要的事實是戰爭。我們的最大任務,就是要立刻以勝利結束戰爭。”

馬歇爾將軍支持史汀生的觀點,說: “為了迅速結束戰爭,拯救美國人的生命,應該使用原子彈。”

一直沒有說話的杜魯門總統開口道:“我認為使用原子彈是可能的,空軍沒有使德國人屈服,光靠空中力量也難以征服日本。”7 目標小倉市,飛往長崎。長崎是個風景秀麗的港灣城市,時值盛夏,樹木蔥綠,各色鮮花或黃或紅,顯得光豔奪目。上午 11 時 2 分,原子彈脫離機艙,閃動著黑灰色的死亡之光,從 8850 米的高空落將下來。

從廣島死裡逃生的風箏商森木,剛剛趕回長崎的家中,正上氣不接下氣地對妻子講述廣島捱了一顆可怕炸彈轟炸的情形。他怎麼也沒想到這巨大的厄運竟又隨他來到了長崎。一個令人睜不開眼睛的藍色閃光打斷了他的話。

已被嚇喪了膽的森木慌忙把老婆、孩子塞到地下室,當他把蓋子拉下來時,突然地動山搖,好似地震。

美麗繁華的城市頓時變成了一片焦土,屍橫遍地⋯⋯從爆炸中心半徑1000 米範圍之內,人畜幾乎立即死亡,各種建築悉遭破壞,到處火光熊熊。

三菱鋼鐵廠強固而複雜的房屋構架,也被扭曲得如同軟糖一般。大小樹木均被炸光枝葉,或連根拔起。2.4 萬人喪生,500 人失蹤,43020 人受傷。核轟擊震撼了日本國民,也令天皇和重臣憂心忡忡。

且說早在德黑蘭和雅爾塔會議上,羅斯福就力勸斯大林對日作戰。在波茨坦會議上,杜魯門總統也為斯大林出兵討價還價而傷透腦筋。兩次核轟擊反響強烈,眼下美國不再希望蘇聯參戰了。杜魯門總統指望在蘇聯參戰以前,日本舉手投降,使美國單獨佔領日本,確立戰後對蘇優勢。為了不使美國單獨佔領日本,斯大林也深知對日作戰已刻不容緩,待最高統帥部部署停當,斯大林便命莫洛托夫採取行動。

日本駐蘇大使佐藤應約請來到克里姆林宮內蘇聯外長莫洛托夫的書房。不待佐藤致意,莫洛托夫就把手一揮,面無表情地說:“我這裡有一份以蘇聯名義給日本政府的通知,我想向閣下轉述。”佐藤心裡一驚,本能告訴他這是一份宣戰文件。

“⋯⋯鑑於以上所述,蘇聯政府宣佈,自明日,即 8 月 9 日起,蘇聯認為自己已對日處於戰爭狀態。”寥寥數語,《日蘇中立條約》變成一紙空文。佐藤抑制著衝動,慢吞吞地說:“不管如何,讓我們握握手再分別,這可能是最後一次握手了。”

幾個月來,蘇聯已向滿州邊境集結 160 多萬蘇軍。而同他們對峙的日軍關東軍既沒有裝甲設備,也沒有反坦克炮,且人數不及蘇軍一半。在蘇聯對日宣戰 2 小時後,蘇聯海陸空三軍兵分 3 路,衝過邊境,撲向齊齊哈爾、哈爾濱。關東軍不堪一擊,連連敗退。蘇軍揮師直下瀋陽、旅大。

捷報頻傳,克里姆林宮內燈火輝煌,斯大林元帥正與美國大使哈里曼飲酒談笑。斯大林道:“蘇軍的先頭部隊已進入滿州境內,誰能料到如此進展神速!”哈里曼微微一笑,對應道:“蘇聯站在研製成功原子彈的一方是多麼的幸運。”

話分兩頭。莫斯科和華盛頓興高采烈,東京城裡卻愁雲慘淡。8 月 14 日夜,在皇室的地下防空洞中的一間會議室裡,正召開緊急御前會議。室內又悶又熱,與會者滿臉流汗,一個個垂頭喪氣,目光呆滯。午夜時分,一身戎裝但疲勞不安的天皇緩緩地走進會議室,落座後示意重臣發言。東鄉外相躬身道:“只要能保持國體,就應該立刻接受《波茨坦公告》。”米內海相和平沼騏一郎點頭稱是。

陸相阿南大怒,雙眼閃耀兇光,聲嘶力竭地喊道: “我反對外相的意見。我們能拿出勇氣繼續打下去,死中求生。我一億國民也準備著為名譽而死,使日本民族的事業名垂青史。”剃著光頭的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也按捺不住,厲聲道:“在那麼多將士為天皇盡忠後,無條件投降是不能想象的。”軍令部長豐田見雙方意見對立,略一沉吟道: “我們不能說一定能取得最後勝利,同時我們也不相信完全失敗。”會議室裡,牆上的那面大鐘走個不停,幾小時過去了。天皇坐在正座上想心思,這些日子他聽到不少政情不穩的密報,未免坐臥不安。

呆在一邊擦汗的首相鈴木緩慢站起,走到天皇御座前,深鞠一躬,道:“這個問題我們已經討論了許多個鐘頭,但各執己見。臣也覺得難以啟口,但時局確實嚴重,請陛下聖斷。”

群臣把目光轉向裕仁,只聽天皇帶著哭腔道:“朕已認真考慮了國內外局勢,認為繼續戰爭意味著民族的毀滅⋯⋯”天皇舉手抹了抹眼角,似乎在流淚,接著說:“朕不忍目睹無辜國民再受苦難,也無以對祖宗在天之靈。只好媾和。”

與會各大臣欠身向前,垂頭聆聽,不時有人抽泣連聲。天皇乾咳一聲,一字一頓地講下去: “每想到那些在遙遠的戰場上犧牲和負傷的陸海軍軍人,想到那些在國內因空襲而失掉家業的人,不勝痛心。現在可以接受對方的要求了。當朕回憶起先帝明治大帝在三國干涉還遼時的感情,只能忍所難忍,團結一致,以求將來的復興。此時此刻,如果需要朕向臣民呼籲,朕準備隨時站在麥克風前。有勞各位,為朕起草詔書。”“言畢,一聲不響。那裕仁到底是老謀深算,一通言論冠冕堂皇,心中事卻不露一絲。重臣們一臉淚涕,魚貫而出,隨即起草投降詔書,請天皇宣讀並錄音不提。

當天夜裡,陸軍省的椎崎二郎中佐和畑中健二少佐,帶領一夥暴徒闖進近衛師團長森赳中將辦公室,要求森帶頭髮動政變 “清君側”, “保衛皇國”,阻止發佈投降詔書。畑中等見森尚在猶豫中,拔出手槍,槍殺森赳。次日上午政變失敗。

且說那 8 月 15 日早晨,東京電臺反覆播送中午有要聞發表的通告。男女老少不知有何重大事件發生,不免焦急不安。捱到中午時分,聲調低沉的 《君之代》奏畢,廣播裡傳來天皇聲音發抖的“玉聲”。原來是裕仁在宣讀“終戰詔書”,宣佈日本戰敗投降。日本舉國上下垂頭靜聽那“玉音放送”,許多人放聲大哭。“大日本帝國”便在這號哭聲中,壽終正寢。

正是:

帝國立基武為先,西侵南進戰不斷。

四處樹敵成困獸,敗亦難罄罪滔天。


家庭理財顧問


回憶七十四年前的“8.15”

那年我七歲。父親為了躲避日本人的擾亂,把家搬到長白山腳下一個山村一一柳樹村,這裡四面環山,草深林密,野生動物有狼、熊、野獵、狍子;野雞野鴨成群,蛇在草地上穿流爬行發出沙沙的聲音。河裡有一種高蛋白的蛙叫“哈斯螞”,秋天成群的爬上岸去山裡準備冬眠,春天再回來。這裡秋天是大豐收季節,人參、野果核桃、松籽、榛子尤其是山葡萄爬上小樹遠遠望去像一把把撐開的黑傘。日本人一車車運到他們在通化市建造的葡萄酒廠。這裡是他們掠奪山貨和野味的地方。

這裡住戶不多,小村有一條東西大道,南北流向的一條小河,我家就住在道南河西的河岸傍,我每天迎著太陽上學,送走西照回家走過家旁的小橋,這是我一生中走過次數最多的小橋。

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父母高興得很準備回城去,我也跟著高興,但高興中還有一種無名狀的留戀之情。

這天我坐在小橋頭的土坡上,默默地望著藍藍天淡淡地雲,靜靜的聽著小河涓涓的流水聲音,看岸邊柳枝在微風中輕輕的搖曳,偶爾有幾片柳葉旋轉下落,我的心緒和柳葉一樣的飄浮著⋯⋯正在沉思冥想時一股塵土順風捲來,轉頭一看見西邊走來一隊日本兵,最前邊一人牽著一匹戰馬好像一名軍官。雖然是慘敗之軍但隊形很整齊,步履蹣跚緩緩地走過來,隊伍離我有一定的距離停了下來,只見那個軍官將疆繩交給後面一個士兵,他一步步地走到我面前躬身低首,一副乞求的樣子,謙卑低聲地說:“小朋友吃的有?”。他們必定是人,飢渴的樣子令我憐憫之心油然而生,不加思索地點了點頭便跑回家去。

這裡到秋天人個門做一種熟食形狀和顏色像一隻老鼠,人個門叫它“蘇耗子”我檢了滿滿一盤子,走出家院不小心掉在地上幾個,一個士兵跑過來撿起來到河邊去洗涮,沒等我走到軍官面前,他就搶先幾步接過去他們小心翼翼的裝在一個挎包裡,回手又從另一個挎包裡拿出了一個桔黃色透明皂盒雙手送到我面,我從來沒見過這種質地的用品,我把它當作玩具以好奇心收下了後來才知道這是化學制品叫做“賽璐珞”。


陳相因631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很多國家的人們,都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其中,也包括了戰爭發起國之一日本。我們都知道,在戰爭末期,美軍對日本本土進行了大規模轟炸。為了敦促日本儘快投降,美軍甚至不惜在日本的廣島、長崎兩個地方,投下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原子彈。而這些軍事行動,讓日本多個城市,一度出現了民不聊生的局面。這組照片,由當時的駐日美軍拍攝,真實記錄了二戰後,日本國內的慘狀。圖上醫院中,躺滿了受傷的民眾和士兵

日本策動了戰爭,就必然要在戰爭中付出巨大的代價。數年的戰爭,致使日本經濟急速惡化,尚在戰爭期間的1943年~1944年,日本居民每日口糧配給僅有300克,1945年又降低20%,日本人就此嚐到了飢餓的滋味。在戰後的一段時間內,日本百姓不要說大米,就是雜糧也不容易找到。圖為戰後日本街頭,在垃圾箱尋找食物的孤兒們。 由於戰時美、英、澳、中等國的封鎖,能源本就很貧乏的日本面臨一場嚴重的“燃料危機”。到戰爭後期,日本不光軍用燃料匱乏,民用燃料也很匱乏。為此,日本還曾動員民眾到野外挖樹根來充當“新能源”。這種原始的燃料,自然無法讓日軍的軍艦、飛機“動起來”,但是至少能緩解民眾禦寒的問題。圖為戰後的冬天。




美軍在日本實施轟炸,將人類有史以來威力最大的武器——核彈,運用對日本的戰爭中。1945年8月,兩顆核彈先後“光顧”了日本的廣島與長崎,造成數萬人死亡,將社會生產完全癱瘓,直接對日本朝野形成巨大震懾,促成了日本的最終投降。圖為原子彈轟炸的倖存者,在戰後接受美國軍醫的治療。


穿透靈魂的凝視


1945年9月是美國進駐軍進駐日本的次月,被派遣士兵人數達43萬人,當時的內閣考慮到保護本國女性貞操的必要性,於是以“快樂的性”為由設立了特殊慰安設施協會(Recreation and AmusementAssociation,RAA)。此協會一開始是招募在妓院工作的娼妓,但因人數依然不足,因此也面向一般女性進行招募,這份工作會給予高新,應聘人數超過了預想,這是因為當時的日本社會正處於一種極度貧窮的狀態。

隨著各種慰安設施的出現,聯合國軍總司令部開始擔心士兵的風紀散亂以及性病的蔓延,繼而命令日本政府廢止公娼,由此一來娼妓們失去了工作,只得流露街頭叫賣。

戰敗後的日本四處破敗不堪,整個社會憧憬著文明先進的美國,認為美國人都住著富麗堂皇的高樓大廈,享受著物質極度豐富的生活。美國佔領軍進駐日本,期間有一大批日本婦女嫁給這些駐日美軍,並跟隨他們移居美國生活。

“戰爭新娘”這一特殊團體正是屬於“邊緣化”的社會地位,關於日本的“戰爭新娘”,在曾經大多數都被認為是娼妓,因此這個身份在日本來說是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是不被本國國民所接受和認可的,當她們隨著丈夫遠赴美國後,可能又因丈夫是黑人、波多黎各人等“社會地位低下”的 非白人人種而同時被歧視,被美國社會以及美國的日系社會邊緣化。

戰爭新娘只是日本戰後的一個縮影,但是在戰爭面前所有人都是受害者,戰爭的挑起者也不例外。


一盤拉條子


日本戰敗後,男女老少都非常非常慘,不過這個話題我喜歡,下面具體說說有多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一個曾經狂妄、不可一世的“禽獸”帝國崩塌了。而在外侵略的士兵和僑民也開始陸續倉皇逃竄。

據統計,在這場大撤離行動中,在中國大約有20多萬日本僑民和7萬多日軍,死於飢餓、搶奪食品的械鬥中。有些難民走投無路,哀求善良的中國百姓收留他們的孩子。

好不容易回到了國內,這些難民才發現國內也是一片廢墟,連糧食都沒得吃。當時政府正在號召百姓吃蠶蛹、蚯蚓、螞蚱、家鼠、田鼠、蝸牛等來補充蛋白質。

沒的吃也就算了,這些難民發現家也找不到了。原來老婆為生活所迫,不是去賣春了,就是改嫁他人,更為心碎的是:自己的孩子不是被拋棄,就是由於社會混亂而走失。


據日本政府1948年2月的一份報告統計,當時能統計到的國內戰爭孤兒和流浪兒高達20多萬,還有無數流浪兒童死於飢餓而無法統計。

這些曾經被視為“英雄”的士兵和僑民們,回到國內成了狗熊,日本百姓把戰敗的責任,都歸結到他們身上,整個社會都鄙視他們,也沒人給他們提供工作機會。

為了生活,男人們或加入黑幫,或幫軍隊高層到黑市販賣生活物資。女人們這些活幹不了,只能出賣身體換取糧食,有的男人懶惰,他就專門在外面幫老婆、女兒聯繫“業務”。

1945年~1950年,日本簡直是外來投資者和美國大兵的天堂,快樂很簡單,有時僅需要一個大餅或兩個飯糰。

當時日本性產業非常發達,以致那些民間小孩在母親、姐姐的薰陶下,最愛玩一種“潘潘遊戲”。就是男孩子扮演嫖客,而讓小女孩扮演賣春女,他們模仿拉客賣淫的場景。

戰敗後的日本,社會秩序混亂,普通百姓看不到希望,許多男人因此而自殺或每日用酒精麻醉自己。而女人則逐漸習慣了賣春的生活,有的女人甚至愛上了這個職業,因為美國大兵高大帥氣,又有錢。

不過隨著朝鮮戰爭的爆發,更多的美國軍人湧入了日本,日本不僅方方面面都獲得了更多的創收,同時日本還得到美國大量戰爭物資的訂單,從那之後,日本的經濟開始慢慢恢復。

現代日本不敢正視那段侵略歷史,或許戰敗後那段不堪的經歷是一個主要原因。因為誰願意把自己的奶奶、外婆、七大姑八大姨的那段醜事再抖落出來呢?



花木童說史


“落後就要捱打”這句話,在中國歷史上得到了慘烈的血教訓。因為舊中國不夠強大,所以西方列強和日本都視中國為肥肉。今天我主要來談談這個可惡的小日本,畢竟曾經它對中國犯下了滔天的罪行,在其戰敗後,有沒有得到它應有的報復呢?自從1931年爆發了918事變後,日本欺負起中國人民來就更加肆無忌憚了。有數不清的中國人命丟在了日本手裡,有數不清的中國婦女遭其毒手。1937年12月13日,這個日子只要是中國人都不會忘記,因為有30多萬的南京同胞在那一天被日本人殺害。有句老話叫做,“善惡終有報,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


所以很多中國人都特別在意戰敗後的日本,究竟有沒有得到報復?有的。日本戰敗後,他們過得特別慘!1945年的日本已經頹勢盡顯,但是他們原本是拒不投降的因為那些日本士兵都是被洗腦了的。我們看那種抗日戰爭劇的時候,會發現電視劇上的有些日本人常喊著誓死為天皇陛下效忠,或者動不動就說我要切腹自盡。這些語言都可以看出那些日本士兵是不怕死的。那麼為何他們最終還是在1945年宣佈投降了呢。因為中國士兵的厲害,再加上美國和蘇聯強國的援助。


1945年,蘇聯對日出兵,它牽制了日本的很多兵力,同年,美國向日本的廣島、長崎扔下兩顆原子彈。原子彈的威力不用多說,它可是殺傷力十足的哦。據說廣島和長崎這兩個地方几十年都寸草不生了,不再適宜人們在那裡居住。日本人是個島國,適合人居住的地方本來就不多,美國人的原子彈丟下來後,日本的土地和交通資源都變得緊張了很多。再加上原子彈爆發所發出來的那些輻射對人體都有著致命的傷害,所以戰後很多日本人都得了癌症。由於日本是法西斯,所以它幾乎是全世界人民的公敵。


作為戰敗國,日本人過得可沒有尊嚴了。其他國家的人來到日本都可以用言語和暴力來侮辱他們,且並不會受到什麼實質性的懲罰。日本為了能夠得到中國,它是派遣了大量兵力前往戰場的,沒想到中國沒有拿下,自個兒的士兵倒是死了很多,且還白耗費了很多錢財,可謂是“人財兩空”。戰敗後的日本,經濟可蕭條了,人口也銳減著,國內的很多人民都要靠政府救助才能夠活。日本人曾經為了慰勞自家的士兵,抓了很多他國的婦女做慰安婦。沒想到為了討好美軍,也不得不在自家設立慰安所。看來有些仇,真是不是不到,只是時候未到!


尚武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距離二戰徹底結束,也僅僅相隔10多天,那麼日本戰敗後,日本人到底有多慘呢?

當時,在中國的日本軍隊人數有700多萬人,戰敗後回國的日本兵,卻僅有100多萬人。有很多老照片拍攝,當時的日本兵,衣衫襤褸,神情也無比失落地做上了回家的火車。

這還不算什麼,回到日本後的情況才是真的慘。日本的廣島、長崎等城市,受到原子彈的影響,也波及了周圍的城市,簡直是滿目瘡痍。

在1946年,日本《朝日新聞》上有過一個日本兵說過回去的慘況,他們因為戰爭失敗,回到家裡也沒得到一絲安慰,反而是十分冷落,家裡的女人因為時間太長,也有部分改嫁的情況。

而日本的經濟情況,在宣告戰敗之前,就已經是強弩之末,只是他們一直在給民眾洗腦,讓他們砸鍋賣鐵也要支援前線軍人,即便是這樣,他們依舊戰敗了。

他們賭上了一切,戰敗後的日本經濟大幅度衰退,當時的日本人已經沒辦法正常靠工作生存,而是政府統一發放口糧,每個人每天只能4兩糧食。

因此很多人為了生存,不得不去黑市進行交易,將能賣的東西統統賣出去,換取糧食。很多人為了活命,就加入了黑社會,也間接滋生了黑社會的生長。

如果說缺衣少穿,那還只是肉體上的,精神上的慘才是永遠無法磨滅的。

日本戰敗後,美軍入駐的日本,當時日本政府為了害怕美國大兵去報復日本女性,便拿出了5千萬來招收女性,去滿足美國大兵的需要。

這些錢的作用,是可以保護一些不想被侵犯的日本女性,而更多的女人看到這麼多收入,大多主動投身這份職業之中。

所以後來美國人走後,很多日本女性也跟著相好的美國人離開了日本。日本當時有多慘,從這裡也可見一斑。

總而言之一句話,不作死就不會死啊。


十點歷史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的投降直接促進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我們知道正是由於美國向日本投射了兩枚原子彈,給日本本土造成了嚴重的傷害,才促進了戰爭的結束。

如若不然,日本根本不願意投降,日本當時曾經制定了一個“一億玉碎”的計劃,“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但是最終迫於蘇聯和美國的打擊不得不投降。但是如果日本硬要與世界為敵,其國內人民也不會答應,因為日本二戰後期國內經濟已經到了崩潰邊緣,日本投降後,國內情況更是慘不忍睹。

廣島和長崎兩大城市就不必說了,在原子彈的巨大威力下,兩座城市完全被夷為平地,所有的高樓建築都倒塌了,無數的黎民百姓和動植物都化為了飛灰。就連日本的首都東京,也是滿目瘡夷,城市裡65%的住宅被摧毀,人口降低了將近2/3,整座城市淪為了一座空城。

▲ 被炸燬的日本長崎市

因為在日本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後,美國就不斷地對日本本土進行空襲,日本幾乎所有的大城市都遭到了毀滅性打擊。日本人口降低了六成,青壯年幾乎全部戰死沙場,存活下來了,全是些老弱婦孺。

日本存活下來的老弱婦孺在國內生活也遭到了極大的挑戰,因為日本的戰敗,國內充斥著一種消極的情緒,整個日本社會就是一個沒有秩序的世界,黑幫橫行,偷竊、搶劫在當時就是生活常態。很多人因此而餓死、病死,東京街頭每天都可以看見有人橫死,數量達到了上千萬,日本政府對這種情況根本無力管控,只能任其發展,更多的人對日本政府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

▲ 戰後的日本街頭餓殍遍地

因為日本是戰敗國,美國軍隊在日本投降後就進駐了日本本土,因為日本在太平洋戰爭上讓美國吃到了苦頭,所以美國大兵看到日本人就很不爽,有時候走在日本街頭,看見日本人不分青紅皂白就大打出手,因為美國人長得人高馬大,美國又是戰勝國,日本人捱了打之後根本不敢還手,只能逆來順受。

最可憐的是日本女子,因為日本男人在戰時都外出打仗了,十有八九都客死異鄉,而戰敗之後能夠活著回到日本的,不足十之一二。那些丈夫兒子活著回來的還好一點,而那些死了丈夫兒子的,又無依無靠,只能靠乞討度日。

一些日本女子為生活所迫只能出去賣淫,因為美國軍隊本就紀律鬆弛,到了日本駐軍後又以一副勝利者自居,所以很多美國大兵都跑去和日本女子親近。曾經有美國大兵用一塊麵包,就換取了一個日本少女的初夜。

日本女子和美國大兵在一起,在當時的日本社會已是一種常態,因為只有依附美國大兵他們才能夠避免餓死街頭,日本的第一代混血兒也是在那個時期出現的。更悲慘的是,在美國撤軍之後,這些混血兒成為了沒有父親的孩子,美國人管生不管養,給日本女子更增添了負擔。

▲ 在美國兵那裡討生活的日本女人

可以說日本戰後情況比我國好不到哪兒去,日本戰後落到這樣的地步也是罪有應得了!


海佑講史


日本戰敗後的悲慘。

1945年,兩顆原子彈結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痴心妄想,最終無條件投降。戰敗的日本 帝國主義受到了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的唾棄,日本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一:先來說一下被拋棄的日本軍人。

日本無條件投降後,陸續大約有350萬日軍從世界各地返回日本本土,他們妄想自己是為了天皇才上了戰場,所以即使是失敗,回國後也一定會受到國家的歡迎和妥善安排,甚至一部分人還想象回國後會受到英雄般的待遇,然而當他們真正回去後,他們才發現人們對他們更多的是怨恨,人們怨恨這些大兵的戰鬥失敗,才讓自己受到傷害,絕大多數的日本兵回國後才發現,他們的家在戰爭中已不復存在,他們的親人有的流落街頭,有的直接失去了聯繫,為了活下去,一部分沒有受傷的日本兵不得不到碼頭上去做苦力掙口飯吃,而受了傷不能做苦力的日本兵只能是沿街乞討,有的甚至被活活餓死街頭。更有一部分想不開的日本兵選擇了自殺來了結一生。因為戰後有大量的美國兵駐守日本,他們對這些曾經在戰場上的對手更是毫不留情,很多返回的日本兵就是在美國駐軍的虐待下痛苦死去。



二:再來說一下各國對日本的秋後算賬。

1.蘇聯。

蘇聯知道日本沒有錢,乾脆就打起了領土的主意,經過不斷地施壓,最終將北方四島收入囊中,在日本的頭頂上插了一把剪刀,讓日本時刻感受到威脅,日本在戰後多次通過經濟援助誘使蘇聯將北方四島控制權交還日本,但是蘇聯根本不為所動,即使是後來蘇聯解體了,北方四島的控制權仍然牢牢地掌控在俄羅斯手中,碰巧俄羅斯又出了個普京這樣的強權領導人,是不是的到北方四島轉一圈宣示一下主權,讓日本非常難受又無可奈何。



2.袋鼠王國澳大利亞。

戰後對日本下手最狠的國家就是澳大利亞,日本在偷襲珍珠港後順道偷襲了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讓澳大利亞人損失慘重,澳大利亞人也恨透了日本人,但是作為當時英國的附屬國,英國戰場失利,澳大利亞人也跟著倒黴,在澳大利亞,日本人見人就殺,非常兇殘,即使是對待俘虜,也是格殺勿論,沒有一點任性,無數的澳大利亞人慘死在日本人的手上,在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澳大利亞重手清算,在澳大利亞抓到的丙級以上的所有日本戰犯,都一律處死,不留活口。



3.菲律賓。

日本在二戰時期佔領了菲律賓很長時間,同時在菲律賓也犯下了累累罪行,據不完全統計,日軍在統治菲律賓期間,將近有百萬菲律賓人被日軍殺害,燒殺搶掠,日軍給菲律賓帶去了人間地獄,終於等到日本無條件投降了,菲律賓人立馬就帶頭清算日本人,由於戰爭給菲律賓造成了無可估量的損失,所以菲律賓人急需要用錢重建,他們盯上了日本人,所以張口就是八十億美元的索賠,但是菲律賓人沒有料到,巨大的軍費開支已經基本拖垮了日本經濟,日本人根本沒有錢來賠他,於是菲律賓轉口要日本先進設備,無奈當時盯上日本先進設備的不止是他一家,所以多國磋商後,菲律賓最終將五億美元和大約一千萬美元日本設備收為己有。


智者說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那是非常的慘,真的餓死人。

日本在二戰後期,國內糧食就已經出現問題。好在,他們還是能夠掠奪殖民地以養肥自己。日本稻米消費量的31%,食糖的92%,食鹽的45%,大豆的58%靠外部掠奪。

但日本投降以後,所有掠奪的糧食就不存在了。

同時,美國剛剛戰勝日本,還沒有有效控制日本,更不可能大面積的援助。

由此,日本出現了相當長的一段糧食匱乏時期。

1945年底時,全日本三分之一的工人被解僱,1300萬人找不到工作,毫無收入。即便有了工作,工資也非常低,只有戰前的13%左右。


當時普通職員和工人月收入僅僅三四百日元,一升黑市上的米就要八九十日元。

大量日本人根本吃不上飯,被迫將家裡所有的財物包括祖傳的珍寶,一一出售。

到後來,值錢的東西都賣光了,被迫將結婚禮服、西裝、和服、結婚戒指甚至孩子的小金銀首飾,全部拿出去到黑市換糧食。

此時,無論農村還是城市,大米飯基本沒有了,平時日本人不願意吃的大麥和紅薯逐步成為主食,但這樣也不夠。

於是,牛馬的飼料也被當做人的食物,麥麩餅成為美味。

而連衣服都沒有的人,只能吃諸如橡樹子,橘子皮,竹芋頭,米糠糰子。

連體面的中年人,都開始去翻檢美軍的垃圾桶,爭奪一點殘渣。



日本政府繼續沿用戰時的《糧食管理法》對農產品實行配給。

理論上,沒人能夠分到315克生糙米。實際上,即便在1946年,日本人市民有長達半年根本達不到配給,而且糧食的發放往往延遲幾周之久。

很快,就有人餓死。

大家都看過日本動畫片《螢火蟲之戀》吧,最早被餓死的就是這些流浪兒和孤兒。日本當時有超過12萬戰爭孤兒和流浪兒。

電影中,哥哥餓死的地點就是人來人往的車站。然而,路過的人對他的死活根本不理睬。

為啥?路人自己也沒有食物,哪裡有心情去救別人。



日本投降3個月內,東京就餓死了1000多人,其他大城市也是類似。

到了1946年,日本人生活已經大幅度下降,掙扎在溫飽線上。日本政府認為:農村生活水平下降到戰前的65%,城鎮生活水平下降到35%。

有意思的是,日本並非完全沒有糧食。日本投降以後,日本軍人和財閥藏匿了超過1000億日元的軍需品和糧食,通過倒賣賺了大價錢。



為了生存,臉面已經是其次的。

當時日本境內唯一有錢的就是美國佔領軍,於是日本人想方設法的做起美軍的生意。

大量日本良家婦女為了活命,有的是為了養活全家,下海做了娼妓。

這些妓女的收入相當不錯,月收入可達1萬5到3萬日元之多,同時期的普通女職員平均月薪只有2237日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