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疫情面前作為一個農民要“廣積糧緩消費”老鐵們怎麼看?

遇見你pei


大家好,我是河北農民小劉,也是一個自媒體小白,我很高興回答(悟空問答)提出的問題。

我個人的觀點是我們每年產出的糧食不能說有多麼充足,缸裡有糧,大家不慌。但是滿足我們正常的生活是可以的。我們農民自己種人口地,雖然產的糧食不多,但是心裡有保障。

別說疫情期間了,就是平常也得保留充足的物資,誰也不知道明天將會發生什麼事。

廣積糧媛,勤儉節約就是為我們以後的生活有堅定的保障,



河北小劉A


疫情期間,對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工作都帶來了影響和不便,我們也應學會做一些適時的調節。而作為農民來說,他們的收入普遍較低和單一,基本上一年到頭就靠土地的那點收成,還有閒時打打另工掙點生活費。不象公職人員有各種保障,受到的影響和衝擊自然會更大。

大多數農村人家裡都有幾畝薄地,雖然賺不了幾個錢,但維持全家人的主糧是不成問題的。而大多數的生活物資還是要去購買,但疫情期間的物價多數都上漲,有的還打著滾漲,令他們本就拮据的囊中更加羞澀。但也沒辦法,全家人的生活還得繼續!

還好疫情在向好的方向發展,這也是政府和全國人民齊心努力的結果,照此下去我們堅信疫情不會持續很長時間,正常的生活秩序很快會開始,千萬不能去過分恐慌和不安。

所以臨時用不上的生活物資,也沒必要去過多儲備,能滿足當下所需就行。一段時間後社會秩序都正常了,物資供應全部充足了,物價自然也就平穩了,這一點不用懷疑!

對一個農民而言,要學會勤儉持家,勤和儉缺一不可。不光是想辦法去增加收入,還要學著怎樣科學消費,把自己的每一分血汗錢都用在刀刃上!還要適當的留一些儲蓄,準備以後或是不時之需!

一個家庭和一個國家道理是一樣的,只有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和家底,才能做到臨危不懼.遇事不慌,才會避免了災難面前.自亂陣腳!





膠東老頑童


別說在疫情面前,就是在正常的年份,作為絕大多數農民朋友們來說,他們都會存一年糧食的,也就是說,他們存下的糧食,會吃到來年新糧收穫的時候,新收穫的糧食會與存糧無縫銜接的,不會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的,所以“廣積糧”還是有道理的,而“緩消費”則是不必要了!

在我們東北老家的農村,家家戶戶都是這樣的,秋天糧食收穫之後,必須先留足一年吃的糧食,然後才會把餘糧賣掉的,因此也可以說,別管有沒有疫情,我們東北地區農村的農民,家家戶戶的糧食都夠足足吃一年的,也沒有誰家因為疫情的原因會缺糧食吃的,那也是沒有疑問的,如果你不相信的話,希望你有機會到東北的農村看一看,看看東北農村農民家大大小小的米袋子,是不是都堆放在自己家的小倉房裡,而且,他們所要吃的糧食品種也都是非常齊全的,最多的是主糧大米,其他的是副糧小米,高粱米,玉米碴,玉米,大豆,小豆,綠豆,芸豆,豆油,也是應有盡有的,在不種小麥的家庭,也會有一袋白麵放在那裡,吃了這一袋白麵粉之後,他們會繼續再買新一袋白麵粉吃的,這就是東北地區農民家庭真實生活的情況!



東北地區的農民為什麼會存一年吃的糧食呢?因為東北地區的農民絕大部分都是逃荒過來的,他們經受過了沒有糧食吃的艱苦的年代,他們會時時刻刻牢記著這一條真理,有糧食吃就能活命,沒糧食吃就會死人的!

所以,東北地區的農民不會忘本,不會忘記過去沒有糧食吃的艱苦的年代,雖然現在糧食多了,雖然現在可以吃飽飯了,可以吃好飯了,但是,東北地區的農民家庭,家家戶戶都會存有一年吃的糧食的,都會吃到新糧收穫的時候的,到了新糧收穫的時候,不管是豐收了還是減產,還是要留足一年吃的糧食的,然後才他會把或多或少剩餘的糧食賣掉的,這些賣剩餘糧食的錢,就是他們一年的生活費了,剩餘的糧食多了,就會多賣些錢了,今年的生活就富裕些,剩餘的糧食少了,就會少賣點錢了,今年的生活就會緊張一些了,這就是東北地區農民的現實生活的寫照,也就說不管是疫情的年份,還是糧食豐收的年份,還是糧食減產的年份,東北地區的農民都是有糧食吃的,都不會捱餓的!



而在南方農村,有一年種植兩季糧食的,也有一年種植三季糧食的,雖然他們不會存儲一年吃的糧食,但是,如果他們一年種植兩季糧食的話,他們也會存儲半年吃的糧食,如果他們一年種三季莊稼的話,他們也會存儲三分之一年吃的糧食的,種糧食農民絕不會出去再買糧食吃的,如果他們出去買糧,也是買他們沒有種植的糧食品種;如果他們是果農,或者他們是菜農的話,因為他們自己不種植糧食,他們也是不會存儲一年吃的糧食的,他們吃的糧食,也可能是隨吃隨買的,但是,在有疫情的年代,他們也會根據他們的自身情況和自然條件,存儲一定數量的糧食,因為南方地區的溫度高,糧食也是不宜長期存儲的,就說今年,我們發生了疫情,由於各地實行了封村封路,那麼,南方地區的農民,包括果農,菜農,他們也一定會存儲一定量食的!

而且通過這次疫情,更讓我們認識到存儲糧食的重要,在今後的時候,不管是有疫情還是沒有疫情,廣大的農民朋友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要多存儲一些糧食吧!



感謝您對從善如劉三農問答的關注和支持,歡迎您的評論留言!


從善如劉L


這個觀點是符合農民預期的,無論什麼時候大多數農民都是這樣做的。家中有糧心中不慌,農民以土地為生貯存足夠的口糧是農戶的首選。

緩消費是農民不得已的做法,農民種地收入很少,靠農閒打零工也掙不了大錢,況且農村的人情事故很多,如果不節約消費恐怕會收不抵支的。


李建勳


這個觀點要在前幾十年很正確,在現在特別在疫情面前還要辯證地理解。

首先,人們常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特別在疫情面前,今年已經給全國的糧食生產造成了一定的損失,為了應付將來可能突的其它災情有所準備,農民儲備一定量的糧食很有必要,也有這個條件,但完全沒必要廣積糧,以免造成市場供給短缺,哄抬糧價,這樣就不好了。

其次,事實上農民也不可能大量屯糧,去年秋收後很多農民己把一部分賣掉了,即使現在存有的糧食他們也不得不賣,因為農民要用錢的地方多了,學生要上學,春耕要買農資等。

至於農民緩消費一說自然是多餘的,不是農民不知農民之難,不要過高估計農民的消費能力有多高,前兩前有人提出刺激農民消費來發展經濟,簡直是在想當然。


大漠清泉10


很高興可以回答你這個問題,望採納給優質回答:

廣積糧,緩稱王,不僅僅是農民,不僅僅是疫情特殊時期,平常時期普通老百姓都需要一個未雨綢繆的計劃,就像銀行存款一樣,需要給自己留備用金。



元謀小農人


說的對,隨時都要緩消費,這個是我們老農民的根本,老農民苦錢不易,只能緩緩少消費。


用戶1527999567360


你好,在這一場疫情面前,做為一個農民,就不應該有這種思想的,這種問題我想不存在的,因為農民本身就是種糧的,那個農民在家裡沒有儲備糧食,完全沒必要囤積糧食的,你的問題我想是不存在這種現象的。


酷影986


高消費的不是農民,中國的農民非常偉大,還非常知足,農民沒有過高的要求,


散人阿斗


老鐵們怎麼看?應該超過九成的人用手機和眼睛看吧[靈光一閃][靈光一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