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了,你的薪资机制还不变革吗?

疫情过了,你的薪资机制还不变革吗?

今年的新冠疫情给所有的中小企业来了一记黑拳,而且相当的狠,有很多的企业因为摚不住这一拳而倒下。挺过来的,也不一定很好受,因这在疫情期间,老板可能欠下了很多的人情债要还!

在疫情阶段,很多企业采取了降薪的应对措施,少的降20%、10%,而薪水减半的也不少,当然还有一些干脆对部分人员执行最低薪酬机制,不到2000块钱。

关于降薪,不知道各企业是怎么操作的,但想来如果不遇到非常自我的员工,应该不会遇到员工强烈抵触,大多会理解,并愿意帮助企业迈过这道坎,甚至还会有一些人主动的提出降薪。因为大家都知道,今年企业会很难,裁员、减人可能会成为一种主旋律,自己可能会失业。所以不管你企业的文化如何、团队是否很积极努力,但在本次灾难面前,大家都还是选择了一起来共担这种苦难,争取把它抗过去。

现在疫情终于一步步的过去,企业也都开始复工复产,当然一段苦日子还是要熬的,虚弱的身体还是要补一段时间的,但毕竟挺过来了,以后会慢慢变好,企业变好了怎么办?给员工恢复原有工资水平?补发原来哪块少发的工资?你会怎么做?

这个疫情期过后的薪资处理,是一个非常考验老板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就会给企业的未来发展留下一个极大的隐患!

降薪是企业在特殊时期的一种不得己,不管员工是否真心的愿意降薪,但他至少能够理解、并做出支持,选择了和企业患难与共,即使他在这个周期内并没有为企业做出多大的贡献、只是在站脚助威,也是应该值得肯定的,至少他给了你一些面对困难的勇气,让你没有感到绝望与孤独;

现在疫情结束了,你如何回报员工这段时间的患难与共?


疫情过了,你的薪资机制还不变革吗?


不要认为在这段时间企业有什么经营业绩、大家没有什么太多的贡献就过去了。降薪这个行为会对员工产生很强的心理暗示,这个不能忽视,在很多人的概念里,他并不会考虑自己在这段时间里贡献了多少,而是考虑我和企业实现了患难与共、共同渡过了难关,他会把这个标签贴在自己的身上,当成了一种和你讨价还价的话语权,如果你只是把这看成特殊阶段的一种特殊行为,在过后,当你的企业没有一些好的回馈时,你就站在了被员工批判的舞台上;

不要总说团队文化、团队凝聚力,员工对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更多的是靠事实的感知,而不是你所宣传的,一次不良的感受就会让所有认知产生颠覆。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注意自己在企业中的行为,想要塑造什么的文化,你就要体现出什么样的行为!什么是团队:团队不只是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责任,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不管你这个老板认不认,在很多的员工概念里,他会认为他已经和你共担了困难,他现在关注的是共享,你的利有没有他一份?

不要说疫情过去了,就过去了,只要是你采取了降薪,你就欠下了人情债,是债你就要还,不还,你就有罪,所以,当老板没有哪么好当,但只要你当了老板,你就欠了大家的。

这次疫情我们挺过去了,但如果再次来这么一次不确定的情境,我们怎么办?我们还能不能挺过去?这段时间,你有没有进行一次企业现有的薪资福利和水平结构全面审视,有没有评估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压力和潜在风险?

据统计数据,非生产制造型的小企业的薪资成本大多会占到经营收入30%的比例,而且很多企业甚至会达到50%;而且很多企业的薪资成本都是固定成本,每个月不管有没有什么业绩,你先欠了几十万的工资债,而且它还在一路攀升。

我们怎么来应对这种不确定情境下的所带来的薪酬成本压力,本次疫情的发生给中小企业的老板提了一个醒,必须想办法减轻这种薪资成本所带来的现金流压力、风险压力,来做出一些应对性的调整、对现有的薪资体制进行一些变革。

而且这个疫情,也给中小企业的薪酬变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时机,各企业老板应该抓这个机会!

现在中小企业比较主流的还是采取是以固定薪酬为主体的薪酬模式,即员工的工资收入主要是来源于双方约定的工资标准,然后加上一些绩效的奖罚浮动。这种薪酬模式,在企业里往往将它分成两部分,大部分是固定发放,小部分是作为绩效工资,考核发放;而绩效考核的浮动比例也不是很大。高了可能就是个1.2,低了可能会有个0.6,因为绩效工资比例占的很低,可能只有工资总额的20%,所以奖罚都很少,所以这种绩效考核的激励性是很差的,它的真正的激励往往取决于你所确定的薪资标准的高低,如果你的定薪资标准高,激励性就强,反之就没有激励性,它的激励性并不是取决的绩效考核。


疫情过了,你的薪资机制还不变革吗?

当然这种薪酬模式的好处在于,员工对收入水平很清晰,浮动也不会差到哪去,如果员工认可这种薪酬,就会相对比较稳定,而且这种薪资的增长机制决定了,员工必须要不断的去学习提升自己,或者稳定熬资历,寻找晋升的机会,来获取更好的薪酬,这是好的一方面。

但是这种薪酬模式对企业的风险很大,一个是企业的薪资成本压力大,而且员工的收入和企业的经营业绩没有形成好的链接,员工的压力小,压力主要在老板身上。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员工对薪酬的不满足感,薪酬刚确定时,员工高兴、感觉有激励性,但过了几个月,他就对这个薪酬没有感觉了,认为自己就值这么多钱,而没有了动力,又开始希望企业调工资,但不关心自己的价值贡献。

因为绩效考核所带来的薪资浮动很低,他对员工的管理影响并不是很强,而影响主要在于你的薪酬的高低,你所掌握的薪酬筹码,如果你给的薪酬很高,员工出去很难找到这么高薪酬的工作,你就有了很强的管理权,因为他怕你开除他;相反,如果你给的薪酬低,员工出去随便就能找到一个差不多的工作,他就不会在乎这份工作,你就很难管理他。但是我们都知道,小企业的由于资金实力的原因,没有哪么多薪酬支付给员工,大多都是争取和当地薪资水平持平的状态,这就不错了。但是因为员工都有一个高看自己一眼,而且在寻找对比对象时,都喜欢和收入高一点的人才比较的原因,所以造成他对你的薪酬并没有哪么感冒,因此老板们都感觉,这个人真难管。

这种以固定薪酬为主体的薪酬模式,当企业遇到不确定的情境时,是非常的不利的,不只是薪资压力大的原因,更主要是在于,当你没有业绩时,他不关心,当你产生业绩时,他会认为这都是他的功劳,等着你长工资!所以如果你的企业里很多员工还是采取这种薪资模式,你一定要考虑该对你的薪资机制进行调整与优化了。

本次疫情给你提供了一个进行薪酬变革、降低薪资风险、凝聚核心团队的一个非常好的时机,你一定要抓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