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為什麼摩托車突然熱起來了?

滿血原地復活的南恩寵


94年開人生第一輛摩托車,真正純水本田2衝DIO50踏板,那年我12歲,中間換過10來輛排量從50到500,那是玩的是速度是激情。08年改開四輪,現在又開回摩托車125踏板,十多年來對摩托車的熱情從未改變,但是考慮到家人只買代步就好,小踏板玩個一千公里的摩旅還是不成問題的。總結就是:開車是車在風景里人卻只能在車裡,開摩托車是人就在風景裡。但是開摩托別飆車,安全第一。


二手車愛好者


真香!本來也沒有想買摩托車,後來正好單位這條路經常堵車,紅綠燈又不多而且正好在限摩的邊緣,所以當時就想買個150的踏板當電動車騎騎,代代步然後就開始入坑,後來等摩托車駕照考出來已經從1萬的車看到了5萬的車,最後咬咬牙直接上400,平時有空可以周邊玩玩很舒服。再加上國內現在電動車新國標的實施,以後電摩也會越來越多,摩托車別看小,這個產業可不比汽車的小,因為摩托車需要頭盔和護具改裝之類的,而且喜歡玩的一代人終於有自己錢買車了😂,爸媽反正是不會給你買的。





鄰家OldWang


九四年,上海桑塔納,一輛車,十五萬,上好牌照,要二十幾萬,當年普通居民工資,月工資三百元左右。全年算五千,十年五萬,要三十年以上工資才可能買到車,還沒說,進口車,奔馳,寶馬,豐田,本田,汽車對普通百姓,可是想也不敢想,花幾萬,買一輛,本田摩托車是非常好了。但慢慢到了十年前把,發現汽車變的成了代步工具,當時流行一句話,汽車是,鐵包肉,摩托車是肉包鐵。汽車和摩托車比,安全,舒適,夏天空調,冬天不冷,雨淋不到,一輛車可坐一家子。家家都買車,有的一人一輛。滿大街都是汽車了。早上上班出小區堵,上路堵,走不了,幾米,一個紅燈,一個人行橫道,三公里的路,上下班高峰,要開半小時左右,到了單位,車位沒有,到那裡都找不到停車位,下班回家,有車位的還好,沒車位的,晚回家,小區沒辦法停了,又要不停找車位,上班在三公里左右的,現在還不如,摩托車,電動車,自行車,方便,快捷,汽車停那裡。汽車,摩托車,看情況用。


騎在牆上的草


摩托車熱起來的原因有很多。

城市裡面不堵車,

也能緩解城市道路的交通壓力。

收入不高的家庭都可以買。

一年的費用比小車少了很多。

摩旅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

我去年四月底就買了一輛。

到現在已經騎了10100多公里了。

在城市裡跑,不要買那些排量過於大的摩托車。

我的是一輛豪爵鈴木DL250藍色的。


新日電動車1592997511


【導語】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和製造業的進步,我們現在路面的可以看到的摩托車越來越多,以前難得一見的大排量現在幾乎可以天天看到,好像在突然之間冒出了好多玩摩托車的人,我自己作為一名玩摩托車六七年的玩家來說,雖然在摩托車上並沒有玩的很發燒,但是也見識到了身邊的玩車的大環境的變化,也逐漸發現身邊玩車的人確實越來越多了。

從我大學的時候開始接觸摩托車,當時還玩了一下水車,後來法律意識加強了以後果斷把水車賣掉,老老實實玩有手續的車,即便是排量小一點都無所謂,當時我身處的南寧市還沒什麼人玩摩托車,因為南寧本身就有禁摩的政策,所以在禁摩政策實行的那十年裡,前面的一批車基本上都銷聲匿跡了,因此在我開始玩摩托車的時候,摩托車上牌都是寥寥無幾的,考摩托車證的也是幾乎沒什麼人。

從這幾年開始,準確的說是這一兩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玩摩托車,身邊很多以前一起騎單車的小夥伴也開始入坑,我覺得原因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1.物質條件的進步

摩托車的發展是有一個階段的,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初的時候,國內的摩托車基本上是以125或者150為主,用途主要還是用來作為生產工具或者代步工具,和現在提到的玩關係不大。而現在的摩托車排量稍微大一點點的都要幾萬元到十幾萬元,一些頂級車型還需要數十萬元,這些摩托車的屬性已經超過了代步和通勤的範疇,已經上升到了一種大玩具的定位。而購買和使用這些大玩具所需要的費用和開支都是比較大的,這從側面說明了現在很多人的物質水平的進步。

2.人們對信息的更加了解

在之前我騎車出去的時候,甚至包括現在,很多人都在問我現在的摩托車還可以上牌嗎?現在的摩托車駕照還可以考嗎?等這種相對比較基礎的問題,之前我自己在考摩托車駕照的時候,問過好幾家駕照都說不能考,後來我自己去交警大隊資訊過才得出可以考的消息,由此可見,關於摩托車的考證和上牌的問題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的。

但是,每次有人問我,我都會耐心的和對方講解,包括現在的考證政策和上牌的政策,我前面的文章裡面也有詳細的解說,所以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並且瞭解摩托車是可以合法上牌,駕駛證是可以合法考試的,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摩托車的行列裡面。

總而言之,每個男人心中都有一個機車夢,男人天性對於機械的熱愛和追求是發自內心深處的,因此很多男人在看到自己心儀的摩托車以後都會想各種辦法來達成目的,在這個過程中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購買摩托車,並騎著摩托車上街,這就是為什麼這幾年摩托車越來越多的原因了。

請關注:明說汽車那些事,和你分享更多原創精彩內容!


明說汽車那些事


認識10個騎摩托車就有9個有汽車,有大排也有小排,各種職業都有,都是買來玩的,很多現在汽車都不願意開了,只要不下雨,天天約騎,本來不認識的人,因為摩托車走在一起,成了哥們兒!我也認識了好多人可愛的車友!我去年增駕的,因為同事影響了我,又因為我經常出去騎,發盆友圈,這也已經影響了5-6人入坑了!然後盆友也這樣!哈哈哈!我覺得挺好的,對我來說,再不開心的事,騎一趟摩托車就沒有了!嘻嘻😜!


danika11111111


我買摩托車的原因一開始主要是因為停車太難了,我們這兒縣城小區停車位一個近20w,老子車辦下來才20w[捂臉]就沒買。每天公司6點下班,到小區樓下6.30左右,基本每天找車位要到7.30才能回家,真的是絕了。想咬咬牙買個車位時人家還賣完了,太操蛋了[淚奔]就跟老婆合計要不買臺摩托吧,才幾萬塊,出行也方便。結果買回來打開了新世界大門,出去吃飯都是一桌的焦點,比開保時捷的還酷,好多朋友也紛紛買了摩托車,哈哈


周少俠7


確實。我今年開始看到路上越來越多摩托車,大有興起之勢,汽車真的太堵了,停車不方便,經常被罰,人行道禮讓行人,一個不注意就是兩百,出點剮蹭就是時間金錢雙浪費,現在家家戶戶都有汽車,汽車已經不是面子工程了,更主要的是堵車嚴重,去趟超市,開汽車從小區車位挪出來路上慢慢擠,到了超市再停好車的時間,我開電瓶車都買好回到家了,加上現在嚴打電瓶車,買電瓶車的那些便捷性已經沒有了,還真不如買摩托車,還可以帶人,所以天氣適宜,我覺得更多的人更願意開摩托車,畢竟汽車承載的是肉體,摩托承載的是靈魂,那種乘風駕馭的感覺真的是汽車給不了的


蘇生626


我從大學畢業到現在,始終擁有一輛摩托車,第一輛雅馬哈迅鷹,第二輛寶馬G650,第三輛寶馬1200GS。現在年齡大了,有臺CB400,還有一臺雅馬哈小兔子野外玩玩。






灰色的岩石


這幾年摩托車突然熱起來了,這是事實,說明了摩托車行業的鉅變。

摩托磚家既是摩托修理工也是愛好者,伴隨著摩托車行業的發展而來,看到了摩托車行業的巨大發展和行業後來的整體下滑,但也注意到了個性化大排量摩托車的迅猛發展,也就是突然熱起來了。

這背後的原因其實主要是國內消費升級所推動的。現在的老百姓越來越有錢,消費能力越來越強,對產品品質越來越關注,對個性的追求越來越強烈,所以代表著科技,個性的個性化大排量摩托車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這是摩托車發展的必然。歐美日發達國家的摩托車行業已經完成了從低端到高端的轉型。而我國作為後起之秀也在轉型的道路上,這是發展的趨勢。

在整個摩托車行業下滑的背景下,個性化大排量摩托車卻在逆勢增長,很多廠家都進來分一杯羹。摩托車作為常規代步工具的屬性在慢慢弱化,而休閒運動娛樂的屬性卻在強化。

在暴漲的個性化車型當中,休旅車,街跑車,復古車等得到了愛車一族的追捧。這是逆勢增長的一個主要原因:消費升級。

另一個方面,因為汽車電動車的普及,公共交通工具的高速發展替代了一部分摩托車需求;同時前幾年禁限摩政策的長期施行阻礙了摩托車在大城市的發展,使城市摩托車保有量很少;但又因為近年來汽車的急劇增加而道路設施跟不上從而造成交通擁堵。電動車因為電池技術的原因造成續航短,充電耗時長,而摩托因為輕便靈活停放方便,只要有加油站就可以無限續航的特點受到很多人的喜愛。這是城市中很大一部分小排量摩托車車主選擇摩托的原因。同時,汽車停放不方便,禁左,限號,都是汽車被人詬病的部分原因。

可以這麼認為,汽車電動車的缺點卻成了摩托車的優點,而汽車電動車能夠完成的交通使命摩托車一樣可以完成,除了颳風下雨天寒地凍摩托車具有天生的缺陷之外,摩托車簡直就是完美交通工具,無論長途短途它都可以勝任。因此不但在中小城市和縣鄉鎮受到大家的喜愛,在大城市也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追捧。在普通的通路車型當中尤其以踏板摩托車獲得了很好的銷路,這也是摩托逆勢增長的一個重要車型。

我們不唱衰摩托車,也不盲目的鼓吹摩托車的春天,但磚哥可以肯定的說,如果解除禁限摩,摩托車將會有一次爆發。就算繼續維持禁限摩政策,在踏板車,個性化大排量車型等仍然會保持現在持續增長的態勢,不可逆轉。背後的原因是因為市場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