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被加密的大師

先驅哈爾芬尼


ALS(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也稱“肌肉 萎縮側索硬化症”,“漸凍人症”。2014 年,網絡風靡一時的“冰桶挑戰”就是為 ALS 病人籌款。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就患有這種疾病,相對幸運的是他從發病到去世經歷了 55 年,於 2017 年去世。而 Hal Finney(哈爾·芬尼)並沒有得到上天的眷顧,從發病到去世,上天只給了他 5 年。


哈爾·芬尼生於 1956 年,1979 年畢業於加州理工,獲得工程學士學位。他曾在一家遊戲公司裡開發視頻遊戲,那家公司的傳統業務是做玩具,有一個知名的產品叫 “芭比娃娃”。1991 年,他遇到了菲爾·齊默曼(Phil Zimmermann),成為菲爾的第一個僱員。他們開發的產品就是大名鼎鼎的 PGP (Pretty Good Privacy),這是第一款用於保護用戶隱私的通信工具,可以對論壇消息、郵件、電腦文件,乃至硬盤進行加密和簽名。與此同時,他加入了密碼朋克(Cypherpunks)。他希望在 PGP 工作到退休。


2004 年,哈爾提出了 RPOW(Reusable Proof of Work) 的理論,他延續了哈希現金(HashCash)的 POW 思路,讓計算機做算術題消耗工時,以工時證明投入成本,併發行數字貨幣。只是 RPOW 的數字貨幣,比哈希現金更進一步,哈希現金只能一次性消費,而 RPOW 則可以流轉,可以多次消費。


在比特幣的發展歷程中,哈爾·芬尼至關重要,可以說是比特幣的先驅人物,當中本聰在郵件組發出論文的時候,是他第一個讚許中本聰,認真研究中本聰論文的人。要知道,從喬姆之後,湧現出了無數異想天開的構思,妄圖實現更高明的數字貨幣。 密碼學圈子內,面對層出不窮的民科,大牛們早已麻木。中本聰作為一個無名小卒,按照年齡在 2008 年也只是小夥子,他的論文自然無法引起大師們的重視。哈爾·芬尼是頭一個熱情點讚的人,那時候他絕對是密碼圈內的大佬級人物了。


哈爾對數字貨幣有過深入的思考,並實際開發過數字貨幣,所以,他一看到中本聰的比特幣論文,就大加讚賞。擁有這樣的判斷力,並非易事。同為密碼圈內資深專家的 John Levine 壓根不信這套理論,他認為將安全寄託在可信節點的算力強過惡意節點的算力,是不可靠的。 另一位 James Donald 也提出質疑,認為區塊數據過大,這是是無法逾越的障礙。所以,當哈爾這樣一個大佬,挺身而出為中本聰撐腰,可想而知中本聰的感受。


在比特幣創世區塊問世不久,哈爾·芬尼下載了比特幣客戶端。他多次通過郵件,對中本聰指出比特幣運行時的漏洞,後者則回覆以修補方式並致謝。


2009 年 1 月 11 日,為測試比特幣交易功能,中本聰將 10 個比特幣轉給了哈爾·芬尼。這是比特幣歷史上第一次轉賬。


創世區塊不久,哈爾·芬尼開始用自己的 IBM 電腦挖礦。因為沒有競爭者,他一天最多能挖出 100 個比特幣。機緣巧合,他就此變成了(中本聰外)比特幣歷史上的第一位礦工,他是第一個運行比特幣系統的人。哈爾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持續運行了幾天礦機,獲得了約幾千個比特幣。筆記本風扇的噪音,還有發燙的外殼,讓他有點煩惱,於是他關了比特幣客戶端,這讓他後來有點後悔。


不幸的是,哈爾運行比特幣系統不久,在 2009 年 8 月,他被診斷出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也被稱為盧伽雷氏症(Lou Gehrig's disease)。此後,他一直樂觀積極的與病魔抗爭。


他是一位優秀的程序員,有著優雅高尚的靈魂,病情後期,他基本癱瘓了,靠一根管子進食,另一根管子呼吸,即使這樣,他仍然覺得生活並不那麼糟糕,他覺得他仍然可以閱讀,聽音樂,看電視和電影,依然熱愛編程,依然寫著代碼,即使寫代碼的速度比以前慢了 50 倍。


甚至最後,他還說:“總的來看,我還是幸運的,我對生活還是滿意的。”。


令人遺憾的, 於 2014 年 8 月 24 日,病逝於洛杉磯郊區的家中,時年 58 歲。


除了第一個運行比特幣系統外,他也是第一個人體冷凍術這項技術的首個採用者。他的遺體被低溫保存,被加密,將會長年儲存在零下 196 攝氏度的低溫下,期待將來醫學科技足夠發達,春暖花開之時,再予以解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