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漸漸失去年味歸根結底的原因是什麼?

菲菜阮六


失去煙花鞭炮的年,我已經不把它當年看了,一年就那麼幾天放煙花爆竹,還能侮辱到哪裡去,一個化工廠所帶來的汙染也許更嚴重,以前年年都有煙花爆竹的年還不是一樣過下來,中華上下5000年的民族文化,紅白喜事放幾掛鞭炮已經深深印在龍人的骨髓裡,現在專家把汙染嚴重的原因讓民族文化來買單,等著看吧,百年之後這所謂的專家一定會被我們的子孫後代列入黑名單裡,就像秦檜害岳飛一樣,遺臭萬年


用戶737543162700


我記憶裡的鄉下年味,已經是非常非常久遠的事了。但無論多麼遙遠,腦海裡的那年味情懷,卻怎麼也忘不掉。

首先是,過年了,從臘月開始,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殺一頭甚至兩頭年豬,大的有三百甚至四百多斤,小的也有百八十兩百來斤。那一天,應該是家裡一年來最溫情的日子。

因為,對多數農村人來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或許只有這一天,是可以用大碗來盛瘦肉、血腸、豬雜湯吃的。那鄉下土豬肉,非常香甜、可口、美味。關鍵是,還可以一碗一碗地吃,直到吃飽、吃不下肚為止。

在那一日三餐無一頓飽的年代,在那大米飯奇缺、餐餐紅薯充飢的日子裡,能如此地大碗吃肉、大口喝湯,想想都美得流口水。

其次,除夕晩上,娘總會給孩子們拿出一套新做的衣服來,都是當時最流行的布料,拿到裁縫鋪裡去量身定做,每每過年了,拿著嶄新的衣服穿上,別提有多神氣了。

你想啊,都穿了一年時間的帶洞口、帶補丁的衣服了,終於有一天,可以穿上沒有爛的新衣服了,這該有多期盼?俗話說,人靠衣裝。新衣服一穿上,那抖抖擻擻的精氣神,一下子全都出來了,別提有多來神了。

還有,大年初一,家家戶戶放鞭炮,一大早地,孩子們穿上新衣服一家一家去拜年,順便在炸完的鞭炮堆裡尋找一顆顆未炸響的鞭炮子,然後點上一根香,三五個孩子一起,去炸爛泥、炸牛糞、炸石洞,反正什麼好玩炸什麼。

半天一天下來,總會把一身新衣服炸得帶泥、帶糞、帶汙水的。回到家,娘總是被氣得脖子通紅,可是也絲毫沒有辦法。因為鄉下規矩,新年第一天,是不能罵人,更不能打人的。無論娘怎麼氣,也不得不忍住。

這對平日裡經常挨爹孃藤條抽打的孩子來說,這一天,別提有開心、多快樂、多解氣的了。

除這些外,在我們鄉下,中國年味還有很多,比如說守夜、炸餈粑、喝油茶、走親戚、舞獅子、唱大戲……等等。只是,這種日子一晃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了。

今年春節,我帶著家人回到鄉下老家,家裡殺年豬幾乎已經沒有了,鞭炮也開始禁放,要放也都是偷偷地放,守夜、舞獅、唱戲也都沒有了,過去的年味幾乎都無處可尋了。

確實,不得不承認,中國年漸漸地失去了年味。但個人覺得,這並不是壞事,這是社會的發展,這是時代的進步。因為,我們早已不缺吃、不缺穿、不缺用,現在老百姓的日子,已經比以前好了無數倍。

所以,這種變遷,這種年味的缺失,就讓它慢慢變遷、缺失吧。因為,缺失的年味裡,人們有了更多的美滿和幸福。


深秋曲豆


就我自己體會哈,現在不是過年沒有年味,而是內心根本就畏懼過年,春節負擔太重了,本來咱們的教育,醫療,住房壓力就大,真的是力不從心。。就算取消春節和年假我都感覺自己能手很愉快的接受,反而洋節過起來沒啥壓力,更讓人愉快放鬆。。和什麼煙花炮竹真沒啥關係,那些放煙花炮竹的人什麼時候放完自覺打掃衛生的?


千機尋夢


以前過年家家貼門畫,放鞭炮,迎新春,小孩子也有玩的煙花小炮,初一的早上大家都起來很早,小孩子要挨家挨戶的拜新年,美到一家就說新年好!大人們把早已經準備好的包包給每一個登門拜訪的小孩,有時候還逗一下小孩,真的回味無窮!而現在的人都有好吃好喝的了,就不在家家拜訪了,現在很多小孩早上根本不起來,家家沒有小孩來往感覺很冷清,唯有走親戚來來往往,電視也不是過年的熱鬧品,人人是機不離手,和平常沒什麼區別,小孩子也不緊張過年。紅包都沒有手機遊戲誘惑力大。所以就失去過年的味道了。


開心秉著快樂


總結一下:專家太多了,都吃飽撐著,鞭炮禁放,難道比化工廠還厲害?大灶不讓燒,中國數千年的文化傳統都是不好的?


十目瞭然


本來春節也就是一個正常的節日。因為生活物質豐富了,不會再貪吃。對於文華,大家找不到理由去完成。打掃衛生常事,去砍柴聚財的也等不到錢,而且還累。前幾年,最多也就小孩子想過年,一是壓歲錢,二是煙花玩。現在都改了。大家全家人一人一部手機足以,連麻將都不銷了。過兩年5G普及,門都不想出了。其實上班的我看也只求多休息幾天。


手機用戶57628580953


過去生活雖然窮點,但是到過年大人,小孩都感覺很開心,快樂。農村的文化豐富多彩,村村都成立年會,互相演出。讓人感覺有濃濃的年味。現在過年到處感覺很冷清,濃濃的年味不見了。追起原因都錢害的,現在人攀比心強,看人賣房,自已也想賣房,看人賣車,自己也想賣車。因而導致生活壓力大,都為房,為車,為錢而奮鬥,那還想到過年不過年呢?更談不讓什麼文化誤樂活動,所以中國年漸漸失去年味。


用戶6727205998160


歸根結底是因為以前窮,平時吃不到很多水果蔬菜肉類,見識少,可玩可樂可選擇的事不多,現在相對以前富裕了,過年才吃的各種雞鴨魚肉蔬菜水果平時就能吃到,見識廣,見怪不怪,各種娛樂活動豐富了,所以對年的期盼自然就不熱烈了,加上生活節奏太快,好不容易閒下來,沒心思玩了,在家多陪陪父母!就懶得出門了!


張若塵和池瑤


周禮,是中國人聯繫的根源,祭祀祖先,年夜團員,鞭炮,走親戚,原先的社火,把中國人聯繫到一起,形成中國人故土難離的根。


小豆1234567


一,社會經濟發展比以前好了,生活節奏加快,衣,食,住,行,有了質的飛躍。

二,最重要的一環,煙花爆竹被磚家們從城市到農村逐漸徹底禁放了,一個缺少煙花爆竹千年傳統的節日,怎麼能有年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