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歷代書家所推崇的摩崖書法巨石每字一尺大《泰山經石峪金剛經》

《泰山金剛經》,全稱《泰山經石峪金剛經》,刻於山東泰山南麓鬥母宮東北一公里的山谷溪床,是摩崖石刻鉅製。石刻文字為鳩摩羅什譯《金剛經》部分經文。書人歷來未成定論,目前,學界一般被認為是北齊僧人所作。 《泰山金剛經》字徑約40釐米至50釐米,介於隸楷之間,是隸書向楷書過渡期的字體。用筆圓潤渾厚,包融篆隸而妙化為楷,結構寬闊,氣勢雄渾,被尊“大字鼻祖”和“榜書之宗”。《泰山金剛經》產生的原意是傳承佛經,加之又是大型摩崖石刻,故而也以書法傳達出“空”和“無”的意境。 《泰山金剛經》現存約960餘字。劉墉、康有為等人的書法受《經石峪金剛經》影響甚大。


為歷代書家所推崇的摩崖書法巨石每字一尺大《泰山經石峪金剛經》


鐫刻在一處巨大的溪床石壁之上,可以想見,是何等壯觀!何等令人震撼!

為歷代書家所推崇的摩崖書法巨石每字一尺大《泰山經石峪金剛經》

清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說:“《泰山經石峪大字》與《瘞鶴銘》相近,而淵穆時或過之。”又說:“大字如小字,惟《鶴銘》之如意指揮、 《經石峪))之頓挫安詳,斯足當之。”

為歷代書家所推崇的摩崖書法巨石每字一尺大《泰山經石峪金剛經》


為歷代書家所推崇的摩崖書法巨石每字一尺大《泰山經石峪金剛經》


清康有為《廣藝舟雙楫》惟對《泰山經石峪金剛經》推崇備至,稱之為“榜書之宗"。 《廣藝舟雙楫·榜書》說:“榜書亦分方筆圓筆,亦導源於鍾、衛者也。 《經石峪))圓筆也,《白駒谷》方筆也,然以《經石峪》為第一。其筆意略同《鄭文公》,草情篆韻,無所不備,雄渾古穆,得之榜書,較‘觀海’書尤難也。

為歷代書家所推崇的摩崖書法巨石每字一尺大《泰山經石峪金剛經》


觀《經石峪》及《太祖文皇帝神道》,若有道之士,微妙圓通,有天下而不與,肌膚若冰雪,綽約如處子,氣韻穆穆,低眉合掌,自然高絕,豈暇為金剛努目邪!”

清楊守敬說:“北齊《泰山經石峪》以徑尺之大書,如作小楷,紆徐容與,絕無劍拔弩張之跡,擘窠大書,此為極則。”《學書邇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