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丨新冠病毒(2019-nCoV)藥物研發及疫苗臨床試驗進展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持續蔓延,大家對藥物及疫苗研發都很期待,越來越多的科研機構和藥廠開始加入到新冠藥物和疫苗的開發中,到目前為止至少有50個不同藥物和2種疫苗在幾百個臨床試驗中。除了科學家重點關注的瑞德西韋、氯喹-羥氯喹、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等藥物外,部分中藥及其他治療方式正在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疫苗研發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下面,我們一同盤點下目前新冠病毒藥物治療及疫苗的研發進展。


藥物研發進展:


1、韓國:15家藥企著手研製新冠病毒肺炎疫苗和藥物製劑


3月9日,據韓聯社報道,韓國製藥生物協會表示,韓國國內有15家生物製藥企業已開始或正準備研製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疫苗和藥物製劑,但預計完成研發和臨床試驗至少需要數月甚至數年。


韓聯社報道稱,這些藥企包括已經宣佈開始研發新冠肺炎疫苗的韓國GC綠十字SK生物科技,也有塞爾群等10家藥企準備研發相關藥物。據稱,韓國國立保健研究院、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韓國化學研究院、韓國生命工學研究院4家機構也為研發新冠疫苗和藥物正在積極推進民間與官方合作。


2、再生元:已鑑定數百種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有望4下月進入臨床


3月17日,再生元宣佈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抗體項目取得重要進展:目前已經鑑定出數百種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中和抗體;計劃在四月中旬開始新型冠狀病毒疾病抗體雞尾酒療法的大規模生產;並可能在初夏進入人體臨床研究。如果初夏進入臨床,則從項目啟動到進入臨床只需3個月時間。


3、NEJM :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的治療未見超出標準治療的益處


3月18日,國家呼吸疾病臨床研究中心王辰,中國醫學科學院曹彬及武漢金銀潭醫院張定宇共同通訊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在線發表題為“A Trial of Lopinavir–Ritonavir in Adults Hospitalized with Severe Covid-19”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進行了一項隨機,對照,開放標籤的試驗,以評估口服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對SARS-CoV-2感染的療效和安全性。


最終,在住院的重症Covid-19成人患者中,洛匹那韋–利托那韋的治療未見超出標準治療的益處。患有嚴重疾病的患者的進一步試驗可能有助於確認或排除治療獲益的可能性。


4、Science:首次獲得新冠病毒蛋白酶結構,同時開發了抑制劑


3月20日,德國呂貝克大學生物化學研究所Rolf Hilgenfeld團隊在Science在線發表題為“Crystal structure of SARS-CoV-2 main protease provides a basis for design of improved α-ketoamide inhibitor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設計併合成了擬肽α-酮酰胺,作為β冠狀病毒和α冠狀病毒的主要蛋白酶以及腸病毒的3C蛋白酶的廣譜抑制劑。


該研究報告了未結合的SARS-CoV-2 Mpro及其與α-酮酰胺抑制劑的複合物的X射線結構。根據結構,研究人員將先導化合物開發成為SARS-CoV-2 Mpro的有效抑制劑。優化抑制劑的藥代動力學特徵顯示出明顯的肺向性和適用於通過吸入途徑給藥的適應性。


5、美疾控中心:羥氯喹新冠病毒臨床試驗即將開始


3月21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官網更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療方案信息。介紹在研藥物瑞德西韋和已批准藥物氯喹、羥氯喹的使用情況。目前,美國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有四種途徑可獲得瑞德西韋治療,一些預防或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羥氯喹臨床試驗已經計劃或即將開始。


美國疾控中心強調,目前還沒有經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的、專門用於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藥物。當前的臨床方案包括感染預防控制措施和支持性護理。在全球數百項新冠病毒相關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正在研究一系列已批准用於其他適應症的藥物和一些研究用藥。


6、法國國家衛生和醫學研究所:4項歐洲新冠肺炎療法臨床試驗啟動,含瑞德西韋與羥氯喹


3月22日,法國國家衛生和醫學研究所發佈新聞公告說,歐洲針對新冠肺炎4種治療方法的臨床試驗在法國啟動,該試驗在法國的部分涉及至少800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試驗項目主導人、法國傳染病學專家弗洛朗絲·阿代爾說:“在分析了導致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和新冠肺炎(COVID-19)的3種冠狀病毒的相關科學文獻後,我們得出了一份將要檢測的抗病毒分子清單,它們是瑞德西韋、聯合使用洛匹那韋和利托那韋、洛匹那韋和利托那韋組合與β干擾素相結合以及羥氯喹。”這項名為“發現”的試驗目的就是評估這4種療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7、法國:羥氯喹和阿奇黴素控制新冠病毒試驗


法國用羥氯喹和阿奇黴素控制新冠病毒試驗,這個試驗招募36位患者,試驗一級終點是用藥第六天新冠轉陰率。結果羥氯喹組轉陰率為57%、對照組為12%、而聯合用藥組全部轉陰。美國特朗普總統強力推薦這個藥物、FDA迅速給與羥氯喹和瑞德西韋列為擴大使用資格。如今,吉利德因為申請使用瑞德西韋患者太多已經暫停提供這個藥物,氯喹和羥氯喹更成為全世界搶購的藥物。


8、INSERM:除氯喹外的其餘相同藥物進行的臨床試驗


3月22日,法國國家醫學研究所(INSERM)宣佈將在歐洲配合進行一項名為“發現”(Discovery)的附加試驗,該試驗將以世衛組織為標準,參與者包括來自至少7個國家的3200名患者,其中800名來自法國。該試驗將對除氯喹外的其餘相同藥物進行試驗。


9、Science:德國破解新冠病毒結構:離製成解藥又進一步


近日,根據德國科研人員(呂貝克大學等機構)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的最新論文,Mpro是COVID-19中的主要蛋白酶,在病毒複製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藉助高強度的X射線,科研人員解碼了Mpro蛋白酶的三維結構,並在此基礎上測試了一系列化合物對這種蛋白酶的作用,結果發現,代號13b的化合物能有效阻斷其功能。目前已經在小白鼠身上測試這種化合物,結果沒有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基於這項研究,有希望研發出可有效抑制COVID-19病毒的特效藥物,而且可以直接對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給藥,從而達到直達病處的目的。這對危重的患者來說更為重要。


10、Nature Biotechnology:科學家開發新型CRISPR技術的優化方案


紐約基因組中心和紐約大學Neville Sanjana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在《自然》旗下的學術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上發表了一篇題為“Massively parallel Cas13 screens reveal principles for guide RNA design”的論文提到,科學家們對一種新型CRISPR技術做出優化,有助於快速準確地設計出高效的嚮導RNA,而嚮導RNA是CRISPR系統發揮作用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由於這套CRISPR-Cas系統所用的酶靶向RNA分子,意味著它們可以有效針對以RNA為遺傳物質的病毒,包括新冠病毒。針對紐約分離出的SARS-CoV-2病毒株,紐約基因組中心(New York Genome Center)和紐約大學(NYU)的研究人員在網站上公佈了他們預測的最佳嚮導RNA,可以提供給檢測和治療等應用。


11、清肺排毒湯:療效尚待進一步證明,非預防用藥


2月6日,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文向全國推薦使用清肺排毒湯,四個省份的試點臨床治療效果顯示,總有效率達90%以上。據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李昱介紹,"對有詳細病例信息的351例病例分析統計,在服用清肺排毒湯之前,有112例體溫超過37.3℃,服藥一天以後有51.8%的患者體溫恢復正常;服藥六天後,有94.6%的患者體溫恢復正常。有214例患者伴有咳嗽症狀,服藥1天以後,46.7%的患者咳嗽症狀消失;服用6天以後80.6%的患者咳嗽症狀消失"。


目前,已經有10個省份57個定點醫療機構開始使用清肺排毒湯治療患者。第六版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將清肺排毒湯作為確診病例在臨床治療期的推薦用藥,適用於輕型、普通型、重型患者。但是,也有人提出了質疑,認為90%以上的有效率過於誇張,究竟療效如何,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觀察。


12、連花清瘟膠囊(顆粒):不能預防病毒,有一定治療效果


2月18日,廣東省召開新聞發佈會時介紹,發現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等5箇中成藥出現了體外顯著抑制新冠病毒的細胞病變效應,並且,還能減少新冠病毒在感染細胞裡面的胞漿和囊泡裡的病毒,對人的普通冠狀病毒229E、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細胞誘導的幾個炎症因子過度表達,與臨床炎症因子是相符的。


由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共同指導的一個全國9個省市23家醫院共同參加的一個RCT的研究,一共納入了284例新冠肺炎患者。研究結果顯示,主要臨床症狀的消失率、臨床症狀持續的時間,治療組均優於對照組,肺部影像學的好轉達到了83.8%,而對照組是64.1%。臨床治癒達到了78.9%,對照組是66.2%,治療組明顯優於對照組。在輕症轉重的方面,治療組較對照組降低50%。


在第六版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連花清瘟膠囊/顆粒還被作為醫學觀察期出現乏力伴發熱症狀的推薦用藥,這說明,在新冠肺炎的治療過程中,服用該藥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專家同時也提醒,藥物是針對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療藥方,不是預防藥方。


13、國家藥監局:化溼敗毒顆粒獲首個治療新冠肺炎中藥臨床試驗批件


3月18日,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為領隊的首批國家援鄂抗疫中醫醫療隊(中國中醫科學院)接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通知,團隊研製的化溼敗毒顆粒獲得臨床試驗批件。化溼敗毒顆粒的臨床批件是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覆的首個治療新冠肺炎的中藥臨床批件。是中醫藥對此次疫病理論和臨床實踐相結合而創新所得。


從臨床上看,通過對75例重症病人使用效果觀察發現,化溼敗毒方在核酸的轉陰和症狀的改善方面是有顯著差異的。另外在方艙醫院452例的隨機對照,顯示在核酸轉陰以及症狀方面也是有顯著性差異的。此外在將軍路衛生院做了124例,也是有顯著差異。中國中醫科學院與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開展科學評測,用冠狀病毒去感染實驗小鼠,其肺部炎症的改善效果也證實了這一點。


14、中國工程院院士:金花清感顆粒是治療新冠的有效藥物,在臨床普遍使用


3月23日,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指出,金花清感顆粒的臨床試驗從102例的臨床對照研究,結果顯示,金花清感顆粒治療新冠肺炎輕型和普通型患者,和對照組相比,轉重症的比例下降了2/3,退熱時間縮短了1.5天,同時反映免疫功能的白細胞、中性粒細胞計數和淋巴細胞計數有顯著改善。結果證明,金花清感顆粒具有確切的療效,除了可以改善臨床症狀,特別是可以減少轉重率以外,對免疫學指標也有作用。


北京佑安醫院也用這個藥做了一個80例的臨床觀察,結果表明核酸轉陰的時間縮短了2.5天,使患者肺炎滲出吸收好轉的時間較對照組提前了兩到三天,白細胞和淋巴細胞的數值也明顯上升。所以這個藥是我們治療新冠的一個有效藥物,在臨床上普遍使用。


疫苗研發進展:


1、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或將於夏天進行人體臨床實驗


2月11日,在世界衛生組織和全球傳染病防控研究合作組織在瑞士日內瓦共同舉辦的“科研路線圖:新型冠狀病毒全球研究與創新論壇”上,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尼爾·弗格森(Neil Ferguson)教授及其小組公佈了對疫情規模的首次準確估計,他們的數據繼續為全球各國應對提供信息。


據悉,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粘膜感染和免疫學負責人羅賓·沙托克(Robin Shattock)教授目前帶領的實驗室團隊專注於研發冠狀病毒疫苗,他們在14天內就研發出了疫苗並在上週開始進入動物試驗階段,並有可能在5個月內就進行人體試驗,進展順利的話,將於這個夏天進行人體臨床實驗。


2、Nature:美國Moderna公司與NIAID合作開展首個新冠病毒疫苗臨床試驗


2020年3月17日,以“Coronavirus latest: First vaccine clinical trials begin in United States”為標題發表在《自然》新聞上的文章稱,美國開展首個新冠病毒疫苗臨床試驗,四名成年人接種了美國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和馬薩諸塞州一家生物技術公司Moderna聯合研發的一種實驗性疫苗。這四人是此次45名受試者中首批接種的。雖然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但一期臨床試驗只是證明疫苗安全有效這一漫長過程的開始。此次的實驗性疫苗以信使RNA(mRNA)為基礎,它能指導身體產生一種存在於新冠病毒外殼上的蛋白。研究人員希望這能引發對抗感染的免疫反應。


3、德國:NIH與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合作開發了首個疫苗


2020年3月17日,一款代號為mRNA-1273的新冠疫苗,在西雅圖打下了第一針。這款由NIH與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合作開發的疫苗,成為全球首個進入人體試驗的新冠病毒疫苗。消息一出,Moderna盤前暴漲超過20%,市值突破百億美金。美東時間3月16日,BioNTech公司公開表示,若審批順利,將於4月下旬進入臨床試驗,範圍包括歐洲(由德國始)、美國和中國。


4、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我國新冠疫苗研發進展目前總體上處於國際先進行列,不會慢於國外


3月17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介紹,我國新冠病毒疫苗科研團隊已開始招募受試者:“我國已有(疫苗)研發進展比較快的單位,向國家藥監局滾動遞交臨床試驗申請材料,並且已經開展臨床試驗方案論證、招募志願者等相關工作。待國家藥監局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審批後,開始臨床試驗。第一批志願者參加的試驗,叫做重組新型冠狀病毒(2019-COV)疫苗(腺病毒載體)Ⅰ期臨床試驗。


我國正按照5種技術路線開展COVID-19疫苗的緊急研製。其中,軍事科學院陳薇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進展最快,國內還有不少公司及相關科研院所積極參與COVID-19疫苗的研製。有實質性進展的例如1月29日智飛生物宣佈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研製重組蛋白亞單位疫苗,目前已完成設計、正在開展動物實驗。康泰生物和復星醫藥分別與Inovio Pharmaceuticals及BioNTech合作開展DNA及mRNA疫苗的研製。其他一些公司研製疫苗大多處於計劃早期。


5、日本:I“rom將生產新冠疫苗 最快7月在華啟動動物實驗


3月24日,日經新聞報道,日本大型臨床試驗支援企業I‘rom集團23日宣佈,將於本月內開始生產正在開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新疫苗。該公司生產的新疫苗將提供給合作開發對象中國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預計最早將於7月在中國啟動動物試驗。


I‘rom集團的子公司ID Pharma和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2月針對聯合開發新疫苗達成協議,運用ID Pharma擅長的基因運輸技術,力爭開發出對新冠傳染病有預防或治療效果的疫苗。


目前,臨床上雖尚無治療新冠肺炎的特效藥物,但也有越來越多有希望的療法被寄予厚望,並應用於臨床試驗,取得令人欣慰的成果。相信隨著科學家們更深入的研究與臨床驗證,有效藥物及疫苗能夠早日上市,造福患者。


盤點丨新冠病毒(2019-nCoV)藥物研發及疫苗臨床試驗進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