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營銷的“漏洞”

互聯網營銷的“漏洞”


作為一名多年88超級會員和互聯網網從業者,分享一些自己對電商營銷的感悟和總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大神請忽略~


購物是一項能力也是一門學問

如何評估一個人的網購能力,如果讓我選的話:

(1)辨別商品的品質好壞、貨真價值、是否滿足自己需求的能力

(2)以相對優惠的價格買到

本文重點談談(2),(1)有機會再討論

互聯網營銷的“漏洞”

舉幾個自己的案例熱熱身,也不怕大家笑話

(1)去年8月的時候因活動買到半價的迪斯尼門票,由於已玩過迪斯尼多回,加價100給黃牛分分鐘轉手

(2)雙11的時候,平臺給我發了一個888元紅包,滿5000可用,這種羊毛不薅都感覺對不起自己,打2通電話,果然親朋需要買手機,替人省錢也是一件善事

(3)大學的時候,某酒店搞積分營銷活動,朋友之間可以互傳積分,(積分可以直接兌換酒店)於是網上出現了專門出售積分的商家(據說是企業內部員工套現)以幾乎2折的價格出售積分.....想想大學能走那麼多地方,還真得感謝他們


所以個人覺得懂購物對於個人可以省不少錢,受益終身,這項能力如果放在大企業採購部門那能創造價值可就大了


電商業的確存在天上掉餡餅的可能

首單優惠、雙11、秒殺、大額無門檻紅包、1元機票.....


曾經實體店不可能發生、也不敢現象的“天上掉餡餅”“自殺式”的優惠在互聯網上就真的發生了,還隨處可見


做一個有邏輯思考的羊毛黨

如果進攻太順利了,往往你遇到的可能是一個陷阱。


豐富的被騙經歷告訴我:毫無理由或看不懂背後邏輯的便宜不能佔;要想放心“佔便宜”,首先得想明白便宜背後的商業邏輯。

互聯網營銷的“漏洞”


互聯網營銷背後的“漏洞”及邏輯

1、首單優惠。這個是真正的營銷”漏洞”,只不過商家對此也很清楚。首單優惠背後的邏輯也比較清晰:(1)企業花了大把錢在廣告費上,很多人也知道了對應的產品,但是如果沒有加一些利好推一把用戶的話,很多用戶是不會主動去使用你的產品,所以首單優惠一部分的原因在於承接和轉化宣傳過的用戶。(2)首單優惠容易引發口碑傳播效應,吸引大批薅羊毛用戶,當然薅羊毛用戶體驗過你產品之後,可能會因為你的產品價值而留下來。同時還省了廣告費

那麼線下以前為什麼沒有所謂的首單優惠,大概是因為分不出新老用戶吧。


2、營銷有風險,並非所有的營銷都能做到投入產出為正。互聯網營銷玩法層出不窮,尤其是很多玩家還不懂互聯網的玩法,就難免做出一些撒錢賠本的營銷。比如去年春晚的百度紅包活動;比如很多商家豪賭雙11等


3、技術漏洞、產品漏洞。我在想萬一哪天支付寶出現技術bug給我賬戶上充了一百萬呢?哈哈,然後我把它提現了!技術漏洞和產品漏洞大概就是類似這樣的


4、用戶運營漏洞。以網購火車票為例,從各大APP上購買火車票,實際上各大APP沒有從你身上賺一毛錢,但是他們還經常給你發火車票紅包,為什麼?因為雖然平臺沒有從你身上賺到錢,但是從其他人身上賺到錢了啊,其他人是誰——或者是購買了搶票服務、或者是默認勾選了保險。原來各大平臺可以不給你發火車票紅包的,可以賺更多錢的,但是因為整體上是賺錢的,所以他們覺得給你發紅包是件正確的決策。


多少有點劫富濟貧的感覺。不可否認像馬雲這種有錢人群體(高價值用戶)會給各大平臺創造很多利潤,各大公司拿著這些利潤養著另外一批薅羊毛的用戶(低價值用戶),也許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反正他們感覺整體是賺錢的就行(當然這麼想也未必錯),或者覺得養著這批低價值用戶也是有好處的,畢竟可以讓數據更好看或者更加有知名度等。


經濟學有個名詞叫搭便車效應和這種現象比較類似。何為搭便車效應?舉個例子:村裡的富人為了出行方便,出資修了公路,於是窮人也可以使用公路來為自己創造便利。


當然,因為大的互聯網企業服務著甚至數億級別的用戶,所以從一部分群體身上賺錢一部分群體身上虧錢的模式是可行的。偶爾給一部分用戶撒一些餡餅對於大平臺而言也不痛不癢,能遇到天上掉餡餅也就不奇怪了


5、互聯網泡沫。瑞辛咖啡今年在美國上市了,這個號稱中國星巴克的企業一邊給投資人畫餅,一邊拿著投資人的錢補貼給用戶,然後給投資人畫更大的餅.......


6、B2B2C 平臺殺商家補用戶。像淘寶天貓、美團餓了麼 這種連接商家與消費者的平臺,為了提升平臺的利益或增長,往往會有殺商家補用戶的衝動,因為商家和平臺可以為了長遠的利益,損失當前的利益。


7、市場老大爭奪的代價。因為互聯網二八效應、強者更強效應等導致市場老大的位置價值連城,所以爭奪市場老大的爭鬥中 用戶是最大受益者,但是一旦分出勝負,就該磨刀霍霍朝向已養肥的消費者了。不過對於消費者而言,反正不能左右格局,該薅的羊毛不能錯過

互聯網營銷的“漏洞”

總結一下:

第一類漏洞:營銷策略漏洞、產品漏洞、技術漏洞,屬於意外漏洞,無規律可言

第二類漏洞:拉新階段,用真用戶創造的利潤補貼假用戶

第三類漏洞:用高價值用戶創造的利潤補貼低價值用戶

第四類漏洞:用未來用戶創造的利潤補貼現在用戶

第五類漏洞:平臺用商家的利潤補貼用戶

第六類漏洞:競爭成本及自己長遠的利潤補貼當前用戶

第七類漏洞:用投資人的錢補貼用戶


懂得進攻也需要懂得防守

最近老聽到有人被“殺熟”,電商平臺對老顧客差異化定價,即賣老顧客賣得更貴。


關於商品定價,網購之前,我們防止買貴的方法就是貨比三家,PC網購還有個比價控件來預防買貴,但是現在手機購物因為都是獨立APP,所以不好比價了,也逐漸地對買沒買貴這件事全憑主觀感受,沒有之前那麼客觀了。也正因為如此,商家越來越重視用戶體驗,想要讓用戶覺得佔了便宜同時商家還不吃虧,於是開始玩起很多花招,例如以下常見幾種套路:

(1)原來定價100元的商品,現在定價110,同時給你一張10元優惠券

(2)大眾化的商品定價偏低一點點,但小眾商品定價偏高。因為用戶對大眾商品的價格信息比較清楚,對小眾商品價格就全靠個人猜測了

(3)前期定價給人一種偏低的印象,隨著用戶消費習慣的培養,逐漸抬高價格。把曾經的虧損彌補回來,印證了一句話——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套用王者裡“安琪拉”的一個口頭禪——一不小心就幹掉了一個大傢伙。哈哈 一不小心就要被宰了

互聯網營銷的“漏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