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版的陳橋兵變

越南版的陳橋兵變 | 中越情仇史18

|中越情仇史/週四更新/謙虛公(撰文)|


中越雙方官方認證的"越南獨立第一人"丁先皇匆匆駕鶴西去,留下一雙孤兒寡母苟存於世。丁朝三權臣之一的黎桓不負舊主厚望,將主母"侍奉"成了自己的情人。黎桓一方面以十道將軍的身份繼續掌握著國家軍權;另一方面又憑藉著"睡服"當朝太后,自稱"副王",獲取了極高的政治地位。此時他的權勢可謂如日中天、無人能及。

削平內亂

只能望其項背的定國公阮匐、外甲(官職名)丁佃眼紅地乾巴巴吞嚥著口水卻無可奈何。尤其是曾經的丁朝"一哥"阮匐,肯定嫉妒黎桓長得比較帥,腦子轉得快,跑在最前面,便宜你都佔,黑鍋我全背。

越南版的陳橋兵變 | 中越情仇史18

畢竟有殺人滅口嫌疑的他("丁部領遇刺"相關內容可參見鏈接:中越情仇史19-丁部領,英雄人物的窩囊結局),也許是和黎桓、丁佃事先策劃好除掉了兩名國家最高領導人,再擁立幼主登基,權力三人瓜分。誰知那黎桓太不厚道,不按套路出牌,色誘太后,後來居上地爬到了自己前頭。一想到這些,阮匐不由得憤憤不平、怒火中燒。

儘管上述言論純屬臆測,但總之,阮匐、丁佃、範盍等人到底還是因不滿黎桓的專權,而打起了"清君側"的旗號相約舉兵,分水陸二道進攻都城華閭。

黎桓一方面手握全國兵權,一方面又得太后撐腰,面對這些已掀不起風浪的小魚小蝦,他從容不迫地遣軍平亂。兩方部隊在愛州交戰,丁佃、阮匐陸軍先被擊潰,接著水軍又遭黎桓火攻打擊而覆滅。是役丁佃戰死,阮匐被俘殺,範盍率殘軍逃往北江吉利鄉,最終也遭生擒處斬。從此黎桓一家獨大,朝中再無牽制力量,他距王座僅僅一步之遙。

出師未捷的渾水摸魚

故事又要追溯回十二使君之亂時,吳日慶作為吳朝建立者吳權的孫輩,亦是十二使君之一。在降伏丁部領後,丁部領"欲窒其怨望之心"而對其採取了拉攏安撫的手段。先是自己娶了吳日慶孀居的母親(因此吳日慶多了一位"後爸")並立為後,又讓太子丁璉娶了吳日慶的妹妹,再將親生女兒許配給了吳日慶,小吳同學由此搖身一變成了丁朝附馬。

越南版的陳橋兵變 | 中越情仇史18

吳日慶與楊氏、丁氏之關係示意圖

然而他似乎對這門親事甚為不滿,不知是因為自己憑空多出一個"後爸"要贍養,還是因為新娶的媳婦兒長相不夠漂亮?

越南版的陳橋兵變 | 中越情仇史18

總之,據《大越史記全書‧本紀本書‧丁紀‧廢帝》中記載,他"外則言笑自若,內懷不平",最後居然帶著妻子丁氏出逃投靠南方的占城國( )。

在逃亡的途中,他突然"路怒症"爆發,拔出佩刀砍砸丁氏的臉部,邊砍邊罵:"汝父欺脅我母子,我豈以汝而忘汝父之惡哉!汝還歸,我他適,以求能救我者。"看來是破了丁氏的相之後,又將其趕回孃家。此舉便是徹底與丁朝斬斷關係、劃清界限,再隻身一人投了占城。

在前岳父兼"後爸"遇弒的當年(公元979年,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丁朝內亂的消息傳到寓居占城的吳日慶耳中,小吳同學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他面見占城國王波羅密首羅跋摩一世,表示甘心身為前導,引占城軍隊入侵大瞿越(妄圖利用占城為自己火中取栗,復興吳朝)。彼時的占城也樂得趁丁朝內亂之際,在"越奸"的引導下前去渾水摸魚一番。

越南版的陳橋兵變 | 中越情仇史18

越南丁朝與占城國疆域圖

就這樣,波羅密首羅跋摩一世率戰船千餘艘帶著小吳沿海路直搗丁朝的首都華閭。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不知是否因為出師之前忘了翻日曆燒黃紙宰牛羊祭天地。占城水師在海上遭遇了風暴襲擊,"舟師覆沒,吳日慶及占人溺死",可能是不習水性,可憐的小吳同學就這樣葬身魚腹,出師未捷身先死。

失去了"帶路黨",損失慘重的占城軍隊只得在國王的帶領下灰溜溜地撤退回國。而黎桓得益於一場天災,幸運地避免了一場人禍。

越南版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公元980年(即丁部領遇弒翌年,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北宋知邕州(今廣西南寧)太常博士侯仁寶(趙普的妹夫)聽聞隔壁的丁朝內亂,遂上書宋太宗趙光義,建議趁機收復靜海失地。

儘管太祖"宋揮玉斧"放棄了大理(雲南地區),但好大喜功的太宗還是認為,若能將如同剛被自己平定的獨立割據的北漢、吳越一般之舊唐領土——靜海軍節度使收歸中央,又能算是其豐功偉績之一。

越南版的陳橋兵變 | 中越情仇史18

北宋建國初期時局圖

打定主意的太宗遂任命侯仁寶為交州陸路水路轉運使;蘭陵團練使孫全興、漆作使郝守俊、鞍轡庫使陳欽祚、左監門將軍崔亮為兵馬都部署;寧州刺史劉澄、軍器庫副使賈湜、供奉官閣門祗候王僎為兵馬都部署,伺機進兵丁朝。

北宋磨刀霍霍的消息由諒州(今越南涼山省涼山市)守軍報至華閭,楊太后急命自己的情郎、黎桓率軍前往防禦,並封範巨倆為大將軍(《越史略》、《宋史·交趾傳》將範巨倆寫作"範巨備"。這小范也頗有點來頭,他起先率二千人馬投奔崛起之中的丁部領,後又成為黎桓的心腹。其祖父範令公,就是當年窩藏保護從楊廷藝之子——楊三哥處出逃的吳權長子吳昌岌的南冊江豪強)。

範巨倆在領兵出征前與其他將領身著戎裝進入十道將軍府中密議,認為"今主上(丁璇)幼弱,我眾雖竭死力御外侮,脫有尺寸之功,其誰知之?不如先冊十道(黎桓)為天子,然後出師可也",軍士"鹹呼萬歲",以表贊同。

楊太后聽聞事變,也就順水推舟地遣人給黎桓送去龍袍,為黎桓登基稱帝搖旗吶喊。黎桓就這樣水到渠成地黃袍加身、即位改元建立了(前)黎朝。

黎桓仍以丁朝舊都華閭為京城,年號天福,幼主丁璇被降為衛王。

二十年前,汴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因傳聞契丹聯合北漢密謀南下攻打後周,時任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的趙匡胤奉命領兵北上禦敵,大軍行至此處,趙光義、趙普等人在將士中散佈議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

眼見眾人情緒就被煽動起來,趙光義和趙普授意親信將領將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醒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高呼萬歲,擁立其為皇帝,此即為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陳橋兵變"。

越南版的陳橋兵變 | 中越情仇史18

以趙匡胤"黃袍加身"為題材的圖書封面

倘若當時有版權一說的話,黎桓妥妥的必須付費給宋太祖。因為對比上述兩次兵變,事件的發展脈絡可謂如出一轍,驚人地相似!不知是黎桓靈感迸發的不謀而合,還是從北方的宋朝探到甚消息。總之,他在安南將二十年前趙匡胤的得意之作又成功且完美地復刻了一版,也藉此將自己送上了權力之巔。

作者謙虛公:熱愛人文知識,努力行走各地,開闊視野、拓展思維。希望本著一顆謙虛的心和大家交流學習。

END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