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林業草原有關情況

河北省林業草原有關情況

一、基本情況

河北省地處我國華北平原,環抱北京,東與天津市毗連,東南和南部與山東、河南兩省接壤,西與山西省為鄰,北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東北與遼寧省接壤,國土總面積18.88萬平方公里。河北地貌複雜多樣,境內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類型齊全。主要山脈有太行山、燕山;主要河流有潮白河、永定河、滹沱河、桑乾河、灤河;主要湖泊有白洋淀、衡水湖。河北氣候屬於溫帶半溼潤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14.2℃,年降水量215~745毫米,年無霜期81~204天。全省轄11個地級市、168個縣(市、區),常住人口7520萬人。

二、機構改革情況

改革後機構名稱: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簡稱省林業和草原局)為河北省自然資源廳管理的副廳級行政機構。主要職能是:(一)負責監督管理全省林業和草原及其生態保護修復和造林綠化工作、全省森林、草原、溼地資源、荒漠化防治工作、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監督管理、各類自然保護地。(二)負責推進全省林業和草原改革相關工作,指導生態扶貧、國有林場基本建設和發展。監督管理林業和草原生物種質資源、轉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種保護。(三)指導全省森林公安工作,負責落實全省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相關要求,指導開展防火巡護、火源管理、防火設施建設等工作。(四)監督管理林業和草原中央和省級資金及國有資產,參與擬訂林業和草原經濟調節政策,組織實施林業和草原生態補償工作。(五)負責全省林業和草原科技、教育和外事工作。(六)完成省委、省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七)果樹(水果部分)管理職責由省農業農村廳負責;果樹(除水果之外部分)、蠶桑、花卉管理職責由省林業和草原局負責。

內設機構12個處室,機關編制97名(行政編制64名、鎖定事業編制33名)。省森林公安局為省林業和草原局的直屬行政機構,掛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綜合執法監督處牌子,同時納入地方公安序列,名稱為河北省公安廳森林警察總隊,正處級規格,政法專項編制30名。

三、森林資源情況

根據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河北省森林面積7545萬畝,比第八次清查淨增945萬畝;森林覆蓋率26.78%,比第八次清查提高3.37個百分點;森林蓄積1.37億立方米,比第八次清查淨增2963萬立方米。2018年底,森林覆蓋率測算數34%。


河北省林業草原有關情況


四、草原情況

全省草地資源面積4266.00萬畝,其中:天然草原4214.06萬畝、人工草地51.94萬畝,涉及全省13個市(含辛集、定州)130個縣(市、區、場)。壩上高原區1737.15萬畝,佔全省草地面積的40.72%,涉及張家口、承德2市的張北縣、豐寧縣、察北管理區、御道口牧場等9縣(區、場);山地丘陵區2449.16萬畝,佔57.41%,涉及秦皇島、唐山等8市的青龍、遵化等54個縣(市、區);平原區79.69萬畝,佔1.87%,涉及保定、滄州等11市(含辛集、定州)的徐水、黃驊等67個縣(市、區)。天然草原退化面積1622.72萬畝,其中:輕度退化1170.31萬畝、中度退化316.27萬畝、重度退化136.14萬畝。

2002年以來,河北省實施了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截至2018年,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累計投入242241萬元,累計完成草原治理任務1552.45萬畝、棚圈建設671.46萬平方米、青貯窖67.4萬立方米、貯草棚61.5萬平方米,配備飼草料機械57025臺(套)。2012年,河北省納入國家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實施範圍。截至2018年,累計安排河北省中央補助資金222766萬元,落實草原禁牧面積1747.3萬畝。

五、野生動植物情況

河北省現存陸生脊椎動物530餘種,約佔全國的1/4,其中鳥類420餘種,佔全國的35%;獸類89種,佔全國的18%左右;兩棲爬行類30多種。國家和省重點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216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17種(獸類1種,佔全國(49種)的2%;鳥類16種,佔全國(42種)的38%),二級保護野生動物73種(獸類9種,佔全國(78種)的12%;鳥類64種,佔全國(187種)的74%),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26種。

河北省地處泛北極植物區系,地形複雜,土壤類型多樣,植物種類繁多,全省共有野生植物204科、940屬、2800多種。其中被子植物佔比較大,蕨類植物、裸子植物種類豐富。從北向南、從東向西,隨地勢升高和水熱條件的變化,植被分佈呈現明顯的緯度地帶性和經度地帶性及垂直分佈的規律性。全省現存省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87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5種。河北梨、緣毛太行花被列入全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程。從地域分佈看,野生植物分佈具有較強的地域特點,如河北梨分佈於秦皇島昌黎縣,緣毛太行花分佈於邯鄲的武安。

六、各類自然保護地情況

(一)自然保護區情況

河北省現有自然保護區44處,總面積67.93萬公頃,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3.62%。其中,國家級13處,總面積26.11萬公頃;省級25處,總面積38.49萬公頃;市、縣級6處,總面積3.33萬公頃。

(二)風景名勝區情況

河北省現有風景名勝區51個,總面積56.59萬公頃,佔全省國土面積的3.02%。其中,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0個,總面積38.63萬公頃;省級風景名勝區41個,總面積17.96萬公頃。

(三)地質公園情況

河北省現有地質公園19處,總面積16.00萬公頃。其中,世界級地質公園2處,總面積3.22萬公頃;國家級地質公園9處,總面積8.77萬公頃;省級地質公園8處,總面積4.00萬公頃。

(四)自然遺產情況

河北省現有兩處地域列入中國世界自然遺產預備名單,分別為渤海灣-黃海海岸帶、太行山。

(五)森林公園情況

河北省現有森林公園105處,總面積51.94萬公頃,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2.75%。其中,國家級28處,總面積30.14萬公頃;省級77處,總面積21.80萬公頃。

(六)溼地公園情況

河北省現有溼地公園54處,總面積78866公頃。其中,國家級22處,總面積50129公頃;省級32處,總面積28737公頃。全省通過建立溼地公園的形式保護溼地面積51504公頃,佔全省溼地總面積的5.4%。

(七)沙漠公園情況

河北省現有國家級沙漠公園3處,總面積4327.84公頃。

(八)國家公園情況

河北省目前沒有列入國家公園試點。《河北大海陀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和《河北霧靈山國家公園總體規劃》,已被國家林業局納入正在組織編制的《環首都國家公園體系規劃》中。目前緊密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本地實際,紮實開展國家公園調查研究和深入謀劃,積極穩妥有序推進。

七、林業重點工程情況

(一)天保工程區外天然林保護工程。自2015年開始,國家將河北省納入了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範圍,並率先開展集體和個人天然林保護試點。河北省天保工程區外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任務共1317萬畝,其中天保工程區外國有天然商品林面積102萬畝,天保工程區外集體和個人天然商品林協議停伐面積1215萬畝,涉及8個市、44個縣、48個國有林場。2015年到2019年,國家共投資我省169773萬元。

(二)三北五期工程。工程範圍為唐山、秦皇島、廊坊、保定、石家莊、衡水、滄州7市64個縣(市、區)。截至2018年底,三北五期工程完成造林綠化面積344.4萬畝,其中:人工造林233.9萬畝,封山育林110.5萬畝,省以上投資8814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86440萬元,省投資800萬元。

(三)京津風沙源二期治理工程。規劃期為2013年-2022年,建設範圍包括承德、張家口兩市28個縣(市、區),規劃造林綠化任務1205萬畝,其中人工造林874萬畝,封山育林304萬畝,工程固沙27萬畝。截止2018年,共完成造林綠化299.98萬畝,其中人工造林198.88萬畝,封山育林99.9萬畝,工程固沙1.2萬畝,中央投資10.9億元。

(四)退耕還林工程。河北省於2000年納入國家退耕還林試點範圍,2000年-2001年,率先在張家口、承德兩市壩上6縣開始退耕還林試點工作,2002年河北省退耕還林工程正式啟動。到2013年底,全省累計完成工程造林2800萬畝,其中退耕地造林947萬畝,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包括人工造林及封山育林)1853萬畝。工程涉及全省11個市、165個縣(市、區)、218萬退耕農戶。據測算,國家對我省第一輪退耕還林總投資達254億元,已到位228億元。

2014年,國家啟動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2015年將河北省納入新一輪退耕還林實施範圍,安排5萬畝建設任務。總投資7500萬元,已到位5500萬元。

(五)太行山三期綠化工程。工程涉及邯鄲、邢臺、石家莊、保定、張家口5市的32個縣(市、區)。截止到2018年,共完成造林面積218.97萬畝,其中人工造林123.6萬畝、封山育林85.37萬畝、飛播造林10萬畝,省級以上投資97340萬元,其中:中央投資46650萬元,省級投資50690萬元。

(六)沿海防護林三期工程。工程範圍為唐山、秦皇島、滄州3市21個縣(市、區)。截至2018年底,完成造林綠化面積57.6萬畝,其中人工造林50.6萬畝,封山育林7萬畝,省以上投資28000萬元。

八、2018年度工作情況

一是國土綠化成效顯著。河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制定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編制了《河北省國土綠化規劃(2018-2035年)》,著力打造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構築區域森林生態安全屏障,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加快推動我省由林草資源大省向林草質量強省轉變。依託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等重點工程,大規模開展全省國土綠化行動,取得了顯著成績,2018年是近年來造林綠化進度最快、完成任務最多、成效最好的一年。

二是塞罕壩生態文明建設範例作用進一步彰顯。堅持在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方面走在前、做表率,激發了全省林業幹部職工幹事創業積極性,為推動林業改革發展取得更好成效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是資源保護全面加強。全省發生森林火災起數、過火面積、受害森林面積同比分別下降34.2%、74.5%、79%,實現了森林火災次數連續4年下降和因災損失大幅降低,是近十年來防火成效最好的一年。完成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作業1437萬畝次,成災率0.23‰,遠低於國家4‰的目標。編制完成了《河北省溼地自然保護區規劃(2018-2035年)》和9個溼地自然保護區分規劃。認真組織開展“綠盾2018”專項行動和全省自然保護地大檢查,加大查處和整改力度。紮實做好野豬非洲豬瘟等疫源疫病防控工作,未發生野生動物疫情。嚴格林地林木管理和嚴格打擊涉林犯罪。規範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和採伐林木審批管理。組織開展了“保護森林資源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和“春雷”、“綠劍2018”“金鉞”“金劍”“金網”“金盾”等專項行動。

四是林業改革深入推進。在圓滿完成147個國有林場主體改革任務基礎上,開展了國有林場改革督導檢查和國有林場改革中期評估,推動市縣改革方案落地。完善林權流轉服務功能,規範林權交易行為。平泉市被國家林草局確定為新一輪集體林業綜合改革試驗區。積極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認真開展“雙創雙服”工作,大力優化營商環境。

五是林果產業提質增效。著力打造山區生態經濟型木本糧油產業帶和平原區高效節水型現代林果產業帶。成立了8個果樹科技支撐專家服務團隊,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力度。組織參加了德國柏林、中東迪拜等國際果蔬展,舉辦了京津冀果品爭霸賽,河北果品知名度、外向度進一步提升。文安、曹妃甸、平泉分別被授予國家人造板示範區、國家木材加工示範區、國家山杏加工示範區。

九、資源管護情況

河北省現有天保區外國家級公益林2585.5萬畝,其中:按權屬劃分,國有668.3萬畝,集體和個人面積1917.2萬畝。2018年國家級公益林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為35441萬元。國家級公益林重新區劃界定後,河北省國有、集體和個人規模與之前保持一致。現有省級公益林400萬畝,權屬全部為集體和個人,補償標準每年每畝15元,2018年省級補償資金6000萬元。涉及除滄州、衡水和廊坊以外的8個設區市的77縣(市、區)、單位。完善了國家級公益林數據庫,建成了省級數據庫,實現了全省公益林基本情況即時可查。

2018年中央財政補助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資金為34999萬元。通過簽訂停伐協議、管護協議、聘用護林員、建設圍欄、碑牌、界樁等具體措施,全省1317萬畝天然商品林得到有效保護,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逐步顯現。

十、造林綠化情況

2018年,河北省完成人工造林359045公頃(538.6萬畝),飛播造林14934公頃(22.4萬畝),新封山育林223827公頃(335.7萬畝),退化林修復238公頃(0.3萬畝),人工更新2912公頃(4.4萬畝)。森林撫育面積449100公頃(673.7萬畝,含張家口市森林質量精準提升142414公頃)。

按工程劃分,京津風沙源工程完成造林44210公頃(66.3萬畝),三北防護林工程完成造林37781公頃(56.7萬畝),沿海防護林工程14911公頃(22.3萬畝),太行山綠化工程17133公頃(25.7萬畝)。

十一、林業產值情況

2018年,河北省實現林業產業總產值145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產值691億元,佔比48%;第二產業產值657億元,佔比45%;第三產業產值106億元,佔比7%。2018年,河北省商品材產量87萬立方米,鋸材97萬立方米,人造板產量1588萬立方米;各類經濟林產量955萬噸,其中:水果846萬噸,乾果83萬噸,木本油料16萬噸,森林食品、藥材9萬噸,調料、飲料0.8萬噸。

十二、國家儲備林建設情況

根據《河北省國家木材儲備林基地建設第一批試點市項目實施方案》,秦皇島、張家口、邢臺、保定4市列入試點範圍,總投資337.6億元(農行貸款283.7億元),建設國家儲備林1186萬畝。其中:張家口市建設678萬畝,貸款128億元;邢臺市建設158萬畝,貸款60億元;秦皇島市建設120萬畝,貸款75億元;保定市建設230萬畝,貸款95.7元。截至2018年底,全省國家儲備林項目貸款存續規模為66.36億元,其中,張家口市10個縣及1個市本級單位儲備林貸款存續規模為49.07億元;邢臺市12個縣儲備林貸款存續規模為12.75億元;秦皇島市1個縣及1個市本級單位儲備林貸款存續規模為4.54億元。

十三、林業生態扶貧情況

2018年是河北省脫貧攻堅工作進入決戰之年,局黨組高度重視,將扶貧與生態作為雙贏之策,舉全局之力做好林業生態扶貧工作。制定印發了《林業生態扶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2018年度生態扶貧專項推進方案》、《全省特色林業產業扶貧工作專項整改方案》等,林業生態工程和項目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截至2018年底,安排62個貧困縣省級以上林業資金22.5億元,佔全省林業資金總量的58.6%。貧困縣完成造林227.38萬畝,為目標的113.7%;經濟林總面積發展到1800萬畝,新增40個觀光采摘基地和高標準現代林果示範園區。加大生態保護投入助推精準脫貧,探索組建扶貧攻堅造林合作社精準脫貧模式,最大限度吸納貧困人口參與造林工程,聘任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生態護林員3.8萬人。對林業扶貧領域存在的作風問題和違法違紀問題進行了督查核查。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加強“五包一”責任部門和12家幫扶單位的溝通協調。組織開展了沽源縣省直幫扶深度貧困村扶貧脫貧工作觀摩拉練活動,轉著看、比著幹,形成了趕學比超的濃厚氛圍。

十四、國有林場改革情況

河北省國有林場146個,其中:貧困林場112個。經營林地面積1222萬畝,職工11697人,其中在職職工7219人,離退休職工4478人。改革後142個國有林場全部定性為公益類事業單位。按照2012年底標準(每人2萬元、每畝1.15元)測算,中央財政安排河北省國有林場改革試點補助資金2.81億元,已全部撥付(2014年3317萬元,2015年9216萬元,2016年14775萬元,2017年800萬元)。

截至2018年底,河北省146個國有林場主體改革任務已全部完成,並於2018年12月15日全面完成了省級自查驗收工作。按照《國有林場改革驗收辦法》(發改辦經體〔2018〕338號)要求,於12月31日前向國家國有林場改革工作小組辦公室提交了驗收申請。

十五、集體林改情況

河北省集體林確權面積8304萬畝,發放林權證149.2萬本,流轉林地面積637萬畝。發放林權抵押貸款金額13.6億元,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125個,林業專業合作社1785個。

全省森林保險參保面積5416.64萬畝,投保金額13679.11萬元,賠付金額2934.58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