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年”离婚:一个绝望主妇的30年逃离计划,揭露了婚姻的尴尬

【1】

朋友小英的父母离婚了。

60多岁的退休老人,没病没灾,没想到小英奶奶一去世,小英妈就提出:不和小英爸过了。

小英妈絮絮叨叨和女儿“交待”了一夜。

——她早就想离婚了,但为了孩子、为了老人、为了面子一直忍着。现在小英长大成家、婆婆寿终正寝,她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房子两套,一人一套,小英爸要哪套她都同意。她这20年来也攥了一笔养老钱,自己还有退休金,不会给小英添负担。

——小英如果想要她帮忙带孩子,她就过来带;不需要她过来,她就自己过自己的生活、跳舞唱戏出去旅游,“活出自我”。

小英对我说:“没想到,老太太把一切都计划得明明白白,这场漫长的逃离,酝酿了30年。”

“熟年”离婚:一个绝望主妇的30年逃离计划,揭露了婚姻的尴尬

【2】

老了老了,干嘛还要这么折腾?

因为实在是忍到头了。

小英父母,就像来自不同世界的两个人。小英爸是老师,寡言而清高;小英妈是农民,暴躁而务实。他们的温情爱意早在婚姻的前5年内就已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是在无尽的冷漠与对立中熬日子。

“她一点也不理解我、体谅我。”

“我操劳一生,他却从来不感恩。”

两个人的矛盾从未被岁月磨平,婚姻的书卷中写满的只是一次次失望与无奈。当终于以为将要夕阳西下岁月静好之时,在煎熬中慢慢变老的女人,却终于想要换一种活法。

整整20年的时间,为什么就容不得一个人在婚姻中活出自我?婚姻与自我实现,真的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吗?

“熟年”离婚:一个绝望主妇的30年逃离计划,揭露了婚姻的尴尬

也许,有的人会说:“这么多年,我只是想让孩子有个完整的家庭。”

也许,有的人因为经济必须依赖对方,而不得不仰人鼻息、委曲求全。

在随波逐流的日子里,我们为自己的苟且而找着一个个理由,又哪有力气去活出自我、实现自我?

也许,这才是一些成年人婚姻的尴尬真相——

不离婚,或许不是因为爱,而只是因为惯性使然。

那些貌似稳定的婚姻,不过是个脆弱的壳子,里面装着看不见彼此的空虚、装着不被理解的孤独、装着失望、无奈和不能抒发的恨。

这样的婚姻,又怎经得起时光的侵蚀?岁月渐老,这锈迹斑驳的空壳子,一敲也就碎了。

【3】

人到黄昏,婚姻提前走到尽头。这种现象,在日本被叫做“熟年离婚”。

  •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自1980年至今,日本“熟年离婚”案例数量翻了近两番,而且绝大多数离婚诉讼是妻子在丈夫临近退休之际提出的。

日本主妇向来以传统复古温柔著称,夫君在外工作拿钱回家,并享受妻子的殷勤照顾,令我国很多男士羡慕。然而,从80年代以来,却有越来越多的妻子选择在丈夫退休时“揭竿而起”,提出了离婚。

无独有偶,在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离婚率也在与日俱增。

  • 1980年因“性格不合”而要求离婚的中老年人为0%,23年后,这一比例已经增至37%。
  • 上海静安区人民法院全国唯一一个老年审判庭已受理60岁以上老人离婚案件37起,比上年增加68%。
“熟年”离婚:一个绝望主妇的30年逃离计划,揭露了婚姻的尴尬

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个时候离?

对于日本人来说,他们的“均分养老金”制度,保障了妻子离婚后的经济来源。当一个女人终于可以不依赖男人的供养而活着时,她们必定更有走出婚姻、活出自我的勇气。

而对于广大中国中老年夫妻来说,长期情感上的疏离和淡漠,恐怕是熟年离婚的最大原因。

没有人希望受困于无爱的婚姻,然而最终还是在一个没有温度的家中委屈这么多年。原因无非,一方面对对方期待太高,另一方面对自己的责任却避重就轻。于是,女人抱怨,男人心烦,两个人的心,渐行渐远。

【4】

前些天看了一篇文章。

作者说自己母亲从早到晚忙碌,将一家人吃穿睡伺候得井井有条。可作者却始终感觉父亲对母亲没有什么爱意。

有一次饭后,父亲难得邀请母亲品茶,可母亲站在水池旁暴怒:“刚收拾好桌子,这一池子脏碗不要洗吗?又要拿什么杯子碗碟出来铺一桌!”

看着怒目圆睁、满身烟火味的母亲,作者终于明白——

是母亲被生活淹没,有怨妇心态,永远无法进入父亲的精神境界,才导致父亲对这段婚姻的冷漠和无奈啊。

可是,我却以为——这到底是颠倒了因果。不是母亲无法进入父亲诗情画意的精神世界,而是父亲没有进入母亲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所以为什么不是夫妻俩一同洗碗收拾、然后再摆盏沏茶呢?

一对怨偶,总是一边站在彼此的盲点,一边指责对方的视而不见。其实很多时候,换个角度,婚姻里的张力就会减轻不少。

我曾不止一次听说,很多男人下班后不愿回家,坐在汽车里只求一个清净。其实,我能理解男人的那份孤独。

只是,那个在家中做饭洗衣、带着孩子做作业、大呼小叫总是臭脸的女人,又何尝不孤独。

背对背睡觉的夜里,都在失眠而都在假装睡着的夜里,沉默的空气里你能听到内心的声音——多么做作的两个人,演技何其尴尬!可是我们都已经戴上了面具,不得不将这场戏演下去。

“熟年”离婚:一个绝望主妇的30年逃离计划,揭露了婚姻的尴尬

【4】

熟年离婚,并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它证明有的人还没有放弃自我,还想要在有限的时光中,去纠正过去的错、体验未曾有过的人生。

日本电视剧《熟年离婚》中,退休的幸次郎在遭遇了太太的出走后,遇到了一个人生活的困窘。当甩手掌柜多年,当他开始试着干起家务活时,才发现原来这么难、这么累。

而他出走的太太洋子,在追寻自己的事业途中也遭遇了挫败,甚至一度想回归家庭。

这一对达成了谅解的老夫妻,平生第一次看见了对方的不容易。但他们最终还是选择放手,因为他们意识到,鼓励对方走自己想走的路,就是最大的信任和爱。

人生是一场旅途,婚姻并不是目的地。婚姻更像一张门、一条通道,打开它,穿过它,我们终究要到达一个自适之境,到达能够安放自己灵魂的地方。

也许那个时候,你的身边还有伴侣,那是福分;如果没有,也不必遗憾。毕竟这也比困在原地,要强太多。

去年在某综艺节目中,看到60多岁的歌星齐豫大放光彩,用歌声将人生娓娓道来,打动了不少人的心。

“熟年”离婚:一个绝望主妇的30年逃离计划,揭露了婚姻的尴尬

她是一个两度离婚的女人,甚至第二次的离婚,让她和女儿约定10年不联系。然而,她心怀阳光、热心公益、潜心佛学,离婚对她而言,很难说是挫败。

她曾写过一首名为《幸福》的歌,歌词唱道:

放弃多少,才算贤淑?保留多少,才算让步?

迷人的是忠诚,还是背叛?幸福是自由,还是牵绊?

婚姻是违反天性的制度,让人忘却贪婪抵抗孤独。

有人因此停驻,有人一生进进出出,

都需要祝福。

这就是她对婚姻的理解——婚姻从某种程度上违法了自由的天性,但是有人自愿停留、有人被迫困住、有人大胆出走。不管怎样,这些人都需要祝福。

这辈子很短,就别怕,勇敢走下去吧!

不要在惯性中,沉沦了一生。

【晴朗老师专栏

《婚姻必修课:这样离婚,不伤孩子》持续更新中,拥有更通透的婚姻,把握婚姻危机下的亲子教育,请关注专栏更多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