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哈佛路》:解讀迷途少女自我拯救背後的現實意義

豆瓣8.1分的經典電影《風雨哈佛路》是美國一部催人警醒的勵志電影,影片由Peter Levi執導,索拉·伯奇、邁克·裡雷等主演。影片於2003年4月7日在美國上映,這是一個擁有孤獨靈魂的迷途少女實現自我拯救的簡單故事,卻是我們每個人的縮影,娓娓道來後足以引起我們的共鳴和反思。

《風雨哈佛路》:解讀迷途少女自我拯救背後的現實意義

該片是根據一個真實故事改編,主要介紹了一位出生在紐約貧民窟的女孩麗茲,從小就開始承受著家庭的千瘡百孔,父母酗酒吸毒,母親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經歷人生的各種艱苦和辛酸,選擇逃離原生家庭後的麗茲在流浪中幡然大悟,只有讀書成才方能改變自身命運,走出泥潭般的現況。就這樣擁有孤獨靈魂的迷途少女麗茲走上了一條自我拯救的道路,並憑藉著不斷地堅持和努力,最終考進了最高學府哈佛的勵志故事。


該影片之所以成為經典的原因在於

其一,它選擇了一個跨越國界、跨越文化,甚至跨越時間的話題,在逆境中求生存,在迷途中實現自我拯救和價值觀的自我重構;

其二,貧窮和原生家庭,這樣的社會背景或者家庭背景更是普遍存在的,再富裕的國家和地區都有一個角落叫做"貧民窟",都有一群人叫"底層人民"。

《風雨哈佛路》:解讀迷途少女自我拯救背後的現實意義

麗茲是大千世界千千萬萬個你我的化身和縮影,總有一個點會戳中你我的痛,點醒迷茫和沉睡的你我。現在的你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是疫情期間困在家卻還在為大學夢挑燈夜戰的學生嗎,是畢業後糾結大城市漂泊還是回家過穩定生活的應屆生嗎,是已經成家卻還未立業的焦慮青年嗎,又或者是走在人生邊上不知道前方在哪兒的迷惘朋友。


接下來我主要從人物性格和主題呈現兩個角度來分析主人公麗茲實現自我拯救背後的現實意義,希望為迷茫中的你我點亮一盞燈,願我們過上想要的生活。


一、麗茲性格的形成

性格心理學中提到:一個人的性格形成是基因,剩下的是自幼成長、教育程度、智商、信仰、經濟狀況、父母的影響塑造而成的。

  • 首先,最直接的影響來自於糟糕的原生家庭——性格孤獨

麗茲出生在紐約的貧民窟,物質的缺乏不可怕,可怕的愛的缺乏,她從小就承受著原生家庭的千瘡百孔,父母酗酒吸毒,母親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沒有能力掙錢養家,只要有錢就拿走買毒品,這樣的環境下,何談愛與被愛。麗茲對垃圾場一樣破爛的家和墮落無能的父母感到厭惡,發自內心的牴觸。

  • 其次,受到父母性格的影響——迴避型人格
《風雨哈佛路》:解讀迷途少女自我拯救背後的現實意義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迴避型人格",又稱為"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特點是行為退縮、心理自卑,面對挑戰多采取回避態度或無能應付。

很明顯,麗茲的父母在逃避責任、逃避困難、逃離生活,生下孩子卻不管不顧,麗茲的母親讓自己永遠沉醉在毒品中,甚至麗茲被兒童福利院帶走,他也低頭一聲不吭,麗茲的眼神從祈求到無助到憎恨。在父母"迴避型人格"的影響下,麗茲面對同學的取笑,選擇了逃避,為了生存,四處流浪。

  • 最後,自我認知和價值重構——意志堅定,性格堅韌

我要盡力拼搏,避免讓自己墮入生活最底層,別人能做的,我為什麼不能?我要選擇自己的人生。——麗茲

《風雨哈佛路》:解讀迷途少女自我拯救背後的現實意義

母親去世,麗茲躺在母親棺材上的那一幕,真的戳中淚點,這個少女,她不善言辭、她迷茫無助、她愛母親卻不想像母親一樣墮落的走完一生,生活把她逼上了絕路,終於有了質的改變,她意識到了讀書可以改變命運,才能逃離泥潭一樣的生活環境。這個擁有孤獨靈魂的迷途少女開始絕地反擊,此時的她意志堅定,性格堅韌,衝破一切困難和挫折,只為拿到哈佛獎學金,進入最高學府。


二、影片主題呈現

我認為,該片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勵志故事,但卻不僅僅反映單一的主題,首先,非常明顯的一層主題是拼搏奮鬥、改變自己、追求夢想;還有一層主題是對家庭異化的批判,編劇巧妙的把兩層主題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

  • 主題一:拼搏奮鬥、改變自己、追求夢想

夢想與電影,一直是不可分割的,電影本來就是造夢的藝術。

夢想是一個老生常談、經久不衰、歷史感時代感兼具的話題,風雨哈佛路,哪怕風雨兼程,也要進入最高學府哈佛修行,這就是麗茲的夢想,這個夢對一個受過千瘡百孔傷痕的人來說,是那麼遙遠,又是那麼觸手可及

《風雨哈佛路》:解讀迷途少女自我拯救背後的現實意義

遙遠是因為它真的是一個夢,一個很難實現的夢;觸手可及是因為夢想的軟肋是心中有夢,只要心中有夢,逆境中更適合生存,堅持下去,一定會實現的,

這是擁有孤獨靈魂的迷途少女麗茲告訴我們的。


  • 主題二:對家庭異化的批判

對家庭異化的批判,主要表現在影片前部分對麗茲家庭表面環境的描寫,麗茲的家裡,小小的空間更像一個垃圾場,不光鮮甚至腐臭的生活,通過蒙太奇技術把墮落異化的貧民窟家庭呈現在觀眾眼前,把這樣異化的環境與影片的大環境(繁華的紐約都市)形成鮮明的對比,紐約是實現"美國夢"最重要的地方,可是在繁華的背景下隱匿著的是無數個像麗茲家一樣的異化家庭,足以突出影片對於家庭異化的批判。


三、自我拯救背後的的現實意義

麗茲的自我拯救是在自我認知下的自我價值重構,她曾經與父母一樣,是一個"逃避型人格"的迷途少女,擁有孤獨的靈魂,逃避著眼前的一切。可是她明白了想要離開讓自己厭惡的環境就需要讀書,她明白一個道理:我命由我不由天。在新的認知和觀念的引導下,她努力的邁出了第一步,克服重重困難,加快學完所有課程,拿到哈佛獎學金,併成功通過面試,麗茲成功地完成了自我拯救,永遠不用過千瘡百孔的生活了。

  • 我命由我不由天,逆境中更適合生存
《風雨哈佛路》:解讀迷途少女自我拯救背後的現實意義

隨著前段時間國產動漫《哪吒》的火熱,有句臺詞也跟著火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為什麼短短的幾個字卻能戳中好多人的心,因為我們身處逆境時只會抱怨命運的不公,沒有說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勇氣,所以這句話給了迷茫的你我很大的力量。


我們被日常的瑣事整的焦頭爛額時,我們遇到一點點小挫折時,當我們生活工作愛情不順時,想想麗茲的生活,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命運、我們的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裡,逆境一點都不可怕,逆境中更適合生存,畢竟我命由我不由天!


  • 個人夢想也需要家庭溫暖的愛

就算我的媽媽是世界上最差勁的媽媽,就算她在世人眼裡是個人見人怕的癮君子,但是我依然那麼的愛她。

如果能回到過去,我願意用現在的一切挽回家庭。——麗茲

《風雨哈佛路》:解讀迷途少女自我拯救背後的現實意義

麗茲出生在一個沒有愛的家庭,父母只負責把他們生下,卻不管不顧,不疼不愛,麗茲憎恨父母,憎恨這個家庭,可是麗茲愛自己的父母嗎,答案是肯定的。麗茲實現了夢想,也完成了自我拯救的使命,她永遠不會回到之前的環境,可是她想念在那裡生活過得親人,只是生活所迫,倘若一切安好,誰不想在實現個人夢想的道路上有家人的愛與支持。


  •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

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家》

有聽過成龍攜手劉媛媛唱的那首《國家》嗎,無論中國還是美國,或者是哪個國家,一個家庭就是國家的縮影,每個家庭的狀態才是國家的真實面貌,所以前面提到過麗茲的家庭是美國貧民窟家庭的縮影,但卻與繁華的紐約形成了鮮明對比,所以暗含對家庭異化的諷刺,所以想要實現"美國夢"或者"中國夢",那就要先從家庭開始抓起,畢竟家是最小國。


寫在最後: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它關於夢想、關於家庭、關於愛,已經記不清影片有多少次觸碰到內心的痛、觸動到翻湧的淚。

我命由我不由天,哪怕手裡拿到的是一副爛牌,也要竭盡全力打贏它,大家還在追夢嗎,大家還在迷茫嗎,我同大家一樣,所有的迷茫都要經歷過,才能體會撥開雲霧見太陽的快樂。

大家有一個美好的家庭嗎,大家在享受家人的愛嗎,如果有的話,首先恭喜你超級幸運,也要提醒你一定要學會珍惜;如果沒有,沒關係的,我們要學會感恩,感恩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的人,感恩曾經陪伴過我們的人。最後允許我再重複一遍,我命由我不由天,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這就是迷途少女麗茲自我拯救背後的現實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