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林業基本情況

天津市林業基本情況

一、基本情況

天津市位於華北平原東北部,海河流域下游。北依燕山,東臨渤海,隔海與日本、朝鮮半島相望。天津地形以平原和窪地為主,主要有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種地形,其中平原佔93%,北部與燕山南側接壤處多為山地,其餘均屬沖積平原。天津氣候屬於暖溫帶半溼潤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4℃,年平均降水600毫米,主要河流為海河。國土面積1.19萬平方公里,轄16個區,常駐人口1517萬人。

二、機構改革情況

按照《天津市機構改革實施方案》,我市成立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作為市政府組成部門。機關行政編制296名(含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森林公安局編制11名)。內設3個林業主管部門和森林公安局,主要職能分別是:

1、森林資源管理處。負責森林資源的監督管理。組織編制全市林地保護利用規劃並監督實施。組織指導編制森林經營規劃、方案並監督實施。開展全市林地的專項調查監測評價工作。組織編制全市森林採伐限額,指導、監督林木憑證採伐、運輸。指導基層林業站的建設和管理。負責推進國有林場、集體林權等林業改革相關工作。指導農村林地承包經營工作。組織實施林業資源優化配置及木材利用政策,組織、指導林產品質量監督。指導林木種苗管理工作。

2、溼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處。協調、指導全市溼地保護工作。組織編制實施溼地保護規劃和相關標準,監督管理溼地的開發利用。開展全市溼地的專項調查監測評價工作。負責溼地自然保護地、溼地公園、溼地保護小區的保護和管理,負責監督管理、指導全市陸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工作。指導陸生野生動植物的教護繁有、棲息地恢復發展、疫源疾病監測,監督管理陸生野生動植物獵捕或採集、馴養繁殖或培植、經營利用。負責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工作。

3、自然保護地與名城保護處。負責監督管理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地質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組織編制並實施自然保護地規劃和相關標準。負責組織、指導、監督自然保護地的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指導森林公園、郊野公園的規劃管理工作。負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和管理。負責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編制。負責指導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編制和管理。

4、森林公安局。組織指導全市林業行政執法工作。組織查處破壞森林及野生動植物資源違法犯罪活動,協調處理涉林違法案件。組織編制森林火災防治規劃,指導實施防護標準,指導開展防火巡護、火源管理、防火設施建設等工作。組織指導國有林場林區開展防火宣傳教育、監測預警、督促檢查等工作。


天津市林業基本情況


三、森林資源情況

2012年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天津市林地面積15.62萬公頃,森林面積11.1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9.87%,森林蓄積量374.03萬立方米。2017年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天津市林地面積20.39萬公頃、森林面積13.64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2.07%、森林蓄積量460.27萬立方米,比第八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分別增加4.77萬公頃、2.84萬公頃、2.2個百分點、86.24萬立方米。

四、野生動植物情況

1、陸生野生動物資源情況。天津市調查記錄野生動物共485種。

(1)野生鳥類416種。其中,國家Ⅰ類重點保護鳥類11種: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白肩雕、金雕、丹頂鶴、白頭鶴、白鶴、大鴇、遺鷗、黑鸛、東方白鸛;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鳥類59種(2)獸類43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1種:豹;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2種:黃喉貂、斑羚。

(3)兩棲動物8種,未發現國家重點保護物種

(4)爬行動物18種,未發現國家重點保護物種

2、野生植物資源情況

根據全國第二次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細則,列入調查名錄且在我市有野外分佈的二級重點保護植物共3種,分別為核桃楸、紫椴、黃檗。

五、自然保護地情況

目前我市共有各類型自然保護地13個。其中:自然保護區8個、海洋特別保護區1個、地質公園1個、風景名勝區2個、森林公園1個。具體情況如下:

1、天津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84年12月,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薊縣八仙桌子縣級天然次生林生態自然保護區,面積4.16平方公里,由薊縣國營林場代管,主要保護對象是天然次生落葉闊葉林生態環境、野生動植物資源、生物種植基因庫。

1990年4月,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為市級自然保護區,面積擴大到10.491平方公里,並建立天津市薊縣八仙桌子自然保護區管理所。1992年7月,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為“天津市薊縣八仙山自然保護區”。1995年11月6日,經國務院(國函〔1995〕108號)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10.4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5.50平方公里,緩衝區3平方公里,實驗區1.99平方公里。

2、天津古海岸與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92年10月經國務院(國函〔1992〕166號)批准建立,2009年9月國務院(國辦函〔2009〕92號)批准保護區調整申請。調整後的保護區由11處貝殼堤區域、1處牡蠣礁和七里海溼地區域組成,保護區總面積359.13平方公里,天津市域內面積272.2平方公里。

3、天津市薊縣中上元古界國家自然保護區

1984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國家級地質類自然保護區——天津市薊縣中上元古界國家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北起萬里長城腳下的常州村,南至古漁陽城北的府君山,南北長約24公里,東西平均寬約350米,總面積約890公頃。

4、天津大黃堡溼地自然保護區

天津大黃堡溼地自然保護區位於武清區東部,2005年9月30日經天津市政府(津政函〔2005〕101號)批准建立,主要保護對象是溼地生態系統和鳥類資源。保護區成立之初總面積為11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39.47平方公里,緩衝區34.75平方公里,實驗區37.78平方公里。2013年12月3日經市人民政府(津政函〔2013〕129號)批准對保護區範圍和功能區進行了調整。調整後保護區總面積104.6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40.15平方公里,緩衝區30.32平方公里,實驗區34.18平方公里。

5、天津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

天津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位於濱海新區西南部,2001年12月31日經天津市政府(津政函〔2001〕163號)批准建立。主要保護對象是溼地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包括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區總面積348.8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115.72平方公里,緩衝區91.96平方公里,實驗區141.19平方公里。

6、天津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

天津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位於靜海區東北部,1995年6月經市政府(津政函﹝1995﹞37號)批准建立。主要保護對象是溼地生態系統和鳥類資源,批覆保護區總面積60平方公里。2008年4月經市政府(津政函﹝2008﹞35號)批准進行調整,調整後保護區總面積60.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10.2平方公里,緩衝區5.2平方公里,實驗區45平方公里。後經環保局核查,保護區總面積62.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10.67平方公里,緩衝區5.5平方公里,實驗區46.53平方公里。

7、天津青龍灣固沙林自然保護區

天津青龍灣固沙林自然保護區於2006年經市政府(津政函[2006]36號)批准建立,該保護區位於天津市寶坻區西南部大口屯鎮,寶坻、香河、武清三區縣交界處,呈不規則四邊形,東西寬2.8公里,南北長2.4公里,保護區總面積4.16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區1.31平方公里,緩衝區1.2平方公里,實驗區1.65平方公里。主要保護對象是固沙林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包括鳥類和其它野生動物、珍稀瀕危物種資源。

8、天津盤山自然風景名勝古蹟保護區

天津盤山自然風景名勝古蹟保護區位於盤山風景名勝區核心區範圍內,於1984年12月30日經天津市政府批准建立,批覆面積7.1平方公里,其中2.1平方公里為國有管轄面積,其餘權屬官莊、許家臺兩個鎮、9個自然村。主要保護對象是自然風景、名勝古蹟和森林生態系統。

9、盤山風景名勝區

1994年1月,盤山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規劃總面積110.9平方公里,盤山風景名勝區總面積為 110.9 平方公里,核心景區面積為 33.6平方公里,佔盤山風景名勝區總面積的 30.3%。

10、天津大神堂牡蠣礁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

天津大神堂牡蠣礁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於2012年12月經國家海洋局(國海環字〔2012〕861號)批准建立。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大神堂村南部海域,保護區邊界距最近海岸線約5公里,距最近陸地不到1公里。總面積34平方公里,其中,重點保護區16.3平方公里、生態與資源恢復區8.7平方公里、適度利用區9平方公里。

11、天津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津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成立於1997年,是在薊縣國營林場的基礎上建立的,隸屬於薊州區林業局。目前在崗職工64人,退休職工19名;公園管轄九龍山景區和梨木臺(梨木臺景區由薊縣旅遊集團經營、森林資源由公園管理)、黃花山、秋子峪和莊果峪5個林區,總面積1360.7公頃(國家林業局批覆面積2126公頃,是將部分鄉村山場計算在內,因山場未流轉到位而未實際管理),森林覆蓋率達到90%以上,活立木蓄積量8.07萬立方米。

12、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於2001年12月10日經國土資源部批准建立,2003年11月8日揭碑開園。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薊州區北部山區,東至河北省遵化市,南至薊州城區北,西至北京市平谷去,北至河北省興隆縣。最初園區規劃面積342Km2,現調整為264.6 Km2。

13、黃崖關長城風景名勝區

黃崖關長城風景名勝區於2012年9月20日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津政函〔2012〕128號)建立。總面積13.6平方公里,涉及薊州區北部下營鎮黃崖關、小平安、前幹澗、石炮溝4個行政村。黃崖關長城風景名勝區以獨特的長城及其歷史文化遺存為核心景源,以人文古蹟與青山秀水相融合為景觀特色,以深入展示和體驗長城世界文化遺產和休閒度假、科普教育等為主要功能,成為具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潛質的市級風景名勝區。

六、2018年度主要工作情況

1、加強林地和林木監督管理。為進一步規範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和林木採伐使用管理,組織對全市森林資源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印發《關於開展全市森林資源管理有關檢查工作的通知》(津林政〔2018〕2號),利用林地一張圖成果,依託市林業調查規劃院技術支撐,對建設項目臨時使用林地恢復情況、永久使用林地情況和林木採伐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直接移交併限期完成,對查處不力的適時督辦,嚴格落實重大案件“一案雙查”制度。

2、組織開展林地年度變更調查。按照《國家林業局辦公室關於開展林地年度變更調查工作的通知》(辦資字〔2016〕128號)要求,組織進行了兩次專項培訓,通過收集林業經營管理等原因導致林地變化的檔案資料,利用遙感影像,現地調查核實等方法,對接國土“一張圖”,數據截止2017年底,開展林地動態監測暨林地年度變更調查工作,更新了林地“一張圖”數據庫,編制全市年度變更調查報告和質量成果報告,並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檢查驗收。

3、組織開展森林督查。按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於開展森林督查工作的通知》(林資發〔2018〕14號)要求,成立了森林督查工作領導小組,依託市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技術支撐,建立了市、區聯絡員工作制度。制定了《天津市林業局森林督查工作方案》,印發了《天津市林業局關於做好森林督查工作的通知》(津林政〔2018〕4號),落實了保障措施,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移交的疑似問題圖斑查處為重點,區級自查、市級抽查相結合,以區級自查為主的方法進行。各區按照建立的問題臺賬,結合“綠劍2018”專項打擊行動,加大問題查處力度,適時採取聯合執法方式,實行問題整改銷號制度。

4、做好林業行政案件統計分析工作。按照《國家林業局關於全面推進林業法治建設的實施意見》(林策發〔2016〕155號)、《國家林業局關於印發修訂後的〈林業行政案件類型規定〉的通知》(林稽發〔2016〕183號)和國家林業局森林資源行政案件稽查辦公室要求,為認真履行案件統計分析職責,利用案件統計數據,積極為領導決策和查辦案件服務,為宣傳林業行政執法成果、科學判斷案件查辦工作面臨的形勢提供重要依據,完成我市上半年和全年林業行政案件統計統計、分析、彙總工作。

5、加強保護髮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制建設情況。為做好“十三五”期間保護髮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制建設,按照市農委印發《關於做好保護髮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制相關工作的函》(津農委函〔2017〕48號),組織對各區目標責任制建設開展指導檢查,督促各區按照保護髮展森林目標責任制目標指標落實相關工作。配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駐北京森林資源監督專員辦事處對我市寶坻區、濱海新區目標責任制建設和林地管理進行了檢查考核,檢查考核評定結果為良好。

七、資源管護情況

我市沒有天保工程。國家級公益林14.23萬畝,其中,國有3.52萬畝,集體和個人10.71萬畝;中央財政補助195.85萬元。根據天津市2011年森林資源二類調查結果,全市共有天然喬木林8.52萬畝,天然灌木林7.34萬畝;其中天然喬木林中國家級公益林5.07萬畝。

八、造林綠化情況

2018年,國家下達我市營造林任務12萬畝,完成造林12萬畝;森林撫育65萬畝,完成撫育73.5萬畝。2019年,國家下達我市營造林任務12萬畝,森林撫育23萬畝。

九、林業產值情況

2018年,我市林業總產值為329,061萬元,比2017年增加72,714萬元。2018年林業總產值中:第一產業產值為327,286萬元,佔全部林業總產值的99.4%,第三產業產值2107萬元,約佔全部林業總產值的0.6%。

經濟林:核桃1945噸,板栗1833噸。

十、國家儲備林建設情況

截至2018年底,我市各涉農區分別與國家開發銀行天津市分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天津市分行簽訂了貸款協議共簽約國家儲備林貸款總額230.63億元,已提款支出83.06億元,已提前還款25.95億元。其中,國開行已簽約33.18億元,已提款支出6.22億元;農發行已簽約197.45億元,已提款支出76.84億元億元,已提前還款25.95億元。(項目詳細情況見附表)

十一、國有林場改革情況

天津市有1個國有林場,隸屬於薊州區林業局,始建於1954年,是區財政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管轄九龍山、梨木臺、黃花山、秋子峪和莊果峪5個林區,經營面積1374.8公頃。現有編制內職工63人,退休職工19人。國有林場改革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58萬元。

十二、集體林改情況

集體林地確權面積69.33萬畝;林下經濟面積40.19萬畝,產值73308萬元;林業專業合作社79個。沒有林權抵押貸款、森林保險業務和家庭林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