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權曉強: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心臟病的前世今生

本文來源自河南廣播電視臺健康大河南欄目【阜外名醫大講堂】

專家簡介:權曉強,華中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成人心外科,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 主任醫師,醫學博士。擅長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絞痛,瓣膜病二尖瓣狹窄並關閉不全,主動脈瓣狹窄及關閉不全,房顫,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等先心病、心臟粘液瘤等疾病的臨床診斷及手術治療。

主持人前言

心臟病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我國每10秒鐘就有一人死於心血管疾病,且由於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等,心血管疾病年輕化趨勢日益明顯,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心梗猝死的新聞見諸報端,讓不少人緊張不已。

對此,河南廣播電視臺健康大河南欄目特別邀請到華中阜外醫院成人心血管外科權曉強醫生做客演播室。以下是節目文字實錄:

對話權曉強: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心臟病的前世今生

主持人:權醫生您好,心臟病總是困擾著許多人,影響著患者的生活。但是,依舊有很多人對心臟病不是很瞭解。在節目中的開始,您能不能先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究竟什麼心臟病呢?

權醫生:人體由八大系統構成,它們分別是:運動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

1、心臟:心臟處於循環系統的中心,是一箇中空的肌性器官,由左、右心房和心室四個心腔組成。

2、心臟傳導系統:心臟傳導系統由負責正常衝動形成與衝動傳導的特殊心肌細胞組成。

3、心臟血液供應:心臟的血液供應 心臟本身的血供主要來自冠狀動脈,起源於主動脈根部,其大分支分佈於心肌表面。

4、

血管:血管是循環系統運輸血液的管道,包括動脈、毛細血管和靜脈。動脈管壁含有較多的肌纖維和彈力。

5、血液循環的調節: 循環系統的功能受神經和體液因素的調節。

簡單地說循環系統的中樞心臟出了問題,不管是心臟的肌肉,供氧的冠脈。瓣膜有了疾病,都是心臟病。

主持人:那麼,心臟病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您能給大家詳細的講一講嗎?

權醫生:這要從心臟病的分類開始說,心臟病可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大類。

先天性心臟病:又分為簡單的,和複雜的兩大類

後天性心臟病:例如瓣膜病、冠心病、大血管和腫瘤等

主持人:很多心臟病患者,並不能及時發現自己患有心臟病。那麼,在心臟病的發病之初,都會有哪些症狀表現呢?

權醫生:因為人體有代償功能。百米世界紀錄它是距離最短、用時最少的田徑紀錄。百米紀錄是由牙買加著名短跑健將博爾特於2009年8月17日在德國柏林創造的9秒58。所以說疾病早期,沒有症狀,輕微症狀,都是可能的。有症狀常見的是心慌胸悶,下肢水腫,心前區疼痛,到了中晚期。

主持人:心臟病會根據不同的病因和發病症狀分為很多類型,那麼,權醫生,在心臟類疾病中,最常見的類型都有哪些呢?

權醫生:兒童主要是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法樂四聯症;成人主要是冠心病、風溼性心臟聯合瓣膜病。

主持人:那麼,患者在懷疑自己患有心臟類疾病的時候,應該去醫院心內科就診還是心外科就診呢?

權醫生:如果沒有症狀,從來沒有檢查過,去內外科都可以,到了外科不需要手術的患者,外科醫生是不會收入院的。如果症狀嚴重,內科治療無效,診斷明確,有手術指徵的必須去外科。如果病人拿不準,可以去內外科都看一下,或者初步做一下心臟彩超的檢查,讓門診分診臺的老師建議。

主持人:大家對心臟病的認知存在著許多的誤區,其中之一是,提起來心臟病就覺得需要做支架手術,但事實並非如此。權醫生,您能給大家講一講,哪種情況下,患有心臟病的患者才需要做手術嗎?

第一步,健康指導,合理飲食

第三步, 放支架

第四步,冠脈搭橋手術

如果冠脈缺血嚴重,吃藥之後症狀不緩解,不放支架或搭橋風險更高。一定要積極治療。

主持人:大家對心臟病還有一個誤區,就是認為患有心臟病的患者就只能靜養,不能做運動。權醫生,這種想法對嗎?

權醫生:絕對錯誤。早期的心臟病,比如冠脈輕度狹窄,需要適當運動,提高心肺功能,降低血脂,運動有益,但嚴重的心臟病,休息時還有症狀,必須症狀緩解後適當運動。

主持人:正是因為心臟病較為常見,大家對心臟病的關注程度也較高,提起來心臟病的治療,無論是患者還是患者的家屬,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能否痊癒。那麼,心臟病經過治療是可以痊癒的嗎?

權醫生:大多是可以治癒,有些是緩解,有些目前醫學沒有辦法。但是現在醫學全人工心臟已經應用於臨床,我2015在美國克里夫蘭學習過,2016 年做的從這個角度講,理論上心臟病都能治癒,打引號的治癒。

對話權曉強: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心臟病的前世今生

主持人:很多孕婦也是心臟疾病患者,那麼,在孕期尤其是生產期間,心臟病會給孕媽的生命安全帶來危險嗎?有哪些事情是需要心臟病孕媽特別注意的?

權醫生:孕婦心臟病一類是孕期高血壓,這一類婦產科和心內科醫生比較有經驗,主要是由於母親需要給兩個人負擔循環。我們心外科主要是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懷孕後如何平穩度過孕期,或者孕期得了心臟病,比如前段我們就有一個孕婦感染二尖瓣關閉不全,我們急診手術,保住了孕婦和孩子的性命。

主持人:權醫生,在節目中的最後,關於心臟病的預防和診治,您還有什麼要跟大家強調的嗎?

權醫生:預防勝於治療。心臟病可防可治,希望大家控制危險因素,戒菸戒酒,適當運動。45歲體檢時建議做冠脈增強CT造影,血脂檢查,及早預防發現心臟病。看外科醫生不可怕,可怕的是把小病拖成大病,把一個簡單小手術,拖成嚴重大手術。

專家介紹

對話權曉強: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心臟病的前世今生

權曉強,主任醫師,醫學博士,華中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成人心外科,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1997年畢業於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原湖南醫科大學)。2003年畢業於鄭州大學醫學院(原河南醫科大學)獲心胸外科學碩士學位,分配至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工作至今,2018年獲醫學博士學位。2007-2008年於北京阜外心血管醫院進修心臟大血管外科。2012年赴德國卡爾斯魯厄心血管外科診療中心(The Klinik für Herzchirurgie Karlsruhe)臨床研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