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凡是有大成就的人,有幾個是贏在起跑線上的?

平民心態



梅里一了


大多是贏在起跑線上,因為很多的人拼盡一生的力氣連它們的起跑線都趕不上,這個說法雖然殘酷但是卻是實實在在的。

沒有贏在起跑線上的往往會被史書記載,被後世吹捧以為萬世之楷模,號召老百姓們好好努力,哈哈。

中國有明確紀年是在周召共和時期,便從那時候開始說起把。

孔子是十分有名的,但是他是貴族後裔。父親為魯國貴族。

再到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時期,各種學說爭奇鬥豔,人才輩出。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時期崛起的是士階層次,而不是貧民,所謂的士也是沒落貴族,雖然沒有貴族那樣,但是學個書認個字還是可以的。

比如張儀,祖上為魏國的將軍。蘇秦的父親為富商。至於四公子就更不必說了,其實春秋戰國出名的人大多為貴族出身。真正的布衣少之又少。

漢朝實行察舉制,舉孝廉。前期確實有一些貧民,但是到了後期以及魏晉時期卻發展為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他們都贏在了起跑線上,不服不行,特別是一些世家大族,經學傳家,對子孫的培養更是下了血本,不可否認,那時候的精英教育確實比較成功,大多是文武雙全。

隋唐時期科舉制度興起

但是熟悉歷史的人也都知道,這只不過是另外一種勢力的興起而已,他們就是庶族地主,它們卻是比貴族集團有更多的人,統治集團的基礎擴大了。

但是能夠通過科舉的那個不是家境十分殷實的地主家庭,他們也是教廣大的平民來說,起跑線更高了。

以至於後世宋元明清,科舉考試更加制度化,明清時期更是達到了頂峰,這個時候平民考中的也相應的增加了,但是是十分的艱辛的讀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就知道有多艱辛了。

在古代有偉大成就的人多是贏在起跑線上的人,但是要看這個起跑線是和誰比了,和廣大的老百姓比,它們自然是贏家,但是要是和比他們家境好的也有,沒錯,這個起跑線是有彈性的,但是對於絕大多數老百姓來說,他們連最低限度都無法達到。

有了一個自然是人中龍鳳文曲星下凡。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