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證如何深入:以漫畫《亂石與精品》為例

海邊矗立著兩座石像,造型生動,設計精巧,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可是,它們原本只是海邊一塊塊不起眼的粗礪原始的亂石而已。

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論證如何深入:以漫畫《亂石與精品》為例

修改:

你的作文立意沒問題,類似挫折磨礪人生;論據包括論據的表述也沒問題,貝多芬樊錦詩;最後落腳到學生本身。如果想要更高的話注意以下幾點

怎麼有亮點,有新意。立意這個固然可以,只是如果高考考場上有了這一個題目,寫磨礪挫折的得多少人,這樣你的文章沒有問題分不會低也不敢使勁高了。此外,這篇文章最需要的增長點是思維上沒佔高位,沒把這個問題想透,遵循了作文的要求舉例子,自己的思考不多。

亮點1:立意獨特。在立意上當然不敢太偏,漫畫也可以提取出來——做石頭時也不妨耐心積蓄力量;石頭也獨守其樂,無愧此生。憑藉你的素養,立意深了獨特了一下就會扎眼。所以這個題目暴露出來沒有站在閱卷人的高度看試卷,思考立意獨特的重要性;當文段漫畫出現多個主體時,可從另一個切入立意往往獨闢蹊徑。

亮點2:論據。你的論據貝多芬樊錦詩這兩個太常見了,這倆論據遇見高級的任咱再美也無法掙扎——沒有專門的論據篩選儲備。用挫折磨礪自己的,譬如主動磨礪自己修煉自己高度自律的嚴歌苓;清華大學校長薛其坤;這種主動打磨自己的又是個新的層次。所以要專門瞭解幾個,涵蓋。

亮點3:論據的深挖。你的題目是玉不琢不成器,這是基本上大家都知道的道理,用了一些合適的例子印證觀點。這些例子說了莫言 貝多芬受磨礪時才成功 只是簡單表述了現象;其實玉不琢不成器大家都知道了 議論文的重心再談他的重要性無論如何也會在表面留連,這個道理,重點應該談的是為什麼,和怎麼樣,這是這篇文章存在的價值。特別是為什麼這個角度往往容易從現象到本質。寫作前想想,把這個問題想透了再下筆。

亮點4:論據深挖的邏輯性 優美感

你的文章是這樣的:

論證如何深入:以漫畫《亂石與精品》為例

邏輯性:經歷苦難——和取得諾貝爾獎,只要受苦就會成功嗎?之間沒有邏輯的因果關係;無論事例表述還是個人闡發都要:強調苦難到底和成功有什麼直接關係層層表述有說服力,這需要把這個問題想透了。

如 誰也不知道什麼讓莫言由一個放牛郎登鼎諾貝爾殿堂,有人說是當作家吃餃子的渴望,有人說是嚮往未來的堅持。我想,那日復一日的風吹日曬,年復一年的飢腸轆轆定是激發了他求生的底層動力,這份不再懼怕困難的堅毅,這份只能相信自己邁步向前的堅定(為什麼),支撐著他抵達了微光。生活的挫折雕琢著他,也成就了他。

優美感:事例表述要專門設計 時刻想著我怎樣才能脫穎而出,每一點都和別的同學不一樣 (大前提還是真心寫作 流暢為主),你知道了對仗式 很好 也可以把場景細節先用四字話表述在前,既優美又有懸念,如家徒四壁,甕牖繩樞,這是命運先天的給予,飢腸轆轆,風吹日曬

,這是時代給予的恩賜。

又如 一朝天子朝堂高朋滿座世家大族,一朝窮陋小巷無人問津破落戶,曹雪芹幾經命運沉重叩擊與嘲弄,海浪般的衝擊將他尊嚴擲地,又讓他在磨礪面前把尊嚴重拾

亮點5:用一些論證方法。你的論據表述段是很正面的,論據段的文氣整體是一個方向的,可以用一些方法使文氣有波瀾。特別是第一個論據段用正反對比往往陡生波瀾而且使得文章充滿辯證色彩 這種思辨性是高考作文要求的,也會自然而然誘導你的思考深入;以及試問?倘若?一些設問—果真?假設有一些人提出不同意見 自己和他論證 再連下來一串,文章就會跌宕。

如:貝多芬;樊錦詩。 對比論證:泰山既倒,轟然崩摧,誰都有自暴自棄的權利(xxxxx)。只是人活一世,短短百年,每天以淚洗面鬱鬱而終,豈不辜負了自己天地精靈的一息尚存?

假設論證: 假設他理所當然地用一個毛頭小子之姿頹廢潦倒,我們自不必期待人生昇華的鴻篇鉅製;假設他安於當下追求好好活著不必反思感嘆,我們也無法目睹挫折中磨礪自己的世間傳奇。


亮點6:全文結構

遵循個人到國家,個人到社會,歷史到現代等待層次,體現遞進,第二個層次相比第一個排例有些單薄。

再次強調 你自己的體會 自己寫作時那種流暢感是最重要的 千萬不要顧及這些要點束縛了手腳 那樣就寫不下去 全篇都是堆砌了 。寫自己最有感觸的畫面 話 寫莫言時你的放牛等我沒有深刻體會 無法下筆。我自己最深刻的體會就是肚子餓 所以從這個角度才能寫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