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野仙蹤》:多蘿西堅持離開奧茲國,除了設定外,還因為價值觀

《綠野仙蹤》:多蘿西堅持離開奧茲國,除了設定外,還因為價值觀

為什麼多蘿西堅持回家?

看完《綠野仙蹤》後,我一直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多蘿西為什麼堅持要回家?排除兒童幻想小說離家—冒險—回家的固有設定外,多蘿西回家的真實意義是什麼?

根據《綠野仙蹤》的設定,多蘿西的家是由叔叔、嬸嬸與多蘿西組成的。他們一家住在堪薩斯大草原,生活貧困不說,叔叔、嬸嬸還很乏味。書中說“每次多蘿西發出那歡快的笑聲,她總是尖叫一聲,用手捂住胸口。”

不止嬸嬸如此,叔叔也如此。他們一天到晚辛苦地工作,從不知快樂是什麼東西。在這個家裡多蘿西和小狗託託不同,他們有著肆無忌憚的快樂。很顯然,多蘿西和託託相較於這個家來說有些格格不入。

現在我們知道了多蘿西在家裡的情況,再來看看多蘿西在奧茲國情況。多蘿西在奧茲國無疑是位“民族英雄”,她消滅了邪惡的東、西方女巫,解放了芒齊金人和溫基人。並且她還是奧茲國新任統治者稻草人的患難朋友。不難看出,如果多蘿西選擇留在奧茲國的話,一定會生活的富裕且快樂。

現在的情況是一方是貧困、乏味、相處時間並不長的家長,一方是富裕、有權勢、有朋友的生活。為什麼多蘿西寧願選擇前者,也不願留在奧茲國哪?

究其主因還是價值觀不同。

《綠野仙蹤》:多蘿西堅持離開奧茲國,除了設定外,還因為價值觀

自我價值感低

我們要想解開多蘿西堅持回家的奧秘,就要先從多蘿西的三個小夥伴入手。多蘿西進入奧茲國結交了三個志同道合的小夥伴,稻草人、鐵皮人以及膽小的獅子。在我看來,這三個小夥伴的自我價值觀就代表了奧茲國的自我價值觀。為什麼會這麼說哪?

讀過這本書的小夥伴會發現,稻草人、鐵皮人以及膽小的獅子在這一路的冒險中都在追尋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

稻草人希望得到一個大腦,但是這段旅途中大部分的難題都是他想辦法解決的。比如幫多蘿西解決食物問題、幫同伴度過大溝、大河,幫同伴想辦法消滅西方女巫派來抓他們的“士兵”等等;鐵皮人希望得到一顆心,但是他不小心踩死一隻甲蟲就會難過的哭起來;獅子希望得到一顆心,但是在面對怪獸卡里達時,他卻說“快站到我身後去,我要跟他們拼命”。

稻草人、鐵皮人和獅子在這段冒險的旅途中都表現出了他們明明具有大腦、心以及勇氣,但是在奧茲挑明這點的時候,他們卻說“你說的也許對,可是你不能給我大腦/勇氣/心,我還是快樂不起來。”並且明知道奧茲只是一個假的魔法師,還堅持讓他給自己追尋的東西,這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就是自我價值感低。

自我價值感低的人自我認同度不高,常常懷疑自己的能力,需要通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來完善對自己的認知。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通過數十年的研究發現自我價值感低來源於我們的固定型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讓我們格外相信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我們對自己的評價系統來源於他尊,而不是自尊。

《綠野仙蹤》:多蘿西堅持離開奧茲國,除了設定外,還因為價值觀

除了鐵皮人、稻草人以及獅子外,綠寶石城裡的人們也是一樣。綠寶石城裡的東西並不都是綠色的,只因為城市裡的人帶著綠色的眼鏡而已。然而他們相信眼鏡後面的一切都是真實的。眼鏡就像是一層別人的評價,他們相信眼鏡後的一切就如同他們相信自己在別人眼裡是何模樣一樣。

沒有正確的自我價值觀,哪怕是在富有、在有權勢也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和自由,所以奧茲和多蘿西都堅持離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