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萬土爾扈特人東歸回到中國,剩下那些留在俄羅斯的後來怎麼樣了?

她她她被感情騙了丶


土爾扈特也就是蒙古人,屬於蒙古族的一支。現在國內的土爾扈特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現在在新疆就有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主要就是土爾扈特人,現在國家對於新疆地區的優惠政策是很多的,所以在新疆地區的少數民族的生活還是很好的。

而這些土爾扈特人我們都知道都是在清朝時期渥巴錫帶領他們迴歸到中國的。土爾扈特東歸也被稱為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之舉。當時土爾扈特人在伏爾加河下游地區放牧,俄羅斯人開始對該地區入侵,當時土爾扈特人不滿俄羅斯帝國的統治,就開始想回歸中國。

乾隆三十六年,也就是1771年渥巴錫率領17萬土爾扈特人東歸,當時俄羅斯帝國在後面不斷的追擊,結果到伊利的時候只剩下4萬多人了。

但是當時土爾扈特人沒有全部的迴歸,當時在河西岸還有一部分土爾扈特人,大概有幾萬人,但是由於河面沒有結冰,所以無法把迴歸的消息傳遞過去,結果這一部分人只能是留在這裡了。現在就屬於俄羅斯聯邦的統治範圍之內了。

不過現在在俄羅斯不是稱土爾扈特人了,而是稱為卡爾梅克族,建立了卡爾梅克共和國,屬於俄羅斯聯邦,這裡也是歐洲地區唯一一個信仰佛教的地區。面積有7.61萬平方公里,卡爾梅克共和國內卡爾梅克人佔到了53.3%,有十幾萬人了。

在斯大林時期,當時有很多的卡爾梅克人被驅逐故土,而且二戰的爆發,當時斯大林強迫大量的卡爾梅克人參軍,由於指揮官的戰略失誤導致數萬卡爾梅克人被俘虜,也就是因為這樣斯大林把卡爾梅克人被驅逐故土,數十萬卡爾梅克人被流放,不過到1958年的時候又讓他們迴歸,大部分的人卡爾梅克又回到了這裡。現在這裡的卡爾梅克人主要還是從事牧業,現在在卡爾梅克共和國內農業還是主要的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的是農產品、畜產品和魚產品的加工工業,共和國內的經濟在整個俄羅斯聯邦內也是倒數的。加上俄羅斯這幾年的經濟本來也不景氣,所以導致這裡的人們生活也不是很好。

據說有消息稱卡爾梅克人共和國打算讓中國的土爾扈特人,也就是他們本民族的人移民一萬到卡爾梅克共和國,以幫助振興這裡的宗教,語言,文化,經濟等等。但是這個僅僅只是一些小道消息,不足為信。官方也沒有明確的表示。


中國歷史研究所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17萬土爾扈(hù)特部人舉族東遷,被迫離開了伏爾加河下游草原地區。

經過一路的跋山涉水、歷經千辛萬苦,後有沙皇士兵不斷的圍追堵截,前則路途遙遠、行程萬里,土爾扈特人在戰勝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克服了難以忍受的飢餓和疾病後,以巨大的民族犧牲(歸來時17萬人,經過一路的艱難跋涉,最後只剩約4萬3千人成功到達伊犁。)最終完成東歸這一壯舉!或許在壯舉之前還應該加上“悲壯”二字!

(土爾扈特人東歸故里)圖片

土爾扈特部為何要東歸了?

  • 說起土爾扈特部東歸,我們不得不首先了解這個部古老的部落。

土爾扈特部是古老的蒙古族一部分,部裡的百姓大都過著採集漁獵、畜養放牧的草原生活,曾經部落祖上還擔任過成吉思汗的護衛。但到了明朝初年,北元勢力撤退到大漠地區,後來又分裂為東、西蒙古(明朝稱東蒙古為韃靼,西蒙古為瓦剌),兩派勢力互不相讓、你爭我奪、內鬥不休。但即便是這樣,對於明朝來說,仍然是北部邊疆地區的一個特大憂患。

後來韃靼勢力不斷削弱,瓦剌逐漸強大。瓦剌首領也先,因嚮明朝中央邀賞,多慌報1000多號人,被宦官王振識破,只是按實際人數賞賜,引起了瓦剌部落極大不滿。於當年(1449年)七月,便大肆擾亂明朝邊境,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發生的。

(土木堡之變)明軍作戰地圖

雖說瓦剌部落後來被于謙擊退,但這確是明朝歷史上幹過最受“侮辱”、最“窩囊”的事兒,連皇帝都被別人俘獲了,你說這氣人不氣人、窩囊不窩囊。也先死後,瓦剌部落逐漸衰落,後來整個部落也逐漸遷移至我國西北的新疆地區去謀生(因為是遊牧名族,遷徙是他們日常生活中再正常不過的事兒。)

到明末清初時,土爾扈特部迫於準噶爾部的巨大壓力,西遷至伏爾加河沿岸地區,此時這裡還是一塊“處女地”,尚未被沙俄佔領,也尚未有任何開發的痕跡,土爾扈特人從此在這裡開始了他們新的生活,還建立了土爾扈特汗國!

  • 到了18世紀60年代,隨著沙俄帝國的擴張,土爾扈特部成為沙俄擴張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乾隆二十六年(1761 年),土爾扈汗王渥巴錫繼位,年僅十九歲。沙俄政府看準時機,趁機安插自己內部人員,擾亂土爾扈特直屬於汗的最高權力機構———王公議會“ 札爾固”,並強行隸屬於沙俄外交部的控制下,以此來分解土爾扈內部力量,所謂的:“攻城為下,攻心為上”!進而駕馭土爾扈特部。

在沙俄與土耳其的戰爭中,土爾扈特人大量青壯年被抓去當“炮灰”,許多土爾扈特父子,都成為了沙俄在土耳其戰爭中的“犧牲品”。而且這場“要命”的戰爭一直持續了21年,導致土爾扈特人從原來的7萬帳,到了18世紀60年代,僅剩4萬帳左右。

(土爾扈特人東遷圖片)

可沙俄政府哪管你土爾扈還剩多少人,它那是鐵了心的把你當炮灰,把你往死裡整,照這樣發展下去,土爾扈特部可能就要面臨滅絕的境況了。與其被別人宰割,還不如提早行動,為自己留條後路,從此踏上了舉部迴歸的壯舉!

土爾扈特部迴歸後,清乾隆帝是怎樣對待的了?

前邊我們提到,土爾扈特人在面臨後有追兵,前則路途遙遠、前途未知的情況下,以巨大的民族犧牲、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1771年,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清宮檔案《滿文錄副奏摺》這樣記載到:“其至伊犁者,僅以半計”!

可見返回的道路之艱辛,歸來時17萬人,最終回到祖國懷報的卻不到一半。土爾扈特全族東歸的壯舉,受到乾隆皇帝深深的贊同和認可。1771年10月,在承德山莊舉行盛大的土爾扈特部迴歸歡迎儀式。

乾隆帝下令在普陀宗乘之廟,豎起了兩塊巨大的石碑,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銘刻他親自撰寫的《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和《優恤土爾扈特部眾記》,用來紀念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

(乾隆時期立為土爾扈特部立的石碑)

除此之外,也給土爾扈特部各種經濟上的支援,安置他們家屬,幫助他們醫療病傷的老百姓。全國各地的百姓也被他們這種“不屈服”的精神感動,也都力所能及、慷慨解囊。可以說,土爾扈特部的迴歸受到了當時政府和百姓的友好對待和回報!

但未能回來、留在俄羅斯的土爾扈特人,後來生活過的怎麼樣了?

當時土爾扈特首領渥巴錫等高層,決定東歸故土時,儘管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但還是被沙俄政府提前知曉,於是土爾扈特部不得不提前東遷,本來早就是打算攜帶伏爾加河對岸的同胞一同迴歸故里。但不巧的是,當時正直暖冬季節,河水遲遲沒有結冰,為了顧全大局,渥巴錫只好臨時決定,先行一步。在這樣“機緣巧合”的情況之下,一部分土爾扈特人便留在了俄羅斯。

  • 留下的那部分土爾扈特人,他們受到的待遇,可以說和迴歸故里的土爾人千差萬別!

當時沙俄政府聽到土爾扈特人舉部遷徙時,便是想盡各種辦法、重重設卡阻攔。他們認為土爾扈特人的迴歸,是對沙皇政權的挑戰; 他們的離去,是對沙皇政府的奇恥大辱。所以對待留下的那部分人,肯定不會有好果子吃。

對留下來的那部分人,沙俄先是牢牢控制,繼續徵兵,以此來削弱土爾部的有生力量。如有不從者,不是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地區去充當苦力,就是被殘忍殺害!

到後來十月革命之後,土爾扈特人(此時稱卡爾梅克人),沙皇政府被列寧被推翻,卡爾梅克人建立了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擁有獨立的自治權。

但隨著二戰的爆發,土爾扈特人又遭受了一次大滅絕。因蘇軍指揮不當,導致3萬多的土爾扈特人都成了俘虜。在這種“莫須有”的叛逆罪名下,二戰結束後,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被蘇聯撤銷,卡爾梅克人也被打上了“叛國者”的標籤,許多人被再一次強制流放到西伯利亞地區去充當苦力。

直達赫魯曉夫上臺後,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才重修被恢復合法地位,直到現在,曾經留在伏爾加河的那部分土爾扈特人,成立的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非主權獨立國家)依然存在。

但已經不在是土爾扈特人一個單純的人群了,而是混合著俄羅斯人這樣的一個大家庭(大概土爾扈特人約佔六成,俄羅斯人佔四成)。

在這片伏爾加河地區,仍然有著和我們一樣的黃皮膚,說著衛拉特語(蒙古語的一種),信奉佛教的亞洲黃種人。


文史議春秋


對於渥巴錫率領土爾扈特部東歸之事,絕非偶然性事件,據史記載所分析一下其為內被沙俄壓迫,外受清朝所侵。總體來說迴歸安全到達清朝領地之餘部大部分都留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少部分土爾扈特人迴歸後被清朝皇帝分配到在內蒙古自治區和青海省,這是為何如此?源於其為非滿族人也非漢人,清朝皇帝對其有防備之心,由於清朝建立與強大便是強強聯合,讓失去防範的明朝覆滅。所以為防止其聯手反清動向迫不得已而為之,而實際來說其土爾扈特人的確欲迴歸草原而侍機而稱帝,由此可見清朝皇帝化解對自身的危機。


一、衝破沙俄攔截之土爾扈特人迴歸後被分散開

土爾扈特人就是最初的的蒙古族人,土爾扈特在蒙古語中為守衛之意,而他們當初的職責便是蒙古元代大帝忽必烈的“守衛軍”,而“克列特”便是他們榮譽之姓,由一個姓氏發展為一個氏族,於是其姓氏優秀性使這個姓氏變成其後來的統治領導之姓。

但在沙俄對其強行實施人質制度後,沙俄開始向外開闊土地,發動入侵土耳其等各國戰爭,但戰爭的代價是巨大的,很快沙俄發現自己兵力不足於是向土爾扈特人強行納兵。


對於土爾扈特人來說,榮譽之姓也未曾為其帶來幸福。很快土爾扈特人的壯丁大量減少,對其草原民族來說少了勞動力,所以他們選擇向清朝求救。於是他們是從伏爾加河歸來的同胞,留在未經沙俄統治下的伏爾加河的土爾扈特人,衝過沙俄一次又一次的攔截成立了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但其損失慘重。所以沒有多少實力的土爾扈特人只能聽從清朝皇帝安排,被步步分割,但的確給自己一個修生養息的機會,擁有清朝保護傘,可以在草原上繼續信奉伊斯蘭教,這就知足。

二、未迴歸土爾扈特人慘遭沙皇報復

的確封建社會中百姓是處處被剝削,土爾扈特東歸之事在渥巴錫一把大火燃燒木質宮殿之時驚動沙俄的聖彼得堡,沙皇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聽聞後大怒認為這是對其沙皇統治的嘲弄,同時又害怕其他餘部效仿土爾扈特人歸順清朝。於是其威利雙下,對背叛統治進行派哥薩克騎兵追殺,對未迴歸餘部進行監控。一旦有土爾扈特人此傾向便秘密處死,絕不留情。


而回歸者在初春之時只有沙俄哥薩克騎兵的追殺,沒有清朝的士兵的支援。源於其土爾扈特人未提前告知清朝,所以在飢寒交迫之中剩餘一半人馬。而留下之人不是被殺害就是被派向沙俄的西歐征戰沙場戰死,直至十月革命後他們才重獲自由之身,現在他們便是遊牧歡樂,信奉佛教的穩定生活之人。


小鎮月明


土爾扈特人東歸被稱為是18世紀最偉大的長征,借用英國作家德昆賽的一句名言:“從有歷史記錄以來,沒有一樁偉大的事業能像上個世紀後半期一個主要的韃靼民族跨越亞洲無垠的草原東返祖國那樣轟動於世界和激動人心的了”。並不是筆者忘記了使用標點符號,而是作家原本就沒有停頓。用一口氣去說一句話,足見其洶湧澎湃的內心。土爾扈特人的豪邁壯舉在外國友人心中尚且掀動如此波瀾,更別說會令那個遠在東方翹首以盼的大清國多麼的悸動。因此,我們有必要掀開塵封的歷史,再次感受土爾扈特人演繹的那段蕩氣迴腸的崢嶸歲月。


土爾扈特人的前世淵源

尋根問祖,土爾扈特人的祖上是蒙古人。1368年,明軍進攻元大都(今北京),元惠帝(元順帝)妥歡帖睦爾棄城而逃,標誌著元朝統治中國歷史的結束。隨後,朱元璋又對殘元勢力發動了數次打擊,並且先後在遼東、山西、漠南、嘉峪關外及哈密設置了蒙古衛所。

至此,一條行走在長城腳下,並與或其相伴而行,或遙相呼應,東西綿延數千公里的防禦體系形成。中原的繁華已經是蒙古人遙不可及的舊夢,與他們朝夕相伴的又是那個曾經最熟悉不過的大漠孤煙,長河落日。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軍在呼倫貝爾將元順帝之孫脫古思帖木兒徹底擊敗,名義上的北元徹底消失。二十年後,混亂無序的蒙古草原終於形成兩大勢力,東部蒙古稱“韃靼”,西部蒙古稱“瓦剌”。瓦剌在太師也先的帶領下重新統一了蒙古,隨後揮師南下,劍指明朝。


1449年,明英宗正統十四年,蒙古與明軍大戰土木堡。戰爭的結果是,以明朝30萬大軍幾乎損失殆盡、明英宗被俘虜的慘痛代價換來了歷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變”。後來,經過大臣于謙的巧妙周旋,在將英宗之弟朱祁鈺擁立為皇帝不久,原本打算狠狠撈上一筆的也先美夢落空,無奈將明英宗放還明朝。由此又在明朝廷引發了一場激烈的政變,史稱奪門之變。

政變之後,極不情願做了六年太上皇的明英宗復位,重新執掌大權,而遠在草原上的也先卻被知院阿刺和丞相特穆爾合謀刺死。由此,瓦剌如一輛負重下坡而剎車失靈的卡車,一路煙塵滾滾駛入不復之地,再也沒有挽回頹敗的局面。此消彼長,韃靼一躍成為草原霸主。

明朝末年,瓦剌改名為衛拉特,並分裂為四部,即額爾齊斯河流域的杜爾伯特部,伊犁河一帶的準葛爾部、塔爾巴哈臺地區(塔城)的土爾扈特部和烏魯木齊附近的和碩特部。不久,準葛爾部迅速崛起,迫使和碩特部進入青藏高原,逼迫土爾扈特部輾轉西遷。由此為土爾扈特東歸埋下伏筆。


土爾扈特為什東歸

東歸不是無奈,而是最好的選擇。由於不堪準葛爾部的欺凌,土爾扈特首領和鄂爾勒克於1629年率25萬部族離開塔爾巴哈臺,踽踽西去。最終,越過哈薩克草原和烏拉爾河,在伏爾加下游定居。在鄰居巴什麼基爾人眼中,土爾扈特部落像一群流浪者,於是被稱為“卡爾梅克”,他們的居住地被稱為“卡爾梅克草原”。然而好景不長,沒過多久瘋狂擴張的俄國人就打破了卡爾梅克草原的安寧。因為它們把這裡視為了一塊垂涎三尺的蛋糕,幾欲張口吞下。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早有東歸意向的土爾扈特四代汗王阿育奇派侄子阿喇布珠爾到內地試探清朝對其東歸的態度。不曾想在得到康熙皇帝准許後,阿喇布珠爾在返回覆命時被準葛爾部隔斷歸路。無奈阿喇布珠爾向清朝救援,康熙准許其留在嘉峪關與敦煌之間。雍正年間,他們又遷居到今內蒙古西部一帶。土爾扈特人的第一次東歸以失敗告終。

七十年後,隨著俄國葉卡捷琳娜二世即位,土爾扈特人再次被推入水深火熱之中。俄國政府不僅強迫土爾扈特人改信東政教,而且不斷徵發土爾扈特軍人對奧斯曼作戰。在接下不堪回首的10年中,近8萬土爾扈特人淪為了戰爭的炮灰。無奈之下,背井離鄉近140多年的土爾扈特人終下定了東歸的決心,無論前方是刀山火海,他們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坎坷艱辛的迴歸之路:近十七萬土爾扈特人踏上漫漫歸途,近七萬土爾扈特人目斷伏爾加河

公元1771年1月17日(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初二),這注定是一個被歷史銘記的日子,因為伏爾加河東岸168083名土爾扈特人踏上了東歸之路,踽踽前行,而河西岸近七萬名兄弟同胞卻被本該封凍而沒有封凍的河水阻隔。因此,時年27歲的首領渥巴錫只能向河對岸叩首作別,十幾萬土爾扈特人扶老攜幼、掩面哭泣,在被皚皚白雪覆蓋的草原上畫出一條黑色的長龍,朝著太陽昇起的地方邁開了鏗鏘的步伐。

然而,土爾扈特的歸途好似末路,雷霆震怒的女沙皇一面派人封鎖伏爾加河西岸的土爾扈特人,防止他們伺機東行,一方面派大批軍隊對東歸的土爾扈特人圍追堵截,痛下殺手。在經歷追殺、寒凍、疾病等諸多磨難後,九死一生的土爾扈特人歷時7個月時間,行程一萬餘里,終於在伊犁河畔的察林河與前來接應的清軍會合。讓人悲痛的是,當初出發時的17萬浩蕩大軍僅存66013人。他們滿臉風塵,衣衫襤褸,形容枯槁,腳上連鞋子都不剩。

東歸的土爾扈特人重獲生機,乾隆皇帝親自接見了首領渥巴錫,封其為卓裡克圖汗,並撥出20萬兩白銀和大量的衣物、糧食、牲畜等生產生活資料,將土爾扈特部落安頓於水草豐美的伊犁河畔。而處於遙遠的伏爾加河西岸的土爾扈特人,無時不在尋找和創造著浴火重生的機會。


伏爾加河西岸的土爾扈特人

沒有踏上的土爾扈特人被沙俄死死圍困於伏爾加河西岸,為了表達對沙俄的不滿,他們還參加了反抗沙俄的普加喬起義。起義失敗後,土爾扈特人失去了原本就很微弱的政治權力,就連大於五盧布的訴訟案都不可以自行審理。於是土爾扈特人又掀起了新的武裝抗議,而且愈演愈烈。沙俄政府為了避免事態惡化,只好又給了土爾扈特人有限的自治權,換取了一定的相安無事。

俄十月時期,土爾扈特人參加了著名的察裡津保衛戰,為革命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此,蘇聯於1920年成立了卡爾梅克自治州。十五年後,又將自治州升格為自治共和國。二戰爆發後,德國入侵蘇聯,一萬餘名土卡爾梅克人死於反法西斯戰爭,基輔與卡爾梅克相繼淪陷。令人悲催的是,三名卡爾梅克領導人投降德國,並組建偽了政府,2000多名卡爾梅克子民在他們的威逼利誘之下成為德國僱傭兵。


1943年,蘇軍取得聶伯河戰役後,極“左”的蘇軍政府將全體卡爾梅克人扣上通敵叛國的帽子,共和國也被撤銷,全民族無論老幼都被遷入中亞及西伯利亞地區,就連一些參加過十月革命時的老布爾什維克也不能豁免。為了洗刷“罪名”,無數卡爾梅克人走上了起訴、上訪、控告的漫漫歷程。

好在經歷了15年的調查取證,蘇聯政府於1958年5月正式對卡爾梅克人做出平反裁定,他們是英雄,不是叛徒。因此,大多卡爾梅克人重新回到伏爾加河西岸故地。同年11月7日,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得到恢復。蘇聯解體後,卡爾梅克成為俄羅斯聯邦中的一員。

總結:土爾扈特人是一個堅強不屈的部族,他們身上流淌著蒙古人沸騰不息的熱血,無論是迴歸中國,還是紮根於異鄉,他們都在歷史上書寫了壯麗的詩章。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新中國後,這裡成立了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這裡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唯一一個蒙古自治縣,因這裡流傳江格爾史詩,所以這裡被譽為江格爾的故鄉。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總面積為3.06萬平方公里(2013年),人口總數為54168人(2012年)。和布克賽爾縣民族由蒙古族、滿族、哈薩克族等19個民族組成。

少數民族34422人,佔總人口數的63.5%,漢族人口19746人,佔總人口數的36.5%。2012年末家庭總戶數19635戶,戶均人口數2.76人。農牧民人均純收入8648元,比2011年同比增長22.52%。

這裡每年有二大民族節日,哈薩克族的阿依特斯文化節和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

敖包特廟,新疆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縣最大的喇嘛廟,又名“阿勒布屯都布楞”(蒙古語,堅固、昌盛之意),又稱“王霍雄庫熱”、敖包特庫熱廟。

在東歸後,大清政府由國庫開支,多次重修此廟。

三區革命和“文革”時期受到嚴重損壞,廟是2003年在原址上重建的。

重建投資3.5萬元,建造了112平方米的新廟,其中國家補助3.14萬元,其餘為當地民眾集資。有僧房4間,面積340平方米。

這是新建的江格爾文化藝術宮。在黨的民族政策下,當地各民族文化均得到發展。

在渥巴錫東歸的時候,由於伏爾加河一直沒有封凍,無法把迴歸祖國的消息及時傳給西岸的土爾扈特人,這些人就留居在俄國,當時共有4700帳,21000多人。

留居在俄羅斯境內的被稱為卡爾梅克族。

現在俄羅斯聯邦內,建立由卡爾梅克共和國。是歐洲惟一信仰佛教的地區,講衛拉特蒙古語。位於裡海沿岸低地的西部,東部與裡海瀕臨,從北到南跨度是640公里,從西到東跨度是480公里。其南部與達吉斯坦共和國接壤,西鄰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和羅斯托夫州,北接伏爾加格勒州,東接阿斯特拉罕州。

俄卡爾梅克共和國領土面積是7.61萬平方公里。行政單位數量為13個區、1個直轄市、兩個區屬市、5個市鎮、99個行政農莊。

俄卡爾梅克共和國首府是埃利斯塔市(英文:Elista;俄文:Элиста),該市建於1930年,從莫斯科市到埃利斯塔市的距離為1836公里。

2003年俄卡爾梅克共和國共有人口307,900人。其中城市人口129,539,約佔共和國總人口的44.3%。農村人口為 162,871,約佔總人口的55.7%。人口平均年齡為33歲。家戶總數為90,464 ,家庭成員數為289,816。卡爾梅克共和國主要居民是卡爾梅克人。在卡爾梅克共和國居住著約14.6萬卡爾梅克人,佔卡爾梅克共和國人口總數的45%。也就是說將近一半。

卡爾梅克人除在卡爾梅克共和國外,還居住在阿斯特拉罕州、伏爾加格勒州、羅斯托夫州和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

卡爾梅克人都是喇嘛教教徒。除卡爾梅克人外,共和國內還生活著約12萬的俄羅斯人,占人口總數的37%;8000喀山人,佔2%;約8000達爾金人,佔2%;1萬車臣人,佔2.6%;以及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和韃靼人。

在蘇聯解體的時候,卡爾梅克與車臣、韃靼等一樣,都宣佈了獨立。經過俄羅斯人與卡爾梅克人多次談判,卡爾梅克也考慮到自己力量弱小,所以最後結果是還留在俄羅斯聯邦內,但給與很大的自治權利。

俄羅斯聯邦的卡爾梅克共和國的領導人基爾桑·伊柳姆日諾夫近日表示,他打算從中國他們同族移民1萬人,以幫助振興本民族語言、文化、宗教和日漸衰微的畜牧業。 不過,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昨晚在接受上海東方早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他們從未聽說這個所謂的移民計劃。

現在卡爾梅克人在世界很多國家都有分佈,詳情可以查看以前我們的文章《未跟隨渥巴錫東歸的那些人,現在已經成為世界性民族》。

作者富察春兵





浮世繁華


1760年清帝國徹底滅亡了準噶爾汗國,準噶爾汗國貴族舍楞因不滿清朝統治,西逃越過哈薩克草原,投奔早已經西遷的土爾扈特部。

舍楞原本也是土爾扈特部人,在明末清初時,由於受到準噶爾部的排擠,土爾扈特部被迫西遷到了今天的伏爾加河下游,而舍楞的祖上沒有選擇離開,而是臣服於準噶爾了,留在了新疆。

舍楞此番前往伏爾加,目的是為了遊說土爾扈特部大汗渥巴錫,希望他能夠趕在清軍之前,搶佔厄魯特蒙古故地。

此時的土爾扈特部西遷已經一百多年了,在最初的時候,它們還算是本地區的一個霸主,但隨著沙俄的不斷強大,土爾扈特部逐漸受到壓迫和矮化,大量青壯年騎兵被沙俄抽調去和克里米亞汗國和奧斯曼帝國打仗,死傷慘重。

面對沙俄的壓迫,土部百姓怨聲四起,而舍楞的到來讓渥巴錫倍感興奮,在舍楞的勸說下,渥巴錫決定舉眾東遷,搶在清軍之前佔領新疆。

1771年年初,土爾扈特部開始東遷,經過三個多月的跋涉,他們終於來到了中哈邊境,但令渥巴錫沒想到的是,他面前的清軍早已嚴陣以待,做好了防禦準備。

其實在土部到達中哈邊境之前,烏里雅蘇臺定邊副將軍車布登扎布早已捕獲了土部的動向,並將土部靠近的消息及時告知了北京。

乾隆皇帝在得知消息後,立即命令伊犁將軍舒赫德在邊境佈防,提高警惕,等到渥巴錫抵達中國邊境時已經失去了最佳時機。而此時的渥巴錫是騎虎難下,回頭看看緊隨其後的沙俄追兵,渥巴錫只好向清朝請降。

渥巴錫的投降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允許,土爾扈特隨後被安置在新疆北部地區。

不過當初渥巴錫東歸的時候並沒有帶走全部的部眾,大約有九萬土爾扈特人留在了俄羅斯了。俄羅斯人管他們叫卡爾梅克人,這個名稱源自突厥語,是“滯留”的意思。

留下來的卡爾梅克人收到了沙俄政府更加嚴密的看管,由於大多數人已經東歸,剩下的這九萬人實力大不如前,沙俄趁機廢除土爾扈特汗國,將這裡併入阿斯特拉罕省,隨後沙俄便開始了對卡爾梅克人的同化,強迫卡爾梅克人信奉東正教,講俄語,並廢除《衛拉特-蒙古法典》,要求卡爾梅克使用俄羅斯法律。

沙俄的民族壓迫引起了卡爾梅克人強烈反抗,雖然礙於實力差距,卡爾梅克人的起義都被鎮壓了下去,但沙俄也放棄了一些壓迫政策,准許卡爾梅克人保留了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信仰。

十月革命爆發後,部分卡爾梅克人選擇參加紅軍,也有部分人加入了白軍。在白軍失敗後,這些效忠於白軍的卡爾梅克人被迫逃往西歐。

1920年,蘇聯在這裡成立了卡爾梅克自治州,1935年成為自治共和國。

在蘇聯時期,卡爾梅克人看似獲得了不少自治權利,但斯大林的集體農場制度讓卡爾梅克人非常反感,卡爾梅克人的牛羊被充公,寺廟被關閉,許多人被殺。於是到二戰德軍入侵到卡爾梅克時,當地人竟然對德軍十分歡迎。但蘇軍很快便收復了卡爾梅克地區,作為懲罰,卡爾梅克人被流放西伯利亞。

其實在二戰時期也是有許多卡爾梅克人為蘇聯二戰的,例如蘇聯戰鬥英雄戈羅多維科夫,在衛國戰爭期間他率領2000卡爾梅克騎兵隨蘇軍攻打柏林,但是出於對卡爾梅克人的不信任,蘇聯政府不準這支部隊入城。

戰後大量的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進入卡爾梅克地區,填補了這裡的空白,直到赫魯曉夫上臺後,卡爾梅克人才被允許返回故地,並重建了卡爾梅克共和國。

蘇聯解體之後卡爾梅克成為俄羅斯的自治共和國,目前卡爾梅克共和國共有約15萬卡爾梅克人,此外還有12萬俄羅斯人,雙方的人口比例相差不大。(卡爾梅克共和國,面積約78萬平方公里,比韓國稍小)

時至今日,卡爾梅克人依舊保持著自己的文化、服飾、宗教,雖然年青一代的卡爾梅克人已經不再講蒙古語,但總體而言,卡爾梅克人的傳統還是保持的不錯。

(位於卡爾梅克的釋迦摩尼大金寺,這是歐洲最大的佛教寺院)

(圖右邊的人是卡爾梅克共和國前總統伊柳姆日諾夫,他也是前國際棋聯主席)


千佛山車神


17萬人土爾扈特東歸中華,剩餘7萬留守子弟在俄羅斯命運如何?

蒙古歷史上,最輝煌的一段便是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國以及衍生出來的四大汗國,蒙古衰落後,蒙古人在不同的地區有著不一樣的命運。其中在俄羅斯境內的最為困難。

俄羅斯崛起後,越來越多的蒙古人開始離開伏爾加河流域,向東投靠西蒙古的準噶爾部,只有很少人留守在了伏爾加河兩畔,這些人被稱作“剩下的人”,用蒙古語就是土爾扈特。

隨著俄羅斯和準噶爾的崛起,土爾扈特部的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到清朝初期,土爾扈特與清朝建立友好的朝貢關係,也算是有了一個強有力的外援。康熙五十一年(1712),康熙帝派出的圖理琛使團探訪了伏爾加河下游的土爾扈特部,這算是土爾扈特和蒙古最直接的官方聯繫了。

因為之前就隔著準噶爾和俄羅斯與清朝友好往來,準噶爾滅亡後,俄羅斯也加緊了對土爾扈特汗國的蠶食鯨吞。最終,土爾扈特汗渥巴錫決定帶領全族人離開生活了數百年的故土,東歸到中國去。土爾扈特部出發時17萬人,遭遇俄羅斯人圍追堵截,最終到達伊犁地區時,只剩下了4.3萬人。

渥巴錫帶領全族人東歸,卻因為伏爾加河的阻攔沒有來得及告訴河流西面的部族,這些人只有7萬人,被拋棄後會承受怎樣的命運?

這些沒有東歸的衛特拉蒙古人,包含了杜爾伯特部落10000多人,土爾扈特部落8000多人,和碩特部落3000多人,他們被稱為卡爾梅克。為了防止他們離開,沙俄包圍了他們十幾年,不許離開。即便如此,依然有數千人分散形式回到祖國。1775年,卡爾梅克共和國成立,卡爾梅克人成了合法的俄羅斯居民。

卡爾梅克共和國成立時,俄羅斯正處在葉卡捷琳娜女沙皇的統治下。女沙皇及其下屬千方百計想要分化瓦解卡爾梅克部族,為她的領土擴張服務,也有不少卡爾梅克人成了女沙皇的代言人,在卡爾梅克的土地上欺壓自己的同胞。

據卡爾梅克人的史書記載,在卡爾梅克人駐地俄國警察遍地,他們隨意捉拿拘捕人,使人民感到過的是“地獄般的生活”,到了“最痛苦的深淵中”。再這樣黑暗的統治中,卡爾梅克生活了100多年。

十月革命後,卡爾梅克不少人加入了紅軍,在打擊白匪的戰爭中建立了功勳。因此,蘇聯在1920年建立卡爾梅克自治州,1935年改為卡爾梅克共和國。

蘇德戰爭中,卡爾梅克2萬子弟組成了騎兵團參加基輔保衛戰,最終一萬多卡爾梅克人戰死沙場。卡爾梅克地區稱為德國佔領區後,卡爾梅克開展游擊戰,繼續和德國法西斯軍隊死磕。

令人憤怒的是,蘇軍回來後,卡爾梅克人不僅沒有盼來大解放,反而被扣上了通敵罪的大帽子。蘇聯當局的理由是一是卡爾梅克3位主要領導人在納粹德國佔領期間投降了德國,並組織了偽政府。二是三大戰役勝利後,蘇軍清理被俘人員時發現有兩千多卡爾梅克子弟。

卡爾梅克人蒙受不白之冤後,全民族不分老少被遷移到中亞、西伯利亞等地,就連參加十月革命和反擊白匪的老布爾什維克都無法倖免。直到1958年,蘇聯才終於平反了這一冤案,卡爾梅克的民族聲譽得以恢復,卡爾梅克共和國得意在伏爾加河兩岸建立,部分人回到故土過上了安定的生活。

現在的卡爾梅克共和國東鄰里海及阿斯特拉罕州,南部與達吉斯坦共和國接壤,西鄰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和羅斯托夫州,北接伏爾加格勒州,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同時卡爾梅克也是歐洲唯一信陽佛教的地區。卡爾梅克首都愛莉斯塔,曾舉辦第33屆世界國際象棋奧林匹克團體錦標賽,被稱為國際象棋之城。

除了居住在蘇聯和俄羅斯聯邦的卡爾梅克人,還有一部分遷入世界其他國家。十月革命中一部分卡爾梅克貴族逃到法國,二戰後互相聯繫形成了數千人的團體。法國衛特拉蒙古人有很多中產階級,還在巴黎建立自己的喇嘛廟,堅持藏傳佛教的信仰。被德國法西斯和蘇聯壓迫的卡爾梅克人,一部分逃到瑞典,成了瑞典人。

現在的土爾扈特,是一個世界性的民族,總數有80000多人,不管到哪裡,他們大部分都堅持著藏傳佛教的信仰,這是衛特拉蒙古的典型標誌。


歷史知事


土爾扈特人屬於漠西蒙古的一部分,在康熙之前,一直生活在新疆地區。

只不過在準噶爾挑起了戰爭後,他們卻無法再繼續淡定地待在自己的故土、被迫遠走他鄉遷移到了俄羅斯伏爾加河流域。

在伏爾加河流域生活期間,除了天氣比較寒冷之外,土爾扈特人的小日子過得非常舒愜,放放牧、打打獵,幾十年就這樣過去了。

一直到乾隆年間的時候,生活在伏爾加河流域的一部分土爾扈特人才選擇踏上了迴歸的征程。

東歸的土爾扈特人

那時候土爾扈特人之所以會選擇迴歸,最主要的原因是沙俄對他們的壓迫實在太過於嚴重以及準噶爾問題已經被解決。

原本他們在伏爾加河流域生活得非常愜意,無拘無束,但是在待了一段時間後,原本關注不到他們的沙俄卻盯上了他們,開始強迫他們輸出大量壯丁幫助自己進行擴張戰爭、導致他們的族群出現了大量傷亡。


正是因為不堪忍受沙俄的壓迫以及為了保護自己族群的火種,他們才會在乾隆年間選擇了迴歸祖國。

在當年,總共有17萬土爾扈特人踏上了東歸征程,這些人東歸的過程並不輕鬆,一路上在沙俄的截殺以及疾病的纏繞下,有很多人把生命留在了路上,最終,東歸回到國內的土爾扈特人僅剩一半。

這些人在回到國內後,被乾隆皇帝派人安排在了新疆的良好牧場中,並且,他們中的重要人物也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接見、賞賜,可謂是風光無比。


留在俄羅斯的土爾扈特人

而除了這些東歸的人之外,當年也有一部分土爾扈特人留在了俄羅斯。

不過這些人並不是自己願意留在俄羅斯的,實際上他們也想回歸,只是在大部分土爾扈特人商討東歸的時候,這部分人還在伏爾加河的對岸放牧,因為當時伏爾加河還沒結冰、他們沒來得及收到通知,所以他們就被那大部分土爾扈特人拋棄在了俄羅斯。

這些人在得知自己的族人已經迴歸後,其實他們也有過東歸的計劃,但是在沙俄突然增派的軍隊包圍下,他們徹底失去了東歸機會、一直被圍困在伏爾加河的對岸,遲遲找不到東歸的機會。


往後,由於各種原因的限制,他們也一直留在了俄羅斯,沒有再產生什麼東歸的念頭。

留在俄羅斯的多年時間中,這些土爾扈特人和其他從新疆逃到俄羅斯的漠西蒙古人融合、發展成了卡爾梅克人族群。

這些人,後來就成為了卡爾梅克共和國的創建者。

因為在蘇聯建立的過程中,卡爾梅克出人出力幫助了蘇聯,所以在蘇聯建立後,卡爾梅克人收穫到了蘇聯的回饋,先後獲得了建立自治州、共和國的資格,在1935年時建立了卡爾梅克共和國。


卡爾梅克共和國建國之後,又經歷了不少曲折。

其中最大的曲折發生在二戰時期,因為在二戰中有一部分卡爾梅克子弟兵被德國人俘虜、違反了斯大林不允許被敵人俘虜的規定(規定很嚴格,斯大林自己兒子被俘,留撫養過他兒子的舅父、舅媽都被槍殺了),所以他們整個國家都受到了牽連、被斯大林直接取消了國家名號,一直到斯大林去世,他們才重新拿回了自己的“國家資格”。

而從位置上來說,這卡爾梅克共和國位於現如今俄羅斯的西南地區,面積大概有7萬多平方公里,比臺灣省大了兩倍多。


但是他們的人口並不多,人口還沒有臺灣上的零頭多,在2018年的時候,全國只有27萬人,和臺灣省2000多萬的人口根本無法相比。


孤客生


在我們祖國的西北邊陲新疆,生活著一群蒙古人。雖然是蒙古人,但卻跟千萬裡之遙的卡爾梅克人有著非常近的血緣關係。

因為二者是血濃於水的同族,他們是在清朝的時候從歐洲伏爾加河流域歸來的同胞。

提起卡爾梅克人,大家就會想起歷史上非常有名的17萬土爾扈特人東歸事件。

明朝末年,草原上的準噶爾部發展壯大,開始對土爾扈特人虎視眈眈,企圖把他們一舉吞併。

1616年,土爾扈特人不得不離開生活了千百年的新疆塔爾巴哈臺故土,走過萬水千山來到了當時還沒有被沙俄染指的伏爾加河下游一帶,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土爾扈特汗國。

可是好景不長,土爾扈特汗國建立沒有多少年,沙俄就開始向東南擴充疆土,沙俄比準噶爾還要強大,土爾扈特汗國不得不俯首稱臣。

沙俄對土爾扈特人採取高壓政策,殘酷剝削壓迫,沒收他們的財產,侵吞他們牧場,剝奪他們的自治權利。不僅如此,沙俄還強迫土爾扈特子弟當兵,走上前線,跟各個歐陸國家和奧斯曼帝國打仗,充當沙俄的炮灰。連土爾扈特人信仰藏傳佛教的權力也被剝奪,逼迫他們改信東正教。

土爾扈特人是個崇尚自由的民族,對沙俄的壓迫,他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與此同時,他們心裡也產生了回鄉的念頭。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秋,有個好消息傳來,老家一帶的準噶爾人被清朝打敗,趕走了不少,土爾扈特汗王渥巴錫在部落長老們參加的會議上做出決定,擺脫魔爪,回到祖國。

1771年,土爾扈特部開始付諸行動,位於伏爾加河東岸的17萬人,在渥巴錫的帶領下排除千難萬險來到祖國時,已經在沿路的戰鬥中損失到剩下了8萬餘人,他們受到了大清的熱烈歡迎。這時候準噶爾汗國已被滅亡,土爾扈特部就在原先的家鄉新疆安頓下來,開始了新的生活。

當時土爾扈特人生活在伏爾加河兩岸,東岸的17萬土爾扈特人回到了中國,西岸剩下的部族卻因為河水臨時解凍,無法過河,被迫留在了俄羅斯。

那麼,被迫留在俄羅斯的土爾扈特人後來的命運如何呢?

沙俄得知土爾扈特人"叛逃"後非常惱火,由於害怕留下的土爾扈特人繼續叛逃,或者舉行武裝起義,沙皇命令俄軍對土爾扈特汗國進行了全面佔領,隨即進行了血腥鎮壓,

留下來的很多土爾扈特人房子被點燃,青壯小夥被抓走上了前線,婦女遭到強暴後被開膛破肚,倖存下來的被帶走賣給俄羅斯人為奴,小孩也被迫去做了苦力。那些無力反抗的老人和嬰兒也無法倖免,被拖到大街上用刺刀斃命。草原上到處都是血腥,鮮血把草地都染紅。

但在俄軍開始大屠殺之前,許多土爾扈特人已經有了預感,因為東岸的同胞逃走以後,沙俄不會善待他們,一定會進行殘酷鎮壓。於是不少年輕人扶老攜幼四散奔逃,暫時擺脫了魔爪。

經過幾年的驅逐、屠殺和逼上戰場,剩下的土爾扈特人已經數量大為減少。

在瘋狂報復的同時,沙皇下令向這裡移民,大量俄羅斯人來到這裡,在土爾扈特人的家園裡開始定居。

十月革命以後,在蘇維埃政府的號召下,土爾扈特人才陸續回到了自己的故土,在這裡成立了卡爾梅克自治州,在1935年卡爾梅克升級為自治共和國,蘇聯在1991年解體後繼續留在了俄羅斯聯邦。

當年的土爾扈特汗國,如今已經變成俄羅斯的一個自治共和國——卡爾梅克共和國,土爾扈特人也改名卡爾梅克人。

二十世紀初,卡爾梅克人一度恢復到了20萬左右,但後來的衛國戰爭中,由於斯大林的民族壓迫政策和戰亂,人口再度銳減。

目前卡爾梅克共和國居住著約14.6萬卡爾梅克人,佔卡爾梅克共和國人口總數的十分之四,俄羅斯人佔了該國人口的十分之四,剩下的是車臣人、達爾金人、烏克蘭人、韃靼人和白俄羅斯人。

歷經多年,卡爾梅克人多數仍然堅持自己的信仰——藏傳佛教,說的還是家鄉話——衛拉特蒙古語。

對於當時來到中國的土爾扈特人,乾隆心裡也是五味雜陳,土爾扈特人東歸說明自己領導的好,說明大清繁榮昌盛有向心力和凝聚力。

但當時漠西蒙古勢力終於被打敗了,政府正打算移民填補真空,加強邊防,並且把這裡改名為新疆。

可就在著節骨眼上,突然多出17萬勇猛彪悍的蒙古人,讓乾隆有點左右為難。

接收吧,增加治理難度,不接吧,有失大國風範。再說,人已經來了,總不能趕出去,讓他們往哪裡去?也丟大清的面子,傷了天下人的心。

於是,乾隆一面對土爾扈特人人的懷歸表示歡迎,送牲畜、送棉花、送糧食,給予優待,一方面又把他們分而治之,安排到新疆各地,不能在一起居住。對於土爾扈特人來說,能回到家鄉就是造化,他們也不計較那麼多了。何況他們非常珍惜得到的一切,不會去有非分之想了。


歷來現實


看下面好多回答真的有點累——題主問的是“剩下的留在俄羅斯的土爾扈特人後來怎麼樣了”,你們東拉西扯別的作甚?是看不懂題目還是老師沒教過不跑題?

土爾扈特人是衛拉特蒙古的一支,更早則屬於蒙古的瓦剌部,和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關係較疏遠,差不多是在1628年,即明思宗崇禎元年,金太宗天聰二年因躲避韃靼林丹汗和後金(滿洲)間的混戰而西遷,最終定居在伏爾加河流域。

因為葉卡捷琳娜二世女沙皇試圖強迫土爾扈特人改宗東正教,加上俄土戰爭爆發,沙俄強徵土爾扈特人入伍,導致十數年間土爾扈特人從34萬降至25萬。

渥巴錫就任土爾扈特汗後,重用曾為噶爾丹部下、但此刻一心投奔清朝的策楞,並在其策劃下實施了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的萬里東遷。

但策楞不是土爾扈特人,因此部分河西土爾扈特部落對他“搶戲”不滿,因此在行動時藉口河流不封凍而遲遲不渡河,最終有5萬多人沒走,留在了伏爾加河流域,他們這批人稱作卡爾梅克人,“卡爾梅克”就是俄語“留下來的人”的意思。

前些年一位專門研究境外蒙古族歷史的、住在四子王旗的朋友寫過一篇論文,提到渥巴錫東遷後,卡爾梅克人在沙俄的處境。當時沙俄對這些留下的卡爾梅克人採取了兩手措施,一方面逐漸瓦解其部落屬性,廢除汗位,以阿斯特拉罕行省管理卡爾梅克各部落,另一方面也採取了一些懷柔措施,包括不再強制推行東正教,設置徵兵限額等,最終這些卡爾梅克人安心留了下來,而且人口數也有反彈。至沙俄後期,卡爾梅克人兼併了另一支衛拉特蒙古——杜爾伯特部留在伏爾加河流域的部眾,成為仍然留在歐洲的、最大的一支蒙古部落聯盟。

十月革命時期卡爾梅克人發生分化,部分反對布爾什維克,其突出代表是沙俄將領科爾尼諾夫,另有部分加入紅軍,保衛察裡津和騎兵第一軍都有卡爾梅克人參加。戰後部分卡爾梅克人隨白軍殘部逃到土耳其、伊朗等國,留下來的一部分被清洗,一部分定居在1920年成立的卡爾梅克自治州,1935年升格為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

大饑荒期間卡爾梅克人被餓死據說多達6萬。

因為某慈父在30年代的大俄羅斯政策,卡爾梅克人怨氣很大,儘管也有個別卡爾梅克人受到重用(如二戰前任騎兵總監的戈羅多維科夫就是卡爾梅克人),但大多數遭到排擠和歧視,結果衛國戰爭爆發後數萬被俘卡爾梅克人倒戈相向,還有數千人自願組成卡爾梅克兵團加入納粹陣營,導致某慈父1943年12月廢除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戰後更將大量卡爾梅克人(包括立功的紅軍官兵)放逐到遠東和西伯利亞,並實行徹底的清洗和俄羅斯化。

1957年赫玉米為卡爾梅克人平反,他們成批迴遷,但很多土地、城鎮已被俄羅斯人佔有,且不少文化特徵也被消滅。1957年卡爾梅克自治州重新成立,第二年重新升格為自治共和國,蘇聯解體後卡爾梅克成為俄聯邦下屬的一個共和國,屬於南部聯邦管區,目前卡爾梅克共和國內卡爾梅克人比例為53.3%,大多數仍然信奉藏傳佛教,卡爾梅克共和國也是歐洲境內唯一以佛教為主要信仰的地區,

目前卡爾梅克共和國有17.8萬卡爾梅克人,還有一部分留在蘇聯遠東、中亞幾個共和國,此外,二戰結束時惟恐被某慈父秋後算賬逃到西歐,後來遷居美國的卡爾梅克人也不少。

如今卡爾梅克人中最著名的,當屬前卡爾梅克最高領導人、前世界國際象棋聯合會主席伊柳姆日諾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