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中醫中藥如何走出自己的節奏感?為國為民為世界更好的服務?

金剛大錘


我不是醫生,對中醫外行,但仍感到痛心。

中醫是先民與疾病長期鬥爭形成的經驗總結,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長期鬥爭一定產生實踐和理論,一定有'物質'成分。但許多人僻而不談卻攻擊中醫,有一竅不通的,也有所謂專家和博導。博導水平高,攻擊牛黃成份和氣的虛偽,我崇拜他,但他鼓吹轉基因無害,我又怕他了。

支持中醫的也有一竅不通的,但沒有大專家和博導,真正的老中醫常常沉默,網上聽不到聲音。

即使中國的中醫,地域化也很嚴重,中草藥上萬種,藥典只能收錄一部分,普通藥房只賣幾百種而已。偏遠地方仍就地取材(成本最低)。今天的中醫主要指體現中原文化的。

中醫在中國和東南亞還是很有基礎的,中成藥尚普遍(其中片仔癀流行快二百年)。但是西方不承認的,首先要求中成藥確定成分,這就難住了中成藥,即使一味麻黃成分也會上百種,河南種的和河北種的不一樣,採收季節影響。

一副藥成份豈不上千種?這種藥只能列入'一般確認',不能列入官方承認。

十年前我買過日本的中成藥,質量已經不低於中國產的了,這不扯蛋嗎!

即使這次疫情使用了中藥,也沒聽說實驗分析,實驗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體系,包括中藥成份、藥理分析、醫療效果統計分析、對照實驗等。只聽說使用蓮花清瘟膠囊的,個人認為此藥針對溫病的,這次疫情卻是溼溫並行的。劑量太小。其次溼病會留瘀,需要第二期驅痰搜痰鞏固。當然我只是胡說,我一直宅在家裡的。宅在家裡就是最大貢獻。

這次疫情,中藥本該發揮作用的,在對抗細菌方面,中藥明顯不如抗生素,幾乎無能為力,但在對抗病毒方面,中藥有廣普優勢的的。其次成本特低,幾百塊錢就解決一個輕患者(需要廣譜低成本時候專家強調針對性)。

沒有創新,只知吃老本,不主動吸收先進文化,`點評'的是外行,拿什麼發場光大?又會有什麼節奏?愧對祖宗而已!

我是外行,我沒證,說的太多了,就此打住。


機單軌珠海


咱們中國有句古話:道不輕傳,醫不叩門,師不順路。想讓中醫去救他們,首先得有人信啊,不信的話怎麼救?非法行醫?俗話說吃藥不忌口,壞了先生的手,以西方的飲食習慣,他們哪知道什麼是發物?什麼是偏性?世界人民要想讓中醫為他們服務,首先得改變他們的思路吧,總是那種霸佔、侵略的思維,任是誰也救不了他們呀。


君雁棠


中醫是國粹,有自己的節奏感和自信。決不可人云亦云沒有主見。比如說有些人整天說中醫不科學,但是關鍵時刻方顯出英雄本色,大疫面前大顯伸手,給國家和人民創造了不可估量的價值。整天標榜為科學的西醫大疫面前束手無策這又是什麼原理。其實科學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關鍵時刻能救命,能夠捥救國家於危難之中,這就是好的醫道。


超然智者


這個問題是個大問題得上升到國家層面上來講、一種植基的開發。藥物收割採擢運輸精練提存炮製,藥物種植一定要闢開農藥化肥、除草劑、硫磺激素等。方方面面的監管不力對藥物都有應響。藥物可以做成湯劑、顆粒、注射針劑等。做成茶食物都行。用中藥的目的主要增加人體免疫,增加新陳代謝能力。增加除溼排毒的能力。


遊神號己找回


中醫藥發展過程中,自身的力量與傳承相結合,總體的力量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才能被人們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