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贊同學校把學生分為重點班,普通班和差班?這種做法是否違背教育原本?

瓜太郎


我是贊成的。雖然教育領導部門一直說要平行分班,決不能分快慢班,但現實恰恰不是這樣的。

1、每個孩子基礎不同,分快慢班有利於因材施教。

其實從小學畢業,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就已經拉開了距離。

有的人總是說我們看到過到初三逆襲的,但是這是其個別的例子。正因為他是特殊現象,所以發生一例就被大家大驚小怪的展現千萬遍,但在我的教學實踐過程當中,這樣的例子我幾乎就沒有見過。

通常來說是入學的時候是一個什麼樣的層次,最後中考畢業的時候就是一個什麼樣的層次水平。這才是真正揭示了一個規律,就是學習是一個連貫的邏輯過程,而不可能是突發的某一點的爆破。

舉個例子來說,有的學生在初一入學的時候,分數的運算都不會,那麼他怎麼可能去學再加上負號的有理數運算呢?但其他同學都已經非常熟練了,那老師照顧大多數只能快速的往下講,那這部分同學如果不分層教學的話,只會越來越差,落得越來越多。


2、每個孩子能力不同,分快慢班有利於學生各取所需。

尤其到了初三數學,初三數學的難度和初一初二相比是差距很大的,所有的重點初中數學內容都在初三學習。二次函數、反比例函數、相似、圓等,它是對過去所有數學知識的一個綜合和靈活運用,這對學生的能力要求是上了一個檔次的。

如果不分班教學,通常老師講課重點是針對大多數學習中等的孩子。班裡就會出現這樣一種狀況,學習好的同學上課覺著聽的沒意思,覺得“吃不飽”;而學習比較差的同學由於能力不足,根本跟不上老師的節奏。覺得“吃不了”。

而分層教學,恰恰是老師針對不同層次能力的孩子,分別備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每個學生學習自己所需要的數學。


3、反對分層的家長往往是學習比較差的學生的家長

  • 每年進行分班的時候,都有家長提出強烈反對,說這樣打擊孩子自尊,打擊孩子自信,不利於孩子學習。這部分家長其實更多的是學習比較差的同學的家長。
  • 一部分家長是虛榮心在作祟。孩子被分到了慢班,自己覺得面子上過不去,所以極力反對。
  • 還有一部分家長是怕孩子學不到快班所學的內容,覺得孩子吃虧了,所以堅決不能分層。抱定這種想法“要學大家一起學,不學大家都別學”。

4、家長沒有從孩子的實際需要出發思考這個問題

其實這些家長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沒有真正為自己的孩子著想。
  • 孩子在同一個班,學習別人學得會的自己學不會,反而更容易激發孩子的自卑心理。
  • 同時別人能學的快而自己學得慢,如果不適當放慢速度,孩子是越學越差。

  • 到了初中學的內容逐漸加深,有一些題目是一些孩子能力確實力不所及的。如果非得讓孩子去學習並且學會,對孩子無異於是沉重的負擔,這就是揠苗助長。不僅孩子學習得不到樂趣,反而容易產生厭學等不良心理。

綜上所述,我認為分層分班教學到了一定的階段是非常有必要進行的。這才真正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真正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也才真正符合教育教學的發展規律。

師者馥仁心


我絕對贊成。那些反對分班教育得絕對都是學渣的家長!我從上中學開始就在重點班,我我說一下我親身經歷,重點班的學生成績都是不錯的,整個班的學習氛圍也很濃厚,對老師也是相當的尊重,老師對學生也是十分負責!試想一下,如果班裡有一些學渣,先不說不好好學習,最重要的是他們會給好學生和老師搗亂,讓這個好學生受到影響!所以把那些學習不好,還搗亂的學生集合在一起,讓他們自己給自己搗亂去吧,不要影響想好好學習的學生吧!


一江春水142193518


分重點班和普通班,是否符合學生成長學習規律,是否有利於學生、有利於學校、有利於社會,真不好說,也許專家能說清楚。講講我娃娃真實的初中三年,初一就近入學隨機分班,每班45人左右,兒子成績在班裡屬於35名左右,初二學校分重點班和普通班,兒子留在普通班成績在班裡20名左右,初三學校又再次增加一個重點班將各普通班裡的尖子生集中起來,兒子還是留在普通班成績排前10名,現在完全就是一個渣渣班,倒數幾名學生中考650總分他們只能考100分左右。兒子初中三年下來成績還是一樣的穩定,分班對他沒有什麼影響,能進普通高中,但影響大的是當了三年的班主任老師,原引以為豪的尖子生都抽走了,現在班裡將近大半的學生考不上普通高中,家長會上班主任十分傷心,表示以後不會當班主任了。曾經的躊躇滿志變成了潸然淚下。希望沒了夢也醒了。


黔山秀水14


今年華為的事給了我們很多啟示,中國需要頂尖的高科技人才。今年的高考數學卷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暗戳戳的體現出了“選拔”的意思。

怎麼辦呢?中國教育一直有兩種聲音:一個是要成就大多數孩子,因為“大多數”才是中國的基石,堅決反對分重點班普通班,另一個是必須選拔高水平的創新人才科技人才,這樣中國才能不處處受壓制。

有的人說:這也不矛盾啊。怎麼不矛盾?講一遍就懂和講十遍還半懂不懂花費的時間是不一樣的。那個一遍就懂的,在講另外九遍的時間裡在幹什麼?說不定就不耐煩地玩去了,時間一長,也給耽誤了。如果這些學習力強的學生集中在一起,按照他們自己的節奏學習,因為強中自有強中手,傲不起來,也能踏踏實實地學習。

那分班?沒有成績好的孩子帶動,這個班可能會越來越差。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小學不建議分重點班普通班,沒意義,還打擊孩子自信心,初高中是建議分的,但是建議把特別特別優秀,就是那種學習能力超強的孩子分出來——不是靠刷題得高分那種,人數應該也不會太多。你把這類孩子放普通班,真的是耽誤人家了,人也不能太自私了,你自己孩子成績一般,你還想把別人拖死,沒這麼幹的,聲明啊,我自己就是普通那種。

我當過學生,也是家長,能理解家長的心情,好學生的家長肯定願意分班,人家沒工夫陪你玩,志向跟你就不一樣,還怕你耽誤人家呢,成績一般和不好的呢,堅決反對,怕他們一走,沒有學習氛圍,事實也是這樣。

但大趨勢決定,“選拔”是必然的,而且在如今的時代,越來越必要,一個真正的人才能起到的作用太大了,他甚至能推動一個行業的新生,以及社會的發展,我們迫切需要人才來改善環境、醫療、教育等方面。

有的人要問了:學習好就是人才嗎?

不一定,但是概率上大,他用一個月掌握的知識,夠你學兩年的。你必須承認,能靠真實成績考上985、211的孩子,不管在智力上還是方法上,肯定有獨到之處。記得韓寒的話嗎?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說明我在一項挑戰裡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值得學習的永遠是學習兩個字本身。“學習”兩字,不分地點環境,是一件終老要做的事情。

我就是曾經在那個挑戰裡不太能勝任的一位,所以之後,花了更多的時間去讀書,去學習。低得下頭昂得起頭,如果沒法改變,不如安安心心陪你的太子讀書,讓太子殿下也成為優秀的那一類。


道由的木裡


非常應該分。

作為一名老師,深知課堂教學的難處,自然有權利回答這個問題。

幼兒園的孩子還好,畢竟小,特別調皮的,老師還是可以控制得了。

到了小學,一年級是幼兒園的過渡期,相對還是比較難於溝通。到了二年級以後,孩子開始有了明確的主見,老師的管教已經對他們構不成權威了,有的孩子直接頂撞,有的孩子內向選擇默默不知聲。

這個時候的班級裡面,有太多調皮的,不聽管教的,甚至特別特別調皮的,上課自動離開課桌滿教室走動的,走出教室門口的,總是去挑逗別的同學的,哪怕老師把他安排坐在老師課桌河邊上,都依然控制不了他隨時起身走動的習慣,等等等等,現在的老師又不敢打孩子,又不敢罵孩子,真是好話歹話都說了也不起作用的,真的很是頭痛。

所以說,在當今社會,這個不能體罰,不能打罵,甚至不能嚴厲批評的情況下,真的應該分班,要不然太影響課堂上學習注意力集中的孩子了。我認為這也不違背教育原本,教育的原本就是為了教書育人,而不是為了總去處理不聽話的孩子。那就有點偏了!

只是個人觀點,可能會冒犯一些噴子們,請諒解。



小蓮談情說婚


我贊同,但認為不必提倡。學校可自行決定。

因為我兒子剛經歷了高三,並且也幾進幾齣重點班,我對此稍有心得。

贊同是因為,兒子在從重點班進入普通班後,明顯感覺老師講課太囉嗦,不著重點,課業進程太過拖拉,浪費時間,讓自己與重點班的差距越拉越大。就這樣班上還有同學認為教學進程太快跟不上,老師講的不夠細聽不懂。兒子只能與一起從重點班退下來的幾名學生一起自學。而以前在重點班時,又被學霸們拖的精疲力盡,知識點生吞活剝掌握不牢,那些學霸們卻半學半玩輕鬆應對,成績還遙遙領先。

不可否認人的智商是分三六九等的,把不同智商的學生混為一班,老師只能照顧中間的學生,而學霸會因此被耽誤,後面的差生也會被拖得丟盔撂甲跟不上進度。

因材施教才是最合理的教學方式。將學生以上中下分班學習,一個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在大致相同的情況下,老師才有可能照顧到每一位同學。應該正視在智力水平上的差距,並不應為了所謂的公平,就削低高草、拔起低草,人為製造所謂平等的假象,其實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聊聊而已db


我初三時候被分在快班,暑假要加課補習(學校免費組織,92年),我感覺吃力跟不上,主動退到中班,中考班第一也還是沒考上,還有個慢班也是全軍覆沒。第二年我去溫州復讀一年,班共100人,每次考試排不到前50,很差,但非常刻苦,學得紮實,中考居然衝進前20。現在做了16年教育培訓,有一點心得,對於名師來說,不分班,總有辦法整體提升。一定要分班話,紀律(服從安排),非常重要的一點,吵鬧的學生,成績再好也容易掉下來,還影響教師授課。


拾級教育


這種事沒法說,分了對成績不好的不公平,傷自尊,不分吧,對成績好的有影響。成績不好的,一種是腦子不靈光,怎麼學都不好的那種,還有一種是淘氣不學習的那種。記得初中的時候,學校沒有分快慢班,一個班成績差異大,清楚的記得,一個腦子聰明學習好的同學,整天被一群淘氣的差生拉著一起玩,結果可想而知


Ange628



作為一名工作20多年的語文老師,這種情況很早以前就出現了,現在很多初中和高中依然存在。

1.把學生分為重點班,普通班和差班,有利於老師組織教學。

小學階段幾乎沒有沒有分優差班,但是老師們都有一個感覺,那就是不好安排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太淺,優生吃不飽;課程內容太深,差生吃不了。而將學生分為重點班,普通班和差班,這樣孩子們的基礎都相差不大,更有利於老師安排教學內容。

對於重點班老師,可以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之後,注重對學生的思維拓展訓練,更有利於優生的發展;普通班,主要是讓學生掌握 基礎知識,然後對知識點進行適當拓展,促使這部分同學發揮他們的最大潛能。而對於差班的孩子,主要就是單純的掌握基礎知識,他們只要能夠把最基礎的知識掌握好就比較可以了。這樣可以讓每個孩子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2.分班不應該是絕對的。

有的家長會擔心孩子一直在差班,不利於孩子的發展。 也有部分學生在重點班受不了,要求進入普通班。 這種情況都是有的。

很多學校的分班都是靈活的,比如孩子本來是在一個普通班,但是經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孩子的成績大幅度上升,在連續幾次考試中都取得了比較優異的成績,這樣就有機會進入重點班。

我兒子上高中時參加學校的自主招生考試考的不太理想,但是他是經過點招進入學校的,於是按照約定還是可以在大英才就讀(大英才是二類班級)。根據孩子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成績決定繳費金額,進入年級前20%就可以只繳正常費用。孩子那半年特別努力,終於在期末老師中排名200多名(年級共2000人),也就順利進入免費生行列。

同樣的,分班也是一個道理,要想進重點班就必須成績優秀,在重點班裡如果不努力照樣會被調到普通班。

這樣給每個孩子的機會都是一樣的。

3.分班有利於陪葬孩子的進取意識和競爭意識。

分班把握一個原則,要想進重點班就必須付出努力,進入重點班還是得努力,不然就會被淘汰,孩子的壓力是有點大。但是沒有壓力 哪來的動力呢?

人 在就像彈簧輕輕壓一壓,就輕輕彈回來,使勁兒壓一壓,就使勁兒彈回來。只要是在孩子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有壓力太正常不過了。

當然事情都有兩面性,只要我們心平氣和地對待,去努力,都可以解決。

我是語文教育楊柳依依,關注語文教育,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以前不贊同分快慢班,可幾年下來卻覺得真的有必要分,學生也分三六九,一類刻苦學習的學霸級學生,他們一心要考取好的大學,博個好前程,一類是學習不好,但他們會本分做人的,但還有一群學生,不懂事,自私妄為,自己不學習,還帶壞班風學風,逢課必吵,作業不做,上課不聽,只賣班主任面子(這不是自願的)。考試低分率,現在講培優輔差,這也能理解,可一個低分抵三個優生,好學生再努力,最終被不學習的輕鬆拉下水,時間久了任誰也會灰心喪氣,別為了所謂的學生尊嚴,而毀了上進學生的前程,都是第一次做人的,憑什麼好學生就要為品學兼劣的學生買單。分了快慢班,個人前程各自掌握。有尊嚴的人,你不說他也會努力維護自己的尊嚴,沒尊嚴的,你給他也是白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