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醬酒工藝︱什麼叫12987工藝

本期,我們以鄭氏酒業有限公司的“和天下”酒為例,來聊聊茅臺鎮引以為傲的12987工藝~


一個週期:12987工藝中的“1“,意為“和天下”酒釀造工藝中,走完一個週期,要一年的時間。需經過兩次投糧,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所以稱為12987工藝。經過千年的沉澱與總結,12987工藝以工序複雜,耗費時間,成本高昂,出酒率低,酒品上乘著稱,成為現如今醬酒釀造的最好工藝。


兩次投糧:12987工藝中的“2“。意為在“和天下”酒釀造工藝中,需要兩次投糧。重陽下沙,“沙”的意思就是指紅糧即高粱。第一次投料生產的過程,就是“傳世陳滄和天下”53°醬酒生產工藝中所謂“下沙”。“下沙”包括潤沙、蒸煮、攤涼、加曲、堆積、入窖發酵等六個工序。二次投料,即按照1∶1的比例,加入新的高粱,繼續上甑蒸煮。攤涼後加入曲藥,收堆發酵,然後重新下窖。前兩次蒸煮原料都不取酒,只為增加發酵時間,裹挾更多微生物。


九次蒸煮:12987工藝中的“9“。意為在鄭氏酒業“和天下”醬酒釀造工藝中,共需九次蒸煮。其所用容器,名為”甑“ [zèng],也叫甑子。是貴州人常用的做飯的廚房工具。茅臺鎮的甑子能裝高粱1500斤,蒸煮環節很關鍵,每次蒸煮大約需要兩個小時。頭兩次投糧經過兩次蒸煮,但不取酒。第三次蒸煮開始,時間為臘月到次年正月,剩下的7次蒸煮都會取酒,一直到次年農曆九月份蒸煮過程才完成。


八次發酵:12987工藝中的“8“。意為在鄭氏酒業“和天下”53°醬酒釀造工藝中,共需八次發酵。每一次蒸煮後,把酒麴鏟入窖坑進行封存——進入“窖期”。發酵的窖坑是用石塊砌成牆壁,用本地黃泥封住,不能透氣,有3~4米深,能裝15~ 20甑的酒糟。在窖期中要經常檢查,時常灑水,防止乾裂進氣。其實,茅臺鎮就是一個天然的大窖池:赤水河谷兩山對崎,一日之中此熱彼涼。


七次取酒:12987工藝中的“7“。意為在鄭氏酒業“和天下”53°醬酒釀造工藝中,共需七次取酒。經過下沙和造沙的高粱澱粉吸脹以後,澱粉開始被糊化、糖化和酒化,接下來就會進入七次取酒程序。也就會蒸餾出一到七輪次酒。一顆幾乎整粒的高粱,經歷九次蒸煮、八次發酵,就這樣反覆折騰,才有這七次絢麗多彩的綻放。


“和天下”53°醬酒的釀造一般來說,一年一個週期,指的是從第一次投糧,即以重陽下沙為始,到第七次取酒完成為終,歷時一年。12987工藝又稱為大麴醬香工藝,因為曲和糧的比例高達1:1。作為釀酒的重要輔料,大麴的製作時間,也應該納入到整個工藝週期中。大麴一般是在端午開始製作,嚴格來說,“和天下”53°醬酒的一個製作週期要歷時16個月:包含制曲的四個月,兩次投糧,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的十二個月。


經過如此繁複的工藝釀造出來的“和天下”53°醬酒,還需要經過五年以上的窖藏,才能投放到市面上。“和天下”53°醬酒,傳承醬香宗源----鄭氏祖傳117味中草藥制曲秘方釀製而成,具有酒體豐滿醇厚、口感優雅細膩、入口綿甜、回味悠長、隔瓶傳香的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