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模式No.275」百果園的商業模式分析(經典!)

【導讀:企業的成功往往離不開合理有效的商業模式,這是·[情報通]·商業模式系列第[275]篇文章,歡迎閱讀】

滲透到果業上游端生產的供應鏈

百果園目前的採購渠道分為五類:第一類是投資的種植基地,目前在全國有6個基地;第二類,百果園做研發,農場按照要求做OEM(代工),全部包銷;第三類,沒有延伸到種植這塊,按照百果園的採購標準,到源頭採購;第四類,則是跟供應商和貿易商訂購;第五類,從批發市場採購。

目前,前兩類採購渠道佔採購量的20%左右,第三類佔45%左右,第四類佔25%,第五類10%,進口水果佔採購總量的40%-50%。百果園未來主要的方向是第二類,我們正在嘗試打通整個產業鏈,從上游開始,一直到銷售,同時往上游投入更多技術和資金,以此達到效益增加。這是在一片紅海市場中實現差異化競爭的方式,也是應對消費轉型和中產階級社會的策略。

「商業模式No.275」百果園的商業模式分析(經典!)

未來的競爭一定在供應鏈上,好的水果是種出來的,而不是市場買來的。百果園的所有果品都必須從源頭開始掌控,我們正在嘗試打通從種植到銷售終端的整個產業鏈。在全國繼續開店的同時,通過管理環節優化降低損耗率和成本,當然根源還是要回到種植端。從某種意義上講,滲透到產業上游也是不得不為之,國內農產業發展落後,不缺水果,但缺優質、安全放心的水果。

百果園的最大優勢就在於滲透到果業上游端生產的供應鏈,惟有將傳統優勢發揮到極致,才有可能使電商加入你的遊戲,以達到平衡共存與共贏。未來一定是一體化商業模式,線上線下互相融合轉換。雖然純粹的線下企業一定會被淘汰,但從今年線上線下融合的趨勢來看,如果實體企業放棄已有的線下和產品優勢,孤注一擲的聚焦互聯網轉型,無異於腹背受敵。

繼續加盟or回購加盟店?

2007年,也就是百果園的加盟店開到70多家的時候,之前隱藏的問題浮出了水面:對加盟這種模式來說,加盟商和總部之間的信任是最重要的,信任關係一旦出現破損,品質沒法把控,品牌就難以建立。

水果這類產品,外觀看起來差不多,但品質差異卻很大,差價也大。加盟商總會在利益驅動下采用價格便宜的貨;或者是加盟商懷疑總部加高價,採的產品也比其它家貴,導致私採現象屢禁不止。

如果錯了方向,停止就是進步,調轉方向很難,但不得不做。這迫使我們不得不停下腳步,最終我們做了一個痛苦的決定:迴歸開直營店,同時下沉到店裡去摸索管理模式。從2007年開始,百果園停止加盟,經營步入正軌後開始回購加盟店,第三年基本回購了所有加盟店,全部收回來做自營。

很多人都說直營店不盈利,那是因為沒有摸出一套管理方法,零售的技術還沒有掌握。為什麼水果連鎖行業在全世界都沒有成功的案例?我認為有兩個主要原因:行業的短板和專業人才的缺乏。行業短板在於連鎖要求的標準化和水果產品的極不標準,這一矛盾是制約水果連鎖發展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很少有專門從事水果種植及經營的人才,只能靠培養。

建立自己的標準和體系

水果是有差異的,如果不能區分出來,差異就會變成一種困擾。百果園有自己的標準和體系,主要依據市場制定,也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調整。好水果的標準首先從內在品質開始,根據內在品質的好壞分出四個等級,然後根據大中小,一共十二個等級,這是百果園分級的基本方法。不同水果的等級分類也不一樣,都有不同的關鍵指標。

很多人認為經營鏈和物流鏈決定了損耗率高低,實際上,直接反映經營者對供應鏈掌控力的標誌是水果損耗率的高低。根本的決定在前端,即種植端。以獼猴桃為例,進口獼猴桃損耗率非常低,由於內在品質好,常溫下兩到三天就可以軟化,庫架上再放兩到三天也可以;國產獼猴桃由於在生產端品控不好,要麼過生,要麼過熟,一軟就爛。

日本有一個木村蘋果,被稱為“不會爛的蘋果”。一般的蘋果切開後很快就會變成咖啡色,然後開始腐爛,然而木村蘋果不會爛,只會枯萎般越縮越小,最後變成淡紅色的果乾,散發出甜蜜的香氣。這直接證明了生產對水果損耗率的決定性影響。自身營養平衡生產出來的果實,細胞非常健康,果實也就更加耐存。百果園一直都在尋找自己的“木村蘋果”,想要長久持續地發展下去,每一個企業都要找到自己的“木村蘋果”。


【注:[情報通]致力於成為新時代互聯網優質信息的發佈空間,圖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即刻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