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消滅蝙蝠?

GavinYs


儘量不要殺生消滅蝙蝠哈。因為老理兒講蝙蝠有福的含義,所以還是驅趕走為好。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打開窗戶然後用掃把之類的東西驅趕。

此外,在驅趕過程中,一定要用掃帚之類的長棍狀物體,萬萬不要用你或者你的孩子的手,蝙蝠進入陌生環境後脾氣很暴躁,這種狀態下它很容易應激性的開展攻擊咬人。更麻煩的是,蝙蝠(無論品種)都可以是狂犬病攜帶者的,要是被蝙蝠咬了,記得傷口的血要擠出來,充分消毒後去醫院打狂犬病疫苗和破傷風疫苗。


黃金加特噴子


說起蝙蝠,最近成了明星,不過這是惡名,而不是善名。

實際上,在古代蝙蝠還是蠻好的,如果是住過那種農村老房子,房頂上會糊紙裝扮一下,很多彩紙花紋都是蝙蝠。


我小時候也曾經抓過蝙蝠玩,現在想想真是年少無知呢。在老家有個說法,老鼠吃了鹽就會變成蝙蝠。那時候對此特別好奇,就會抓老鼠來餵它們吃鹽,結果根本沒有變化。後來就抓了蝙蝠來看看,除了翅膀以為,蝙蝠跟老鼠有啥不同。如果看腦袋和身子,蝙蝠和老鼠特別像,賊溜溜的眼睛,有點讓人不舒服。

夏天的時候,蝙蝠還是相當多的。蝙蝠畢竟不是鳥類,飛行能力有限,往往飛得特別低,有時候遇到多的時候恨不能撲人臉上,所以在有些地方,不是你接觸蝙蝠,而是蝙蝠主動貼上來。

不過那時候蝙蝠雖然很多,但是從來沒人因為蝙蝠就感染染病。現在想一下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我們那邊很少吃野生動物,比如野生鳥類,主要也就吃個麻雀而已,因為麻雀曾經是四害之一,吃它們沒心理負擔。而像燕子、蝙蝠之類的,在我們那邊都被認為是益鳥,是不會吃的。除了小孩子皮一下或者偶爾撞上去,根本沒人會接觸蝙蝠。另一個原因就是蝙蝠主要在夏天出沒,夏天溫度很高,很多病毒很難傳播,就好像流感病毒,幾乎很少在夏天爆發。


不過近些年,蝙蝠的數量已經大幅度減少了。根據經驗來看,蝙蝠這東西跟燕子、麻雀什麼的差不多,只要不去吃它,不去長時間接觸,它根本不會對人類生活造成任何危害。相反的,蝙蝠可以吃掉大量害蟲,是對人類生活大有好處。

蝙蝠種類繁多,分佈廣泛,主要分為食果蝠跟食蟲蝠兩類,還有一類是吸血蝙蝠。說起來,真正對人類有害的蝙蝠也就是吸血蝙蝠。不過吸血蝙蝠種類不多,主要分佈在南美地區。吸血蝙蝠有的吸血哺乳動物,有的吸血鳥類,甚至偶爾還會吸血人類。除了吸血蝙蝠,其他蝙蝠都跟人類相安無事,甚至對人類大有益處。

這樣的蝙蝠為何要消滅它們呢,根據調查報告顯示,蝙蝠由於其特殊屬性,自身免疫系統強大,諸多病毒都能夠在蝙蝠身上存活,而且對蝙蝠身體也沒有什麼傷害。

人類對微生物的認識歷史並不久,列文虎克發明改進顯微鏡以後,人們才逐漸認識到細菌,而直到十九世紀末,人類才意識到有一種比細菌更加微小微生物。等上世紀四十年代,電子顯微鏡技術有了發展以後,人類才對病毒有了完整的認識。而蝙蝠帶有大量的病毒,也就是這些年研究才有的認識。

也就是說,在漫長的人類發展史上,在以前沒有什麼細菌、病毒的概念,病毒一直都在蝙蝠身上,從來沒有消失過。儘管蝙蝠模樣不討喜,但是由於諧音福字,在古代蝙蝠一直都是吉祥物。而且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蝙蝠並沒有給我國人民帶來過任何危害。

也正是因為蝙蝠有著吉祥寓意,再加上蝙蝠的外形詭異,有點嚇人,所以蝙蝠從來沒有成為某個地區的食物。想想看,古代物資匱乏,大部分人都掙扎在溫飽線上,但是吃蝙蝠的現象並不普遍。而到了今天,物質生活極大豐富,各種高級健康美味的食材數之不盡,可是偏偏就有那麼一小撮人喜歡吃野生動物,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


如果說在非典之前,有些人喜歡吃個稀奇滿足口腹之慾也就罷了。可是經歷非典之後,果子狸致病的說法已經很盛行了,依舊有些人冒著健康生命危險去吃野生動物,甚至打起了蝙蝠的主意,這就是典型的沒腦子了。

現在蝙蝠數量已經大幅度減少了,如果人們不主動招惹蝙蝠,不去把蝙蝠當作食材,那根本也不會染上蝙蝠身上的病毒,更就沒有消滅蝙蝠的必要了。

比起以前,現在物質生活已經極大豐富了,普通老百姓正規養殖的雞鴨魚肉樣樣不缺,倘若條件允許,什麼高檔牛肉海鮮也是應有盡有。為什麼一定要去吃野味呢,現在出問題了,怪罪到野味頭上,真的不應該。


一覽眾河小


這個問題問的讓人感覺有點不可思議,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蝙蝠也是一個物種呀,它們和我們人類一樣,都是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生物而已。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要消滅它呀。

難道就是因為它們身上藏有各種病毒,我們就要消滅它們呢?

很顯然這樣的說法是很令人費解的,畢竟蝙蝠身上帶著的病毒,並不能直接傳播到人的身上。

只有人去殺了蝙蝠,然後食用了蝙蝠的肉,這個時候病毒才有可能從蝙蝠的身上,傳染到人的身上。

說實話即使是發生了這樣的事,也是人類自己造成的。和蝙蝠沒有關係,本來蝙蝠它就不是人們食用的東西。

可是,有一些人偏偏喜歡重口味,他們愛吃野味嘗試地球上各種能吃的東西。

因此,蝙蝠也開始遭殃了。它們成為了人們盤中的菜,然後在人們食用他們的時候,就遭受到了傳染病。

只要有傳染病,就會導致很多人的死亡。這個時候,很多人就記恨蝙蝠了,要把蝙蝠給殺光。

但是,這些人有沒有想過,之所以會發生這種事情,全部是人類自己造成的呢?

所以說即使有傳染病來自於蝙蝠,這個也不是我們要殺害蝙蝠的原因。

況且蝙蝠也不是我們說殺就能殺的掉的?

要知道蝙蝠在歷史上,至少存活了有5000萬年了,它們的種類大概有960多種。關鍵是它們都是生活在荒無人煙的山洞裡面。

可以說有人的地方,沒有人的地方,都是有蝙蝠的身影的。

它們遍佈世界各地,繁育能力又十分的強大,想要殺掉它們談何容易,畢竟它們都是有翅膀的,而且是唯一一種可以飛的哺乳動物。

我們沒有理由要殺掉它們,也不可能殺掉它們。這就是我們不消滅蝙蝠的原因。


漢史趣聞


蝙蝠在全世界的種類有960多種,其中中國就有18種,它們早在5000萬年之前,就已經生活在這個地球上了。

可以說它們也是這個地球上的一份子,就像我們人類一樣。它們也是經過多次演化,才成為了世界上唯一的一種可以飛行的哺乳動物的。

我們之所以不能消滅它們,是因為它們的存在,並沒有給人們造成任何的損失,畢竟我們都知道,蝙蝠是晝伏夜出的動物。

我們睡覺的時候,蝙蝠出來捉蟲子吃。我們白天活動的時候,它們躲在山洞裡睡覺,似乎我們和蝙蝠是沒有交集的。

所以,我們沒有消滅蝙蝠的理由呀。

況且蝙蝠的存在,還有利於花粉的傳播,農作物的繁殖。

可能有的人會說,蝙蝠是這個世界上最毒的東西,很多傳染病都是和它們有關。若是消滅了它們,我們不就安全了嗎?

要知道的是,蝙蝠確實是這個世界上最毒的生物,但是,若是我們不去吃它們,它們身上的病毒,根本就傳染不到我們身上。

所以,原因還是在我們人類的身上。

事實上即使人類想要消滅蝙蝠,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要知道這個地球上蝙蝠的數量是最多的,可以說它的數量佔據了全世界所有動物的五分之一。每一次活動的時候,它們都是幾十萬到幾百萬一起出沒的。它們居住的地方,都是懸崖峭壁之間,都是人跡罕至的山洞當中。

人類想要去消滅這麼大的一個物種,當然是不可能的了。畢竟它們是分佈在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裡。

再說了它們連病毒都不懼怕,就不要說人們要消滅它們了,說白了人類想要消滅它們,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史學達人


可能很多人在看到了蝙蝠的樣子之後,就會認為他是害蟲。就我們現在也知道了,蝙蝠身上最多可以攜帶100多種病毒,很多病毒致死率是非常高的。那麼既然蝙蝠有可能會將自身攜帶的病毒傳染給人類,我們是否可以徹底的將蝙蝠滅絕呢?首先活在地球上的物種,都有其自身對於自然界的作用。其次想要滅絕一個物種,要看是否有這個能力,這種方案的可行性高不高,再加上消滅以後有可能會導致的一些不良後果,是否能夠接受得了。

我們來看蝙蝠的存在對於自然界有哪些好處?蝙蝠是很多害蟲的剋星,它是益蟲,他能夠幹掉害蟲的本領遠比你使用殺蟲劑來得更好用。在蝙蝠的大家族裡面有專門一種蝙蝠是吃害蟲的,它的名字叫做食蟲蝙蝠,像飛蛾、蚊子、蒼蠅、金龜子等等對於農業生活有極大危害的害蟲,都是時從蝙蝠的口糧。這種蝙蝠能夠在一個小時之內吃掉600只以上的蚊子。所以說蝙蝠的存在對於自然界防治害蟲是相當有幫助的,對於人類日常的生活農業幫助更是相當的大。

在蝙蝠這個大家族裡面,還有一種專門是負責果樹種子的傳播的蝙蝠,它叫果蝠。這種蝙蝠能夠幫助植物繁衍生息,能夠幫助它散播種子。儘管他非常喜歡吃果實,但是他在吃的過程中也幫了果樹一個忙,那就是將他的種子帶向遠方。根據專家的實驗顯示,只要是通過蝙蝠糞便傳播出來的種子,100%都是能夠發芽的,人工獲取果實,種子發芽率僅僅只有10%,可見蝙蝠在果樹傳播種子的過程中起到多麼重要的作用。

另外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蝙蝠向來都是祥瑞之物,因為蝙蝠這個名字就暗含著遍地是福氣的寓意,確實非常討喜,像我們現在見到的很多古代建築中,包括物品中都出現了蝙蝠的圖樣,可見古人對於蝙蝠是多麼的喜愛。

蝙蝠雖然是很多極度危險病毒的數組,但是這並不是蝙蝠自身的過錯,即便我們想要殺光所有蝙蝠,病毒作為地球上,生命力最突出的生物也一定會重新找到它的宿主。除此之外,人類也不見得有能力能夠徹底消滅蝙蝠,因為在全世界的範圍內除了南北極以外,幾乎,都能夠見到蝙蝠的蹤跡,想要徹底消滅蝙蝠是絕對不可能的。


小芊芊愛歷史


看蝙蝠的模樣,大家肯定會認為這是害蟲,而且,我們都知道蝙蝠身上攜帶著一百多種病毒,比如狂犬病毒、馬爾堡病毒、埃博拉病毒等。2014年爆發於西非的埃博拉疫情共造成7373人死亡,疫情過後,相關的調查顯示疫情的源頭是一位男孩,他生前曾被蝙蝠叮咬過,這名男孩感染埃博拉病毒僅四天就去世了,然後他的姐姐、他的祖母相繼出現感染症狀,不久便離開了人世,來參加葬禮的人將病毒傳播開來。

既然蝙蝠攜帶病毒且有可能會感染到人群中,那何不將蝙蝠從這個世界上清除呢?我們為什麼不將蝙蝠消滅?

既然談到消滅一個物種,那就不得不說說可行性以及消滅之後產生的後果。先不討論可行性,先來說說蝙蝠在這個生態圈中到底有哪些作用,或者簡單明瞭的說對人類社會發展有何作用。

蝙蝠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主要有這些:

果蝠是一些果樹理想的種子傳播者,一些植物想要繁衍生息,離不開為它播散種子的小動物,果蝠這種蝙蝠就非常喜歡吃果實,在吃果實的同時也幫了果樹一個大忙,將種子帶到了遠方。有人會問,經過果蝠消化後的種子還能發芽嗎?這裡告訴大家,不僅發芽,而且發芽率甚至高達100%,有人做過實驗,他將果實種子直接取出來進行培植,發芽率只有10%,而從蝙蝠糞便中取出的種子都100%發了芽。果蝠不僅可以傳播種子,還能傳授花粉,據瞭解,在野生熱帶水果中,約有70%是依靠蝙蝠來作為傳粉媒介以及種子傳播者。

蝙蝠是害蟲的剋星,說到這裡其實應該給蝙蝠正名,蝙蝠不是害蟲,它是益蟲,它吃害蟲的本領比殺蟲劑還好用。在蝙蝠的大家族中,食蟲蝙蝠是吃害蟲的一把好手。我們知道,像蛾類、蚊類、有些甲殼蟲、蒼蠅、金龜子等動物對人類農業、生活都是一大危害,食蟲蝙蝠專吃它們,食蟲蝙蝠捕食它們的方法主要是葉上捕食、空中捕食以及地面捕食,一隻蝙蝠在一個小時之內可以吃掉600只以上的蚊子,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一個巨大洞穴裡生存著約2000萬隻蝙蝠,它們一個晚上就可以吃掉約200噸害蟲,附近的農場區基本上不受害蟲侵擾。一隻體重僅為20g的蝙蝠在一個晚上裡可以吃掉200只以上比蚊子大一點的害蟲。由此可以看到,蝙蝠對防治害蟲是有突出貢獻的。

蝙蝠是傳統中藥材夜明砂的來源,夜明砂並不是什麼神奇的藥材,它並不是像我們從字面意思上看到的那樣是在夜裡發光的砂子,其實啊,夜明砂就是蝙蝠的糞便。

從以上可以知道,蝙蝠是有大用處的,它是益蟲,對人類生產生活有益。那麼再來說一說可行性吧,消滅蝙蝠有沒有可行性,難度有多大呢?蝙蝠在全世界除南北兩極以及海洋中個別的島嶼沒有分佈以外,其它地方皆有分佈,主要分佈在熱帶地區,蝙蝠是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消滅它談何容易。

所以,無論是從可行性上考慮,還是從蝙蝠在生態環境中所處的地位以及作用來考慮,都不能消滅蝙蝠,反而還要保護它們。


科學船塢


曾被視為祥瑞的蝙蝠,為何成了疫病根源?到底改殺絕還是保護?

千百年來,蝙蝠都是中國人心目中的祥瑞之物。原因很簡單,蝙蝠的名字暗含"遍福",遍地都是福氣!這樣吉祥如意的寓意,怎能讓人不喜歡。

蝙蝠,因為自己有個好名字,成了中國人喜愛的意象。絲毫不比蟬、烏龜、鳳凰受到的禮遇小。

比如,這樣的五福捧壽:

比如這樣教五福和合:

再比如這樣叫"納福迎祥"

這樣叫多福多壽:

蝙蝠和錢幣到一起,變成了"福在眼前":

蝙蝠也萬萬沒想到,從2020年開始,中國人一夜之間特別討厭他,甚至要對他趕盡殺絕!

蝙蝠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何要消滅蝙蝠?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蝙蝠最大的錯,就在於太醜了。

西方傳說中,蝙蝠喜歡黑暗,是邪惡的象徵,是吸血鬼的化身。

封建迷信真的不可信,蝙蝠本來是捕捉小蟲子的天使寶貝,結果卻被人說成是魔鬼化身。真是比竇娥還要冤呢!

在中國傳統故事中,蝙蝠是夾在鳥類和獸類中間的可憐蟲。

在鳥類和獸類的戰爭中,蝙蝠左右逢源,鳥類佔據上風,蝙蝠就加入鳥類;獸類勝利,他又加入獸類。戰爭結束後,大家都知道了蝙蝠的兩面派作為,既不承認他是鳥類,也不承認他是獸類。最終,蝙蝠只能躲在陰暗的洞穴中,夜幕降臨後才敢出來活動。

人類歷史上引起的重大疫情的病毒源頭,如流感、埃博拉、薩斯、馬爾堡、尼帕、狂犬病毒等,都無一例外來自於蝙蝠。似乎事實已經向我們表明——蝙蝠就是飛行的病毒的攜帶者,是死神的使者。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雖然蝙蝠隨身攜帶了上萬種病毒,但這些病毒似乎並沒有傷害蝙蝠,反而和病毒友好相處。這說明,蝙蝠有異乎尋常的免疫力。研究表示,蝙蝠因為飛行消耗大量體力,進化出與病毒共生共存的技能。這一點,在哺乳動物中是蠍子的尾巴——獨一份。

蝙蝠攜帶大量病毒還能生存,到底有什麼秘訣?這一點特別值得科學家研究。

但是,因為蝙蝠攜帶大量病毒就殺絕蝙蝠,恐怕不僅無利可圖,反而會承擔可怕的後果。主要原因如下:

1.,蝙蝠在動物界有重要地位。

蝙蝠,是翼手目哺乳動物的統稱,這是僅次於齧齒類動物的第二大類群。蝙蝠分為19科185屬961種,除了極地和大洋的惡劣環境中,世界上絕大多數地區都有蝙蝠。蝙蝠從數量上,遠超過人類數量,想要對蝙蝠乾淨殺絕,人類暫時沒有這樣的能力。蝙蝠來到地球遠早於人類,人類也自然沒有資格殺絕蝙蝠。

2,消滅蝙蝠並不意味著消滅病毒。

蝙蝠是病毒的宿主,這並不是蝙蝠的錯。即便是殺光了所有的蝙蝠,病毒作為地球上最頑強的生物,也一定會找到新的宿主,比如老鼠、比如蚊子、比如跳蚤等。人類不可能消滅所有與自己不同的物種,到那時,人類也無法生存了。

3,每一種生物存在都有其意義。

地球生物界有這樣的規律,一種動物越高級越容易滅絕,尤其是人類出現後。大象、犀牛、烏龜這些動物都面臨滅絕困境,人們要花大力氣拯救他們。很大程度上說,地球基因庫的保持,這是人類發展基因工程的重要條件。物種廣泛種群豐富的蝙蝠,對基因工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資源。

對蝙蝠,我們該如何做呢?

我們不僅不能殺蝙蝠,反而要儘量保護蝙蝠的棲息地免受破壞,給蝙蝠留足棲息地,給蝙蝠丟下冬眠區。儘量不要打擾這些生活在陰暗角落的小精靈。我們還應該少用殺蟲劑,避免毒死太多蝙蝠。某些地區捕殺蝙蝠為了食用,應該受到譴責。

蝙蝠的病毒會通過中間宿主傳染給人類,錯不在蝙蝠,也不在果子狸這些野生動物上,而在人類身上。人類擠壓蝙蝠生存空間,蝙蝠自然更容易把病毒傳染出來,最終受害的卻是人類。

善待野生動物,這才是避免疫病傳播的爭取方式。


歷史知事


  •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蝙蝠可以說是好運的象徵,因為它和這個福氣的福是諧音,蝙蝠寓遍福。象徵幸福,如意或幸福延綿無邊。我們常說五福臨門,所以在明清時期,尤其是清代就常見這種五隻蝙蝠的圖案,而且一定是五隻不能是四隻。
  • 在自然界中,蝙蝠雖然有吸血的特性,但是第一:這是蝙蝠🦇物種特有的生存習性,第二,還有大量蝙蝠並不是依靠吸食血液為生,比如果蝠。我們都誤會蝙蝠了!1200種蝙蝠中,只有3種是會吸血的!
  • 絕大部分吃水果、花粉、花蜜

萌萌噠的果蝠,以吃水果為生

  • 在世界各地還有食用蝙蝠的傳統。

所以,為什麼還要消滅這種可愛又美味的蝙蝠呢


海客談海


確實,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奇葩,為什麼要滅掉蝙蝠?大自然造物主既然創造了這個物種,那麼它們就有存活的權力,不能因為某個人的偏好就要滅絕某個物種。

雖然沒有明確定義蝙蝠是益蟲還是害蟲,但是這個物種還是有其存在的意義。

蝙蝠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而且人類的飛行史也是受了它們的啟發。它們中的多數還具有敏銳的聽覺定向(或回聲定位)系統,這個也是超聲波系統的“始祖”受到這個啟發人類才發明了超聲波定位系統。可以說蝙蝠對於人類的發展進化還是有很大的啟發作用的。

大多數蝙蝠以昆蟲為食。因為蝙蝠捕食大量昆蟲,故在昆蟲繁殖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甚至可能有助於控制害蟲。某些蝙蝠亦食果實、花粉、花蜜;對於植物的花粉傳播作用還是有好處的。

當然也有些種類是存在危害的,熱帶美洲的吸血蝙蝠以哺乳動物及大型鳥類的血液為食。這些蝙蝠有時會傳播狂犬病。蝙蝠呈世界性分佈。在熱帶地區,蝙蝠的數量極為豐富,它們會在人們的房屋和公共建築物內集成大群。蝙蝠的體型大小差異極大。最大的吸血狐蝠翼展達1.5米,而基蒂氏豬鼻蝙蝠的翼展僅有15釐米。蝙蝠的顏色、皮毛質地及臉相也千差萬別。蝙蝠的翼是進化過程中由前肢演化而來。除拇指外,前肢各指極度伸長,有一片飛膜從前臂、上臂向下與體側相連直至下肢的踝部。拇指末端有爪。多數蝙蝠於兩腿之間亦有一片兩層的膜,由深色裸露的皮膚構成。蝙蝠的吻部似齧齒類或狐狸。外耳向前突出,通常非常大,且活動靈活。許多蝙蝠也有鼻葉,由皮膚和結締組織構成,圍繞著鼻孔或在鼻孔上方拍動。據認為鼻葉影響發聲及回聲定位。蝙蝠的脖子短;胸及肩部寬大,胸肌發達;而髖及腿部細長。除翼膜外,蝙蝠全身有毛,背部呈濃淡不同的灰色、棕黃色、褐色或黑色,而腹側色調較淺。棲息於空曠地帶的蝙蝠,皮毛上常有斑點或雜色斑塊,顏色也各不相同。蝙蝠的取食習性各異,或為掠食性,或有助於傳粉和散佈果實,從而影響自然秩序。吸血蝙蝠對人類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食蟲蝙蝠的糞便一直在農業上用作肥料。


所以說,蝙蝠不說好壞也是有其存在的意義的,大千世界正是因為有了各種各種的物種才顯得多姿多彩。而因為人類已經使得許多物種消失了難道真的讓這個世界只剩人嗎?這種思想要不得,自然和諧才是平衡之道。


禁止砍伐的熊大


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確實攜帶著很多病毒。目前,蝙蝠被定為了源宿主或中間宿主。也就是說,我們的損失和傷亡是蝙蝠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我們可以做的是不抓捕販賣蝙蝠,杜絕吃蝙蝠,但真的沒有理由去消滅它們。

除了蝙蝠以外,人類還希望消滅老鼠、蟑螂、蚊子等,還把昆蟲和動物劃分出了益蟲和害蟲,但是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有益與否,都是相對於人類的生活的利弊給定義出來的,它們不是故意害人類,這是大自然的法則,既然存在,就有他們存在的道理,它們是生物鏈和生態環境中不可缺少的。就好比蚊子叮了人,他們是為了生存,這是它們的本能,它們可不是為了讓你癢或者傳播疾病去叮人。

地球不是屬於人類自己的,所有生物都有權利生存在地球上,大家是平等的。論輩分,蝙蝠存在地球的時間可要遠遠超過人類,我們有責任保護物種的多樣性和它們的生存權利。

如果真的要怪罪,蝙蝠是無辜的,應該怪罪那些抓捕蝙蝠和吃蝙蝠的人。對於想消滅蝙蝠的想法,無疑是非常自私殘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