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疫情升级成“震中”,“封城”里的中国留学生记录宅家日常

纽约疫情升级成“震中”,“封城”里的中国留学生记录宅家日常

3月23日,纽约州开始紧急戒备。我在纽约待了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里,我从刚搬来时的激动,到现在平静地呆在家里。今天和邻居小夏刚玩了舞力全开的体感游戏后,我跟她说我实在是太想吃火锅太想吃肥肠猪脑鸭血时,她打趣道:“你在纽约想这些就是痴心妄想!”是啊,如今北美地区的疫情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纽约已成美国疫情“震中”。

我是陈可可Zona,去年12月,我在纽约州雪城大学上完了本科艺术史专业的最后一节课,随后就继续投入到了紧张的研究生申请中。因为申请季的繁忙,并且还想要毕业后留美实习一段时间,我决定留在美国跨年和过春节。

纽约疫情升级成“震中”,“封城”里的中国留学生记录宅家日常

陈可可

1月中旬开始,国内的疫情大规模爆发。即使身处大洋彼岸,我的心也开始揪了起来,担心在国内的父母家人和朋友。当时觉得疫情既遥远又很近,感到遥远是因为我身在美国,而感到很近却是因为想到自己的家人朋友。看到公众号上一些讲疫情的文章,也会默默流眼泪,心里担心得不得了,但是能做的也只是一遍遍地跟家人重复:“不要出门。”

纽约疫情升级成“震中”,“封城”里的中国留学生记录宅家日常

1月底,武汉市政府宣布封锁疫区,国内航线大部分关闭,国际航线也不例外。迫于国际航线的关闭(二月初美国开始限制中国人入境),我的大学好友小夏买了最快的机票赶回美国,过程颇为困难。到了纽约后,她也不忘自我隔离14天才出门。我们一帮好友一起过年时,聊的也是国内的疫情,有小伙伴给我了几个n95口罩,而当时美国的疫情几乎为0,我不以为然地把n95口罩放在一旁,没想到现在却变成了我的珍宝稀货。

纽约疫情升级成“震中”,“封城”里的中国留学生记录宅家日常

2月中旬我去了一趟芝加哥面试研究生,我记得当时芝加哥已有两例了,是家庭群居传染型的,好友Amy姐叮嘱我戴口罩出行,还特地给我打了电话说,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也不要怕别人异样的眼神。

纽约疫情升级成“震中”,“封城”里的中国留学生记录宅家日常

我记得那个周末芝加哥还有NBA全明星比赛,本想着要不要去看看,也完全打消了这个念头。即使绝大部分当地人当时不以为然,但我其实有感受到,还是有一些美国人在非常关注新冠疫情。在Uber车上,听到我讲中文,司机试探性地问了好几句:“你是从中国回来的吗?”也是在我喝水呛到咳嗽时,他神情变得异常紧张,一言不发地踩着油门,想尽快把我扔到目的地。

从芝加哥回来后,我找到了在纽约的策展工作,于是从大学搬到了纽约市,我激动又开心,还计划着各种各样的外出活动。当时的纽约还只有几例,我虽然开始警觉起来,但是因为工作安排以及一点点侥幸心理,频繁外出(还是戴了口罩)。刚搬来的那一周,小夏结束了隔离期,陪我一起去宜家买家具,我们一直都戴着口罩,但是小夏去了趟卫生间后,说有美国人看她戴口罩就对她说:“你没病就不要戴口罩。”我俩担心被莫名其妙地歧视,又看了看宜家冷清的情况,一商量决定不带口罩,匆匆忙忙买完东西回家。

纽约疫情升级成“震中”,“封城”里的中国留学生记录宅家日常

3月初我去参加了一个现代艺术展,当时听说,很多说好了要来的艺术家都取消了行程。在展会上,大家都非常刻意地保持着距离,但是基本上还是没有人戴口罩。

也就是这天,我在uber上听到,纽约又增加了五例,共九例了。uber司机和我聊起了这个话题,他很担忧,同时也很无奈,因为他根本买不到口罩,之前在ebay上抢的n95,发货后又突然被砍了单,现在连普通的口罩都买不到了。我还挺幸运的,手上还有20个口罩,还有100个在运输中。过了几天和闺蜜子璇聊起来,发现她的口罩也还没到,急得我赶紧寄了15个口罩给她。

纽约疫情升级成“震中”,“封城”里的中国留学生记录宅家日常

早在搬来纽约市的这几天,我开启了疯狂地持续囤货模式,并且坚决贯彻能在家里吃就绝不出门吃。当我收到被芝加哥大学和纽约大学录取的消息也只是短暂的快乐,以在家吃饭的方式小小地庆祝,甚至是在我生日的当天,我选择了早早地去家附近的超市囤货并马上回家吃饭。

纽约疫情升级成“震中”,“封城”里的中国留学生记录宅家日常

到三月中旬,全民囤货愈演愈烈,第一家超市货架早也被扫荡得空空荡荡,第二家超市虽然有部分商品,但是排队的队伍绕了超市一整圈。有趣的是,在排队的过程中,除了加上我以外的几个亚洲面孔,无一例外都没戴口罩。很多当地人平时聊起来,对新冠疫情一点不在意,但是在非常时期,身体还是非常诚实地加入到了囤货行动中。可能也是国内媒体宣传的非常到位,让我也变得异常警觉,所以才早一步囤好了柴米油盐。

纽约疫情升级成“震中”,“封城”里的中国留学生记录宅家日常

自从我的老板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后,我也便开始了家里蹲的工作模式。每天早晨都会被父母好友的微信震醒,他们也随时帮我监控着纽约的疫情实况,从破1千到破5千到破1万。他们就像当时的我一样,只能反反复复地叮嘱我不要出门和戴口罩。亲戚朋友们说的最多的还有让我囤米囤菜,但我其实已经早早地囤满了一冰箱的食物,大米肉类蔬菜还是方便食物,我都已经备齐。

纽约疫情升级成“震中”,“封城”里的中国留学生记录宅家日常

朋友们还特别贴心地帮我囤了更多的菜,以至于冰箱都塞不下了,只能赶紧变着花样吃掉。平时难得包上一次的饺子,也被我们安排上了。为了消灭可能会坏掉的食物,我们都产生了一种“错觉”:平时都没有现在吃的好。

纽约疫情升级成“震中”,“封城”里的中国留学生记录宅家日常

疫情发生以来,我在意大利实习时的上司芭芭拉也一直在给我发消息,确认我的近况。国内刚爆发时,她发消息问我,我在中国的家人怎么样?意大利爆发后, 她也一直在关心在纽约的我是不是安全。她在意大利重灾区,而我在纽约重灾区。我的初中好友谢哥也一直在意大利给我们直播他的防疫日常,看着大家在群里聊着疫情,偶尔开点玩笑,让无聊的生活变得不那么乏味了。平时因为繁忙生活而鲜少联系的朋友,也纷纷发微信叮嘱我事无巨细的防疫安排。

很多留学生开始回国,但据我了解,他们回国后也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大部分留学生回国其实迫于无奈:学校开始关闭宿舍,下令赶人。我在纽约的学弟因为学校的强制要求,被迫买了从台湾转机的机票,起飞前几天台湾又开始限制大陆人入境,他无奈只能取消机票,赶紧找住处。

父母也想让我回国,但是在纽约的实习工作我不想放弃,并且我有房住有物资,没有弹尽粮绝、无处居住的苦恼;其次是我没有胆量和勇气去坐长途飞机。可能会有人觉得坐个飞机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上飞机的留学生们其实都严严实实地包裹着自己,10小时以上都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有些可能还穿着成人纸尿裤。加上转机、过海关、隔离检测,整个行程下来是一场体力上和心理上的长跑。

纽约疫情升级成“震中”,“封城”里的中国留学生记录宅家日常

我不后悔不回国,因为我已经逐渐习惯了宅家生活。我的日常之一是观察街道上的人们,即使好几天前纽约州政府就宣布了紧急戒备的预案,纽约的街头也从未真正的冷清过。从我家还是可以看到在街区球场打球的青少年们,带着小孩出门游玩的家长们,以及坚持户外跑步的人们。前天(3月23日),纽约州突然开始降温,纽约市下了一天的雨(听说那天我的母校雪城大学也又开始下雪了),这才让街上的气氛变慢了许多,走在路上的人也一下子少了许多。

纽约疫情升级成“震中”,“封城”里的中国留学生记录宅家日常

我虽然在纽约,但确实没有生活在水生火热中。不出门,勤洗手,多通风,已经变成了下意识反应。平时没有看的书也有时间拿出来看看,喜欢的游戏也玩了个尽兴,只是在偶尔想家的时候,会冒出啃火锅底料的无厘头想法。

在这场大瘟疫面前,我们都很渺小,做好自己、做好防疫才能让家人朋友放心,而这也算是为我们热爱的世界做出一点点贡献了。

文字|陈可可

图片|陈可可

监制丨王红

纽约疫情升级成“震中”,“封城”里的中国留学生记录宅家日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