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強迫家長監督輔導學生,是利大還是弊大?學校和家庭有無必要明確教育分工?

馭水客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是中學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學習成績有豐富的經驗,敬請關注。 優雅白馬愛教育。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問題,我們做一切工作的目的的什麼?我想大家都明白,就是為了孩子的成長,包括學習成績、身心健康等。


一、家長輔導和監督孩子一定是利大於弊。

家長可以不督促和輔導學生,但是你要有接受孩子順其自然的結果的能力。

學校的教育是一個面對大眾的教育,教育的內容是統一的,教學時間也是統一的。但是學生們的智商、基礎、學習能力等各方面是不一樣的。這樣,同一個班級的學生教育後的結果,就會有很大的差異。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老師能把一個班的孩子教得一個樣。


一般情況下會出現正態分佈的情況,這種情況就是少數學生優秀,約佔比例為5%,然後,就是大部分是中間層次,再就是還有部分同學是後面的部分。


但是如果有家長的有效監督和輔導,這樣情況就可能發生變化,如有一部分中等的孩子就可能變成優秀的孩子,中間帶部分,也會可能從後面向上突破。還有一些基礎薄弱的孩子就會在家長的幫助下,客服基礎薄弱或者更長的時間讓孩子將沒有學會的知識學會,就可能是中間層次。

還有部分學生本來智商沒有問題,可是孩子小比較貪玩,這樣孩子也是學習成績不好,所有需要接受家長的監督和輔導。


因為知道了這個道理,很多家長不在老師的要求下,就會監督和輔導孩子的學習。如大家都知道海淀黃莊的輔導一條街。為什麼在海淀黃莊這種現象最明顯呢,因為全國最優秀的人才集中在那裡,這些人對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他們不僅用自己的聰明學識教育孩子,還藉助外力,就是輔導班,對孩子進行教育。所以他們孩子的學業水平整體比較高。

老師們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常勸說或者要求家長進行輔導和監督,這樣孩子的整個發展也會有很大的作用。


當然,如果你的孩子特別的優秀,很自律很自主又很聰明,那你的確不用去監督輔導,我們在教育實踐中也會遇到這樣的孩子和家長,並且往往這樣的孩子成績還特別的好。但是也發現他們的家長也都有有一些共性,如本身自律能力強、工作很出色、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等習慣,極少數孩子性格非常適合讀書,很內向、安靜、細緻。如果你的孩子是這樣,你這一生就算中大彩了,不用督促輔導孩子。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不是這樣,你能接受孩子愛咋地就咋地,你也可以不輔導監督孩子。但是你會害了孩子。


但是很多家長和老師都知道孩子監督和輔導以後情況是不一樣的,關係到孩子的成長。雖然他們也會抱怨,也會遇到困難,但是他們會努力去輔導和監督孩子。


如果你能接受孩子以後不責怪你,或者你不責怪自己,你也可以不監督和輔導。因為別人的孩子很普通,通過輔導考取了好的大學或者成績好一些了,改變的人生。你也可以無論老師怎樣說,你也不監督和輔導。

因為我們已經發現很多孩子後來怪家長。也有家長後悔的,如劉歡,前不久就說:當時如果能對孩子學鋼琴要求嚴一點,孩子也許現在會更有成就。

當然,有些孩子可能輔導和監督後,你看不出來一些成果,你也要認識到,如果你不輔導和監督,結果更差。你盡了該盡的責任,你也問心無愧。


這位家長說的弊,我想就是家長要花費精力,不情願等等,我覺得很多家長在輔導和監督中都遇到困難,但是他們為了孩子的成長孩子努力去做。 才出現網上那麼多關於管教孩子的段子。

教育的方法的確重要家長用心地學習,沒有一個家長是天生就會的,遇到孩子有問題,或者與孩子發生衝突,家長要不斷對學習和摸索,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幫助孩子。今天的努力,換來孩子一生的發展和幸福。


所以說整體的是利大於弊。


二、學校和家庭教育需要分工,但是達不到明確分工。

學校和家庭教育的確的職責不同,應該有一個分工。就猶如,醫院裡的醫生和護士是有分工一樣。

其實在學校里老師即是醫生又是護士,如學科知識的學習,思想教育等等,這些如醫生一樣,現判斷學生需要什麼,目前遇到什麼困難,給學生開處方、抓藥方,做免疫等等。同時也如護士,督促學生做作業,改作業。讓他們學會團隊的活動等等。


同樣的道理,老師絕大多數的教育也是對多個孩子的,每個孩子的思想狀態的基礎都不一樣,可能別的孩子中課上就學會了相關知識,可你的孩子課上就沒有學會,所以你的孩子回家以後,你就要教會他,這樣你也就充當了老師的角色。如果你不想充當教師的角色,那你的孩子以後就跟不上班級的學習,學習就會落後,你可能會怪老師沒有較好,可是老師會說,我班裡其他學生都很好,只有你的孩子不好。這個責任可能只能你自己承擔。

並且孩子回家以後,老師是鞭長莫及的。


還有一種情況,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老師和孩子都一樣,有時候,有的孩子就是不喜歡每一個學科和老師,你也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也要從當醫生的角色。


所以說:老師好家長的角色需要分工,但是做不到明確的分工。分了也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們的目的是幫助孩子進步,怎樣能達到怎麼做?


老師和家中是一個互相配合的關係。要對老師有信任。在現在的教育體制下,教師對某些孩子的偏向都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因為任何一個學校都是以平均分來衡量老師的,而決定評價分的最大的因素就是基礎薄弱生。


優雅白馬愛教育


  • 先給你一個肯定的答案,我支持學校和家庭教育分工。現在的線上教學,家長在家監督孩子學習,老師在線上教學,就是一種很好的分工體現。
  • 教育”的主體是誰?首先我們要了解這個問題。教育者,教書育人也!“教育”可不僅僅指的是學校的教育,也包括家庭的教育。
  • 第一個主體是孩子即學生,學生是被教育者。孩子是教育的核心,不管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是圍繞孩子展開的。
  • 第二個主體是老師,老師在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老師是學校教育的主動者,也是我們常認為的教育責任承擔者。
  • 而我們經常忽視的另一重要教育主體就是家長了。第三個主體就是家長,我們總是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且家長也是最瞭解孩子的,跟孩子待在一起最久的。其作用,其影響對孩子的教育是極其大的。
  • 學校家庭的分工是什麼呢?其實從上面的分析中很容易看出來。學校教育的特點:1、有專業知識的老師。2、有專門的學習設備。3、有良好的學習環境。不難看出,學校教育的重點在於“教書”,而“育人”這個功能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家庭教育的迴歸變得起輔助作用了,輔助“教書”。
  • 而家庭教育的特點:1、有了解孩子的父母。2、有長時間和孩子待在一起的父母。3、有極其關心孩子身心健康的父母。等等。所以家庭教育更側重於“育人”這一塊。隨著家庭教育的迴歸,這一“育人”功能也逐漸迴歸。
  •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也不是完全獨立的,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他倆重合的地方的分工就是這樣子。老師教學,家長監督。這就能充分發揮老師和家長的教育主體作用,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的進步。
  • 最後,這樣會不會給孩子過大的精神壓力呢?其實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協調好。老師不應該給學生留太多作業。家長要注意引導孩子學習的方法,以及注意孩子的學習狀態,和注意孩子的學習強度。這個很複雜的……。謝謝大家閱讀!

精神助產士


家校共育是孩子成長的需要,但是,學校和家長所承擔的責任又是完全不同的,做為家長應更多的是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多的是去引導和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如果家長過多的去監督和輔導孩子的學習,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依賴和反感,導致孩子學習的被動。



亞男老師教你講繪本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老師,給家長提一些要求,也是有必要的,這是個人的觀點。畢竟現在如果放在平時,也應該是上學的時候了,不再是假期。老師也是出於對自己學生的負責任的態度,才希望家長要做好督促的工作。在這個特殊的假期,家長不僅僅是家長,也有監護去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的職責。只有家校聯合,才可以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如果家長不配合,不合作,那麼孩子就會鑽空子,成績可想而知了。


英語老師愛聽戲


強迫一詞可能有些過了,負責任的老師是會提出一些嚴格的要求,但是你不執行我想應該不會罰你掃地吧?現在的教育現狀就是大家都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有些個家長會說“我把小孩交給你了,你就有教好他的責任”。單靠學校的教育還是不夠的。在學校幾個老師對付幾十個學生,精力有限,若是把教育的責任全部放到老師頭上是不大現實的。回家確實得再要家長配合將知識點回回爐,鞏固鞏固。這是雙贏的結果,學生學得紮實,老師的教學成績也能得到提高。話又說回來,小孩的讀書生涯只有一次,而老師是一屆屆的帶孩子,你期望考清華北大,老師考慮的只是班級的成績,大家想要的結果不一樣,家庭監管和教育再不上點心,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自己。


天馬行空的瀟灑哥


“強迫”一詞非常能說明問題,是不是強迫所有的家長監督?教師為什麼要強迫?強迫的最大受益者是誰?想通了這三個問題我想也就沒有“強迫”這一說法。


heioneday


不恰當的監督是對孩子不利的,家長也需要學習。


鋒點1


孩子讀小學時,每天小本子上記著要完成的作業,家長監督輔導好了,簽上家長大名第二天交給老師,剛開始時,不僅要輔導作業,還要盯著完成作業的時間,因此也有過“雞飛狗跳”、“暴跳如雷”的階段,直到有一天,孩子說“你別教了,本來老師說的,我還懂點,你一教,我全不會了”,確實我也覺得沒法教了,就和孩子約法三章,孩子獨立完成作業,不懂的明天去問老師或者同學,但在做作業時不能分心,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孩子同意了。幾年下來,孩子抓緊時間、獨立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養成了。


九重三小


你的孩子是老師眾多學生中的一個,而獨生子女卻是你獨有的一個。孩子的學習,孩子的成長,對於老師和家長來說,誰更重要?為什麼會有老師強迫家長監督輔導學生的說法?家校怎樣明確教育分工?

我個人認為:老師沒有強迫家長監督輔導學生。如果你覺得有,那麼這種強迫也是利大於弊。

孩子自由散漫,無心學習,不聽課,不寫作業,學習成績落後。老師發現了問題,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努力讓孩子喜歡學習。但很多孩子的壞毛病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也不可能一天兩天就改好了。老師上課面對的是一個班幾十個人,而老師又要遵守各種規章制度,要按課程表上課,不能隨意佔用術科額外輔導學生,要按時放學,不能讓學生滯留學校進行輔導。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老師發校訊通,發微信,打電話,善意提醒家長今天的作業是什麼,請家長督促孩子認真完成作業,是強迫嗎?是家校教育分工不明確嗎?

小孩不懂事,老師可以理解。家長不懂事,會讓老師心寒。

老師因為某個孩子表現不好,單獨留下來輔導,放學時延遲了五分鐘、十分鐘。家長在校門口等急了,對門衛罵罵咧咧:“你們老師是不是有病?放學不給孩子出來!"

有個新老師早上監考語文的時候,因為有位同學沒到答題時間,提前動筆做。老師提醒,她沒注意到。老師用手輕輕敲了一下她的腦袋。她早上正常考了語文、英語,下午考了數學,沒有跟班主任反映有什麼不適。而晚上回到家,家長了解到老師敲了孩子,就打電話去市教育局要老師下崗。第二天要帶人去學校打老師。

老師不按時放學,老師輕輕敲孩子頭,固然有錯。但有沒有更好的言行去解決這些問題呢?

尊師重教,不是用嘴巴說的。當老師提醒家長關注孩子學習都認為是強迫時,當老師在放學後還關注孩子學習都認為是家校教育分工不明確,那麼你認為老師該怎樣做?

善待老師,從監督輔導孩子學習做起。老師都不放棄孩子,家長又有什麼理由可以放棄自己的孩子呢?就因為自己覺得幫老師輔導孩子,又沒領老師工資,覺得吃虧了嗎?


小語隨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孟母三遷,岳母刺字,愛因斯坦輟學母親自己親自教 ,被老師強迫監督自己孩子,說明家長已經顛倒了主次 ,家長和每科老師在一起一天平均不到20分鐘,除去節假日和當天不排課,剩下的幾何和父母一起,如果家長不監督,最後肯定後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