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兵小篆解字:乳

漢字的造字一般都有來源,它的造字原理一般都與古人的生產生活的事情有關。


我們今天來解析一下“乳”字,“乳”字是象形字​,甲骨文描繪的是婦女雙手抱孩子在胸前哺乳的狀態,從殷墟甲骨文的字形,我們可以看出:

祖兵小篆解字:乳

字形右側的縱向長線條,描繪的是一個人的形象,上部向左伸出兩條弧線,像是兩條向左伸出的胳膊,左下角的線條描繪的是一個嬰兒的形象,整個場景描繪的形象直觀、生動和諧,這就是古人造字的智慧。後來小篆的字形發生了訛變,把圖像的東西變得更加線條化、符號化,我們看一下小篆的“乳”字的字形:

祖兵小篆解字:乳

小篆:乳

右側是一條平滑的縱向弧線,用以代替甲骨文字形里人的形狀,左上角的符號表示手(小篆符號),左下角的“子”表示嬰兒,實際上各部分的位置與甲骨文“乳”字形是相符的,只是都用線條來代替了,這就是小篆的特點。

隸變後楷書寫作“乳”,也就是今天看到的“乳”字的形狀。
乳的本義是哺乳、吃奶的意思,如林嗣環《口技》:“婦撫兒乳”。


乳也可以作為名詞,表示乳房​,如“袒胸露乳”。

後來又引申出初生、幼小的意思,如鮑照《詠採桑》:“乳燕逐草蟲,巢蜂拾花萼”,句中“乳燕”指初生的小燕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