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你認為是姑父親還是姨夫親?

撫州歐陽


說這種事情就是閒的蛋疼!關係親不親,跟血緣有半毛錢關係?

看看社會新聞,為了房子為了家產,跟自己的父母兄弟都能動手!

關係親不親是雙方互動的結果,不是血緣的問題。說說我身邊的一個案例:

我有一個朋友,他和他媳婦都是從農村來城市打拼,結婚四五年一直沒要孩子。我朋友屬於“老好人”類型,為人隨和,待人熱情。他媳婦則屬於“刀子嘴豆腐心”的類型,為人也很熱情,但是有時候敏感較真。

有一年,他們回農村他老丈人家,和小舅子夫妻倆就聊起孩子教育的問題。他們兩口子出於熱情,覺得農村的教育質量不行,就說可以讓小舅子家的孩子跟著他倆回城市來讀書上學。老丈人和小舅子他們都上了心,年後就把孩子送了過來。

孩子過來以後,他們找關係託人情,幫著把孩子的學籍搞定。接下來,兩口子盡心費力的照顧,當自己家孩子一樣扶養,上學都是車接車送。在此過程中,他倆就發現這個孩子有三個比較大的毛病:一、上小學了還尿床;二、皮,學習不認真;三、沒禮貌。

對於尿床,他們兩口子上網查原因,領著孩子上醫院做檢查,都說是:這麼大了還尿床,不是身體的原因,這是孩子心理上的問題,睡覺時有尿感了還是不想起來上廁所,是小時候沒培養慣下的毛病,只能慢慢地扭轉。於是,他倆就按要求每晚睡前都監督著孩子上廁所,半夜起來再叫孩子起夜。就這麼的,孩子有時候還是尿床,甚至中午午睡半小時都尿床!即便如此,但是他兩口子沒有二話,還是天天堅持,只不過他媳婦偶爾會跟丈母孃抱抱怨!

對於皮,學習不認真,真是給他們整奔潰了。這小孩,雖然是個姑娘,但是也很皮。瘋起來,拉都拉不住。鑽床底、鑽路溝、爬樹都會,在路上到處亂跑。給他們弄得提心吊膽,就怕孩子受了傷。學習上,孩子有時候不知道是真沒聽懂還是不認真聽,一個簡單的題教她無數遍,下回還是給你做錯。讀背課文,其中一句話不到10個字,讀了上百遍,讓她背一背,還能錯上兩三個字,每回還都錯的不重樣。這種事例花樣百出,讓他倆完全沒了招,說也不敢多說,罵也不敢重罵。他倆自己都說,幸好一直沒要孩子,要真是自己的孩子,一天得揍她八百回。

對於沒禮貌,他倆也是不斷糾正:見到鄰居、朋友和同事,就引導教育她要主動和人打招呼;帶著出去一起吃飯,就告訴她不能亂跑亂動,夾菜不能隔著別人還去夾。等等!但是說了那麼多,講了那麼多,那小孩雖然稍有改進,但大部分時候還是我行我素!他倆只能不厭其煩地又引導教育。

可就是這麼費盡心思,孩子寒暑假回家,那都不是念他們的好,而是念叨那些:老是不帶她去吃肯德基,老是不讓她去同學家玩,還說姑父姑姑老是說她腦子笨,說有時候打她。他們那小舅子和小舅子媳婦聽了,還打電話旁敲側擊的說他們不好。搞得他倆很鬱悶!

你們說姑父不是血緣,不親!看看這個案例,確實是了!人家姑父姑姑想和你親,替你培養孩子,你不記人家的好,把人家當外人!對人家的付出視而不見,還怎麼親?不要老是把血緣關係掛嘴裡,光知索取,不懂付出。


山哈寧吖喆


姨夫親還是姑父親,不能一概而論,得根據各自家庭的實際情況而定。

拿我來說嗎,母親有四個姐姐,我就有了四位姨娘姨夫了。父親有兩個姐姐,我也就有了兩位姑姑姑父了。

先說說姨娘、姨夫的情況吧。我母親排行最小,母親上面還有一個舅舅。記得小時候,逢年過節去得最多的地方是舅舅家,而舅舅離我們家還有四十多里路程,又不通公路,每次去都走得哭。四個姨娘離舅舅家都比較遠,外婆健在的時候,姨娘過年都會回去看外婆,那也是我心目中能看到姨娘、姨夫(有時候姨夫沒來)的時候了。

因為,母親在家裡排行最小。所以,大姨的年齡比我母親要大30多歲。記憶中已經沒有大姨大姨夫的印象了,加之距離又比較遠,接觸得太少了。記得到二姨家裡去過一次,好像是表姐結婚,十來歲的年齡,爬山涉水的,走了一整天才到二姨夫家裡。三姨夫離我家也有好幾十里路,好像去過兩次。一次是表哥結婚,一次是在外鎮讀初中的時候,三姨夫的小兒子跟我同班,週末去了一次。四姨夫家也太遠,比去舅舅家還遠,記得只去過一次,我那時應該才幾歲,至今我還記得四姨夫家的木樓,樓下是豬牛圈。

總體說來我認為還是在姨娘、姨夫家裡走動得少的原因,感情沒有跟舅舅的感情深。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在外做事,四個姨娘、姨夫去世的時候,家裡也沒有通知我,也沒能前去祭奠。

我的兩位姑姑都是出嫁在本鄉,是比較近了。大姑父是位篾匠,健在的時候也時常到我們院子裡給大爹、么爹和我們家裡幫忙。只是,大姑父去世得比較早,也就在記憶裡慢慢淡忘。么姑父來我們家的時候比較多,我父親三兄弟,么姑父也是最喜歡在我家裡走動的。

在我的心中,感覺不出姨夫親還是姑父親。我只是認為,親戚之間走動得多,互相幫助得多,來往得多,沒有什麼矛盾的話都是一樣的親近。從血緣的角度來說,我對舅舅是最親的。或許是對舅舅的記憶多些的緣故吧!


筆名葉子


其實,這兩個人跟自己一點血緣關係都沒有,均屬於旁糸親屬。至於和哪個最親?關鍵還是要看和誰走動的比較頻繁,交往的密度,如果兩個不來往,兩個都不親。

我老伴家裡有一個姐姐,兩個哥哥和一個弟弟,他們的孩子有叫我姑父的,也有叫我姨夫的,當問道他們是和誰親時,姐姐的孩子回答和姨夫親,哥哥和弟弟的孩子就會回答和姑父親。

不論是我哥家的孩子,還是老伴娘家哥哥、姐姐、弟弟的孩子都感到和我最親。為什麼呢?因為我對他們特別好,不論是在他們的學業上,還是工作上,我都給予了很大的幫助。再加上我會做幾道可口的飯菜,每到雙休和節假日,他們都到我這裡“吃大戶,”交往的特別頻繁,聚在一起特別開心。

俗話說:“親戚有遠近,朋友有厚薄。”再親近的親戚如果長時間不走動,再次見面時,也會變得生疏客套。住在對門的鄰居,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是,住的時間長了,鄰里之間也會產生友誼和感情。“遠親不如近鄰,”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有人說:“距離產生美……”這句話應該看用在什麼地方,用在親戚朋友交往上就不太合適。零接觸和無縫隙鏈接畢竟不是一個概念。


天老大11


在農村有3種比較特殊的關係 姑家(就是姑父家)、姨父家 舅舅家

提問者問哪家最重要:

在我們農村 舅舅家最重要(你可以得罪姑父家 姨父家 就不能得罪舅舅家)

按農村的來往風俗 其實跟姨父家來往不是很多。舅舅家逢年過節都去。姑父家我們去他們家不多,都是他們來我們家(因為我們成為他的“舅舅”)

我家比較亂 我有9個姑父 6個姨父(我媽媽有6個姐姐) 2個舅舅(我爸爸跟兩個舅舅關係不好)我們已經16年很少來往了,自從外公 外婆去世後就幾乎不來往了(只有 他們那邊有喜事請到我 我就去 有喪失我知道我就去)。所有姨媽中我只跟二姨媽來往多……雖然她家有錢 但是對親戚都很好,我生病幾次她都來看我 我女朋友生小孩她也來醫院照顧(她老公曾經是副縣長 已經退休好多年了)

其他姨媽我就很少來往了 有些家在哪裡我都不知道 有些我都不能敢確認是否認識。

姑媽家這一塊我更糊塗(其中4個姑媽我都不認識)是也爺爺大老婆的女兒。我奶奶生5個 其中2姑媽我長這麼大隻見一次。4姑媽已經去世12年了……剩餘的大姑媽 三姑媽 五姑媽我們都來往。

只要我在家一個月都聚一到兩次!他們家距離我家最遠的就3公里……以前奶奶沒去世 她們一個月都來我家好多次。奶奶去世都就很少來 過節的時候她們就過來……平時我在家就叫她們過來吃飯 還有叫這4位姑媽的子女一起過來……


廣西鴻富珍禽養殖


姑父親還是姨父親。這個問題我覺得看個人家庭情況吧。

我有兩個姑父,兩個姨父。大姑父家離我家遠點,很少去,小姑父家離我家近,抬頭能見到。小時候,小姑姑回家,我是一定會跟她回家的。直到她生孩子了,我家窮,小姑買衣服給我穿,記得學校要白襯衣搞活動,媽媽不給我買,還是小姑買的呢。我現在回老家見到小姑父,都會買條煙,酒給他。小姑父是個熱心腸的,我們這裡的事,就是雞病了,都找他。我覺得跟小姑父挺親的。

大姨父是老師,隔壁鎮的,不怎麼來往。小姨父隔壁村的,經常在一起吃飯。聽媽媽說,那時候還剛生我姐姐,家裡跟奶奶分家,一粒米也沒有,媽媽去小姨父家借,結果,小姨父把家裡的米都給我媽媽,因為怕我姐姐餓肚子。後來小姨不知道小姨父借給我媽媽了,兩個人還打架。有一次我初中時,很晚回家,路上遇到小姨父,他開摩托車送我回家,我們村的路特別爛,小姨父回家時,摔了一跤,半個月動不了。現在回老家,我也是煙啊,酒的送給小姨父。跟他們特別親。至於大姨父,記憶中,去過他家兩次。

小姑父,小姨父,因為跟我們家近,來往也比較多,特別照顧我們家,現在我們三個兄弟姐妹也大了,都跟小姑父,小姨父特別親。


汪家二小姐


根據我的生活經驗,我感覺姑父要比姨夫親。說一下我們家的真實事例吧!我媽家中有兄弟姐妹五個,三男兩女,我媽最小。從小受哥哥姐姐照顧也比較多,所以對她的侄子侄女特別好,後來和我爸結婚了。我爸是中學教師,媽媽的侄子侄女們上學、或者是在學業上有問題,都是到我們家來商量,其中有一個表姐高中那會還在我們家住了整整兩年,吃喝全在我們家,而且當時我媽在鄉下上班,中午不能回家,我爸每天都要給我和表姐做飯,但是從來沒有一句怨言。我媽的那幾個哥哥家的孩子,有什麼大事,比如說修房子,找對象結婚,孩子考學,都說去找你姑父商量商量。所以在我的心裡一直覺得辜負是一個很親的親戚。

相反,我大姨,老公當時還是個什麼官,我去他們家就次數特少,後來我大姨生病去世了,跟姨父之間的聯繫就更少了,基本就沒有什麼交往了。

一直喜歡看紅樓夢,總希望黛玉和寶玉在一起,我記得裡邊兒,寶玉跟黛玉說親疏關係的時候說到他們兩個人是姑舅親,比和寶釵的姨表親更親近一點,所以我這個人就是感覺姑父要比姨夫親。





五月花葉


從記事起,三個姨夫,兩個姑父對我都非常好,去他們家裡吃,喝,造,從來不嫌棄,後來長大了,再去他們家都是笑臉相迎,快進來,一會別走,跟我喝酒啊[捂臉][捂臉][捂臉],再後來成家了,每次去看二姑父,他都是問,缺錢不?缺錢你就言語,多了沒有,三萬兩萬的,有事就吱聲啊……[呲牙][呲牙],真的,姨夫也挺好,每次姨夫和我姨去我媽家了都會叫我一塊去吃飯,桌上老媽放著煙,可我一進門,姨夫立刻從兜裡掏出煙遞給我,而且還給我點上,搞得我都不好意思,我也沒多大本事,而且姨家和姑家兩邊的家庭條件都比我爸媽好,可他們都願意來,大姨父比較節儉,記得小時候有一次來我們家,九十年代出頭吧,那時候我八九歲,印象特別深,大姨父會喝酒,在家不怎麼捨得吃,我爸不會喝,那個年代很窮,沒什麼下酒菜,老爸買了老大一塊牛肉,吃飯的時候我爸一口都沒吃,都是讓著姨夫吃的啊,現在想想真的很感動,老爸雖然不喝酒,但很能吃肉的,飯量也大的驚人,很能吃的,那時候他自己根本不捨得買一塊熟肉吃,到後來都是包點餃子啦什麼的,餡裡邊有點葷腥,所以家務事說不清,其實有時候沒有什麼深刻的矛盾,將心比心吧,吃點虧好像也沒啥[呲牙][呲牙],總之我還是相信,不管是親戚,朋友,同事還是鄰居,只要咱誠心待人,以人為先,濟困扶危,坦誠相對,大部分人都會很好的


藥霸孟慶和


“姑父”和“姨夫”和其它人一樣,其實都是自己的親戚,相處得好,一樣都很親的。關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親戚對你親不親,取決於自己,和親戚無關的。 因為說親戚,血緣關係是次要的,主要是看“人”。


1、首先,30年後相逢的姑姑,抱著我都快哭了

我爺爺親兄弟三個,他是老大,生下了四個兒子(我父親是老二)。我還有二爺和三爺,他們兄弟三個關係很好,也要求子女們互相照顧。後來因特殊原因,我三爺的一個女兒出嫁後再未回過老家,只是偶爾有電話聯繫。直到今年9月份我才見到我這個姑姑的第一面,距我出生時已有30年了。我姑姑抱著我說:“我是你親姑姑呀,多少年都想去看你,現在才見到”,說著說著就留下了眼淚。我雖對自己這個姑姑沒有太多的感情,但也深有感觸,無論如何,血濃於水,血緣關係總是逃不掉的。

2、其次,親戚親不親,實在是取決於自己,和親戚無關


農村老話講“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句非常有道理的話用到親戚與我們的關係上,其實包含了三層意思。首先,是講人要爭氣,要賺錢,有錢了自然親戚對你就親;其次,也是講一個人要自己爭口氣,自己為人要正派,做正確的事,這樣親戚也多也親,如果你是個敗家子,自然沒有親戚會搭理你;最後,一定要明白:“自己好,環境才好”,萬事取決於自己,不取決於別人。


3、最後,農村也有老話:“姑表親不叫親,兄弟親才叫親”

這也是看血緣關係的親與近的;像姑父、姨夫和自己本身是沒有血緣關係的,自然就不如姑姑和姨對自己比較親了,這也是人之常情。但我們自己要明白,家人就是家人,在家裡邊千萬不要分血緣關係,姑父和姑姑一樣,都是自己親人,在這方面,必須要有高情商。


總結


綜上所述,在農村,“姑父”和“姨夫”比誰更親,其實都親。這取決於我們自己的想法,也取決於我們自己是不是爭氣。不要覺得現實 ,這就是人性,自己爸媽對自己的孩子們還有個偏愛呢,更何況親戚。我們要做的,就是把親戚視為家人,用心愛每一個人。


三農時節


在親戚關係中,你覺得姑父和姨父誰更親一些呢?咱們農村有句老話說,人有三不親,“姑父,姨父,舅的媳婦”,在過去的說法是,這三個親戚雖然都是親戚,但是卻不親,老人們認為,親戚之間親不親,關鍵還是要看血緣關係,沒有血緣關係那就是不親,這個從咱們的俗語“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上面就可以看出來,只有和家族成員有血緣關係的人才是真正的親人,這句話說的有道理嗎?

相信大家還記得小時候去走親戚,姑姑,小姨,舅舅這些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不論是給紅包還是在接待自己方面,都會讓咱們從心裡面感受到那種親的感覺,這種感覺和姑父姨父妗子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雖然是因為親戚關係,他們也會熱情招待,但總是讓人覺得他們的熱情是有所保留的,比如說過年的時候給紅包,有血緣關係的人不但是給的多,還讓人覺得紅包給的那麼自然,而沒有血緣關係的親戚,總是讓人感覺紅包給的那麼生硬,就好像在走過場。

當然了,親戚之間的關係到什麼程度,關鍵還是看兩個家庭之間相處的怎麼樣了,如果兩個家庭相處的好,當然孩子們也會感覺到親切感更濃,至於說到姑父和姨父到底哪個更親,從理論上來講親情關係都是一樣的,他們都是和自己沒有血緣的關係裡最親的,姑父是父親姐妹的老公,姨父是媽媽姐妹的老公,這就好比有人問,叔叔和舅舅哪個更親一樣,很多人會覺得叔叔親,因為叔叔和自己一個姓,平常又住的不遠,更容易培養感情,同樣的道理,姑父也會讓人覺得比姨父更親一些。

一是,自己所在的家是姑姑的孃家,咱們農村人會說這是根的所在,在農村平常走親戚時,都是姑姑們回娘回家走親戚,很少有舅舅去外甥家走親戚的,姑父家的孃家在你家,而姨父家的孃家卻在你舅舅家,過年的時候,姑姑,姑父一大家子都會來你家走親戚,而姨父家一家人通常是去舅舅家走親戚,

二是,咱們常說接觸的多了自然感情就深了,因為姑父經常跟姑姑回孃家,肯定接觸的就多一些,自然是覺得比姨父親,眼看就要過年了,咱們農村殺豬以後都會給親戚送一點,一般姑父家如果殺豬會給你家送,姨父家殺豬則不會,所以說,是故父親,還是姨父親,你覺得呢?





深圳刺蝟


真正親愛的親人是不會被稱呼限制的,我爸兄弟姐妹7個,我有四個姑父,從小姑姑就和陌生人沒啥區別,nonono,是和仇人沒啥區別,就算我爸媽曾經很照顧他們,他們還是令人很討厭,總是給我家找麻煩,需要的時候嘴裡親親的叫著,用完就扭頭不認識人。

我媽媽姐妹5個,所以我的姨父也多,但因為媽媽姐妹相處比較好,小時候還經常接濟我家,所以我對姨們比較親近,當然對姨父也相對的好。

當我家有困難時我爸這面的姑姑們別雪上加霜我就已經很感激了,說起來還不如朋友來的實在,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