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傳後教民風習俗一讀便知

何謂五倫


前傳後教民風習俗一讀便知

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兄弟有序,夫婦有恩,朋友有信。君對臣義,臣對君忠,父對子嚴,了對父孝,兄對弟愛,弟對兄恭,夫對妻恩,妻自然婦順。

如果君不成君,臣則不忠,父不成父,子則不孝,兄弟殘害。夫婦順而家道存,但有不根據五倫,世界大變,風俗不正,為人沒有綱常,即使五倫大變焉。

何謂三綱五常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無三綱不能成五倫。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係的行為準則。

何謂三從四德

"三從"是指在家(指婦女)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

父母之言不得不忍,父母之命不得不從,父母之令不敢遲延;丈夫之言不得不願,夫死從子其母不可以代夫。

"四德"是指:婦德、婦容、婦言、婦功,,婦德:對公婆要有道德,即恭敬孝順;婦容:對丈夫要有容貌,面帶笑容,不可代愁顏;婦言:對外人談話要和氣,要賓容相待;婦功:持家要勤儉,外事要謙讓。

何謂九族

高祖、曾祖、祖父、己父、自己、兒子、孫子、重孫、玄孫。

何謂三黨

父黨、母黨、妻黨。

父黨有伯伯、叔叔、嬸孃、同堂兄弟及姑爺表兄表弟皆可稱父黨。

母黨除母己外,舅爺、舅娘及老表屬母黨。

妻黨:丈人、女婿、岳母娘,舅。

何謂三父、八母

三父是指:生父、繼父、關父。

生父:自己的父親;繼父:隨母所代,關父是指拜寄的父親。八母:生母:自己的母親。嫡母:是前母死了,後來的母親。庶母:為妾稱庶母。慈母:三房四妾之類。出母、繼母、乳母、嫁母。

前四母:生母、嫡母、庶母、慈母與父同堂共寢,合四母:出母、繼母、乳母、嫁母與父有連代關係。

四季稱謂

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四月為孟夏,五月為仲夏,六月為季夏;七月為孟秋,八月為仲秋,九月為季秋;十月為孟冬,冬月為仲冬,臘月為季冬

月中三旬別稱

上旬稱上浣,中旬稱中浣,下旬稱下浣。初一至初十為朔日,十一至二十為望日,二十一至三十為晦日。

寫書貼各種稱呼:

發八字寫小兒訂盟,定庚寫庚酌,小兒週歲寫啐盤,小兒喜酒寫湯餅,女子出室寫于歸或寫豆觴,娶親寫完婚,再娶寫續絃,接廚子寫大疤同,接鼓樂寫大樂師,定花轎寫室輿,寫小轎寫室頂一乘,接禮房先生寫方駕.

指示禮儀

嫁女寫 敬,做屋寫祝敬,娶親寫賀敬,拜師寫贄敬,

五七寫奠儀

父母去逝寫袱錢:一年寫小祥,二年寫大祥,三年寫譚禮

你在曰嚴命,父死曰孤子,母死曰哀子,母在曰慈命,父母俱死曰孤哀子,丈人寫女婿稱岳父,亦可稱眷生亦可。女婿寫丈人稱子婿,姑父寫舅侄稱姑父亦可稱眷生舅侄,寫姑父稱內侄。

請姑爹稱侄孫,請姨爹稱襟孫,祖父俱在稱重慶下,父母俱在稱具慶下。


哀輓(寫舅母)(豎排以下同)

大懿德尊某府舅母某老孺人仙逝(右邊豎排)

閫範猶存(中間豎排)

愚外甥XXX頓首奠(左邊豎排)

公元某年某月孟(仲、季)春(夏、秋、冬)上浣(中、下)之祀日(最左邊豎排)


哀輓(寫姨母)

大耆德尊某府襟母某老孺人靈座(右邊豎排)

駕赴燔桃(中間豎排)

愚襟侄頓首泣奠(左邊豎排)

公元某年某月孟(仲、季)春(夏、秋、冬)上浣(中、下)之祀日(最左邊豎排)


恭挽(寫岳母)

大閫範尊某府岳母某老孺人千古(右邊豎排)

情同失怙或寫泰水生寒(中間豎排)

愚子婿某頓首泣奠(左邊豎排)

公元某年某月孟(仲、季)春(夏、秋、冬)上浣(中、下)之祀日(最左邊豎排)


恭挽(寫岳父)

大碩德尊某府岳父某老大人千古(右邊豎排)

南極星婺或流星滿散或星沉五元(大字中間豎排)

愚子婿某頓首泣奠(左邊豎排)

公元某年某月孟(仲、季)春(夏、秋、冬)上浣(中、下)之祀日(最左邊豎排)


或恭挽(寫岳父)

大碩德尊某府岳父某老大人千古(右邊豎排)

泰山其頹(大字中間豎排)

愚子婿某率男門外孫兒子名頓首泣奠(左邊豎排)

公元某年某月孟(仲、季)春(夏、秋、冬)上浣(中、下)之祀日(最左邊豎排)


恭挽(寫親家母)

大懿德尊某府親家母某老安人逝世(右邊豎排)

慈誨作忘(大字中間豎排)

姻愚弟某率男童倩婿某奠(左邊豎排)

公元某年某月孟(仲、季)春(夏、秋、冬)上浣(中、下)之祀日(最左邊豎排)


寫袱錢(正面豎排)

兒子寫父親:


前傳後教民風習俗一讀便知


上奉某某(如年關,中秋,逢時喜錢等)袱錢(或冥鈔或鈔洋)多少包(右邊豎排)

故顯考 ×公諱 ××老大人 受用(中間豎排其中諱字偏右些)

孝子(或男)×××化(左邊豎排)

反面寫:封或草寫的封如圖所示:

前傳後教民風習俗一讀便知


兒子寫母親:

上奉某某(如年關,中秋,逢時喜錢等)袱錢(或冥鈔或鈔洋)多少包(右邊豎排)

故顯妣 ×母 ××老孺人 受用(中間豎排其中妣字偏左些)

孝子(或男)×××化(左邊豎排)

反面寫:封或草寫的封如上圖所示:


兒子寫父母:

前傳後教民風習俗一讀便知


上奉某某(如年關,中秋,逢時喜錢等)袱錢(或冥鈔或鈔洋)多少包(右邊豎排)

故顯考妣 ×公 ××老大人 妣X老孺人受用(中間豎排,其中妣諱一行且妣字在左,諱字在右)

孝子(或男)×××化(左邊豎排)

反面寫:封


寫祖父

上奉某某(如年關,中秋,逢時喜錢等)袱錢(或冥鈔或鈔洋)多少包(右邊豎排)

故祖考 ×公 諱X老大人 受用

孝孫(或男)×××化

寫祖母

上奉某某(如年關,中秋,逢時喜錢等)袱錢(或冥鈔或鈔洋)多少包(右邊豎排)

故祖妣 ×母 ×老孺人 受用(中間豎排其中妣字偏左些)

孝孫(或男)×××化

寫祖父母

上奉某某(如年關,中秋,逢時喜錢等)袱錢(或冥鈔或鈔洋)多少包(右邊豎排)

故祖考妣 X公諱 XX老大人 妣X老孺人受用(中間豎排,其中妣諱一行且妣字在左,諱字在右)

孝孫(或男)×××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