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小孩不上學,家長在家都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很頭疼孩子不肯學習?

夢想開著房車去旅行


先分享3月12號寫的一段話:

10號的文裡感慨:“有時候想,自己都一身毛病,做大人可真是為難,怎麼教好自己的娃娃呀!”

今天是植樹節,是農曆二月十九,也是觀音菩薩生日。

把這聯繫起來還是很有意思:植樹節,種花、種樹等,想到養育孩子——比如給花澆水,細心呵護,就像要給孩子好的照顧,包容,陪伴;比如拔草,及時清理一些枯葉等,就像要幫助孩子,去改掉身上的壞習慣;又比如種花草要有好的土壤,就如家長為孩子創造好的家庭氛圍,當然,父母自身就是好的土壤,改變、成長自己,就是提高土壤的質量。

又想到觀音菩薩的精神是慈悲,“慈能予樂,悲能拔苦”。做父母的,要有一顆菩薩心,要去管教孩子,也要去體諒孩子,看到孩子的天真幼稚、給予孩子慈愛、呵護。

在育兒路上確實總有困惑和苦惱的時候,就像開頭感慨的那樣,像觀音菩薩學習慈悲的精神。

回到問題,從上文我想表述的是對孩子要多些耐心、多幫助他,擁有一顆慈悲心,多理解孩子。

除了慈悲,還要有智慧,孩子不肯學習很正常,貪玩是孩子的天性,但玩歸玩,該完成的學習任務還是得完成,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表,每天幾點到幾點幹什麼?把玩的時間給孩子留出來。監督孩子完成,幫助他養成好的習慣。

有的孩子是因為平時報了學習班,學得太累太辛苦,對學習產生了對抗的心理,可以幫助孩子找到他不肯學習的原因。

此外,家長也要做好榜樣,儘量少刷手機,如果有條件陪在身邊,自己可以拿一本書來看,所謂身教重於言教,家長就是最好的榜樣。

因為每個孩子的個性、成長環境都不一樣,沒有統一的答案和標準,根據孩子的特點,想辦法去幫助孩子,而這個過程,也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