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硬核”為尺 “量”出大國風采

病毒不分國界,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是我們共同的願望和責任。在這場戰“疫”中,14億中華兒女扮演好社會、事業、家庭所賦予的角色,肩負起應承擔的責任,向世界展現了無與倫比的大國風采、大國力量。



  歷練防控“硬核鬥爭”。不麻痺、不厭戰、不鬆懈是決戰總攻關鍵時期對分級分區、精準施策的實時要求,黨員幹部一手戰“疫”、一手戰“貧”充分體現出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鬥爭精神。黨組織對幹部的考察識別,政治標準是硬槓槓,能否站在一線“試金”是擁護黨的領導、踐行黨的政策的絕佳機會,黨員幹部要鍛造真幹事、幹成事的鬥爭本領,排查走訪、宣傳引導、監督指導一時一刻不能停頓、一分一秒不能放鬆、一枝一葉也不能大意。越到最後越是人民群眾考驗幹部的最佳時機,在朝夕相處、你來我往、口碑評論中,最能聽見、聽清群眾的訴求,考驗統籌兼顧有序,內外兼修、表裡如一,慎終如始、敢於鬥爭,才能與之共築防線、同頻共振,方顯“英雄本色”。


  拿出科研“硬核產品”。向科學要答案、要方法,是我們依法科學有序防控的重要手段,也是為之奮鬥且卓有成效的實踐經驗。習近平總書記說過,通過打這場硬仗,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科技,拿出更多硬核產品。“前線”醫務、科研攻關人員與“後方”力量共繪“同心圓”,始終把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作為我們黨在指揮戰鬥中的應有之義,各省市逐步“清零”也見證了各方責任落實到位、點位管控精準、救治有力有效。對抗擊疫情的疫苗、藥物、檢測試劑等加快研發,關鍵核心技術持續攻關,切實提高精準度和篩查效率,是對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的承諾,也是打通科研成果轉化、激發全民動力的最好“抗體”。



  匯聚宣傳“硬核乾貨”。除了條幅、海報、一封信、現場宣講等宣傳常規“乾貨”,利用無人機、大喇叭“喊話”的一圖通覽、“方言版”順口溜、視頻vlog、專題問答等,更加符合受眾“口味”、與獲取知識渠道匹配度更高的新型平臺建設也在不斷完善和保障。宣傳“乾貨”從疫情地圖、病例增減量到戴口罩、買物資途徑應有盡有、“宣”無鉅細,切實發揮暖人心、聚民心、強信心帶動作用。“闢謠專區”在標題、現象、科學依據、投訴舉報熱線、評論等版塊設置,引導群眾及時辨別“真”“假”,自覺提高防控能力。為確保“兩手都要硬”“雙勝利”目標任務,一批批基層宣講員身兼數職、堅守崗位,堅持在“立心、立傳、立德、立制、立言”中踐行初心使命,不懼風險、頑強拼搏,在傳遞黨的聲音上彰顯智慧、閃耀光芒。


  規範督查“硬核操作”。要“戰”也要“督”,察訪、督導、預警、問效,各項“操作”在防控、扶貧、維穩中都佔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當前各地分類分批“復工熱”,廠家復產資質、返程人員排查、軌跡安全保障、公共區域消殺、用餐工期錯峰……都離不開督查促落實、反饋促整改的規範執行。數字脫貧、虛假防控、“過場”調研等都會嚴重削弱黨領導幹部的指揮戰鬥力,損害魚水之情。督查組明察暗訪、集中整治強問責,“回頭看”跟蹤問效不鬆勁,倒逼各級黨員幹部自我反省、引以為戒,找差距補短板,切實解決群眾難題,為再登“兩條戰線”新臺階執行到底、保駕護航。(來源:共產黨員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