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建議:教育男孩,家長在這3件事上“捨得”,孩子更能成才

每一個家庭的父母們都希望自家孩子長大能有出息,尤其是養男孩的家庭

,父母還指望孩子以後養兒防老呢。

但是孩子以後有出息誰都說不準,所以我們要從小培養孩子種種能力,好讓孩子在以後能成才。

李玫瑾建議:教育男孩,家長在這3件事上“捨得”,孩子更能成才

然而我們能經常聽到這樣的話,“現在的男孩子,抗打擊能力太差了。一個個的不會剝雞蛋,卻一個個的都脆弱的像雞蛋”。

“他們就是生活的太好了,要是讓他們每天去地裡幹活,我看誰還想跳樓” 這樣的話,經常從一些家長的口中聽到。

但其實,這些看起來很現實的話,是不能輕易傳到孩子耳邊的,容易傷及他們的自尊,讓男孩自暴自棄。

李玫瑾建議:教育男孩,家長在這3件事上“捨得”,孩子更能成才

來自人民公安大學,著名育兒專家李玫瑾是一位大學教授,她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對青少年兒童心理問題有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她的家庭教育講座往往能一針見血,指出孩子教養問題的根源所在。

現代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長在浮躁與慾望的社會背景下越來越偏重於孩子的智力發展,卻一直不注意孩子的人格和性格培養,這是家庭教育中嚴重的偏差。

李玫瑾建議:教育男孩,家長在這3件事上“捨得”,孩子更能成才


往往到15歲之後,看一個人能不能有更為長期的發展,恰恰學歷與造詣並不是最重要的。

真正重要的是這個人的性格,和他以性格為核心的人格。早期對孩子的性格培養得當,更有利於他的長遠發展。

李玫瑾還提出了一個“脫敏”教育的概念,她曾說過,想要孩子有出息,在下面這3件事上父母要捨得。

不要一味的溺愛孩子,否則孩子以後恐怕難成才,俗話說得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一、捨得對孩子“放手”

大多數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對孩子過於溺愛,什麼事情都幫孩子辦好了,也捨不得說孩子一句,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反而是害了孩子。

這種從小被溺愛長大的孩子,自理能力非常差,而且死要面子,養活自己都要費很大力氣,給你養老可能力不從心了,還很可能變成大家口中的“啃老族”,剝削老人的財產和房屋。

李玫瑾建議:教育男孩,家長在這3件事上“捨得”,孩子更能成才

李玫瑾自己的孩子,也曾經被姥爺大聲斥責,當時李老師勸說:“孩子那麼小,你把他嚇著了。”

但是李老師父親答:“他經過我這樣的事,以後走上社會,沒什麼事能嚇著他。”

其實孩子遠遠比你想象的要堅強的多,所以你要捨得對孩子放手讓孩子吃苦,

正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從小吃苦的孩子抗壓能力都特別強,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多半都能有成就。

如果你愛孩子,就別過分的溺愛孩子,要捨得讓孩子吃苦,讓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

李玫瑾建議:教育男孩,家長在這3件事上“捨得”,孩子更能成才

二、捨得給孩子“花錢”

“窮養兒富養女”,家長還是太死板了,雖然說窮養兒子,但你不能往死了窮啊,作為父母我們要捨得為孩子花錢,我曾聽過這樣一句話“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所以說你捨得為孩子花錢也就是為自己投資。

節目《少年說》中高二男生楊禹奇就吐槽自己的媽媽對自己很“小氣”。

從小學開始,媽媽就告訴他家裡特別窮,窮得揭不開鍋,以至於他想要買一隻筆都要跟媽媽軟磨硬泡好久。

李玫瑾建議:教育男孩,家長在這3件事上“捨得”,孩子更能成才

《少年說》高二男生楊禹奇

他每天都在擔心,家裡哪天就吃不上飯了,後來看到自己家裡買了新車,以為自家終於不用過苦日子了,結果媽媽卻騙他說這是家裡中了彩票買的車。

父母為了鍛鍊他,編了一個又一個無法自圓其說的謊話,終於有一天,再也瞞不住孩子了。

李玫瑾建議:教育男孩,家長在這3件事上“捨得”,孩子更能成才

他們認為窮養對於男孩而言,是一種鍛鍊。 在物質上苛待男孩,總是不滿足他們。 這樣能激發男孩性格中的“狠”,激發他們學會吃苦,承受生活中的挫敗。

正如馬薇薇所說:

我們對男性有更多的期待,希望他能成就一番大事。

如果你從小把他窮養的話,容易使他一開始就斤斤計較,為金錢所限,反而限制了這個男孩的發展。 窮養一個男孩,就像是男孩一直“餓著”,而這種“飢餓”往往容易過頭。

李玫瑾建議:教育男孩,家長在這3件事上“捨得”,孩子更能成才

過頭的結果就是讓男孩對物質,金錢有著更強的慾望。

所以我勸告各位父母,家裡有兒子的一定要捨得給孩子花錢。

當然,錢一定要花在對的地方,尤其是教育上要捨得做投資,孩子以後才能更優秀。

三、捨得讓孩子“犯錯誤”

有的父母小時候把孩子管得特別嚴格,不讓孩子犯一點錯誤,在父母心中自己這樣做是為了孩子好,免得長大之後孩子會走向彎路。

但是父母沒有想過的是,你不去教給孩子如何面對錯誤,面對失敗的經驗,等到他們真正遇上類似的問題,就會選擇最極端的那條路,比如離家出走,自殘,甚至是輕生。

李玫瑾建議:教育男孩,家長在這3件事上“捨得”,孩子更能成才

離家出走的小男孩

正所謂失敗乃是成功之母,小時候不讓孩子犯錯誤經歷失敗,長大後孩子一失敗就會氣餒沒勇氣嘗試,最終可能會一事無成,父母一定要引以為戒。

小時候多讓孩子受點挫折沒關係,只要孩子長大不吃虧就好。

想讓孩子有成就,高情商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你可以趁著孩子還小,及時給孩子準備情商培養類書籍,每天抽出十分鐘的時間陪孩子閱讀,幫助孩子養成高情商,好讓孩子能在社會上如魚得水。

李玫瑾建議:教育男孩,家長在這3件事上“捨得”,孩子更能成才

教育孩子也要講究適度,孩子在父母寬鬆的環境中成長,感受家庭的溫暖和生活的美好。孩子和父母成為朋友,也就願意聽父母的建議。

世界上每一個孩子都有積極向上的心,就看父母是如何引導了,他們都是帶著使命來到世界上的。

我們要接納孩子的不足,如同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讓孩子在自己的時區裡,不慌不忙、不緊不慢地成長,孩子舒服,你也會幸福。

所以,父母教育孩子的目標,首先是讓孩子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李玫瑾建議:教育男孩,家長在這3件事上“捨得”,孩子更能成才

苦口婆心說給孩子聽,不如花時間做給孩子看。

家長教育孩子要有獨立自信的性格,和一顆悲天憫人的心靈。

男孩的獨立,是讓他們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主見,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去爭取。

男孩的自信,是讓他們有堅持自己的勇氣和毅力。悲天憫人,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生命。

李玫瑾建議:教育男孩,家長在這3件事上“捨得”,孩子更能成才

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會長成什麼模樣,取決於家長如何教導!

在3-6歲其實就是給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最重要的時期,可能有很多家長平時比較忙,忽視了這一點,家長要抓住3-6歲這個性格關鍵期,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品質,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

父母對於孩子的情感要關注,重視情商方面的教育,教會孩子如何愛別人,如何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

孩子的情商教育要從嬰幼兒時期就開始,讓孩子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緒,擁有較高的情商適應複雜的人際關係

李玫瑾建議:教育男孩,家長在這3件事上“捨得”,孩子更能成才

這裡為大家推薦一套有關好性格品格培養的繪本《小松鼠行為習慣繪本》。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培養孩子情商啟蒙,邏輯思維鍛鍊,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在看故事的時候,孩子非常容易就會把自己帶入到角色當中,裡面的人物怎麼做,孩子自然就會跟著模仿,從而學會基礎的生活規則。

李玫瑾建議:教育男孩,家長在這3件事上“捨得”,孩子更能成才

書中包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表達自己等基本的生活技能,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疊加在一起,會讓孩子更容易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

李玫瑾建議:教育男孩,家長在這3件事上“捨得”,孩子更能成才

另外,還有《陌生人,快走開》、《說好了就要去做》等拓展故事,教會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學會誠實守信

,懂的多了之後上幼兒園,家長們才能更放心。

李玫瑾建議:教育男孩,家長在這3件事上“捨得”,孩子更能成才

全書一共10冊,僅需58,平均下來一本不到6塊錢,一包小零食的錢就能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非常划算了,如果錯過了關鍵時期,再想培養就難了!

李玫瑾建議:教育男孩,家長在這3件事上“捨得”,孩子更能成才

很多孩子的好習慣,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父母反覆督促,反覆監管下,慢慢養成的。3-6歲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孩子有不好的行為習慣的時候,要及時幫助改正,別讓那些壞習慣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障礙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