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躍了?日本又現5.6級地震,3月已有5次6級(包括6級)以上地震

3月最近幾天,我們看到了一些自然災難問題可能又不少了,確實在地震方面的發生較多。而根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在北京時間3月26日13時52分,日本火山列島地區又發生了一次相對較大的地震,中心座標為北緯22.80度,東經143.45度,等級大小為5.6級,震源深度140千米。

雖然這次的地震強度不是很大,但是在3月以來的5級至5.9級地震區間還是相對較強了,本次地震由於離陸地區域較遠,所以沒有什麼影響。

活躍了?日本又現5.6級地震,3月已有5次6級(包括6級)以上地震

從地理位置來看,本次地震發生的範圍也是在“環太平洋地震帶”附近,難道我們的地震帶真的是活躍了?並且在2020年3月25日的時候,位於千島群島還發生了一次7.5級大地震也是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

活躍了?日本又現5.6級地震,3月已有5次6級(包括6級)以上地震

不過經過分析之後,7.5級地震是屬於板塊運動導致的,美國地質調查局指出是由於千島溝直接相鄰(或在其下方)的太平洋板塊內發生了淺的反向斷裂,所以說地震是正常的發生情況,這並不能說我們“環太平洋地震帶”活躍了,同時日本這次地震也算是正常的,也沒有報告指出異常。

活躍了?日本又現5.6級地震,3月已有5次6級(包括6級)以上地震

那我們來看看今年以來的整體數據情況,從中國地震監測網數據顯示,從2020年以來,全球總計出現了6級(包括6級)以上的地震次數為20次,其中最強的一次地震為古巴南部海域7.7級大地震,第二強的地震就是3月25日發生在千島群島的7.5級大地震,第三個也是千島群島的7級大地震。

所以綜合情況而言,今年已經發生了3次7級(包括7級)以上的地震,也就是今年已有3次大地震,這就是一個較大地震的情況。而在20次較大地震之中,其中1月佔比為12次、2月佔比為3次、3月暫時佔比為5次(3月還未結束)。所以暫時以數據來看1月的較強地震是最多的。

活躍了?日本又現5.6級地震,3月已有5次6級(包括6級)以上地震

單獨再來看看3月的一個地震情況,3月已經記錄到5級(包括5級)以上的地震為28次,去掉5次6級(包括6級)以上地震,那就是還有23次5級到5.9級範圍內的地震,所以確實也不少。這就是我們看到的一個整體地震情況,我們這裡也期待接下來以及未來的地震稍微少一點,因為每次出現地震之後,我們都擔心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影響,陸地區域是直接的破壞,海洋區域地震的話除了擔心對陸地的直接破壞,還要擔心海嘯的問題,這就是不一樣的情況。

活躍了?日本又現5.6級地震,3月已有5次6級(包括6級)以上地震

地震說完了,我們還是來普及下地震知識,我們也強調了無數次了,地震在科學之中是無法進行預測的,這已經是一個事實,如今科學界雖然在不斷的分析,推遲地震發生的概率,但是我們可以明顯的知道,那就是地震確實依然無法進行預測,概率只能作為參考數據。

活躍了?日本又現5.6級地震,3月已有5次6級(包括6級)以上地震

而對於地震雲,地震雲,生物異常等說法,不少人也說可能與地震有關,如今也可以明確的說,沒有證據顯示其中存在因素,所以也不具有說可以預測地震的情況。大家可以明白了吧?地震就是無法精確預測,我們人類也沒有辦法,而如今能夠減少地震影響說得最多的就是地震預警了。

活躍了?日本又現5.6級地震,3月已有5次6級(包括6級)以上地震

地震預警的簡單說明就是“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發出警報”。而詳細的說明就是,建立在地震波的基礎之上,在地震發生以後,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以減小當地的損失。如今全球許多國家都在實施地震預警,包括中國,日本,美國等,都在建立這種機制,我國的發展速度還是較快,不少地區可能已經步入到了“秒級預警”時代,所以說給不少人帶來了直接性的好處,未來當全球聯合實施“秒級預警”的時候,我們以後就不用擔心地震的問題了,這就是地震預警的好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