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大宛:勞師遠征四年,耗費錢糧無數,有意義嗎?

大宛,漢朝有名的西域大國。有傳言說大宛人都眼睛凹陷,長著長鬍子,由此可知,大宛應該是歐羅巴種人,但有的人認為大宛是錫爾河北岸的塞人,不過不管是哪一種人,總之,是跟中原人不同的人種。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話說,大宛能與漢朝有聯繫全靠張騫的牽線,但大宛對漢朝卻早有耳聞,“大宛聞漢之饒財,欲通不得,見騫喜”,可見大宛對漢朝思之慕之,卻求而不得。張騫可謂是旅行行家,曾兩次出使西域,當張騫第一次到達大宛時,大宛無比激動前去迎接,“為發導驛,抵康居”。

到第二次張騫沒去成大宛,他的各位副使分別遷往了不同國家,其中當然包括漢朝的小迷弟大宛。等到這位偉大的旅遊家與眾副使回來時,帶著大宛的使者也一起回來了。


徵大宛:勞師遠征四年,耗費錢糧無數,有意義嗎?

自此漢朝便開始了與大宛的友誼來往,之後十幾年間交往十分密切。

然而,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再好的關係也有戛然而止的時候。

兩國鬧翻的原因,也是令人哭笑不得。簡單來說,就是武帝看上了人家大宛的汗血寶馬,此馬號稱“馬中之王”,非要人家把此馬換購給他,這等稀缺物種人家大宛肯定也不幹啊,就沒給,這一拒絕可好,出使大宛的使者一怒之下,砸了人家的寶馬!大宛王也不是吃素的,一不做二不休,將漢朝的來使殺了。

其實大宛王在心裡是進行過成本估算的,他看到漢朝每次看到大宛的使者,據說從中原走到這裡,要花一年的時間,而且路上條件惡劣,使團到達的人數要減一半了。所以他猜,漢朝有心無力,想打也打不到這裡來。


徵大宛:勞師遠征四年,耗費錢糧無數,有意義嗎?

可惜,他估算錯了,他遇到了控制慾極強,要讓四海皆服的漢武大帝!武帝正愁沒理由呢!這下好了,現成的藉口:斬我來使,藐視天朝,勢不兩立!

當然,這些都是兩國之戰表面的原因,關鍵是人漢武帝早就想打戰了!

首先,武帝這個人控制慾真的超級強,為了把西域各國控制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可謂是手段頗多:其中包括派旅遊家張騫出使,還包括直接武力解決攻打西域,更是不惜將漢朝公主送去和親。所以對於武帝來說,取得西域控制權非常重要,這是制服匈奴的重要步驟。

其次,“吏卒皆爭上書,言外國奇怪利害”,隨著旅遊家張騫添油加醋的將西域情況對漢武帝講之後,漢武帝對西域興趣很高,從最初的單單為了攻打西域作墊腳石,竟到了“廣地萬里,重九譯,致殊俗,威德遍於四海”的地步。為了實現目的,漢武帝也想好了,好言好語的商量若不管用,便採取武力。

再次,從當時形勢來看,“宛以西 ⋯⋯然以畏匈奴於漢使焉”。西域各國對漢朝和對匈奴的態度截然不同,這就使得武帝必須要採取決定性的政策,要打戰,還必須要打贏!不然西域的控制權還要不要了?

那就打吧!


徵大宛:勞師遠征四年,耗費錢糧無數,有意義嗎?


既然已經下定決心要攻打大宛,那麼這第一步挑選軍隊,然後在對士兵進行魔鬼訓練,最終向西攻打大宛。漢武帝信心滿滿,志在必得。因為在他看來,大宛不過就一個小村嘛,三千軍隊就可以滅了它!

一年後,剩下一小撮人灰頭土臉地回來了。

怎麼能失敗呢?漢武帝想不通。

其實他想不通也可以理解,因為沒打過這種戰。西域幾十個小國,不就是幾十個小村嗎?大宛也是其中之一,說三千人可以拿下,我給你六千多軍隊呢,怎麼能拿不下呢?

事實上,從漢朝到大宛,迢迢十萬八千里,到了那兒六千人還有沒有剩下一千人都不好說。況且行軍路上,要吃飯吧?漢武帝心血來潮的一次打戰計劃,能準備多少乾糧?而沿途的西域小國,都紛紛緊閉城門,不肯借糧。

所以,此次失敗不是被敵軍殺害的,是被活生生餓死的。

在有了第一次的教訓之後,是否再次進攻倒是給漢朝出了個難題。就在這時,朝廷發生了一件重要大事,趙破奴帶領的軍隊被匈奴痛擊,全軍覆沒,更丟人的是連主帥自己都投降了。

這一邊被匈奴打得全軍覆沒,另一邊,連個小村莊都拿不下,堂堂漢朝,威嚴何在?

現在,打戰理由已經不重要了,面子很重要,大漢朝不能再有失敗的新聞了,不然四海不服啊!

在眾大臣的百輪舌唇大戰之後,決定再次增兵攻打奪回面子。


徵大宛:勞師遠征四年,耗費錢糧無數,有意義嗎?


徵大宛第二季,終於來了!

這一次,李廣利在漢武帝給的精良配備之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精良配備之一:下令赦免大量監獄中的囚犯,徵召地痞流氓,抽調邊塞的騎兵部隊,全部給我打大宛!

精良配備之二:湊齊物資,在敦煌駐紮軍隊六萬,彙集牛、羊、馬、驢等數萬匹。

精良配備之三:武帝聖旨,沿途諸國,必須配合。不配合?行,把村子屠了!


徵大宛:勞師遠征四年,耗費錢糧無數,有意義嗎?


當然,總有一些刺頭魯莽、不懂事,比如輪臺國,第一個跳出來當出頭鳥。李廣利也是人狠話不多,直接用行動教他做人的道理——血洗輪臺。

血洗輪臺國過後,這一次,西域各小國都出奇地配合,他們終於見識到了大國的實力,知道那些匈奴們是怎麼死的了。所以,這下都變成為了哈巴狗:爺,您說啥就是啥,您要啥就給啥。

這也向我們證明了,用大炮去打一隻蚊子,雖然成本高了,但這展現了你一種必勝的姿態,那些牆頭草就只能倒向你這邊了,省心省力。

終於來到大宛的邊界了,大戰一觸即發!

李廣利分兵兩路,一路進攻了大宛的心臟貴山城,另一路還進攻了其右肩膀鬱成城。

大宛軍出來迎戰,兩軍正面交鋒,漢軍久攻不下,損失嚴重。

然而李廣利很快就明白了,勞師遠征,供給不行,這樣拖延下去,幾萬大軍糧食都沒了,必須速戰速決!既然這裡攻不下,那我換個地方吧。

李廣利帶著漢軍,繞過鬱成城,直接來到大宛的國都——貴山城,大宛軍見對方來勢洶洶,不敢出戰,於是被李廣利包餃子了,四面圍住。

大宛原本就欺負人家漢軍遠征,糧食是一大問題,想拖到他們糧盡而退。

然而他們沒想到的是,漢軍沒有糧盡,而大宛,水盡了!

原來大宛的都城,水源來自城外,而漢軍利用了這致命的一點,切斷水源!

雙方開始僵持,貴山城內用水日漸減少,恐慌得不行。

要知道,人都是怕死的,人一恐慌就容易做出激動的事情。於是,大宛的皇族內部出現了政變,大宛王被殺掉,人頭也被割下來,送給漢軍,搖尾祈和。

接下來,就是籤不平等條約了。

大宛奉上了汗血寶馬,爺,您隨便挑,不夠我們還有。

到此,第二次徵大宛當然是全面勝利了。


徵大宛:勞師遠征四年,耗費錢糧無數,有意義嗎?

討論

一場由汗血寶馬引起的戰爭,勞師遠征四年,損耗錢糧軍馬無數,就為了讓一個西域小國屈服,有意義嗎?

當然是有意義的。這一場戰爭的勝利,意味著西域諸國都要認漢朝做老大了,漢武帝最初的夢想,控制西域各國,也基本實現。

事實上,漢朝後來取得西域五十餘國的控制權,絕對不是一時僥倖,不管在哪方面漢朝都具備了把西域控制住的條件,當時漢朝在軍事方面的威懾力已經令各國聞風喪膽。在外交方面,漢朝更是諸國的寵兒,有什麼好的東西來將其貢獻給漢朝,外交場面也是空前繁榮。在經濟方面更不用說,漢武帝讓人在輪臺國開墾農田,使糧食產量大大增加等,從最基礎的方面保證了與西域的溝通交流。

一件事情有利便有弊,漢朝攻打大宛也不例外。戰爭給漢朝帶來了不小的損失,其中包括軍力與經濟等多方面,使得漢朝百姓負擔加重,苦不堪言。這就是所謂的:“貳師將軍伐大宛,天下奉役連年”。戰爭固然殘酷,然而取得勝利之後,邊境的安定,也為漢朝的繁榮打下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