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那些傻傻的笨脑筋最终能成为大咖,而聪明的人却是一事无成


为何那些傻傻的笨脑筋最终能成为大咖,而聪明的人却是一事无成


一、生活中需要一点笨脑筋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想当作家,觉得天天在家写点文字也不错。

我把关注点放在了侦探小说。从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开始,先后读完了《嫌疑人的X献身》《东方快车杀人案》《福尔摩斯探案集》。


为何那些傻傻的笨脑筋最终能成为大咖,而聪明的人却是一事无成

可惜这几本书读完,对侦探小说一贯的套路便失去了兴趣,我又开始把视线放到国内作家身上。

随后我又看了《平凡的世界》和余华的《活着》,好家伙!《活着》第一遍就把我整的落泪了,咱中国人的命运怎么就这么惨!


为何那些傻傻的笨脑筋最终能成为大咖,而聪明的人却是一事无成

趁热打铁,我又把《许三观卖血记》《兄弟》读了一遍。

我开始对国内小说陷入痴迷。

痴迷归痴迷,但是为实现梦想,动手来写点自己的东西,却异常的艰难。

三天打鱼两条晒网似的构思、练笔,外加周围的各种诱惑,实在难以坚持。

年少轻狂,大把的时间只看不写,甚至拿来跟朋友们挥霍,那写作梦只好草草收场。

后来看到身边的同事每天练笔,天天写那么多字,还没有回报,又觉得他没有天赋还尽干些没用的,真傻。


为何那些傻傻的笨脑筋最终能成为大咖,而聪明的人却是一事无成

直到有一天发现他靠一篇文案赚得2000元后,我又开始后悔当初没把写字好好的练一番。

直到前段时间看了扮演《精英律师》中戴曦的演员蓝盈莹的一次讲述后,我才恍然大悟,生活本困苦多磨难,没有那么一点笨脑筋,还真不能让自己闪闪发光。

蓝盈莹在《精英律师》中那连珠炮式的专业台词让人印象深刻。回忆拍戏时背台词的经历,她连连暗示“太难了”。

戴曦是一个学霸型的助理律师,一个记忆力超群的人,很勤奋且很有天赋,许多法律条则别人可以读,但她必需要直接讲出来。

蓝盈莹说,为了让人物立得住,她颇下了一番苦功。

她说“我记切当时有一长段的法律条则是为了彰显人物性格的,我背了一个礼拜,走路在背,睡前在背,吃饭也在背,然后觉得背得很好了,

但在现场当所有机械朝本身迫近的时候还是会有毛病过错的地方,后来就会更下功夫。”

为了让自己吃透脚色,蓝盈莹在拍摄前做了大批的功课,从脚色工种到人物性格乃至每一个专业术语的含义,都尽可能做到了然于胸。


为何那些傻傻的笨脑筋最终能成为大咖,而聪明的人却是一事无成

靠着蓝盈莹的“死磕”一般的笨脑筋,戴曦“天才学霸”“人形法条机”的形象立在了公众面前。

看来一颗笨脑筋,不够死磕,还真不会成为“幸运儿”,反而会沦落为像我样的“倒霉鬼”。

二、那些很厉害的人 都有一颗“笨脑袋”

其实现实中,很多人都是通过笨笨的死磕,才获得了自己的上升通道。

比如某大红大紫的自媒体人,她此前在纸媒做记者,有着几十年的笔杆子功底;

还有一下子突然火到不行的某平台主播,他虽是个有着播音专业科班背景的宅男,但他毕业后一直多年都是默默地做广播节目,并没有多少人知晓……

其实我们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并不是那些天赋异禀的天才。


为何那些傻傻的笨脑筋最终能成为大咖,而聪明的人却是一事无成

我想即便天才们永居山顶,而自己还在没日没夜的努力攀登,或许最后还是这个穷酸样,但是每日靠一颗笨脑袋往前磕一点点,那也是人生最美妙的一次突破。

罗曼·罗兰有言:“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为何那些傻傻的笨脑筋最终能成为大咖,而聪明的人却是一事无成

生活不可能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我们想得那么糟。

人的脆弱和坚强都源于想象,有时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一不小心便会发觉自己咬着牙已经走了很长的路。

三、一颗笨脑袋最需要耐心的坚持下去,等着一旦开窍,一鸣惊人

曾国藩天资平庸,从小就被人讥笑为“愚蠢之辈”。

他在13岁时的一天晚上,迈进书房,点起燃油灯准备背诵一篇三百字的小短文。谁知此时书房房梁上躲着一贼,准备趁夜晚人都去睡觉时偷点东西。


为何那些傻傻的笨脑筋最终能成为大咖,而聪明的人却是一事无成

哪知那贼等到天快亮了,曾国藩那厮居然连三百字的短文都还没完整背下来。贼终于忍不住了,飞身下梁,将此文一字不落地背了一遍,然后冲曾国藩大叫:

哥们,你这么笨,还TM读什么书!

曾国藩从16岁开始参加科考,考了七次才中个秀才,要命的是居然还是倒数第二名。比起同时代名人,其愚笨一目了然。

难怪梁启超说,在当时的贤杰中他曾国藩是最钝拙的。就连曾国藩自己都承认:“余性鲁钝。”

如此曾国藩又何以翻身?

他每天坚持早起,绝不恋床;

他注重培养自己的耐心,读书时若是一句不通,是绝不会看下句的,若是今日不通,明日一定再读,若是今年不精,明年必须再过一遍,凡是不求快不贪多,不弄明白绝不罢休。

如此一般,一旦开窍,便是一鸣惊人。

曾国藩中秀才的第二年,就中了举人;

中了举人第四年,他就高中进士。而他那些早早考中秀才的同学,很多后来居然连举人都没有考上。

曾国藩这个笨拙之人,不懂投机取巧,遇到问题只知道死磕硬钻,一条道条条道都一路走到黑,不留死角,打通了一条科举之路。

那些聪明的人反倒不愿下“困勉之功”,遇到困难绕着走,哪有捷径往哪走,最后基础打得松松垮垮。

所以曾国藩说:“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为何那些傻傻的笨脑筋最终能成为大咖,而聪明的人却是一事无成

纵观历史,难怪自古成名者,多始于笨干,以至于出现了那么多的字颠、画迂、诗痴。

决定一个人成败的,不在于他起点有多高,即使身处低谷,若能在棘手之处,耐得住烦恼,顶得住寂寞,抗的住困苦,一切都过了,也能驰驱为一代之伟人。

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

一个资质平庸的人,如果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也能成为超凡脱俗的圣贤豪雄。


为何那些傻傻的笨脑筋最终能成为大咖,而聪明的人却是一事无成

所以千万别习惯了静谧无声的平凡岁月。

命运之神不会失礼到去打搅一个未睡醒之人,当然也不会有失公允的让早起的鸟儿没虫吃。

我想所谓人生,就是“死磕”之后,“否”之所极,“泰”自徐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