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是怎麼看待健康碼的?

微視頻剪輯


健康碼得以迅速推廣,本質上是人和信息的緊密結合

大家都在談健康碼,但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可能還是被低估了。

2020年2月11日,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健康碼在杭州率先推出,用“紅黃綠”三色二維碼作為數字化健康證明,居民和來杭人員只需上釘釘或支付寶領取,綠碼可憑碼通行,紅碼和黃碼需按規定隔離並健康打卡。

健康碼的出現,居民不再需要重複填報健康表格,高速路口和小區卡口工作人員也更加便利,實現了“無接觸式”查驗,降低了感染風險。按照杭州市政府發佈的企業復工申報指南,企業復工需要在釘釘上申報,在審核通過之後,企業員工每天也需要在釘釘上進行健康打卡。

因為種種的優點,健康碼在全國迅速得到廣泛應用,截至2月24日,健康碼已在全國近200個地市上線。

健康碼上線之後,我和阿里釘釘CEO無招通了個不長的電話,主要是他在說健康碼的思路和經過,但這個過程中,我腦子裡突然有一個念頭亮了——我突然意識到健康碼這個產品的成功,其實順應了一個在過去10年緩慢發生的巨大變化,那就是人和信息不再是原來分離的狀態,正在融為一體。

“強信息人”的時代

這是一個不可小覷的變化。因為在過去的成千上萬年時間裡,我們都是和信息處於分離狀態的,自身產生、攜帶和可分享的信息是非常少的。可以說,整個世界的架構,其實都是在人和信息分離的前提下搭建的。從語言、文字的出現,到印刷術、電報、電話、互聯網的發明,都是為了讓人能更好地找到信息。

克勞德·香農在1948年奠定信息理論基礎的論文《通信的數據理論》裡就寫到:

“通信的基本問題是,在一點精確地或者緊似地復現在另一點所選取的訊息。這些訊息往往都帶有意義。”

想想唐僧師徒一行為了取經要走十萬八千里,就知道那時人和信息分離的情況有多嚴重了。

之前有很多書籍和文章都在談論因為廣泛的連接,而給社會和世界帶來的改變——改變不僅是因為你可以在手機上觀看視頻,更是因為你為什麼可以在手機上看視頻。而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智能手機幾乎成為地球上幾十億人身上突然增加的一個信息器官。從對人類的改變來說,這相當於一個發生在最近十年內的巨大基因突變,人類自身一下可以自己生成、攜帶、共享(主動和被動都包括)相當於過去無數倍的海量信息,正在成為網絡裡面一個愈發強力的節點,完全可以把現在的自己稱為“強信息人“。要知道,根據技術史學家喬治·戴森( George Dyson)收集的數據,在 1953年 3月,世界上只有 53K字節的高速存儲空間( RAM)。今天,我們褲兜裡隨便一個手機的存儲空間就是這個數字的10萬倍。

在歐洲,GDPR將產生可識別個人數據的人視為“數據主體”(data subject),其實也是從法律上認定並保護了信息與人的高度融合這一現實。

杭州市委副書記在接受白巖松在《新聞1+1》 中的採訪時,曾專門提及健康——健康碼的評判來源於三個維度,一個維度是空間,根據疫情風險程度,杭州市的大數據公司按照有關數據已經可以精確到鄉鎮(街道);第二個維度是時間,某人去過疫區的次數以及時間的長短,這個與傳染路徑有關聯;第三個是人際關係維度,與密切接人員接觸狀態等個人有效信息,量化賦分後最終生成相應的三色碼。這充分說明了現在很多信息只有互相連接起來時,才是完整的或是有用的。

最近這幾年,我們的身上已經早已被貼上了無數層密密麻麻的數字標籤,人和信息早已經緊密地融合為一體。領導提及的三個維度,都是我們隨身攜帶、唾手可得的信息,而生成的健康碼,其實又成為新的信息和標籤。

10年前,我們可以9點打開電腦,5點關掉它;現在是手機持續開著,我們定時睡覺和醒來。

當我們身上貼了足夠多的標籤時,標籤已經開始和外界頻繁互動,且可以反作用於我們的時候,我們就會感知到自己已經和信息融為一體了。很簡單的一個例子,我們可以感受一下——10年前,我們可以9點打開電腦,5點關掉它;現在是手機持續開著,我們定時睡覺和醒來。

有一本書《第七感》,裡面談到古生物學家斯蒂芬·傑·古爾德( Stephen Jay Gould)將這種物種進化過程中的突變稱為“間斷平衡”( punctuated equilibrium),即世界從一種均衡態跳入另一種均衡態,永無回頭之時。古爾德主要是指恐龍的滅絕,實際上這一理論同樣適用於思考歷史。

我們可能正處在這個時刻。其實中國移動支付的普及,也是人和信息不斷融合的結果。只是這個過程太長了,我們幾乎沒有意識到這種潛移默化的漸變。而健康碼的意義,不僅僅對於防控疫情有很大幫助,更是因為時間很短,幫助我們感知到了發生在身邊的巨大變化。

爬出經驗的河流

《第七感》有句話非常帶感——20世紀 20年代華爾街的拓撲結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某個人在特定的某一天正好去了交易大廳。

人類社會是一個複雜的系統,而任何一個系統都包括三種構成要件:要素、連接、功能或目標,因為連接的改變,人作為這個系統裡最重要的一個要素,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歐洲啟蒙運動的時候,一位農民從農奴變成市民,他的政治地位、經濟前景、教與學的能力也會隨之改變。這一變革觸發了歐洲社會長達幾百年的分裂和動盪,世界也因此重新佈局。當一個人結合了不同的信息,放在不同的場景之下,他可以釋放的能量,起到的作用,也是完全不同的。

我們都要保持對變化高度警醒,因為變化的巨流改道,會淹沒眾多曾經信賴的路徑。

美軍特種作戰的實踐和數字化師的建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一個士兵結合了不間斷的通訊,更清晰且通過衛星和偵察機持續更新的地圖、隨時隨地的空中甚至太空支援,甚至透過牆壁和其他阻礙探測敵軍的熱感應器的時候,他的作戰效率和戰場規則,和過往成千上萬需要層級調動指揮的只會服從的士兵,是完全不同的。

我們都要保持對變化高度警醒,因為變化的巨流改道,會淹沒眾多曾經信賴的路徑。

這次疫情,湖北政府在初期的手足無措、漏洞百出,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強信息人的出現,傳播已經改變,每個人都有能力向外發出足夠大的聲音,但防疫和政府治理體系卻沒有跟上。

對企業來說,這次疫情的停擺,真正摧毀了一些傳統的入口和行為習慣,結合信息和人高度融合的現狀,加速了很多變化的到來。人類的習慣往往比感知轉變得更快,疫情期間所做的很多不得已的變化,有很多都會在未來留下深刻的痕跡,新力量正毫不留情地對舊架構施加巨大的壓力。

作為企業家,要想處理好未來強信息人員工和客戶的關係,大可借鑑美軍特種部隊的支撐體系,和雲計算架構給出的思路——那就是圍繞著強節點,建立去層級、分佈式、網絡化的連接體系。這一次疫情,也同樣有一些企業,例如林清軒,藉助遠程協同、在線銷售,發揮一線員工的能動性,反而取得意想不到效果,這就可以視作正確的釋放了強信息人員工的能量。其實,他們的能量就在那裡,只是疫情給了他們機會——就像米開朗基羅說的那樣——我只是把大衛從石頭裡釋放出來。


同樣,健康碼這個產品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幸運,更應該是一種順利成章。回頭看看釘釘的歷次版本的升級,會發現其實釘釘一直在調試人和信息的關係。健康碼的成功,只是找到了最適合的產品形態,在最需要的時間和場景下,把這種關係呈現了出來。

釘釘最開始的特色功能“Ding”,成功地讓自己從一開始就形成了鮮明的差異化,但也因此招到一些“反人性”的質疑。無招的解釋是,“Ding”這個功能最初的設置目的,就是希望信息在需要的時候,能夠到達正確的人。

的確,定位於工作場景的釘釘,對抗的是人的惰性。但回頭看看“釘“的想法,還是沒有脫離開人和信息分離的慣性思維,還是有中心化、層級化思維的影子,所以動作還是有些僵硬,也因此才會有質疑,有反彈。

不過隨後釘釘團隊在頻繁的產品迭代中,持續引入審批、簽到、工作方式、以及最新5.0發佈的在線辦公室、圈子等新功能,在不停地探索人和信息結合的最順暢的場景。更重要的是,釘釘天生是一個通信平臺,所有的發力其實都是做好連接和信息彙集,無形之中形成了一個去層級的、分佈式開放平臺,給了用戶很多創新的空間。

例如復星集團就曾提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系統到底服務於誰,是員工還是領導?這個問題的背景是復星要應對多文化、多時區,多企業的管理挑戰,這個提法,哪怕是在3年前,都是難以想象的。而目前復星在釘釘上形成的開放式的新型組織形式——員工實時在線,打破邊界,信息不加工,不過濾完全透明——追求的是適應性和效率,是典型的“失控”,而不是控制帶來的安全感覺。這樣靈活柔軟且實時在線的組織,在面對現在越來越頻繁的市場鉅變時,就會從容很多。

以前應用最多的企業級管理系統,還是最早MRPII、ERP以流程為中心的設計思路,追求的是控制和有序,人和數據圍繞著流程轉;隨著互聯網公司的崛起,以數據為中心的系統建設思路抬頭,這也是為什麼最近數據中臺火爆一時的原因。未來,會不會有更多真正以人(包括員工、客戶、上下游合作伙伴)為中心的系統會湧現出來,去進一步釋放人的價值呢?

這樣一來,一個企業會越來越具有生態的樣子,在失控無序和敏捷複雜之間找到平衡。但是這樣做的代價也是明顯的——系統是無法被精確地設計的,同時也很難被完全控制——前幾天釘釘被小學生惡作劇打一星求饒的事件,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00後生下來就是強信息人,是數字化的原住民。而釘釘對於孩子們的得體回覆,也可以看作是和全新用戶打交道的實驗。

但這樣以人為中心的分佈式網絡化架構,最大的好處是很容易達成泛組織、跨組織數字化協同聯動,這次健康碼達成的“政府-企業-員工”,以及招致小學生惡搞的在線教育“政府-學校-班級-學生”,其實就是非常好的協同案例。無招自己也表示,健康碼給他帶來很多新的啟發:“以前釘釘數據在線講得比較多,沒有意識到社會、城市、區縣、鄉村、小區街道、企業等組織全面在線化帶來的深層次社會變革,今天我們從釘釘的健康碼,釘釘的碼上覆工中開始突然有了體感。在線意味著每一個組織,每一個人都數字化了,每一個人的公開行為和組織執行過程都成為一個數字片段,組織和人、人和行為、組織和政策、政策和組織執行(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行為)都通過數字化變成了一個在線的虛擬鏡像,而且是實時的鏡像。你想象一下如果決策者坐在這個鏡像面前,還能實時操作政策的變更,立刻看到變更的結果,實時分析實時優化,這個社會的進化速度會不會幾何倍數的增長?”

“集中-分散”是永恆的矛盾和循環,也是推動網絡進化的力量之源——連接的發達趨向集中,而節點的強大則帶來分散,而網絡就是在這樣“集中-分散“的角力中不斷前進演化的。

在一個網絡裡,“集中-分散”是永恆的矛盾和循環,也是推動網絡進化的力量之源——連接的發達趨向集中,而節點的強大則帶來分散,而網絡就是在這樣“集中-分散“的角力中不斷前進演化的。在這樣的模式裡,釘釘代表的就是日益發達的連接,而每個強信息人就是新的節點,這種新的連接和節點融合在一起帶來的科學、透明、公開、高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大組織、大社會信息傳遞的低效和歪曲,執行的不透明和不統一,階層人群的不平等形成的網絡張力,會對舊結構帶來巨大沖擊。

這些都是技術帶來的進步和普惠,在這個基礎上,新數字化體系正在萌芽,一個個未來的在線數字化經濟體會孕育出來。從這個角度來看,釘釘對於國家和社會的重要性,在未來可能會超越淘寶帶來的社會價值。


初更


#你們怎麼看待健康的?#

這個問題襄陽俏胖姐回答。

作為湖北人,我們要先了解湖北健康碼的相關知識。

湖北健康碼是按照省疫情防疫指揮部部署,為進一步規範疫情防控健康碼制發和應用工作,結合湖北省實際,制定的管理機制。健康碼作為個人健康信息電子憑證,將會在下一步政務服務、公眾出行、就業復工中全面使用。

湖北健康碼的顏色生成規則

“綠碼”:用戶在省健康登記平臺自主申報,健康登記記錄一次或多次後,可提請健康碼制發審核,審核比對我省公安、衛健“四類人員”數據,未查詢到記錄即為審核通過,制發綠色健康碼。

“黃碼”:系統審核比對發現申請人記錄為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且尚未複核新冠肺炎症狀,或集中隔離未滿14天;制發黃色健康碼。

“紅碼”:系統審核比對發現申請人記錄為確診(含臨床診斷)、疑似、發熱病例,制發紅色健康碼。

湖北健康碼的顏色轉變規則

“紅碼”轉“黃碼”:確診病例治癒出院,並經14天隔離期流調無復發症狀;疑似、發熱病人經診斷,排除新冠肺炎病例,並經14天隔離期流調無新冠肺炎症狀,發放“黃碼”。

“黃碼”轉“綠碼”:密切接觸者經流調無新冠肺炎症狀,且隔離期滿14天,“黃碼”轉為“綠碼”。

“綠碼”轉“黃碼”:“綠碼”有效期截止前,無測溫健康記錄,轉為“黃碼”;“綠碼”人員經測溫發現有發熱症狀,轉為“黃碼”。

關於健康碼“綠”碼的解釋:

1、此次綠碼是經大數據核驗後,對低風險地區的非“四類人員”集中發放的一批,因此有的打碼不足14天也會顯示綠碼。

2、綠碼不代表能出行,只是必備條件之一,具體以省市縣指揮部發布的正式通告為主!

3、正式通告未出之前,建議繼續堅持打卡!

我認為健康碼作為個人健康的信息憑證不僅會在將來政務服務、公眾出行、就業復工中廣泛使用,還會在社會經濟生活各方面運用。將會同個人身份證、徵信記錄一樣,作為每個人的第三張身份名片。

小康不小康,看身體健不健康。我估計將來健康碼還會作為國民的一個健康檔案,將每個人體檢報告和尋醫問診、吃藥住院等有關情況,通過大數據,進行分析評估,瞭解國民的身體健康狀況,為國民制定健身計劃、醫改方案、分級治療、商業保險等提供依據。所以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加強身體鍛鍊,保持好的身體狀態,將成為每個人的一個核心競爭力。











襄陽俏胖姐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無情的肆虐著人的生命,威脅到國計民生,於是,全國上下同心有計劃有措施的抗疫鬥爭瞬間緊鑼密鼓地展開。

我們知道,這次肺炎病毒主要是通過人與人接觸傳播,造成感染髮病。於是“國家有難別添亂,躺在家裡作貢獻”,我們響應號召在家禁足,一晃快兩個月了 。然而每天還是有新增病例,政府和專家在說,這次“抗疫”可能會是一場長期的戰役。但社會要運作,工廠要復工,學生要上學,不能等完全沒有感染者了再開工,只能一邊控制,一邊陸續開工。怎麼控制?那就要及時科學地掌握每個公民健康狀況,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數據支撐,便於政府準確採取防控措施,提高防控管理效率,配合醫療防治,從而阻擊和控制疫情的蔓延。健康碼就是起這個記錄個人狀況的作用。所以,需要我們每一個待在家裡的人配合,每天在手機上打卡生成健康碼。

健康碼是因這次疫情而生,是互聯網發展的有效運用,它既便捷又科學有效,是抗疫需要且簡單易操作。

通過打卡,在手機軟件中填寫申報個人狀況生戰的二維碼,存入的個人相關信息,生成類似於一個電子記錄儀,後期作為一個電子通行證。通過打卡,系統所記錄的個人打卡位置,期間你到一個地方,別人掃一下你的健康碼,你的健康狀況,你到過的地方就清清楚楚。極大地減少了人力物力等社會資源的消耗,不用去一個一個的查密切接觸者。通過健康碼中的信息,對人員出入進行管理,為早日上班工作,為企業安全有序復產復工提供安全保障。

這就是要人們打卡領取健康碼的目的,畢竟目前確定不了疫情什麼時候能徹底結束。我們都去積極配合疫情防控,打贏這場抗疫戰,期待早日解封,還我們正常生活。


玉皇頂隱居人


“健康碼”是按照疫情防護有關部門,進一步規範防控疫情,

1“綠色碼”證明此人健康,無接觸新管肺炎患者或者重災區,無需要隔離。

2“黃色碼”證明此人近期有接觸患者,按照防疫要求居家隔離7天,每天堅持上報健康狀況

3.“紅色碼”從重災區回來的,按照要求居家或者集中隔離14天,



財經學者金融體系


“健康碼”是以真實數據為基礎,由市民或者返工返崗人員通過自行網上申報,經後臺審核後,即可生成屬於個人的二維碼。該二維碼作為個人在當地出入通行的一個電子憑證,實現一次申報,河南全省通用。

健康碼的推出,旨在讓復工復產更加精準、科學、有序。彰顯了地方政府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治理中的創新思維。但要進一步打通疫情防控和復產復工中的人流、物流堵點,還有賴於更加精準和靈活的治理模式,讓技術應用更好地為疫情防控“加碼”護航。


決策視界


健康碼的實行減少了人力投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交叉感染。原本人工排查變成了網絡填寫信息,而且和支付寶微信等常用APP聯動,自動實名認證不用核驗身份。(但是未成年可能就稍微麻煩些),這種更快速的推送信息方式是一種提升效率的一種方式。


platform


我們社區的健康碼都是去住戶物業辦理的,程序是在手機裡登記,填寫信息,生成健康碼,在到物業領取健康證,因為信息都是個人填寫的,我認為這不能反應出個人的是否健康,只能作為出門憑證,可以掌握出門進門的時間。


行善之人


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

有了健康碼,對於出行的人,還是有幫助的,不用去有關部門開證明了,辦理事情也省了不少時間,到公共場所,有了健康碼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公共場所,商場,火車站,汽車站,小區,都要求出示健康碼的。


紫氣東來陳國緯


有了健康碼,對於出行的人,還是有幫助的,不用去有關部門開證明了,辦理事情也省了不少時間,到公共場所,有了健康碼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這裡公共場所,商場,火車站,汽車站,小區,都要求出示健康碼的。


亮之鋒芒


我的健康碼都綠了3天了還沒解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