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東北的網友或者在東北生活的網友,在東北平常家裡真的是吃飯都得喝點兒嗎?

二ta爸爸


在東北生活20年的我來回答:會喝點兒…湯類,夏天吃炒菜、蘸醬菜、水飯之類的;冬天因為太冷,燉菜比較多,我最喜歡喝酸菜排骨湯。其實我知道您指的是酒,我們家只有逢年過節、來客人了才喝酒,也是很少的白酒,意思一下!


彩雲23518


我是皮哥,我來回答。

首先聲明一點,我不是東北人,不過我曾經在東北待過很多年,對東北當地的酒文化還是有一些個人理解的。

我曾經在遼寧錦州待過一年半時間,那裡有個錦州石化公司,屬於中石油旗下的子公司。我當時大學剛畢業在錦州石化公司做工程,不過我不是錦州石化公司內部的員工,我們屬於外包隊伍。錦州石化公司廠區面積很大,大概有三平方公里左右,廠區東門有一些小飯館,盒飯和炒菜都很便宜,我們也經常在裡面吃飯。每次都吃飯的時候,從廠區湧出來很多民工,都擠到周邊的幾個飯館中吃飯,很多民工穿著髒兮兮的衣服,還帶著安全帽,穿著破鞋,吸著煙。周圍的很多飯店都賣散酒,就是那種小玻璃杯,被一次性杯子稍微小一點的那種玻璃杯,一杯散酒2塊錢,這種酒都是當地的人自己釀的,我喝過幾次,很衝,喝不了。不過這裡的人都愛喝,特別是吃飯的時候,不論是兩三個人一起吃飯,還是一個人吃飯,都是一人一杯白酒。吃一口飯,喝一杯白酒。

我們當時在錦州石化公司廠區內部做地形圖測量,因為需要做控制點,就需要僱民工,我們當時僱了兩個東北當地的民工,大概都是五十多歲。後來和他們聊天得知,一個姓張,是錦州黑山縣人,另一個行李,是朝陽北票人。無論是哪裡人,他倆每次幹活的時候都隨身攜帶一個超大的塑料杯子,裡面可以裝很多水,還會攜帶一個鐵壺,就像紅軍長征的時候裝水的那種水壺一樣,這裡面裝的是白酒。每次他們幹活幹累了的時候,他們就坐在路邊拿出水喝一點,再拿出酒喝一點。他們說酒很解乏,也能讓自己的力氣永遠都用不完。不過每次看到他們休息的時候,他們都帶著東北人與生俱來的豁達與坦然,即使每個人的背後都是一個等待養活的家庭,張師傅的兒子26歲,因為和人打架,把人家打傷了,被判入獄兩年,還賠了很多錢,家裡沒錢,賠償款都是借的,張師傅這麼不要命的賺錢就是為了給兒子還債。李師傅的兒子今年27歲,天生小兒麻痺,站不起來,家裡窮,也沒錢治病,一直耽擱到現在。現在也不小了,也娶不起媳婦,沒人會看得上這麼一個人。不過李師傅的兒子也算整齊,身殘志堅,自學畫畫,畫的還不錯,在當地也算小有名氣,現在家裡最要緊的就是給李師傅的兒子娶媳婦。

說了這麼多,還是想說,酒這東西,雖然是穿腸毒藥,高興的時候喝,不高興的時候也能喝,壓力大的時候喝,無聊的時候也能喝,不過很多時候每一個愛喝酒的人背後都有一個傳奇的故事,如果我們瞭解了這個故事,我們也就會理解他們為什麼離不開酒,因為酒就是他們的精神寄託和情感支柱。


西安市精神病院院長


東北冬季三九天零下三四十度寒冷的天,上山幹活誰不喝酒?喝酒是為了抗寒冷,北大荒白酒六十度整瓶喝不稀奇,我當兵在部隊邊防巡邏每個士兵挎包裡都有二瓶北大荒六十度,還有小魚乾,別的東西在天寒地凍的野外吃不到嘴,因為凍硬了咬不動,只有壓縮餅乾和小魚乾能咬動,沒膝蓋深的雪地不喝酒凍死你。地理環境造成的東北人喝烈性酒的習慣,黑龍江,烏蘇里江的冬季漫長極寒天氣,夜裡零下四十五度站崗放消二個小時一換崗,人人都喝但不許過量,我去查崗我也喝天冷的讓人挺不了。


耿直討人嫌


我家老少爺們加一塊就沒有每頓必喝的,就我老公夏天基本上每頓要喝點啤酒,易拉罐的兩罐最多。

東北的雖然出去喝喝得多,但是很有酒品的。都是“手把瓶。意思是你敬酒也好怎麼樣也好,倒你自己那瓶酒,別一瓶酒給大家倒。喝到最後誰喝了幾個一眼看完。不像南方,給自己倒不倒滿,給別人多倒,看著一堆酒瓶子,實際滿桌子心眼兒。

而且真不能喝的人家也就不勸你,你不挑釁人家的話,說自己喝不了了,喝了倆喝不下了換白水就換水吧,我是嘗試過南方非要把你喝到吐那個場面………

所以才有當年那英逼著林志玲喝酒那個事,死灣灣酒桌上扮豬吃老虎,雖然我也不喜歡那英吧,這個事支持她。


總出么蛾子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東北人。東北人喜歡喝點的人有許多,還有女生也喜歡喝點。但不是所有的東北人每天都喝點的。我是東北人,但我滴酒不沾,我為單位,為同學,為許多人省下了許多酒水。比如單位聚會,同學聚會,一般的應酬 我都不喝。後來習慣了,我在酒桌上就連說話的機會也省略了。怕引起沒有必要的麻煩。當然能喝點的人,在酒桌上看起來活泛,但我認為酒肉朋友不是真朋友。一個人最後應該依靠的是自己的實力。而不是酒.


絲雨如塵1


我和我老公是地道的東北人,我老公不要說喝酒了,就是跟一桌喝酒的人坐在一起,他滴酒未沾也會被燻的臉通紅,要是喝兩口,那更是從臉紅到腳丫子。所以這些年,我從來沒有為他喝酒的事操過心,因為他從來不喝酒。家裡來客人買的酒如果剩下了,直到下次再來客人才會拿出來喝,不然就一直放著!跟他關係好的幾個朋友也都沒什麼酒量,他們平時都是不喝酒的。所以,東北人也不是一概而論,能喝酒的有,頓頓喝的有,但滴酒不沾的也大有人在。無論哪裡,都是要分人的!


遙知不是雪11


您這個問題應該是問以前,70、80年代的情況吧,我記得印象當中我的姥爺就是每頓飯都會喝點,那時候沒有啤酒只有白酒,而且東北的白酒一般都是大米或者玉米燒製而成的俗稱“小燒”。

這種就度數都比較高一般45-60度,所以他老人每頓飯就喝兩小酒盅。當然這種生活習慣是會被繼承的,我的舅舅們後來吃飯也都會喝點,大部分也都是喝白酒。

至於具體為什麼喝這個不好說,冬天的話肯定是喝酒能暖身,但是夏天喝白酒就沒辦法解釋了,也許就是因為習慣了吧。不過到了90年代後這種習慣就少了,在家吃飯很少有非得喝酒的,除非有客人或者是親朋聚在一起才會喝點酒。

在東北是有很濃郁的酒文化的,喝酒一定要敬酒,一定要講兩句,不講話不敬酒就直接喝那就表示你渴了,喝的不算,還得繼續倒滿再喝。而且酒桌上大家喜歡互相比酒量,也就是今天你喝了多少我喝了多少,誰能不能喝這些,就這個話題就夠喝一頓了,而且東北人喝酒的戰線拉的很長,一般一頓酒下來沒3-4個小時結束不了,這頓結束了還得找個地方再喝點,所以南方人初來東北這種熱情招待的方式真的接受不了。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社交中,酒與我們有著密佈可分的關係,比如節日慶祝、婚喪嫁娶、生日壽宴、歡迎賓客等這些民俗的活動,酒是必備品。因為朋友相聚喝酒可以讓我們達到興奮和親和的作用,而男女結婚則是人生的大事,在隆重的婚禮中,非常喜慶的婚宴充滿著歡樂,而親人之間相聚的酒,則是手足之情,總之,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禮,沒有了酒,什麼也都沒有了,酒文化是我們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但是隻要符合以上的觀點,才能稱得上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酒文化。

同時還是要提醒大家,一定要適量飲酒,切勿酒後駕駛。


蘇媽媽的家常菜


我是東北吉林的,現在來看,東北人普遍朋友聚會或者有點什麼事情,大家在一起,都喜歡喝點,要說每天都喝點,現在來看,年輕人很少,不多 基本都是60,70,後多一些,每天晚上回家,吃飯都喝一杯二杯的 至少也喝一瓶啤酒,


G狼


每頓都喝的少,每天都喝的很多了,尤其是晚飯時段,很多人都喜歡喝一點。

有點年紀的東北男人,晚飯時都喜歡喝一點,按照自己的酒量,能喝的就多喝點,但是絕不喝醉。

若是朋友聚會,那就比較嗨了!先在飯店大喝一頓,先喝白的,然後啤的,一直喝到飯店打烊(晚上10點半左右),然後去燒烤,繼續喝,燒烤這頓主要喝啤酒,平均每人不喝個五六瓶不會回家的,能喝的那就沒數了往往一人一箱先喝著,嚇人啊!

我酒量不行,白酒也就半斤(50度以上,低於50度的都不喜歡喝),半斤白酒以後最多還能喝一瓶啤酒,再喝必醉。一般情況下,燒烤這一頓,我就跑掉了,😁


鳳鳴坡主


我是哈爾濱人,地地道道的東北人,說說我爸爸吧,他幾乎是一天三頓酒,早上會喝一兩酒,中午晚上大約各二兩,如果有人陪他喝,那麼他不喝東倒西歪是不會罷休的,聽我媽媽說,年輕時家裡窮,那時沒有好菜,爸爸還愛喝酒,可以說爸爸年輕時就愛喝酒的,沒菜就會拿大蔥蘸醬也會充當菜的,然後一樣會喝點酒的,不知道他為什麼那麼愛喝酒,而且喝的都是高度白酒,據說是60度的純糧食,而且我們那邊的男人幾乎都喜歡喝酒,現在年輕人更中意啤酒,但年輕人一般早上不會喝的,喝的比較少,但像我爸爸的年紀大的老人都會早上就喝,一天三頓,還有一種說法是,東北天氣冷,喝點酒為了暖身子,好像也有道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