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恶化,红外检测海外市场诞生巨量需求

随着黄牛们190、185的大规模在市场上甩货,就知道国内的额温枪市场已经逐渐饱和。

全球疫情恶化,红外检测海外市场诞生巨量需求

而随着各大企业产能逐渐恢复,目前各大电商平台的额温枪供应也在逐渐恢复正常,价格普遍在200元-300元之间。而价格反映的则是整个市场的供需关系。

供需关系体现市场风向,从目前的来看供需关系的逆转体现了以下几个市场特点:

1. 我国复工情况良好,测温相关企业复工较为顺利,产能充足。

2. 国内测温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供求关系已经基本趋于平衡,卖方市场已经成为过去时。

3. 货物堆积严重,中层黄牛损失惨重,造成测温设备大量积压,急需处理。

而面对我国饱和的测温市场,和国外疫情的严峻形势,海外市场的广大需求或成为相关企业新一轮的增长动力。

海外医用、安防产品需求飞速增长

首先,我们要明白,目前海外的疫情形势很不乐观。

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4日10时(北京时间24日17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较前一日增加39827例,达到372757例,约为中国确诊巅峰时期的4.6倍。

与中国不同的是,确诊的主要国家除美国外,其他国家并没有像中国这样完备的安防制造业生产线,甚至为了防范疫情工厂还要大范围关闭,这就造成了一个困境——他们无法用有效的措施来确认病患甚至隔离。

以测试试剂盒为例,目前全球每天要消耗50-70万只试剂盒,中国更是早在1月24日就向全球免费公布了试剂盒的配方,以供这些国家自行生产试剂盒面对疫情。

全球疫情恶化,红外检测海外市场诞生巨量需求

试剂盒紧缺已经成为全球防疫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

然而试剂盒需求状况缓解了吗?并没有。

目前全球已经有至少26个国家向中国提交了供应订单,要求中国供应试剂盒,而中国12家取得产品注册证的企业也在全力生产,但目前这12家企业的日产量也仅为34.16万只,也就是说,防疫产品的需求缺口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增长。

不仅是测试盒,目前医用口罩、呼吸机、红外测温设备已经到达了需求高点,而随着更多国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未来测温设备将成为全球市场的绝对“硬通货”。

全球疫情恶化,红外检测海外市场诞生巨量需求

原价4美元一个的N95口罩价格已经普遍上涨了5-10倍

而这个需求缺口,在未来还会被越撕越大。而我国的安防红外设备生产厂家,将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出海”机遇。

不断膨胀的海外安防市场与重要竞争对手

想要知道推测国外市场适不适合出海,我们首先就要看国内红外检测产品的供需转变。

2月2日,工信部发布指引,国内各地红外体温检测仪的需求大概是2万台,手持式测温需求30余万台,而从红外测温核心部件的销售情况来看,2月份我国热堆型传感器的需求单月需求达800万只,相当于去年一年的产能,而3月份传感器的需求更是会突破千万只,迎来新一轮的迅猛增长。

目前,国资厂商如汉威科技已经宣布扩产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

而在此基础上,由于海外疫情的不断扩散及测温设备的缺少,国际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设备需求。

据西部证券预测,以国内整体需求35万台红外测温设备的标准来推算,远期全球测温枪配置将达到8.6亿部,其主要需求将集中在亚洲和欧洲地区。

全球疫情恶化,红外检测海外市场诞生巨量需求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整体对于红外测温设备的需求较少,这是由于美国有全世界最大的两个红外测温制造厂商FILR(菲利尔,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Fluke(福禄克)等。

而北美市场目前占据了全球60%以上的民用红外热成像产品份额,所以只要疫情还没发展到美国无法承受的地步,热成像产品想从北美突围很难,但亚欧市场则可以成为我们的重要阵地。

据Yole研究及预测,2014-2019年全球民用红外市场的规模达到17.41%,2023年全球民用红外市场规模将达到74.65亿美元。

如此快的发展速度再加上疫情的推动,也难怪我国的红外检测企业纷纷把目光望向海外市场,从中发展了。

对此国内红外龙头企业大立科技表示,自2月中旬以来,公司防疫类产品海外订单持续快速增长,产品现在已经出口到日韩、东南亚、欧洲和美洲等国家和地区,仅向韩国就已经完成交付千余套,据大立科技董秘透露,大立科技计划将产能提高到5000台每月,以应对全球不断提升的红外检测需求。

此外高德红外、森霸传感、睿创微纳都在逐步扩大生产规模,高德红外于2月28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称,其制定新投产的产品计划2万台,目前已经进入快速生产、密集交付期。

疫情当下,提升产能解决国际上的需求,不仅是我们扩大海外市场的重要手段,更是我们安防企业承担保护人们安全责任的体现,在国内疫情趋于稳定、海外疫情状况不断恶化的前提下,或许我们安防企业该行动的更快一些,为全球的疫情控制提供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