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倆都接近70歲,手中積蓄已有70萬元,倆人月退休金8000元,還需要理財嗎?你怎麼看?

陽光


夫妻倆都接近70歲,手中積蓄已有70萬元,倆人月退休金8000元,聽起來是可以不用再折騰啥,舒舒服服安度晚年了。如果老家人身體健康,沒有其他債務,沒有啃老的子女,自己想要悠閒的度過老年生活,這合情合理,也是老人自己的選擇。

不過,現在更多退休老人出入銀行、基金公司、財富管理機構甚至證券交易所,為的就是理財。老人選擇理財,一般有這幾種原因:

一,不想讓錢貶值,想為子孫後代留多點財富。

二,讓財富增值以備不時之需,萬一生病也不會讓子女太操心。

三,自己喜歡挑戰或者當成一種生活樂趣。

現在的財富觀念是鼓勵任何人理財的,不管是什麼年齡階段。針對老齡人一般會推薦風險級別較低的理財產品。

第一,銀行存款和理財產品

銀行存款類產品一般都是定期存款,像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存本取息等,也有大額存單,這些幾乎是零風險的,最適合無法承諾資金損失的老人。不過,風險低,收益也低,就是最讓人放心的一種。

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基本上風險都比較低,期限不會太長,一般不超過一年,收益也比存款產品要高,作為保本保收益的理財最適合不過。

第二,保險產品

保險又分保障型保險和收益類保險。不過對於老年人來說,無論是保障類保險還是收益類保險,其防範的作用都大於理財的作用。除了配備基本保障的保險外,理財方面也很推薦收益類保險,險種一般品種較多,不僅具備保險最基本的保障功能,還能夠給帶來不錯的收益,可謂保障與理財雙豐收。目前,購買收益類險種也成為老年人新的一個理財熱點。

第三,國債

最為穩健的理財產品國債也受到了很多老年人的歡迎,國債的風險低,收益也還不錯,更有國家信用做保障,穩中得利,無需像重視股票相同重視它的“漲跌”,因而適合老年人。

第四,貨幣基金

老年人理財購買貨幣基金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貨幣基金收益率高過1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靈活性也很高,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是比較穩妥的,老年人購買貨幣基金最好選擇大型基金公司發行的貨幣基金。

第五,信託產品

信託理財產品在理財產品中屬於穩定收益的理財產品。信託理財產品有兩種好處:第一是收益較高,第二是無需自己打理。這就使得老年人不用擔心資金如何打理的問題,專業人士會幫您解決。但是信託產品不能承諾保本保收益,如果整體經濟不景氣,信託的風險也會提高。所以購買信託產品要判斷時機,懂得選擇產品,這對專業金融知識有一定的要求。

當然,有些具有冒險精神的老人也會選擇股票甚至期權期貨等高風險的途徑,只要能夠承受風險,都無可厚非。總之,我們建議老齡人理財,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產品,適當配置產品以追求收益最大化,不僅能讓財富增值,也能豐富老齡人的生活,是一石二鳥的好方法。


50計劃


無論是17歲還是70歲,我認為都應該理財。理財應該是一輩子的事情。

夫妻倆年近70歲,手裡有70萬存款,一個月退休金有8000元,這種收入水平無論在哪個城市,退休生活都還是比較寬裕的。

生活雖然寬裕,但是並不代表你就可以不理財。精打細算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通過理財增加理財收入,提高自己的退休生活質量,減輕子女的負擔,又有什麼不好呢?

在二三線城市,8000元的退休金,一般是花不完的,一個月至少可以存到3000元。

你可以按月定投3000元指數基金,年收益率可以達到8%以上,一年可以存到四萬左右,國內國際旅遊基金就有了。

如果沒有特別大額資金需要,可以將50萬存入銀行定額存單,年收益率在5%左右。

另外20萬作為日常生活、看病的應急資金,購買一些短期的銀行理財項目,可以取得3%左右的收益。

人到晚年70歲,投資理財的思路肯定與年輕人不一樣。通過上述穩健的投資理財方式,在保證本金的同時,還可以每年收入到幾萬塊錢的投資收益,何樂而不為呢?


財務意識流


我在銀行工作過,見過老年人買理財,見過老年人買理財之後產生諸多糾紛的。

我是建議七十歲左右的老人不要買理財,但可以正常辦理存款。理財和存款有比較大的差異,對於老年人的影響也是不同的。

在理財方面

《商業銀行理財銷售管理辦法》規定:購買理財的客戶超過65歲,就要向客戶充分揭示風險。說白了就是國家是不建議上了年紀的人購買理財產品。

為什麼作為國家不建議?作為我這樣的工作人員也不建議呢?

第一、老年人抗風險能力差

“理財非存款,投資有風險,購買需謹慎”這是每一份理財宣傳頁上都會寫明的一句話。雖然理財有風險分級,可一旦風險爆發,它才不會管是高風險還是低風險,只要有風險,都有可能不兌付。

理財出了風險,到時候老年人的養老錢,看病錢就都打水漂了。

第二、老年人用錢急

老年人的身體是一天一個樣,生病都是很常見的事情。再加上為兒子和孫子操心,可能也會要有用錢的地方。理財的特點就是,在封閉期結束前,理財資金是取不出來的。

這種強制性的資金存儲方式,不太適合老年人用錢的特點。

在存款方面

我在銀行基層工作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很多走路顫顫巍巍的七八十歲的老年人來銀行存錢。我一方面擔心,他們會不會哪天把密碼忘了,一方面又感嘆,老年人手裡有錢,不存在銀行,難道把現金放在手裡嗎?

事實上,在銀行存錢是老年人僅有的存款方式,這也是銀行無論怎麼發展,老年客戶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

存款的目的是打理資金,並非為了資產升值。

總結:

回到題主的問題,從退休金上來看,每月8000已經超過很多年輕人的收入了。每月光靠月收入和七十萬存款利息收入就可以維持生活了,為什麼還要鋌而走險去理財呢?

對於年輕人來說,理財的風險不算高,那是因為他們的收入是有成長性的。一句“大不了重頭再來”的豪言壯語就是老年人無法模擬的。

我建議老年人做一般的銀行存款就好,沒必要做理財。

我是銀行研究僧,關注我,瞭解更多銀行知識。


銀行研究僧


個人覺得這些錢已經夠用了,養老金也挺高的,不需要特別理財,而應該更注重享受生命,畢竟已經年近古稀。

大家好,我是財經評論員思之想之,夫妻倆都年近70歲,手中積蓄已經有70萬元,兩人退休金8000元,還需要理財嗎?

目前中國人的人均預期壽命是77歲,按照這個年齡來算的話,如果你再活七年左右,積蓄一年花費十萬元,摺合每月花費8333元,再加上養老金8000元,也就是每月可以支配的有16000多元。

平均每個人的話,就是每月可以支配8000元左右,這個水平是屬於高水平了,要知道北京的養老金平均每月現在是4157元。

所以你這些積蓄和養老金,可以過一個,比較有質量的養老生活,不用愁吃穿。

至於是否需要理財,由於你年紀已經大了,所以應該有更多的精力去享受生命,需鍛鍊身體,維持身體健康。

就不用去再做什麼特別的理財了,尤其是不要購買一些高風險的理財產品,更不要購買一些,沒有任何作用的保健產品。

所以你可以選擇一些穩健型的理財產品,股票和股票型基金就不要買了,可以買一些國債,利率跑贏通脹水平就可以了。

也就是按照常規的中規中矩的理財就可以了,而且,現在理財市場還是比較有風險的,很多產品爆雷跑路,很多人一夜之間傾家蕩產,是你現在歲數大了,風險承受能力比較弱,所以還是要安全第一。

因為你們現在年事已高,承受不了太多的高風險,在最重要的是享受生命,保持身體健康,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理財,才是最大的財富。

當然,還是要留出大病基金,一些應急的錢,歲數這麼大了,該自由享受生命了。

更多社保問題關注思之想之。歡迎點贊。


思之想之


話不多說,只說重點,千萬不要理財,千萬不要理財,千萬不要理他,重要的話說三遍。

如果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他今年20歲到40歲左右,正值青壯年,對於社會的運轉有一定的瞭解,那我沒有問題,大不了去拼一拼。

可是一個70歲的老年人這個階段你要去理財的話,十有八九會落入陷阱,一旦落入陷阱當中,你可真的是沒有翻身的機會了。

一、什麼是理財有風險?

我們再去理財的時候,甭管去哪個公司理財,總會見到似有似無的小標題,這個小標題就是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而這個標題就和大家抽菸的時候,煙盒上寫著吸菸有害健康一樣,都是起到一個警醒的作用。

在不知道什麼是理財,以及不知道理財將會把自己推向何方的時候,千萬不要盲目的去理財,因為這個時間階段裡面你去理財,對你所造成的危害要遠大於機遇。

我們不妨把這句話說的再直白一點,理財的時候你連啥事理財都不知道,就一抹黑的紮了進去,進去之後就想著自己怎麼樣能夠讓錢生錢,怎麼樣能夠讓短時間之內賺更多的錢,這是不可行的。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可能就稍微有點露骨了,如果真的有一個投資項目,只要把錢加進去就能夠源源不斷的生錢,那這個機會為什麼會輪到你?

你是有超強的人脈關係,你還是對未來有一定的把握呢?

如果這兩方面都不是的話,那麼你現在理財究竟理的是什麼?你想過未來一段時間裡面你怎樣發展嗎?

二、70歲的人已經很難跟上時代的步伐了。

我把這句話說出來,多多少少有一些頹廢。

的確有一些年近70甚至年近80的人,他們在學習外語、他們在學習新鮮的經驗技術,甚至他們開始考慮怎樣去上網。

但是這一部分人僅僅是一少部分人,絕大多數的70歲或者80歲的中老年人,他們短時間之內很難跟上社會時代的發展,他們所學到的知識遠不如社會所更新替換出來的知識。

而且70歲的人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並沒有中年人或者年輕人心理承受能力強,短時間之內如果把自己的本錢全部賠光的話,他們可能會走向極端。

出於這樣或者那樣的考慮,我們不建議70歲左右的人去理財。

而且70歲左右能夠擁有這些薪資,那就已經非常可觀了,既然已經有這些薪資,養老不是問題,這個時候就沒有必要理財了,如果真的想理財,那就直接丟到銀行,最起碼銀行安全有保障,只不過漲的幅度有點低罷了,但最起碼安全呀。

作者:職場全能王,優質職場領域創作者,職場速成師,企業管理諮詢顧問,擅長職場問題指引和輔導。歡迎大家贊、轉、收、評,期待大家的關注~~~

職場全能王


我的情況和這差不多,我70歲,老伴69歲,每月兩人退休金總共8000多,手中的存款也差不多。可以做到衣食無憂。但是我們還有擔心,如果住院怎麼辦?老年人大病住院,動輒每天花費上萬。雖然可以報銷,但是有些項目和藥品報銷不了,這一部分要佔總額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幾十萬塊錢不經花。

我想,理財我是絕對不參加,就是想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商業醫療保險,允許不允許我們在年齡的參保?到時候能幫助減輕一些醫療方面的壓力。


用戶5240554009049


夫妻倆都接近70歲,退休金每月8000元,還有70萬元存款,還是需要理財的。


對於老年人來說,理財要把安全性放在第一位,要有較好的流動性,收益率適可而止。


如今城市居民人均壽命已經逐漸向80歲靠攏,老年人往往比較節約,沒有太多消費需求,醫療支出佔比越來越多。夫妻二人每月8000元的養老金足以應付日常開支,保持不錯的生活水準。考慮到醫保報銷比例也不會太低,70萬存款足以安度晚年。


當下移動支付已經成為主流,如果會用,每月退休金花不完可以放到裡面,餘額寶也好,微信零錢通也好,非常合適。


70萬元可以分成三份,兩份30萬元一人名下一份,選擇同一家銀行或者不同的銀行都行,存成按月付息的三年期大額存單。這樣60萬元每年的利息也能有2.5萬元左右,可以用於日常消費,也能繼續存入餘額寶。選擇大額存單時要問清能否提前支取,如果不能的話就要至少有一份存成可以提前支取的。


剩下的10萬元可以購買國債,國債按年付息,提前支取只會損失部分利息,流動性更好。


如此一來,日常消費隨時有錢花,手機裡一年下來也能有幾萬元可以自由支配,銀行裡還有幾十萬元賺利息,生活無憂無慮。


需要注意的是,老人要考慮到意外風險,不妨購買一份意外險,一年很少的錢。到這個年齡就不應該再去追求高收益,更不要做有風險的投資,避免上當受騙有損失。


有多少錢,分別存在哪裡,應該記錄下來,兩個人都知道密碼和賬戶信息,避免遺忘,子女孝順的話也可以適當告知。


財智成功


[職難癌]為你解答,夫妻倆都接近70歲了,手中積蓄已有70萬元,倆人月退休金8000元,還需要理財嗎?你怎麼看?

我個人覺得您二老都這麼大年紀了,還理什麼財,這個時候就應該享受退休生活帶來的快樂,好好體驗退休後的天倫之樂,就手中的月退休金都夠你們二老好好地玩耍,去旅遊,吃美食等等,兒孫自有兒孫福,就不要想著他們了,安享晚年是最好的打算了。

享受當下的生活,到處走走,去旅行,領略大自然的美景

  1. 趁著還有時間,享享天倫之樂,畢竟年齡也不饒人了,快七十多歲了,如果按照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變動情況表來看,雖然都在逐年增長但是截止2018年也只有76歲,這樣來看的話,您二老的享受生活的時間確實也沒有多少了,所以說抓住契機,好好享受生活。

2.為了生命安全,建議您把70萬塊錢存在儲蓄銀行,讓銀行代為保管就可以了,這樣一來既安全還可以生利息,實際上是兩全其美的。

3.借用小瀋陽的一句話“人這一輩子最悲催的事就是錢還在,人沒了”,所以說,以前一天到晚一直工作,如今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休息,去旅遊,去吃美食,和老伴去感受一下人間的美好時光。

老人理財的弊端

  1. 老人年紀大了,不懂理財產品的門道,孩子們都忙於工作,沒時間給您參謀,而且現在的騙子都比較多,尤其是騙老人和孩子,這樣一來,您被騙的可能性很大。我就知道這樣一件事情,老頭七十歲了,揹著兒子拿了養老的十萬塊錢去投資了,結果被人給騙了,不僅沒撈到收益連本兒都沒收回來,差點把老頭給氣死,要死要活的。
  2. 其次,理財都是有風險的,作為老人,您只能承受理財過程中帶來的收益和財富的開心,並不能承受理財失敗帶來的打擊,人年紀大了,抗風險的能力就比較弱,而且這樣一來的話投資的風險就太大了,一點也不值當。

感謝閱讀,職難癌:多年職場經驗,專門解答職場疑難雜症,助您輕鬆玩職場、輕鬆職場提升


職難癌


樓主你好,夫妻倆都接近於70歲,手中積蓄已經有70萬了,兩個人的月退休金達到8000元左右,還需要理財嗎?你怎麼看?關於理財的問題很明顯是毋庸置疑的,必須要理財,因為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如果說你僅僅將你的存款把它躺在銀行當中吃活期儲蓄的利率的話,那麼很明顯你的錢是貶值的一個狀態。

所以說我們一定要理財,哪怕是用最簡單最有效的方式,也就是通過這種活期理財的方式來進行理財都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也就是說你可以把自己的餘額購買一些貨幣基金,當然銀行本身它就會有貨幣基金,這種貨幣基金是屬於活期理財的方式,也就是隨時可以支取,隨時可以使用,非常的靈活和簡便。

而且可以獲得2.5%左右的收益。這個收益雖然並不是很高,但是它是非常的安全,它可以保證我們本金不受到任何的損失和影響,實際上除了活期理財之外還有定期理財,定期理財可以讓自己獲得一個更高的收益。比方說你的年化收益率可以達到4%甚至5%的水平,那麼比起銀行的活期儲蓄來要高几十倍之多,所以說還是有必要去進行理財的。


懂社保


理財是一生的事,與你的年齡和收入都關係不大,這是對人生的一種規劃和態度。

二老接近70歲,中國人的平均年齡77.3,而這種收入和積蓄能力說明生活水平挺好,所以壽命也會相應延長,活到個100歲也不稀奇。能領退休金,說明也有相應的醫保,健康醫療也有基本保障。下面就是討論如何理財更合理的問題:

基本的生活所需

1.日常生活:老年人精力體力有限,飲食也偏於清淡簡單,生活需求更渴望精神上的充實與滿足,所以生活物質方面的支出會比較有限。

2.健康維護:一個好的身體既是自己健康生活的保證,也是為小輩降低負擔,所以老年人一般都會更專注自身健康的維護。適當的補養品、保健品,參加康體訓練活動等,會成為生活中的必要部分。

3.旅遊娛樂:夕陽紅的人生階段,走走看看,培養一下愛好是豐富生活的重要組成。

4.家族往來:這個年紀,家中肯定也是兒孫成群,逢年過節,上學生日,少不了發點紅包,買個禮物,享受下天倫之樂,也是日常支出的預算之一。

上面陳述,(主要結合我情況類似的丈人丈母孃日常開銷),一個月倆人5000~6000元左右。

資金管理與理財方案

常規支出扣除後,二老的可支配資金包括每月養老金盈餘和積蓄,每月盈餘算2000元。

1.日常意外備用金:留個5萬元左右,常備意外使用,特點是易存易取。建議放*寶或*信,日常掃碼支付也很方便,多少也有2%以上的利息。

2.低風險定期儲蓄:老年人還是要將風險防範放在首位,所以40萬放銀行是妥當的選擇。在農商行系的銀行做大額存單可以做到4.5%左右,每年的利息也有1.8萬元;存單可以分成幾期錯開存,這樣萬一有急用可以減少利息損失。

3.基金定投:在做好了基礎保障工作後,每月養老金的盈餘可以用來做基金定投,這樣一是可以養成定期彙集的習慣,其二基金定投的方法也比較簡單,時間作用下,收益會意想不到。

4.購買指數基金:20萬用來購買指數基金,中國的金融市場前景樂觀,目前股市正處於歷史底部,指數基金風險較低,可以緊密捆綁中國的未來發展。近兩年看收益也十分可觀。

5.黃金產品:大媽都都喜歡儲備點黃貨,看著舒心,也踏實。黃金也確實是避險和留存的好東西,適當儲備一些。

以上方案只是作為框架性的建議,綜合了風險性與合理性,其實完全可以根據個人需求和習慣做增補。

對老人們的風險警示

1.老人口袋裡的辛苦錢,是騙子們最覬覦的方向,所以要提高風險防騙意識,千萬不要輕易參與大額投資、集資類的活動。

2.隨著年齡的逐步增大,也要逐步收減比較複雜的投資方式,轉向更簡單的儲蓄等。

3.兒孫自有兒孫福,不要因為以為寵溺晚輩而將辛苦錢早早耗盡,這樣結果對誰都不好。


我是@玄同商道,商業地產二十年運營,頭部金融企業合夥人。嚴肅財商 有趣分享 歡迎關注 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