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巴菲特建議買入股票和賣出股票都要分批,分倉,而不是一下子買賣?

琅琊榜首張大仙


甲乙兩個人分別將3萬元投資股市,而且打算買同一只藍籌股。

甲認為買股票就是靠運氣,投進去賺筆大的出來,於是一次性買入1萬股市價3元的股票。

乙認為股市行情千變萬化,投資需謹慎,於是先買0.9萬元的股票,買入價3元。觀察一段時間後,發現股價反反覆覆,於是在回調的時候繼續買入1萬元股票,買入價2元。剩下的1.1萬元並不急著買入,等著下次有機會再投進去。

一段時間以後,這隻藍籌股股價不斷攀升,甲在股價4元時將其全部賣出,盈利1萬元;乙在股價4元時賣出3000股,股價5元時賣出5000股,總盈利1.8萬元。

甲買股票是一錘子買賣,滿倉進滿倉出。買在低點賣在高點,收益自然是最高的,可是誰都知道只有靠運氣才能做到,而靠運氣賺到的除非以後不玩了,要不統統會靠實力輸掉。

乙買股票分批建倉分批賣出,始終保持一部分本金在手裡,進可攻退可守。雖然不能實現收益最大化,但是風險控制非常到位。

投資股市,不能想著把收益都收入囊中,風險可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墨非鳴


這個就是分批買賣法,很多資金量大的高手都是這麼操作的。

我們在做股票的時候,往往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下跌,我們判斷目前大致已經到了底部,但是為了防範風險,可以試探性的先買入一部分股票,如果再度下跌,可以再買一部分,這樣分批幾次就降低了成本,比如你分別在三塊兩塊一塊,各買進一萬股,那麼你的成本不算手續費,就是兩塊錢。而股價在上漲以後達到高位,你分別在九塊,十塊,11塊各賣出一萬股,那麼不算手續費,你的平均賣出成本是十塊錢,這樣等於每股賺了八塊錢,這麼做的好處就是低位攤低成本,降低風險,在高位賣出賣在平均高位,防止了過早獲利出局。


分批買賣法的另一個好處是心理方面的,往往股價在底部的時候,由於長時間的下跌,人們已經產生了恐懼心理,不敢全倉買進,所以每次試探性的買進一點,比全倉買進的心理壓力要少得多,分批買進的要點是,每一個批次買進的價位要有10%左右的差價,倒數第二次買進的股票,如果不賺錢就不補,最後一次倉。

而賣出的時候,我們往往因為股價的持續上漲,而產生貪婪心理和錯覺,覺得股價還會往上漲,害怕過早的賣出,而錯過了後面的高點,而這個時候分批賣出的時候,可以提高賣出的平均價,在你第一次第二次賣出的時候,股價繼續上漲,手裡還有股票,不至於產生後悔的心情,而再度追高買入。而且一旦股價回調,不再超過倒數第二次賣出的價格,應該把最後的籌碼全部出掉。讓有助於我們判斷股價的高點位置。

綜合起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吃魚吃魚身,捨棄了魚頭和魚尾,賺的是中間確定性的那一段利潤。


大海侃股


根據福布斯2019全球富豪榜單,巴菲特以875億美元的身價名列第四,換算成人民幣6100億左右,比兩個馬雲還多,巴菲特旗下上市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所管理的資金遠不止這個數,資金體量非常龐大。

資金體量決定分倉

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你就是巴菲特,看中一隻股票,你也不會一次性全部買入。因為資金體量太大,大到足夠買下整家公司,這樣的資金在市場交易,對價格的影響可想而知,為了能拿到低價籌碼控制成本,只能一點點吸。

如果來A股,一次買的稍微多點就漲停了,後面還沒來得及加倉,可能就被遊資炒上去了,股神也只能乾瞪眼。

投資理念決定重倉

巴菲特看好的股票往往是重倉,比如2017年買蘋果公司,一舉成為第四大股東,目前持有557.32億美元的蘋果,摺合人民幣3900億,買入前後差不多持續了一年。

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和現代證券組合理論有所不同,證券組合理論認為,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分散風險,而巴菲特認為,

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然後看住他,只買他能看懂的公司,所以他的投資方式一般很集中,倉位也比較重,買的股票多了,也決定只能分批、分倉買入。

左側交易,越跌越買

巴菲特是做價值投資。在價值投資中,一般採用左側交易,也就是在上漲趨勢的左側進行交易。看中的股票,只要股價和它的價值相比足夠便宜,就會買入,而且是越跌越買,因為股票的底部並不會馬上走出來。

我們常說的三個底,估值底,政策底,市場底也能說明真正底部的形成是複雜緩慢的過程,價值投資派正好是在底部形成過程中買入,這種交易方式與追漲殺跌的正好相反,所以就有了巴菲特的那句名言,在別人恐慌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慌。他不僅是這樣說的,而且他也做到了。

總結

綜上所述,巴菲特旗下的資金體量、重倉的風格、以及價值左側買入法,共同決定了買賣股票都要分倉操作。不過話說回來,巴菲特怎麼買是次要的,他的投資思想,價值理念才是重要的,值得我們學習。

如果回答對你有幫助,歡迎點贊,評論,關注,感謝支持。


一刀侃市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觀察過一些老手盈利的相關技巧。

他們其實都有幾個共同點,一、心態好。二,不盲從。三、分倉買賣。

今天我們來講的就是為什麼他們分倉買賣。

股市的行情瞬息萬變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分批買是為了防止受到極大地衝擊之後發生巨大的損失。

我們都是建議不要重倉或者滿倉持股。這樣是風險很大的一個投資。試想一下,這樣就好比雞蛋全部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面,掉下去就全部毀掉了。滿倉和重倉就是這個道理。股市行情莫測,當行情不好的時候就全部虧損,還沒有商量的餘地。我們再做投資時候應該分散性投資,而不是獨孤一擲。這樣很容易導致全軍覆沒。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不做頭陣兵,不當出頭鳥,猥瑣發育反倒好一點。

分批賣是為了不丟失更多獲益的機會。

老馬也有失蹄的時候,一來如果到了該賣出的時機你畏畏縮縮沒有賣出那麼就失去了這個機會,二來如果你賣出了但是判斷不夠準確只拿到部分錢,但是去沒有繼續追漲的資本。這都是很懊惱的。

所以分批賣出。股市講究的是錢財入袋為安,現在確定的時機賣出先拿走賺到的錢,一部分如果還能夠繼續上漲就能夠繼續盈利,恰巧行情不好,心理求個安慰:還好拿回來一部分錢了。


金巢策略


巴菲特建議買入賣出分批,個人看有以下幾點:


1.巴菲特資金量大。大部分散戶就幾萬,幾十萬,幾百萬;巴菲特是億為單位。如果直接買,幾個漲停都買不到,那麼只能是慢慢買,分批買。賣出也是這樣,幾個億一個價格出貨,不跌停才怪!


2.不可否認,巴菲特確實很厲害,但是巴菲特只是一個人,不是神,所以,也有看錯的時候。看錯了怎麼辦?那麼分批買入,可以灘地成本,成本才是賺錢的砝碼!


3.巴菲特是價值投資,所以是在跌破價值的時候買入,跌的時候一般都是恐慌的時候,恐慌消除是慢慢的,股價還有慣性下跌,所以分批買更能買到廉價的籌碼。賣出也是這個道理!至於A股市場,還是要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來。比如遊資,你說分批來買,很遺憾,等你建倉完畢的時候,這一輪說不定結束了!


我是我是螞蟻聊股市,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贊,以示鼓勵!長期堅持原創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棄。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螞蟻聊股市


其實,誰說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分批分倉的操作方式是否行之有效。


說市場變臉如翻書那麼簡單一點都不過分,在股市誰都想買在最低,賣在最高,但是現在往往和理想相背離。沒有人能做到絕對的準確位置,即使做到也只是恰巧碰運氣,剛好買在最低或者買在高。股市的影響因素實在是太多了。有時候看好一個股票有但是大盤其他因素下跌,猶豫不決,這個時候,分批買進和分批賣出就成了治療“糾結症”的良藥。

分批、分倉的好處。

1、安全係數高,試錯成本低

當你看好一隻股票的時候,恰巧大盤或者板塊處於調整階段,但是你非常的看好這隻股票,左怕狼又怕虎的,這個時候如果你分批進入,那麼完全不用擔心會錯過這個股票,如果行情確立向上,那麼及時的加倉,利潤會擴大。假如看好的個股跟隨大盤或者板塊一起調整,那麼你也是輕倉的,及時的止損代價也很低,不會傷及根本,試錯的成本很低。同樣的,如果你被套,你還會有資金來加倉,降低持股成本。這是分批的好處之一。


2規避主力的監控

大家都知道,每隻股票都是有主力的,特別是一些強勢股,就想近期的南寧百貨,就是大名鼎鼎的寶能系入主的個股,短期股價翻翻。很多股票都是這樣,都會有主力控盤,如果你看好在上漲初期,或者在拉伸中期看好某隻股票,剛好你的資金量又比較大,如果你一些就大量的成交進去,那麼絕對逃不過主力的監控,股市我認為一直都是一個自私的利益不能共享的地方,你認為在你大資金介入的時候,主力會傻傻的幫你抬轎嗎。這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分批減倉還可以逃避主力的監控、

不管分批分倉是誰說的,這不重要,這個觀點對於股市操作來說非常的正確,可以說百利而無一害。很多人總是想滿倉買在最低,賣在最高。不屑於這種分倉分批看似麻煩的操作。作為一個成熟的投資者,這是要學會的基本技巧之一,如果這都學不會,那麼只能永遠都是韭菜、


宋馳


股票投資是一個系統性的操作,並不像我們散戶所謂的買入賣出那麼簡單。對於專業的機構來說,都要分批建倉,分批賣出。主要是為了規避風險,實現利益最大化,才進行這樣的投資過程。

第一,規避風險。

分批建倉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規避風險。因為每一次投資沒有100%的盈利概率。所以首先要進行底倉建立。之後觀察該只股票,3~5個工作日之內的走勢。

如果在底層建立完畢之後,該只股票呈現回調。那麼就要尋找機會開始第2批倉位的建立。這種倉位建立叫做補倉。補倉對於一隻股票來說有非常大的技巧挑戰。

要尋找該只股票重要的支撐位置資金才能介入。否則就要持續關注該只股票的走勢。

而大部分散戶投資者在買入股票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滿倉買入,滿倉賣出,主要原因是由於散戶投資者資金較小,而盈利想要實現最大化。但往往卻是與市場走勢相違背。

第二,實現利益最大化。

投資股票最忌諱的就是抄底賣頂,這會讓投資者心理發生變化,最終導致投資虧損,但大部分散戶投資者卻就是這樣操作的,而且樂此不疲。

分批賣出股票就是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當一隻股票短期見頂之後就需要出貨,一般可以分為三筆賣出,主要就是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

一般第一筆可以直接賣出40%的倉位,第二筆賣出40%,第三筆把剩餘倉位全部賣出,這樣的操作方法主要是我們對市場漲跌概率不能100%確定的關鍵所在。

如果一次性賣出,價格還在上漲,投資者會後悔,如果一次性賣出價格下跌了,之後有開始上漲,投資者反反覆覆,所以分批的關鍵核心就是控制風險,實現利益最大化。

綜合來看,無論散戶投資者資金多少,都應該分批建倉和賣出,滿倉買進賣出是一種不成熟的表現,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想要在股市獲利還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


社長財經


為什麼買賣股票要分批,而不是一下子買賣?是不是巴菲特說的不重要,只要正確就行。

一、防錯

股票市場,沒有“精準”這個詞,有的只是“概率”。不追求錯誤的精準,只要做到模糊的正確就行。

不管是“左側交易”者,還是“右側交易”者,都應該堅持分批買入和分批賣出的原則。只不過左側交易的買入,應該在拐點附近倉位由輕到重,按照類似1135,即10%,10%,30%,50%順序買入,而右側交易應該遵循5311。賣出時,各自取相反則可。

這種交易,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有效防止起始買賣時重倉發生錯誤,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成熟的交易者,絕大部分倉位是不會止損的,除非股票基本面發生重大變化,或者長線趨勢發生重大變化。

二、攤薄

有的人在股市操作,是"反向“的。越跌越止損,越漲越追買,而不是越跌越買,越漲越賣。有的人說,我是小散一枚,資金本來不多,還需要這麼複雜嗎?一次梭哈就行了。其實,正確的理念和操作,和資金大小無關。有些散戶資金雖然不多,但在倉位控制上也要遵循原則。

定股致勝的關鍵在哪裡?關鍵就在於成本攤薄,分批買入也是如此。

上圖紅色方框內,足足兩個月,這段時間,應該越漲越賣,逐步止盈減倉才是。昨天我頭條粉絲群一個股友說這些天他虧損嚴重,後悔沒有聽減倉止盈。當然,還有人昨天開始止損的。如果不是股票基本面發生嚴重問題,怎麼可以在上圖黃顏色區域止損呢?這個區域,恰恰是即將展開B浪反彈的區域,在這個區域內,應該分倉逐步建倉才對。即使跌回到2440,目前大概還有14%的跌幅。要知道,前面已經從最高點下跌了13%,這種一點不帶反彈的下跌,非常少見。而且,即使再下跌到2440,那現在建倉20%,等後面再下跌7%,即2650點時,建倉20%,跌到2440,再建倉30%,企穩反彈時再加上剩餘倉位,大概率是贏利的。

分批建倉,至關重要,因為目前誰也無法預料究竟會跌到什麼程度,只能在相對低點位置取得平均成本。

三、生存

分批建倉的關鍵,還是為了在股市長久生存。在股市,第一的不是盈利,而是安全,就是最好不要虧本。盈利100%時,只要下跌50%就要開始虧本。在股市只要本金安全,在複利的作用下,資產才會穩步提升。分批買賣恰恰是平滑帳戶資產極端變動的重要方法,巴菲特選好股,長線持有正是精髓,人家年複合收益也才18%多嘛。那種動不動就梭哈的,加上運氣好,也極有可能風光一輩子,埋土只一天。

謝謝閱讀,謝謝點贊,請在評論區留言,或者關注後私聊。


投資悟道


巴菲特建議買賣股票都應該分批分倉買入賣出是非常對的,因為一隻股票會有許多原因造成股價波動,上漲我們也不可能知道它的頂,下跌我們也不可能知道它的底,為了儘量接近頂跟底,降低風險,這樣操作才會最好,下面我就來解釋一下分批買賣股票的好處。

在股票買入過程中,雖然我們感覺好像股價已經到地板價了,但是地板下面還有可能有地下室,地下室下面還有地道,地道下面還地府,地府下面還有十八層地獄。就跟李大霄說的抄各種各樣底一個道理,最後都抄在半山上。所以只能分批買入,才有可能拉低股價。這就是分批買入的好處。

在股票賣出過程中,因為我們是分批買入的,那麼最接近底部那一批買入的就最先開始盈利,等最後買入的盈利有百分之十幾就可以賣出最後一批,這樣就可以降低倉位成本。隨著股價不斷漲高,依次內推逐步賣出其它幾次建倉股票,這時股價也走到了高位,就可以全部清倉了,這時你的股票投資也基本達到預計的利潤明目標了。

至於分倉買股票說的原理就是我們不能把一堆雞蛋放在一個竹籃裡面,萬一這個竹籃壞了,所有雞蛋都完了。同樣道理,如果我們只買一隻股票,這隻股票退市,那麼就會全部虧完,為了降低風險,最好是分倉操作。

所以說,巴菲特說的買賣股票都應該分批,分倉是最大限度的控制了股市風險,也能達到較好收益的一個好辦法,希望大家多用這個辦法,減小風險,才能在股市賺到錢。不能像下圖一樣炒股,那樣風險太大。謝謝大家閱讀。



股市堅守園丁


我沒有聽說過巴菲特建議買股票,有分批買入和分批賣出。

不過分批買入和分批賣出這個方法一般是沒有什麼錯誤的。因為畢竟是一個謹慎的投資策略嘛。謹慎無大錯。

這就像去買蘋果。先去買一個嚐嚐。然後再買一筐。這種分批購買的方法,當然要比一下子買一筐風險小得多。分批買入的優點是可以有效分攤成本,而且當買入以後行情不好,或者說上市公司出現了利空後,可以馬上停止買入以減少倉位,控制損失。

當然是分批買入的缺點也是很明顯的,它的缺點是如果處於單邊上漲行情當中分批買入可能會使買入成本較高,低於一次性買入的買入成本。

分批賣出也是如此,當股價或行情直線下跌時分批賣出可能會使賣出較為遲緩,沒有賣到一個較高的價位上,甚至會有部分倉位沒有賣出,造成一些損失。

總之分批買入或者分批賣出,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投資策略,但是也只限於一些基本環境。當市場環境特殊時,這種分批買入和賣出就顯得不合時宜。

對廣大投資者而言,如何買入,是否分批是一個個人習慣的問題。並不一定要分批買入。也並不一定要分批賣出。以我本身為例,我買股票時都是一次性買入。但是我從來不買一隻股票,我都是買10只以上股票,每隻股票都買1/10以下的倉位。我這麼做也是做到了風險控制,有時能達到比分批買入更好的投資效果。

我說出去的目的是不要過於擴大分批買入或者分批賣出的優點,這種方法只適合一些行情,並不適合於所有行情。投資者要根據行業特點和自己的分析判斷來決定用什麼方法買入和賣出,沒有必要一定要用分批買入或分批賣出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