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治癒心靈,尋找人生的春天

在不知不覺中春天已經回到了人們身邊,雖然還不是所有城市都已經春意盎然,但是無論是和煦的風還是微微泛黃的草地都在提醒著我們,春天到了。3.20是春分,從這一天開始接下來的白晝會越來越長,日出也會越來越早,無論是春天還是光明都會更快的回到大家的身邊。在這樣的日子裡當然很適合看一些能夠治癒心靈的適合春天的電影。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一部就是豆瓣評分高達9.3的經典之作《放牛班的春天》。

很多人在看到標題時可能會誤以為這是一部很有鄉土氣息的電影,其實不然,"放牛班"這個詞彙是源自於臺灣的一個形容被老師們放棄的差生班級的用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吊車尾"。這樣一解釋大家應該就明白了,不是說一群放牛的孩子的故事,而是講述一群被老師、家長、社會都放棄的孩子們的故事,"春天"在這裡也不僅僅只是簡單的一個季節而已,更是具有象徵意義的一個美好寄託。放牛班的春天在某種意義上其實就是指那些被老師放棄的孩子們的人生也可以有光明的前途和未來。

《放牛班的春天》:治癒心靈,尋找人生的春天

影片的原名直譯是"合唱團",大家看到這裡應該也明白了這注定是一部與音樂和歌聲無法分割的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叫馬修的音樂老師來到一所專門收留問題兒童的學校——塘底學校擔任音樂老師的故事,看起來好像和之前為大家介紹的《死亡詩社》是類似的電影,但其實兩部電影在看似相同的主題下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含義和精神內核。如果說《死亡詩社》所講述的主題本質是"浪漫主義不死,理想將會永存",那麼《放牛班的春天》的每一個場景每一個畫面都在講述一個關於"愛"的故事。愛是最偉大的力量,愛是最強大的武器,愛能柔軟每一扇僵化的臉頰,愛能打動每一個冷漠的心靈。

影片以倒敘的手法從幾十年後寫起,讓我們提前得知故事的結局:有人成為了優秀的指揮家,這是一個在冬夜裡提前預示了春天的故事,我們跟隨著一本日記去探尋多年前的故事,去探尋一個音樂老師如何用愛去感化問題兒童的故事。在影片的發展中我們會看到許多"問題兒童",但是他們真的是冥頑不化的壞孩子嗎?並不是這樣的,很多人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了關愛而已,真正的無藥可救的孩子是很少的,更多的是因為沒有得到父母的愛,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來得到父母關愛的孤單的孩子而已。而影片中的馬修老師正是用一顆滿懷愛的心去感化了大家,用愛去真誠對待別人才能真正得到愛的反饋。

《放牛班的春天》:治癒心靈,尋找人生的春天

影片中有一個體育老師的角色,一開始看起來很像是討厭孩子的人,還對馬修老師說"你是改變不了他們的,他們就是這樣的人,你接觸久了就知道了。"其實隨著影片的發展我們也能看出體育老師其實是一個很喜歡孩子們的人,會在校長對孩子們施虐的時候偷偷給孩子們用儲備的柴火燒水洗熱水澡。會在留下來看守學校的時候和馬修老師一起偷偷給孩子們放假,也是因為這樣才最終帶著孩子們逃過一劫。

《放牛班的春天》:治癒心靈,尋找人生的春天

影片中也有因為沒有得到諒解而對學校放火的孩子,我們當然不能說這種行為是正確的,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這樣的行為是可以避免的,這件事情源頭上的錯誤並不在於這個孩子,而在於用刻板印象去定義這個孩子的那些人。校長、一部分老師、甚至這個孩子的家人。當我們用刻板印象去看待事物的時候,很難再發現一個人的閃光點,但是這個世界上是沒有一成不變的人的,《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這樣一個給人以機會的故事。馬修老師對孩子們伸出手,用音樂將深陷沼澤的孩子們拉了出來,引導他們走上人生的正途。

《放牛班的春天》:治癒心靈,尋找人生的春天

在影片的最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事實,那就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成為了偉大的人,成為享譽國際的指揮家,成為可以在世界上留下痕跡的人,但是每個人都成為了一個"好人",成為了一個"人"。這是看起來應該習以為常,但卻在我們的生活中變成了一個難題,怎樣去做一個好人,去做一個問心無愧的人,怎樣去做一個不違背自己的良心去生活的人,在如今的社會里,我們如何真的做到1998年新華字典裡那一段例句:"李明考上了北京大學,張平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其實《放牛班的春天》也真實的向大家傳達了這個理念,人生的春天可以有很多種,我們不是要用一個人有多偉大的成就去定義這個人的人生是否成功,而是這個人是否活的問心無愧。

《放牛班的春天》:治癒心靈,尋找人生的春天

比起真實的世界,《放牛班的春天》更像是一部童話故事,無論是影片的整體基調還是其中穿插的優美的法語歌曲,還是其中非善即惡的人物設定,這些都不像是真實的世界裡會存在的事情,寄宿學校的譯名翻譯成"塘底"二字也並非偶然,這些問題少年們就像是生活在塘底一樣,找不到生活的出路,被父母拋棄,被社會拋棄,如果沒有馬修老師的出現可能大多數人會走上崎嶇坎坷的一生,會沒辦法成為一個正直的人。人們在看過影片以後會說感謝馬修老師的出現拯救了這麼多孩子的一生,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在現實世界裡,有很多很多的塘底學校,但卻很少會出現一個馬修老師去用愛拯救這些孩子。換句話說,如果現實世界是隻用愛就可以拯救的地方,那很多苦痛也必定會消散的更快吧。

《放牛班的春天》:治癒心靈,尋找人生的春天

總體來說,《放牛班的春天》確實是一部能在春天裡帶給大家一絲安慰的電影,也是正是因為這樣的傾向於一種童話式的故事結局才能讓觀眾在看電影的時候感受到更多的在現實生活中感受不到的欣慰感吧。電影有時候對於現實生活也正是需要起到這樣一種引導的社會功效,我們看到一種虛幻的真善美,於是希望能夠把這些良好的品質延續到現實生活中來,如果《放牛班的春天》能帶給你這樣的感動,那麼也請在生活中,在這個春天裡,把同樣的感動也帶給身邊的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