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國可以做到給國民發這麼多錢?國家經濟不會崩潰嗎?

千旬電影


為什麼英國可以做到給每個公民發錢?為什麼美國也能做到可以給每個公民發錢?而我們卻做不到呢。

我先舉個例子,在管孩子方面,我們做家長的一貫都是把孩子培養長大成人,結婚生子以後還會不定期的給他們一些錢用。而對於國外培養孩子的理念就是18歲成人什麼也不管了。而我們面臨的這種疫情發錢的事,英國和美國就是這種觀念,孩子們大了感冒發燒了,也就像隨個禮一樣。而我們的國家則不然,我們的國家把人民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始終想著在疫情當前的時候怎麼祛除病患,怎麼讓平民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自己的生命不受到危險。所以說我們國家拿出了許多許多的錢給這些新型肺炎患者免費治療,而且還出臺各種政策刺激消費,保證人民的安居樂業,所以我說長久的幫助,比一時的給錢要幸福感多一些。因此說我們不羨慕英國,美國,反倒是英國,美國那邊的華僑華人紛紛想回到國內呢。

英國,美國現在放任新型肺炎疫情的病毒傳染。而我們全力以赴的在懲治著新型肺炎疫情帶來的後患,所以說這些名的對比就是我們幸福感的炫耀。所以說我們感謝祖國,感謝新型肺炎到來的時候,把我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伊春美食美客


英國政府給國民發錢的邏輯是,政府發佈居家令,國民沒有了收入,政府應該補償。英國政府將為所有受疫情影響工作(不包括被解僱者)而無法工作的數百萬人,補貼其工資的80%,補貼上限為每人每個月2500英鎊(約人民幣20734元)。 當然政府發錢也有救助的含義。

美國政府就是以救助名義給國民發錢的,每人1000美元,孩子500美元;議會還沒批下來呢。

按說這些發達國家工資本來就高,疫情發生家裡也有辦法應對。英國工資中位數是2500英鎊,美國也差不多再高一點。他們工資比咱們高7倍,肯定比中國老百姓富裕多了。

在經濟學意義上,發錢促消費可以提振經濟,扶持企業疫情當口不要倒閉,家庭不要因為疫情影響收入。

政府發錢給國民救災,可以用財政資金,也可以發國債;是應對災害的一時舉措,不是天天發月月發年年發,不存在崩潰一說。


雲端美


歐美經濟模式差不多,走的都是高福利國家,而不是重資產重投資模式,是通過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拉動經濟的。

當地時間3月20日,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發表演講,宣佈英國正在推出了一項“史無前例”的救助計劃,直接為受疫情影響不能工作英國民眾發放薪酬,根據這一方案,英國政府將為受疫情影響而無法領到薪酬的人員支付80%的薪資,每月最高2500英鎊。這在英國曆史上尚屬首次。

根據英國有關機構測算,大約會有300萬英國人在受疫情影響的行業工作,如果有100萬人提出申請,政府將可能耗資35億英鎊。相當於英國用於抗擊疫情的財政預算300億英鎊的9%左右。

英美國家之所以敢於直接發錢,在於屬於發達國家財政預算本身較高,另一個是人口稀少,儘管發錢但絕對數據不大,像英國經濟只需要35億英鎊。佔比財政收入很小。

英國財政非常健康,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預計2019/2020財年赤字佔GDP之比為1.4%,我國目前探討赤字率要不要突破3%的上限,英國離3%還有很大距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